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科技会议交流纪要

时间:20220222
Q:对 PCB、化学试剂以及回收业务今年发展的展望?
A: PCB:整个去年大概增加了 25%的新客户,预计在未来的 3~5 年,可能都会有一个双位 数增长。新能源:公司希望通过回收获得低成本原材料。1 万吨的磷酸铁锂的回收生产线应 该是在六七月可以投产。募投方面,预计六七月拿到批文,三四月开始开建。预计在 23 年 的下半年,5 万吨的磷酸铁锂的回收生产线投产。
Q: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比较厉害,分享一下今明两年退役电池的回收量和价格方面的预判?
A: 我们回收有两个渠道:一是退役电池。包括车厂和汽车的运营商。21 年退役的电池和 16-17 年电池的装机量相当,数量较少,预计 22、23 年退役电池会起量。去年我们收到的 电池为 6k 吨左右,预计今年可以收到退役电池 15k 吨。全市场退役动力电池为 5 万吨左右。 另外一块来源是电池厂生产的一些分拣料,残次品。可根据生产商市场规模和良品率推断, 21 年一共 10 万吨废料。预计未来退役电池每年至少是成倍数增加的。
Q: 22 年,公司可以处理多少的磷酸铁和三元?
A:22 年预计处理磷酸铁 6000 吨左右。三元最多处理 15000 吨左右,因为三元竞争激烈。个 厂家工艺路线和成本趋同,所以三元这块我们的产能也不会追加,大概我们今年全部加起来 2 万吨左右。
Q:在三元回收这一块未来会不会继续加码,如何看待未来三元和铁锂未来回收业务竞争?
A: 在三元这条路线的回收上面的话,整个市场竞争激烈。当镍钴锂都价格平稳时,镍钴的 回收的这种折扣都是在都在 8 折以上。扣除人工水电涂料就剩 10 多个点很难盈利,所以长 远看三元回收将不再加码。磷酸铁锂回收去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目前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我们具备技术优势,然后想迅速把规模做大从而在一两年把整个护城河做起来。今年六七月 大概 1 万多会建成。明年 7 月大致有 5 万吨产能。如果市场行情较好,珠海计划的 10 万吨 中剩下的 5 万吨明年会继续建。
技术层面:我们磷酸铁 99%的回收率跟碳酸锂 99%的回收率处于领先。后续技术:考虑直接 通过液相法回收磷酸铁锂,从而减轻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修复注液电池,正极修复后可以 用到储能上。
Q:负极的回收公司目前的进展如何?
A: 目前负极回收之后可以做到储能级,但是动力级我们还做不到。基本上我们还没了解到 有哪家企业在回收负极可以做到动力级。负极的回收率是 95 以上,毛利大概在 20 左右。
Q:这两年的话是受益于上游的这个价格的持续上涨,所以整个电池尤其是铁锂的这个电池 回收经济性表现越来越明显。若锂价回到比如说 10~20 万的这个区间,公司的盈利能力会否 受到影响?
A:珠海定增的 5 万吨,我们是按差不多的锂价水平和磷酸铁的成本售价水平评估的。在正 常情况下,我们仍然有百分之十几的利润,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常情况,市场过热

