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磐前,弟子问我们以谁为师?

释尊回答,以戒为师;
戒中有出离,离无可离即是当下;
戒中有忍辱,忍无可忍,无我即圆照;
戒中有舍弃,舍无可舍,无挂是不动;
戒中有放弃,放弃自我贪欲,接纳一切即解脱;
戒中有虔诚,苦中无我,信仰无杂即空中无色;
戒律戒心,戒即是大乘佛法,戒律戒相,戒就是轮回之因 ​​​。

——大乘了义佛法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活成一个不害人害己不自欺欺人的人,保任着一颗慈悲智慧光明恒悟的心如如不动,由“实证”超越纯理论纯信仰,此也可以说是相应《心经》所言“究竟涅槃”。依“法眼”来判定,成佛谓之“究竟涅槃”,或曰“无余涅槃”,然修行路上的每次进步每一种蜕变都可言之为“究竟涅槃”,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于修行路上的不停进步和“示现成佛”自然也是“究竟涅槃”,众生相境界容易只是把圆寂坐化称作涅槃,谓佛圆寂老僧示寂为涅槃也只能是一种方便言语。

所谓寂静,乃是指的修行人证入了“诸法实相”、“法相真如”,内心合于《金刚经》所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境界。通俗来说,一个人修行修出了平常心和大智慧及很好的定力,能够很给力的适应人间生活,能够于人间岁月的生活中巧妙的利人利己自觉觉他,如此则能活出叫烦恼寂灭心境静恬的生命境界。利人利己自觉觉他,不能只看到利人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己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利己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人两个字,不能只看到觉他看不到自觉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自觉看不到觉他两个字,完全抛弃“中道”很容易搞成形似外道徒心境的修行,佛法博大精深贵在触类旁通返求诸己。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学佛是否一定要有缘份?

问:学佛是不是一定要有缘分才行?一个不懂佛学、从未有过佛教信仰的人,应该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然后开始学佛呢?

问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一定要有缘分才行,然后说“那我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缘分呢?"

其实关于这方面,多少都有误解。
学佛的缘分,人人都有,任何时候都有。这话怎么说呢?和佛的缘分,有深有浅,有远有近。从根本来讲,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跟佛最好的缘分。有佛性才可以学佛,没有佛性没法学佛。因为有佛性,佛一定要慈悲救度我们,谁没有佛性呢?佛性就是觉性,这就是缘。

第二,每个人都愿意离苦。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烦恼、苦恼,没有人不愿意离苦得乐。这种愿离苦得乐,也是从佛性当中所涌动出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苦乐的认识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迷惑颠倒了,所以才在这里轮回。有佛性,愿意离苦,这从本质上,从我们自身来讲,就具足了学佛的原动力。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外面要有条件:你听到佛法了。

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从来没有一个人给你讲佛法,周边没有一个人学佛,你即使再有佛性,你也盖住了;你再想离苦,也找不到方法。像这位提问的居士,你听到佛了,不就是遇到佛法了吗?缘分就到了。然后,你还想学佛,这得多大的缘分啊!这缘分就已经具足了。所以,从本质来看,从深层次来说,有佛性、愿离苦,这是根本的。成熟到一个表面上、看得到的,从现象上看,你闻到了佛,你想学佛,这就是缘分现前,已经到了。

那么从佛的立场来看呢?
佛度众生,有人说:“佛慈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木。”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度众生,并不是看你有缘没有缘;佛是不讲究缘分的,为什么?你有佛性。像火烧木,它有什么缘不缘?木头里边本来就有火性,它们两个是同性质的;如果你烧土就烧不了。

所以,以佛的智慧之火,来点燃我们众生的佛性之木,那不是天然的吗?另外,佛为什么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佛性的立场上,不分众生和佛的差别,他们是一样的,阿狗、阿猫、蚂蚁跟佛都一样。他们是一个体,法身是一体的,并没有两个。

你说你自己度自己,你还讲条件?你饿了,你自己给自己吃饭,你讲什么条件呢?“同体大悲”就是“无缘大慈”,佛救度众生,就如同自己救度自己、自己利益自己一样。在佛性的层面上,没有自他的区别,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么站在众生立场上,需要有一个契入点。

