【修行是看向内心】

那么,修行到底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说,佛法的修行,是精神的训练,就跟运动健身是一个道理。健身,锻炼的是物质世界的自己;而佛法修行,是对内在世界的训练,一种内观的修持。换句话说,就是朝里面看,看向自己内心的训练。那方法是什么呢?如果要看外面的世界,我们用眼睛,以及各种感官去体验、经历。但是,如果想要看清自己,目的是修心的话,那就需要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体会和感知。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节奏,都恰恰相反的。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物质的社会,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终其一生去追求那些可能自己也不太确定的目标。从求学到毕业,从工作到家庭,最后大半辈子一晃就过去了。基本上是麻木的去跟着时代、社会,跟着周围的人和环境,走过了一生。在这样的忙碌当中,都没有来得及停下脚步来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有没有意义?

那么现在,当我们终于决定暂停一下,去思考和寻求一些答案的时候,其实,佛法的修行就已经开始了。随着老师教导的方法,一步一步耐心的坚持修行,试炼自己的心,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心就会达到一种,既柔软又坚韧、既强大又温暖的状态。这就说明,修行有了效果,佛法融入了自心。所以说,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静下心来,把目光收回来,不看世界,不看别人,只看自己。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一样,去观察自己,如果连自己的条件和状态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搞得清楚自己的心,那就更别说是修心、修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讲“暇满人身难得”,因为这是认清和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大宝法王噶玛巴
《菩提道灯论》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星辰大海大结局#[苦涩]虽然这种剧开头就知道结尾的那种,但是其中的好几个点都很真实很触动我的心,可能是现实中能感同身受的吧。平时都在说要铁石心肠一点,但是柔软的心还是会出现,就在看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亲情的冷暖到后来的和解到最终放下,虽说是放下了,内心曾经最深处还烙下了伤痕,这种伤痕只要还触碰到,就会泛起波澜,永远难以抹去。emo了emo了当我说的是屁话吧 (抛开那种你爱我我爱你的老套爱情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是那么的渴望你回头望一眼痴痴的我,就像去年夏天我们在普吉的海边说过的,你说会爱我一辈子,先变卦的人会变成海里的泡沫。回顾这一年的生活像被刀割了无数个碎片,也像
  • 但是在这点就是无法和稀泥。​​(一个人的认知高度。
  • 咖啡夏威夷果脆脆 咖啡这款和巧克力类似,是甜中有一丝微妙的苦在里面,所以不会觉得太腻,可以一直嗑下去。巧克力扁桃仁脆脆 巧克力这款蛮让我意外的,吃起来不是香香甜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年岁往深里去,心却向宽处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深的悲伤,也都懒得再去细数,已淡的不在心上。
  • #致过往的美好与遗憾, 再见面的那一天,不怕回忆涌起, 因为我们已学会了用温柔来想念.# 听完 罗素(赵敦华)著作的《西方哲学简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是柏拉
  • 面对那些庞大又混沌的东西,「女儿」的力量太有限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吸进去,那么收回精力与情绪,把所有力量积攒起来,走好自己眼前的路,等到某一天,「女儿」看清了路,
  • 这样的大环境,能够出现这样一档节目,让作为弱势的听众评审,直接挑战作为强势的歌手的权威,我想已然属于进步。当然,以上仅是我对“天赐的声音第一季”的印象,不知道第
  • 来南澳岛一路都是风景,可以开车沿着海岸线走一圈,也可以来游客比较集中的旅游景点,我来的时候有点失误选择住在县城维也纳国际酒店,应该直接来青澳湾住下来,县城没有什
  • 儿子丧父悲痛欲绝,每日哭喊,其父见此便显现于彼前开导:“你不必如此痛苦,我因于迦叶佛前皈依受戒,死后已转生天界,你也应该皈依迦叶佛,将对你以后有利。”《百业经》
  • 世界如此复杂,让真诚和善良的人显得有点傻!Cũng lâu rồi từ lần cuối gửi gắm sự tiêu cực lên mạng xã hộ
  • 盛大に酔った上で、言うけど現在的我喝醉了 而且我還是喝到大醉之後才說的⋯はい⋯是スーッと 息を吸うがした吸了一口氣好き 大好き ずっと大好きだったんだよ 恭也喜
  •   前门地区的草厂四条胡同,就是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留住了乡愁,守住了烟火气,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北京最美街巷”。  前门地区的草厂四条胡同,就是在疏解整治促
  • 我希望看到我这条微博的人能够明白,坚持自己最初的喜欢是有多难得,你喜欢的是演员在剧里的表演和感觉,那就忠于那样的感情,去期待的接下来的剧情或者产出。真的我首页的
  • 果然感情是需要金钱的滋养终于有机会带男朋友去金色印象炖了一锅排骨大骨,做了焖面想克对克个5克多的锁包,只有4.14克的,我说要不就这个吧,在即将付款的时候,前面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
  • 一直很想去一下798艺术区,但是因为有朋友讲说艺术区特没劲,但今天有观察生活的作业,就觉得还是要去看一下吧,看不同群体的人,感受不同群体的这里整体的颜色是我喜欢
  • 近期plog & 逛逛#上海时装周Mode# 展#上海时装周# 潮流风暴来袭 ️MODE展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品牌 设计师们荟萃的订货会 从服饰、
  • 米奇在动画中活泼诙谐的神情举止被提取为印花设计灵感,他的标志性红黄配色造型换装为AAPE春夏新季的绿紫猿颜迷彩,两者代表性DNA的相融为联乘之作增添潮趣因子。设
  • 睡觉经常梦见自己在工作,确实比较疲累,但同时,考虑到我的用户中,卖房、置换的需求仍然很大,我不能完全停掉工作,所以,从昨天开始,已经暂停接“单次付费提问、包年付
  • 为了不被独立,摆脱孤单一人的校园生活,她一直勉强自己和并不喜欢的同学在一起,努力融入“五指团”的小团体,迎合他人的喜恶。后续有关两人的电费、床垫、刷卡等问题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