反而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Q:今年锂价在 40 万的区间徘徊,那么公司这一块的这个收益上。就是净利率或者毛利率可 能会来到什么区间呢?
A:毛利的话,假设是万吨级的生产,按现在的这个售价跟原材料采购的成本。基本上毛利 可以去到 40 以上。
Q: PCB 业务里中。锂电的这个箔材,就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这种 PET 的这种箔材上。目 前企业的业务现状和规划?
A:目前我们已经跟国内箔材产厂商都有在合作。在他们的机器上,我们的材料都有做过测 试。不管是在性能上,在成本上都能够达到量产的一个要求的。放量要等待下游电池厂商。
Q: M3P 技术,类似于磷酸锰铁锂的这样的一个技术。公司在磷酸锰铁锂就是之前看到有一 些技术储备吗?目前的进展如何?
A:这块我们的技术现在是成熟的就差量产了,我们初试跟中试的结果都非常好。但是真正的 应用,比如说因为他要单独做正极也好,或者是它要跟三元去做掺杂也好,还没有看到真正 的形成规模,目前还在观望。我们是用液相共沉淀法的生产磷酸锰铁锂,成本也较低,之后 的放量不成问题。
Q:液相法和我们现在规划了这样的一个磷酸铁锂的产线兼容吗?还是说下游需求明确了,再 需要重新投建?
A:投建肯定还是要投建的,就是现有产线的话某些部分还是可以共用,但是还是有不一样 的地方。
Q: 今年的话,这些回收电池的一个来源包括第三方拍卖市场、合作的电子厂,整车厂。这 些来源的结构大概是怎么样子的,能有一个大约比例的一个拆分吗?
A: 2/3 是退役,因为我们现在量不大吧。2/3 是退役,大概有 1/3 是电子厂的。
Q: 延保业务绑定的客户能为今年公司提供电池吗?
A:以前只有我们一家在推整个市场,速度比较慢,但是去年年底有几家车厂跟电子厂做了这 个延保的资金预算,表示我们这个技术也走向成熟,陆续得到客户认可。
Q: 相比去年整体的一个业绩的话,今年在业绩上有怎样的预期,可能会有怎么样比例的一 个增长呢?
A: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股权激励。我们当时做了一个目标。今年的预期的话肯定是会超过这 个目标的,并且可能幅度还会比较大一点。
Q:麻烦拆解下公司现在废旧电池回收这块的磷酸铁和碳酸锂大概的一个成本,如果直接去做 这个磷酸铁锂的话,大概的一个成本以及和市场现在主流的成本的一个比较?第二,公司现 在这块材料这块下游主要的一些大的客户,还有今年明年可能拓展的比较大的一些客户?
A:磷酸铁锂原材料的回收是按锂价计价的,我们的人工水电气还是辅材这些成本的话。按

现在我们 1000 吨的量产示范线的测试的话,大概是在 6000 块钱左右。但每一吨磷酸铁锂废 料的话,大概可以回收回来 200 公斤的碳酸锂,那 200 公斤的碳酸锂,不算原材料采购的成 本,因为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在变化的,成本基本上大概是在 1 万块钱左右。每一吨的磷酸铁 锂废料的成本就是回收成本,假设就制造成本不算原材料的话,大概是在 1 万 6 大概这么一 个水平。原材料的采购的话,退役电池为 5 折左右。电池边角料和残次品为六七折。
客户方面:是由稳定的供应给排在前三的两家,前三当中的两家我们最稳定在提供的。这两 家客户都超过一年了,回收的磷酸铁跟碳酸锂的话。也在前几天的客户当中都有在做测试。 那基本上有好几家都已经测试结束了,都能跟我们用新料做的那个磷酸铁锂的性能是一致的。
Q: 公司目前有研发制备一些比如说磷酸铁,磷酸铁锂这样的产品,那在原料方面啊,我们 一个自制和外购的这样一个占比大概是怎么样的一个比例?
A:之前磷酸铁的话是有 1.5 万吨是已经生产了将近两年了。那现在还在扩准备就是估计在 3 月份就会扩到 2 万吨。我们的磷酸铁锂的话在去年 12 月有 15,000 吨的产能,原本是 5000 吨,在去年的 12 月的话就加了 1 万吨上来。已经在投产 15,000 吨,现在基本上算 1:1 吧, 就是磷酸铁跟磷酸铁锂所需要的量。
Q:公司现在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模式分为哪几种类型?
A:两种方式把一种的话就是直接买卖关系,比如说通过拍卖回收,回收磷酸铁锂的材料和 磷酸铁,公司自由销售。另外一种方式,有两三家重要的客户都提出来了,回收的碳酸锂是 要给客户,磷酸铁自由销售。
Q:你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像您刚刚也提到后面大规模上这个产能后的话,这个设备 会自动化,我想了解一下,咱们现在整个设备的情况,包括它的这个一条线。这个资本开支, 整个的设备的技术工艺上跟竞争对手比的话,有什么优势,是不是有一些部分是自给自主设 计制造的。
A: 因为磷酸铁锂的回收目前还未实现过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就除了我们的一个 1000 吨的这 条线之外。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的设备都是自己研发跟设计的。回收方面的投资:整 个回收产线一套下来的话投资大概是在每 1 万吨大概在两个亿左右。
Q: PCB 相关的传统业务,今年公司层面对于这个业绩方面的一个增速的一个预期是怎样的?
A:我们预计电子化学品这块应该是双位数以上的增长在这一块。那主要的话就是因为我们电 子化学可能也得分两块,一块的话是配方型的,我们预计就是会有比较好的一个增长。
Q:根据去年的实际生产情况,回收比起这种新料购买的话会有多少成本优势呢?
A: 其实去年也相差蛮大的。比如说我们按照这个磷酸铁15,000的价格,对于新料去生产的 话,它的成本大概是在 9500-10000 元左右。若用回收料的成本的话,大概是在 6000 元。#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二十多万买什么坦克300!不如买个舒适性更好的哈弗H9,百公里加速只需9秒,2吨多重的车才10升的油耗,越野性能不输陆巡,这还不够?