就好像浪子回家,你从小流浪在外,父母心心念念都在盼望你回家,哪有说孩子回家还讲条件的?没有条件。但是你迷茫了,你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那就要有人告诉你,你爸爸妈妈是谁,在什么地方等着你,你这才有回家的可能性。所以,缘不缘是从众生这边来说的。那你现在遇到了佛法,你想学佛了,这是浪子想回家了,这就是缘分到了。

所以,如果是你个人提这个问题,那么很恭喜,你的缘分已经具足。如果你是代人家问的,那么这个人的缘分也到了,不然他问不着这个问题。恭喜,南无阿弥陀佛。总结一句话,一切问这个问题的人,都可以回答他:“你缘分已经具足。已经成熟,现在可以念佛,不用再等待,恭喜。”

十念往生是别时意吗?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请问如何会通《佛说无量寿经》所谓的“十念往生”和唯识所说的“别时意趣”?
这是一个纯粹教理的问题。不过应该不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讲的“十念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本愿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倒没有任何“别时意趣”的问题。一般所讲的“别时意趣”是指《观经》下品下生。

《观经》下品下生也说了十念,“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在道绰大师的时代,就有修学《摄论》的人,依据《摄大乘论》里所举的别时意,说《观经》这里的往生叫作“别时意”。别时意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十念往生”其实今生是不能往生的,要到下生下生以后一一别时,才能往生。这种观点一说出来,就损害了很多人的信心,大家就不念佛了。念佛有什么用呢?今生又不能往生。所以道绰大师就来纠正,善导大师也加以会通和破斥。

具体的文句出在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的和会门,可以看《净土宗圣教集》,从480页开始详细讲解等我们上课的时候再说,这里不能详细解释。
我大致说明一下。别时意有两种:一种叫成佛别时意,一种叫往生别时意。《摄论》当中说的也是这两种,但是理解的人搞错了。

【成佛别时意】
第一种,什么叫成佛别时意呢?成佛要万行圆满才能成佛,说“念佛一行能成佛”是别时意。这是正确的。成佛要万行圆满,净土宗是靠念佛这一行往生到极乐净土,到极乐净土之后万行圆满成佛,并不是单靠念佛一行就能成佛。所以,如果以成佛别时意来衡量的话,念一行是别时意,这没错。

【往生别时意】
第二种,往生别时意。往生别时意,从《摄大乘论》的观点来讲,唯愿无行是别时意。愿行具足就不是别时意,是现生得利益。什么叫唯愿无行呢?就是空发一个愿,“听人家说极乐世界很好,我也愿意去往生”,接下来没有下文了,这叫唯愿无行。善导大师说这种是别时意,没错;但是《观经》下品下生不是唯愿无行,是有愿有行。

【关于“十声念佛”】
关于“十声念佛”,可能有人会说,“十声念佛算什么行呢?不过嘴巴动几下,念了三声、五声、十声,谈不上什么修行”,一般摄论的人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善导大师说,六字名号里具足一切行。善导大师是从六字名号的法体来解释,不是从能修行的人的角度来解释的。能修行的人躺在那里快要死了,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地狱的火都来现了,还能有什么修行?不过嘴巴念了念。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两个字当中就有愿,“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这句名号就是他的修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这样愿行具足的缘故,“必得往生”。不是别时意。这个“愿”,六字名号里的发愿回向,本源于阿弥陀佛发愿回向救度我们,然后我们发愿回向愿意往生。它的根本来源还是来自阿弥陀佛。这个“行”,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要救度我们,所以“'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如果就罪业凡夫来讲,没有什么修行,可是我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我的。

