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做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可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事。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根据小乘理论,修成四无量心是修得梵行。梵是什么意思?毕竟清净谓之梵,修持到相当程度才能到梵天。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所以修四无量心应该处处清净心,是梵天的行为在做事,但是没有贪于梵天境界而不来。我经常告诉诸位同学,真得了道一定更谦虚。如果摆出一副大师样子,要人礼拜才传个道,那也可以免了,他得的道也有限的。菩萨道是不会自命高尚的。
*****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学佛的人第一步发心要讲四无量心,尤其年轻同学特别要注意培养这一种胸襟,这种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学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个个来,先培养慈心或者悲心。这两个有什么分别?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来讲,是爱心,爱一切人、众生、万物。慈心是带阳性的,像父亲爱子女的心。悲心是阴性母性的,等于母亲爱儿女心情的扩大。我们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讲慈悲,真正慈悲的行为很少见,都以自己为中心。

再讲到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我们怎么与众生结缘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时间、意见、身心吗?学佛不是光搞打坐,你们千万注意啊!要先学建立这四种心理,而且要注意是无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没有限量的。你能够这样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国。
*****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不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讨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
*****

“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是法布施,是法布施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理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不然怕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求师访道学佛不要情感化,绝对要理性化,求正法以四不依的法门来检查。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将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家庭儿女,家庭儿女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摄,用现代话说,就是包括进来。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同学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旁边同学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时同学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同学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摄智慧来修行。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一七集)2001/2/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17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講「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調順。】

  十善業落實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調順』。世出世法若沒有定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一個堅定的志願,於是他的心是浮動的,見異思遷,很容易受外界的誘惑而動搖心志,這是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定」,簡單的講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內心裡頭有主宰。這個主宰不是成見,有些人成見很深,他也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個跟我們此地講的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這個定是從信、進、念而生的。前面有信、進、念,所以這個定是「正定」,決定不是邪定;那一種成見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個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夠建大功、立大業,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

  定,《教乘法數》裡面,這是一般的解釋,「攝心正助,相應不散」,這是通途的解釋。這個地方的經文給我們說「寂然調順」。「寂然」是心地清淨,清淨心自自然然就產生調順的作用。「調」是自受用,「順」是他受用,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夠恆順眾生?我們沒有「寂然調」的功夫。「調」,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調和、調整」。調整什麼?總的來說,調整一切分別執著。我們不能隨順眾生,就是因為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能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我們的身心調整了,與性德圓滿的相應。性德像水一樣,它能夠隨著地形,它沒有一個執著,地形彎它就彎著流,地形直就直著流,它決定不固執「我一定要這麼走法」,不會的。能這樣調適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相處,順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麼都好,這樣才真正能做到恆順眾生,於自己絲毫都沒有妨礙,自己的心永遠是寂然不動。

  我們跟一切眾生往來,自己心動搖了,這就大錯誤!如何能做到心寂靜不動?心裡頭就像《壇經》裡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它「無一物」,當然就不動。我們現在心裡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雜雜的無量無邊,所以心是動的,不是寂靜的。動是妄心,寂是真心。為什麼宗門強調修定?不但是宗門,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說,方法、手段不一樣,它的目標都是禪定。我們淨土宗是用執持名號這個方法修禪定,「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如果這個法門與戒定慧不相應,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們要揀別它是不是佛法,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它與戒定慧相不相應?相應是佛法、是正法,不相應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個宗派,不管哪一個法門,沒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靜,心裡頭不能有一物。

  佛如是說,中國古聖先賢亦如是說。古大德講:「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無為」是寂靜、寂然,「無所不為」是調順,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無為是自受用,無所不為是他受用;無為是不變,無所不為是隨緣。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楞嚴經》上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無所不為。雖然無所不為,他的心確確實實常住在無為,《楞嚴》上講「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應化在世間還是用真心沒有用妄心,這是佛菩薩再來,佛菩薩應化,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

  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是初學,我們是凡夫,就用通途這個方法,我們這個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麼是「正法」?淨宗法門,我們今天所依據的《無量壽經》、《彌陀經》,這兩部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十六觀經》裡面就不一樣了,它裡面所講的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說了很多讓我們選擇,不像這兩部經,它肯定教導我們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們這個心要常住在這裡。什麼是「助法」?斷惡修善,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們也要抓到它的綱領。印光大師教我們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做為助修,從《了凡四訓》裡面醒悟過來,真正相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所以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我們深明這個大道理,信心就堅定了。順境,絕不起一念貪愛之心;要知道貪愛是煩惱,煩惱就是障礙,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往生。逆境裡面決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業,是嚴重的錯誤;逆境要像諸佛菩薩一樣逆來順受,「我受得很歡喜,甘心情願」,這樣子業障消了。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順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緣。你有智慧,你能夠辨別,你知道怎樣運用,佛家所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們才體會得到。你會,那真的;你不會,日日是惡日,時時是惡時。惡是什麼?造業。好日是什麼?積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沒有善惡?沒有!好惡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善人;你以惡心去看,諸佛菩薩都是惡人。這才說「境隨心轉」。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佛在一切經論裡頭勉勵我們用「真心」,真心是純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諸位要曉得,這是純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是相對的,不是真善。這是真善,裡頭沒有善惡,惡也是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在這個地方修學,這都是屬於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佛菩薩證得,我們迷失。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幫助我們,讓我們從迷失裡頭再把它找回來,如此而已。

  所以,心決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當中。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夠失掉,佛家講「失念」,不可以失念,念茲在茲。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只有這麼一個願望,有願必成。助修,我們這個身體現在還沒去,還住在這個世間,每天要跟許多人事物接觸,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完全依靠經典的教誨。善導大師講得好:「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犯。」