我自己有一辆2020款的哈弗H9,开了一年多,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前不久坦克300刚出来的时候,我就被它方正的外形吸引了,看上去就像牧马人一样硬派,力量感十足,我当时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买车买早了,坦克300也太酷了,说实话,谁不想买牧马人还有大G,那次是真正的越野车,就是价格太高,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不得不说,国产车的设计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完全抓住了人的心理需求。

后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去4S店试驾了这台坦克300,但是从驾驶感受上来说,说实话,我并没有感觉比我的H9强多少,而且内饰各方面也没有H9舒服,至于越野性能更是感受不到,也可能是因为试驾的关系吧,也就开一会,只是一个大概的感受,没想到这个车现在还是一车难求,预定的话还得等至少3个月,一听到这里,我立马就打道回府了,也许只有开过H9的人才真正了解,坦克300开起来,也就那么回事,H9才更好,既然坦克300买不到,我就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这辆H9的驾驶感受吧:

1、这辆车的外观是它最大的亮点,高大的车身,非常硬朗,是典型的的硬派越野车,霸气程度一点也不比陆巡差,这也是我第一眼就看上它的原因,外挂备胎更是越野车的标配,另外电动踏板的设计也很方便,上下车会自动打开关闭,最关键的是它可是原车自带的,细节部分的做工也处理得很到位,缝隙均匀。

2、内饰用料相当厚道,到处都是皮质材料包裹,不像有些越野车满满的塑料感,搭配菱形格的纹路,整体看上去很有高级感,刚提车的时候,新车就没有什么味道,H9这一点做得真的是很不错,超大尺寸的中控液晶屏,车联网功能也非常好用,反应灵敏不卡顿。

飞机档把看上去很高大上,车内氛围灯也很不错,搭配全景大天窗,这辆车内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坐进了几十万的豪车一样。

3、空间方面也是没得说,我168的身高,头部空间相当充足,2800的超大轴距,也保证了后排乘客的空间,尤其是腿部空间宽敞,跷二郎腿都没有问题,就是后备箱位置有一个和霸道一样的高台,影响了空间,不过对于5座SUV来说,后备箱的容积还是完全够用的,储物空间足够,有不少放置水杯的地方,就是有两点我不太满意,一个是放手机的位置有点小,拿手机不太方便,另外中央扶手箱虽然深度可以,但是缺少隔板,浪费了空间,加上一个隔板就可以合理分区。