佛法的道理说得很明白。不要说归命,即便是随喜功德--人家做事你随喜,功德就是你的。何况归命呢?归命阿弥陀佛,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因到果一切行、一切功德都为归命的众生所有。这样的行,当然是大行,不是小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位提问的莲友,你可以进一步去看书,如果看不懂的话,再来提问。 https://t.cn/R2WxQO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是和可欣欣宝贝的元旦》D1嘿嘿早上到的时候和桃桃就是一个大偶遇 在地铁站聊了会儿哈哈哈❄️张万森 下雪啦 误打误撞下雪场 和宝宝的跨年五二零呢‍♀️笑死了 本
  • !!
  • 于是那年的五一节假日,我和金书住在位于中山路的鹭江宾馆,每天天才刚蒙蒙亮,就被柯金书定好的闹钟叫醒,虽然和他相约看日出对着鼓浪屿许愿的想法是我提出的,但经过柯金
  • 万事浮沉,你是人间归途你的眼里有星辰大海,胜过我看的所有风景相思是冗长的腹稿,可表达出来却往往很短——周国平《风中的纸屑》 ♥️ʚ♥︎ɞ ๑⃙⃘๑⃙⃘ ℍ ℕ 
  • 没有生命力的烂阿姨因为没魅力没实力,所以她一直混得很失败,奔四了还不被其性伴侣们买单[偷乐],失败又衰的烂阿姨仿佛是女鬼在拜日本的鬼[偷乐]。这就是,唱功好又成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有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有人在感恩,有人在报怨,有目标的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努力才是人生的应有态度,睁开眼就是新的开始。
  • 其实人类在做决策的时候,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如同心算,是直觉是本能无意识自动快速进行,适合绝大多数常见的期限短的有规律的简单小事,却不适合健康、考试
  • 根据他们的说法,西班牙足协计划让亚马尔在今年夏天连续出战奥运会和欧洲杯赛事,而这让巴萨担心,亚马尔会重蹈3年前佩德里的覆辙。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有可能连轴转的,不
  • #宝宝洗澡注意事项##新手爸妈必修课#“挖槽好有趣呀”的甜妹文学1. 一天天就知道下雨,有本事下点钱2.我太脆弱了,我上辈子一定是片海苔3.早上:哈哈哈哈哈中午
  • !!
  • 无论未来道路如何,记得保持一颗温柔而坚韧的心,因为生活,应该是美好又温柔的,希望你也是。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温柔的心,这旅程中的风景就会因我们的态度而变得不同。
  • 昨晚,我和一个月薪50000、深圳有房的女生相亲,吃饭用了168元,女生抢着付款,饭后我提议直接回家,她却这样说,我有点不知手措。女生微笑着看着我,“你不用担心
  • 是目前导热率zui低的固体,上能隔绝近1000℃的高温,下能阻挡-196℃的极寒。详情戳:【素湃气凝胶情侣抗寒服】旗舰店售价:999元趣评测售价:399元购买方
  •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潘文剑在致辞中表示,安化与茶千年结缘,茶滋养了安化人,铸就了安化魂,茶产业不仅是安化的优势产业,更是富民的希望产业。安化黑茶开园节从2016
  • 他没想到,这个世上,还有女人会无条件的对他好,她就是萧辰的白月光。他没想到,这个世上,还有女人会无条件的对他好,她就是萧辰的白月光。
  • 机芯对比: VS厂沛纳海984复刻表搭载的VS版P9010具有超高的稳定性,与正品功能同步,横行市场!当然,毕竟是复刻表,机芯的外观细节还是会与正品有所区别,虽
  • p5️⃣我终于拥有了xsmax我的天嘿嘿嘿 终于完成了一个想了很久的心愿 p6️⃣不去升旗仪式在教室吃早餐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被杨晓兵骂了,哎!』但大声笑完才发现
  • 我们试将自己与目连尊者比较,根本就不能比,那么我们的父母祖先,更等着我们去超度啊!楞严咒11449 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对我们的某些关心,其实是为了完成他们想达到
  • 甚至还给我留出了回程的2个多小时去开一部新书[awsl]作家说这是完成一个大部头之后想要放松无牵挂写的一个小作品,特别喜欢他最后说的那句“粗糙的澎湃比精致的理性
  • 与省内外4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吉利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安卓越新能源应用人才发展中心共建8个产业学院,与宝鸡机床集团、陕西汽车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