4、舒适性也让我很满意,毕竟是非承载式车身,坑洼地段的滤震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好在H9的座椅宽大,包裹性比较好,而且软硬适中,可以很好地改善一部分这方面的影响,另外座椅按摩通风加热这些配置也是全都有,长时间乘坐也保证了舒适性,另外H9的隔音很好,哪怕是速度上来以后,也不会有明显的风噪和胎噪,静谧性很不错,这一点比不少几十万的合资车做得都要好。

5、作为一辆2吨多重的车来说,H9的动力是最令人惊喜的,2.0T发动机224匹的马力,官方百公里加速9秒,实际开起来要慢一些,可能和自己的驾驶水平有关系,但是起步绝对不肉,只要舍得踩油门,推背感还是有一点的,这样的动力完全够用了,而且后程动力加速也是有的,在高速上超车和上坡路段,也能保证动力的持续输出,高速上120公里的时速,转速基本上在2000转,油门响应速度调教得很好,动力随叫随到,另外换挡平顺性也很好,就是起步阶段会有轻微的顿挫,但是感受不是很明显。

6、我这里行驶路况还可以,基本上不堵车,市区和高速各占一半,表显油耗在11个,我实际计算下来反而还要低一些,10个多就可以,要是长期高速行驶的话,可以达到9到10个油,真的是很省油了,毕竟这可是一辆全尺寸的大型SUV,类似的越野车应该下不了15个油吧,而且我的H9一直都是加92号油,作为家用来说,经济型也不错。

7、H9这么大的车,操控很轻盈,女孩开起来也不费力,就是停车有点麻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上高速的时候很实用,主动刹车保证了城市里低速行驶时的安全性,有一次我没注意到前面的小孩,幸亏H9自己刹住车了,另外越野性能方面我开得比较少,基本上市区多,不好评价,但是3把锁还是让人很有信心的,如果你喜欢越野,一定要换AT胎,不然车再好也不行。

(以上是一位网友的投稿)

【峰哥谈车】

其实作为长城旗下的两款硬派SUV来说,H9和坦克300都是很不错的,不过H9兼顾了越野性能和舒适性,而坦克300更偏向纯越野,其实并不适合长期在市区里开,两个车有5万左右的差价。

另外这两个车的动力系统是完全一样的,都搭载了2.0T的发动机,匹配了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车重都在2吨以上,反而H9的油耗表现更好,坦克300的短轴距和底盘高度都保证了它的越野性能。

所以说这两个车类型完全不同,就看你自己的实际需求了,并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汽车杂谈#

圣邦股份会议交流纪要

景总:

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前段时间,2021年全年盈利增长125%,扣费增长126%-154%之间。Q4淡季不淡,这个趋势也会延续到今年。到2021年末累计推出新产品3000多个,2021年500个。未来3到5年每年500个左右。2019年人员增长21%,2020年超过43%,2021年增长50%左右,要以年报为准。2022年从数量上不少于去年,1200到1300人的规模。产品、应用、技术、市场和客户几个方面对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未来持续向好。

Q:我们利润端和营收端公司在Q4的营收的环比节奏是什么样?毛利率这块Q4的趋势包括现在Q1已经过了三分之二了,能不能看到Q1最近的表现?
A:现在数字还没出来。Q4和今年Q1明显淡季不淡。Q4比Q3不像常年略淡,去年有了一个稳定的成长,小有增加。圣邦的交货一直也是有比较好的成长吧。但是收到产能的限制,产出没有完全匹配到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比较突出。公司会持续沟通,获得产能的支持。

Q:产品结构有变化么?22年下游景气度分化怎么看?
A:占比上还是延续之前的趋势,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和之前给到大家的预期指引吻合。目前看来公司自身的成长情况和市场大环境略有不同。在有些细分领域会出现一些波动甚至出现下行的局面,但是公司自身在这些领域仍然有比较旺盛的需求。有的细分领域虽然景气度下行,但是公司还是有成长。 公司自身还是可以保持稳健成长,可能会和大环境有所不同。
消费电子接近60%,其中手机20%,非手机接近40%;泛工业40%多。

Q:最近信通院手机下滑20-30%的下滑,产业看从去年Q3开始,910月份到Q4手机出货量都很差,30%的下滑。其他消费电子都表现得不尽人意。公司有感觉么?
A:公司发展趋势和细分领域的行业惊奇情况不完全一样。细分肯定受大环境影响,但是公司自身一些特点,可能公司会和大景气度不完全同步。圣邦生意规模还比较小,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而且每年还有几百块新产品,前面几年每年两三百,去年500多,这些新产品支撑了公司的成长。同时公司不断拓展了市场份额,有些源自自身拓展,其他也有国际和国内同业转过来的订单。圣邦现在还面临着比较强劲的市场需求,表现在Q4和今年Q1有很好的表现,也为后面的表现有个支撑。

Q:我们现有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还有多少空间?
A:空间是非常的大啊,客户的模拟芯片的需求,比如一个手机厂商模拟芯片需求非常的大,相比于我们现在已经供货的规模,不是差一个数量级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市场上大部分还是国际厂商提供的,国内本土的厂商还是只能提供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空间非常巨大。

Q:非手机的消费电子有感受到需求变化么?
A:刚刚我说的情况适用于各个领域,原来好的我们更好,有些环境下行的,但我们自己还在不断获取份额。我们还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机会。我们很努力,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销售也不错,各个领域都有进展。对我们来讲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矛盾还是要获得更多的产能。

Q:今年产能增长情况?
A:都是动态沟通的过程,每年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都会同比有成长,当然会在后续也持续沟通,获得产能。公司成立历来,我们的产能是可以支撑业绩稳健成长的,具体数据没办法给出定论。现在主要几家供应商最主要的还是台积电,多年的战略合作。近几年我们也引进了中芯国际和韩国东部。我们近几年每年我们都投资并购,因为这些标的我们进入了更多的代工厂,未来产能方面我们会持续不断得到更好的支持。

Q:现在的12寸有产能的吗?
A:具体不好说,8寸到12寸迁移是一个规律,未来我们的产品如果有条件都会采用更新的工艺来做。

Q:有没有涨价可能?
A:公司一直以来没有全面的涨价,这是我们的不同的地方。我们尽可能希望消化成本段的波动,我们历史上就没有因为波动给客户涨价。但是个别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的产品,我们会和客户沟通,进行调整,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产能支持。我们之前就没有全面调价,后面也不会。Q3的时候毛利率高一点,不是公司追求的,我们追求毛利率稳定并小有提升。16-20年公司的年度平均毛利率是43/46/47/48/49是这样小幅提上来的。未来在这个接近50%的水平公司认为是很好的水平了,我们的重点是扩大销售规模。我们努力保持毛利率50附近,以此换来销售规模的迅速扩大。去年产能紧张,我们排产先安排客户急需的产品,无论毛利率我们都优先排。在中低端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所坚守,如果产能足够的话,去年的销售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去年因为产能的原因,毛利率被动提升,后面产能逐渐缓解,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会进一步扩大产能和销售规模。

Q:新品新能源车的计划有么?
A:我们一方面有技术储备和布局,另外BMS这类产品实际是一个系统,除了主芯片还有辅助芯片,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在供应。核心器件我们在工业领域进行了技术储备,逐渐成熟后会进入汽车领域。汽车前装我们陆续在开始,我们之前汽车的销售主要来自后装市场,前装我们之前主要是进行技术储备,最近一两年在组织专业的汽车电子团队,有一批产品在认证,有一些产品通过认证,陆续开始交货了,现在还在起步阶段,量不大。后面还会陆续起量。现在还有一些产品在研发阶段,未来会陆续推出,我们有全面布局。
模拟可做的东西很多,我们会阶段性有所选择。MCU我们目前没有投入太多精力,有很多对于我们更有价值,见效更快的产品可以做。未来我们想做也可以。

Q:工艺上海外有和工厂联合开发,我们怎么样?
A:实际上是不同厂家发展路径的选择,有些企业优势就在工艺上,通过调整工艺提高竞争优势,这样的对工艺和产品线有一定的依赖。所以他们和代工厂一起搞虚拟IDM或者自己搞产线。另外有些厂家产品线相对单一,那么同等规模下的就可以维持自己一个生产线的运转,也可以考虑。我们的核心优势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在晶圆厂通用工艺上做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对单一工艺没有依赖。我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合作伙伴。另外我们的产品丰富,用的工艺很多,所以没有单一的厂商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单一品类量不大,所以我们自己暂时不考虑做工厂和虚拟IDM。对于设计公司来说头一个生产线的话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挑战。另外那么大的投资,所以新产品就会围绕我们的新产品,这样会影响我们享受业界最新的工艺。所以还是看企业依赖的是单一的某种工艺还是多样性,这完全不同。像台积电这种代工厂就是每年都有新工艺来获得客户,他们每年会来人和我们交流,介绍他们的工艺,了解我们的需求,是对我们非常好的模式,所以我们未来还会保持这个模式。

Q:有些领域需求下降是哪些?你们来看Q1订单可能很强,但是环比Q4会不会若一点?
A:可能有些投资者观察到消费类领域比如手机有一些下行,这也是我们交流当中听投资者的反馈,对于圣邦自身来说,我们还在不断获取份额。可能有一种情况客户自己份额下降,但是给我们的订单会多,所以我们会有强劲的市场需求。现在看Q1会延续淡季不淡的趋势,我们还是以一季报为准。

Q:订单的能见度能看到什么时候?
A:有的就比较久了,到明年的都有。分布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的产品品类非常多,大部分还可以保证基本正常的交期,大部分供不应求的很明显。现在我们看订单各个行业都都挺旺盛的。

毛利率我们补充一下,我们有很多产品可以做到毛利率不输任何国际客户,所以我们会选择上有所坚守。我们希望年度平均毛利率50%附近,这个和产品单价上不去,成本高企被动的毛利率升高不一样。我们现在体量还是小,我们会主动选择在中低端有更多的坚守,产能也还是有一些限制。这是我对刚才问题的一些补充。

Q:预计今年和明年的收入和利润能保持什么情况?
A:业绩指引一直以产品增速,2017年我们依据当时研发实力的情况,我们给未来五年的业绩指引每年新产品两三百款,过去几年我们都符合,去年2021年新产品的推出有所增加,全年预计四五百款。请大家以年报为准。从2017年到现在5年了,我们现在时间点看未来3到5年每年500款左右新产品推出,这个是我们给的指引的情况。

Q:测算利润和收入的话如何测算?有没有预期啊?
A:这个我们一般没有从具体数字上给到大家,我们还是要从综合各个情况判断。请参照之前的情况……可以分享的是前年公司销售规模是2亿美金,再前年1亿美金,去年应该是3亿美金左右。按照这个惯性的话,公司应该是可以稳健成长到5到8亿的规模。公司现在在规划的是发展到10到15亿美金的发展路径。公司现在在做这个方面的规划,从产品到客户等等。希望到24年26年能接近这个规模。

Q:TI有个资本支出去年年底是规划未来几年要建好几个12寸的FAB,如果他们产能跑起来会不会对我们有影响?
A:这个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模拟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大家。另外新的技术不断推出,在原有的市场上会不断有新的机会出来。另外圣邦的客户还是非常有粘性的,不是凭借短期的一些降价的因素来进入客户的,客户选择我们更多是基于长期的考虑比如产品性能、品质、技术支撑、物流、产品线广等等。另外有些客户在遇到一些困得的时候我们也会及时给一些帮助。有些过程是不可逆,不会短期用一用又回去。与此同时也会有相当的客户粘性的存在,我们不认为其他的国际同业的供货变化会对我们有啥影响。我们的成长逻辑还是出于自身的。所以未来稳健成长是有制成的。

Q:21年的SKU有多少种?
A:我们在Q3之前的数字是有3500多款,全年下来3800。

Q:产品加速突破是有技术突破么?
A:不是,这是行业原因,模拟芯片就是每个品类我们都想做到型号非常齐全。所以圣邦的这个模式就不是单一产品的模式,过去和未来都是按照这个方向来走的。我们上市的时候披露产品16大类,当年有800余款有销售贡献。之后是每年有200多款的增减,所以后面几年涨到了1600多,去年当年有贡献的产品应该在2000款左右,具体数字年报为准。刚刚说的这些数字是当年度有销售贡献产品,和所有可销售物料是两个概念。去年我们新增了一个口径是全部可销售物料。我们后面会以这个口径为准,现在可销售是3800,以后每年500个这么增加。我们所有的产品品类会长期的精工细作,会定期增加物料。而且我们每年高端产品的占比会逐渐增加。

Q:产能情况?
A:目前主要是8寸,12寸还是新产品。

Q:24到26年实现10到15亿美金的目标对么?
A:我们努力方向是这样的,也和各个方面的环境也有关,这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

Q:Q4业绩情况我们也取得好的成绩,这块我们收入端有贡献还是毛利段贡献大一些?
A:应该是都有贡献,环比Q3看也是都有成长,毛利和营收都有成长。

Q:晶圆厂涨价也不是全面涨价,能介绍一下哪些涨价了么?会在报表里反应么?
A:我也不知道啊……你问台积电啊……
通常来讲会是一个生产周期比如一个季度,常规情况如此。过去一段时间如果有供应商调整的话基本都是一个季度就能反应出来。但是对于圣邦来讲,从数据上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我们因为自身的新产品和高端产品使得我们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们产品结构不断拓展,进入到比较有特色的应用领域,所以我们自己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我们的成本波动会优先选择自己消化。所以还好吧。

Q:电源管理和信号链哪个更强?新款拓展500多个,这些能转化成可贡献的速度会不会更快?
A:这个转化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还要符合市场规律。一定是要经过那些阶段的,经过客户认证、小批量测试等等。新产品转换到有销售收入的产品需要一到两年。

Q:研发模式?
A:我们做的相对通用的物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定制。所以我们的研发过程是自身独立的, 我们和客户的研发之间不存在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和客户对接对产品研发是没有影响的,所以这些过程对我们没影响。#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请假陪病狗被扣薪,将此事诉讼至法院获支持成功拿回2天工资 | 24h宠物情报
  • 许家印登顶首富,6位90后上榜,房地产才是最赚钱的行业?
  • 高校老师用周易算出逃课学生学号,网友:不逃课了我还要蹭课
  • 3小伙凌晨3点盗窃、4点救人,能否将功抵罪?| 新京报快评
  • 台风“卡努”来袭,瀑布被吹倒流!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洛宁的妈妈们快来看看
  • 武汉毕业生购房打八折:这些城市为抢人都拼了
  • 早报 | 靠脸吃饭来临,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三通一达”联手设立保险公司
  • 自行车将建高速路 以后高速也能彪自行车了!
  • 女子请假陪病狗被扣薪 法院判单位补发薪水
  • 许家印登顶首富宝座的幕后之道
  • 美再退出教科文组织 国务院:非轻率决定
  • 老师用周易算出逃课学生学号 网友:第一次不羡慕别人家的...
  • 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
  • “苏宁校招歧视学生”引争议 | 难道普通院校真的不如985、211?
  • 你那里能访问Google吗?
  • 学霸合伙开烧烤店,会烤串的医生是怎么样的?
  • 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1.6万光年外的声音是这样的
  • 50岁侯勇低调三婚,新娘小他20多岁,真是《大爱晚成》
  • A股再现天价离婚!赵薇躺枪,真相或令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