  從哪裡做起?從十善業道做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 」,從這裡做起,這十句很容易記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誨對一對,遠離十惡,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當中,這是助道。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修十善業的。我們佛念得再好,如果沒有十善業,那個地方去不了。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那個地方大眾不能容納;不是大眾不容,是自己沒有辦法跟他相應。

  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們每天反省檢點,就用這個做標準。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不殺生」這一條有沒有做到?有沒有傷害小動物?有沒有損傷他人的念頭?不但是行為上沒有,念頭上都沒有,念頭是念念愛護眾生。今年我們特別提出「愛的教育」,念念愛護眾生,決定不能有一念傷害眾生。別人傷害我,可以。為什麼?他不學佛,他還在迷。我學佛,我已經覺悟了,我不再迷了,縱然別人傷害我,我也不能有絲毫報復的念頭。我有這個念頭,依舊要搞輪迴,只有輪迴裡面才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輪迴,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不能夠生。

  不要說對人,對一隻螞蟻、對一隻蚊蟲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條命,牠也是一個眾生,造作罪業比我們重,投胎投到這些動物。殺一隻螞蟻跟殺一個人沒有兩樣,在佛法裡面講,完全相同。對於這些小動物的騷擾,不可以有厭惡心,要知道,牠今天來騷擾我,我們過去也騷擾牠,冤冤相報,理所當然。怎麼改進?用真誠心跟牠溝通,誠就靈了;真誠心跟牠溝通,真誠心是一個妄念都沒有,跟牠溝通,我們跟牠說話,牠懂。人真正在行道,小動物都會感動,牠也會護法,牠就不來干擾你了。我們各人有各人生活的空間,我們幫助牠,牠也幫助我們。不但這些小動物,連我們居住附近的花草樹木統統都護法,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共存共榮。花草長得特別茂盛,讓我們接觸到的時候心開意解,看到這些花草好像它都在笑,我們心境多舒暢!

  如果我們不修善,天天在造惡,小動物騷擾的很多。你看那個花草樹木,你仔細去看,它都好像有很不高興的意思,很不耐煩的樣子,能看得出來!有同修告訴我,他們到這裡來看到館長的照片,他說:「館長照片這麼嚴肅。」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笑瞇瞇的。」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真的,這個道場大家如理如法的修行,館長那個照片笑瞇瞇的;如果我們這個道場所做的不如法,她的相貌就像生氣的樣子。同樣的一張照片,你仔細去觀察,確實不一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細心就能夠體會到了。如果你心地清淨,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所以用清淨、用平等、用真誠來調心,處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能與一切眾生調和。調和到極處,「生佛不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一體。這個「一體」是什麼?一體是真性。諸位要曉得,佛家講「真性」、講「自性」是一個,虛空法界都是這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見性之後,通了,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自己清清楚楚。為什麼?他性跟我性是一個性不是二性,怎麼會不知道?就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一樣,蚊蟲在手上叮一叮,我們全身都知道,在腳上叮一下、爬一下,我們全身也知道。為什麼?一體,不是局部,是全體。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明心見性的人,《無量壽經》上講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迷了,迷是什麼?迷就是麻木了。麻木不仁,蚊子叮都不知道,麻木了。這一塊麻木了,那一塊並沒有麻木,麻木是暫時的,它會恢復的。所以覺悟就恢復了,迷了就麻木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此地五根裡頭,我們講過信、進、念、定,末後一個是慧。「信、進、念、定、慧」,它有次序,就像五層樓一樣,它有次序,它不能顛倒的。所以這個定跟世間人所講的定不一樣,它必須要具足前面的條件。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人文广东】夜读: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精神光芒 #微博互粉群[超话]#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是由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整理。顾随把做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他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这种一代一代士人传承的品格和持守,让我们看到了古典诗词里的精神光芒。#儿童教育培养##一带一路伴我行[超话]# https://t.cn/A6xaTcZ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何洛洛[超话]##何洛洛504星系环游指南#洛宝,马上就是你二十一岁的生日了,提前㊗️你生日快乐[蛋糕]今年生日可能不能看到你,但我很开心,祝贺你通过了北电的
  • 3月4日14:00作为已发现病例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3月3日9:35、22:40两次到国门社区核酸采集点采样,其余时间居家未外出。
  • 这也是为什么材料会这样写“赤眉虽数战胜,而疲弊厌兵,皆日夜愁泣,思欲东归;”赤眉军内部的情况,作为老大的樊崇也知道,面对想回山东的思潮,他却表示向东必散。“就是
  • 英语还是弄作文,计划里出现翻译,调整一下计划,转向每日一句了。#每日一句,品味生活#在许多年前,不知谁用铅笔在上面写了四句诗,但是经雨水冲刷,尘土掩蔽,如今字迹
  • 《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不生气的活法》必读的30条金句——曾仕强教授剖析中国人心性特点,教你管理情绪,活得豁达: 1.其实很多事情大家都是被迫做的,是父母、
  • 新一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桥南派出所立即成立疫情防控执勤点党员突击队,教导员李效群主动要求参加,“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有经验的民警,群
  • 我被疫情破坏掉的五一假期第四天今日份成就:进行了第N次核酸检测纪念碑谷2:通关开心消消乐:增长100级天天爱消除:增长56级梦想城镇:增长12级在下坂本,有何贵
  • 经过近三年的策划、规划和建设,即将闪亮登场的祠堂街艺术社区为成都奉上了一系列惊喜。项目负责人介绍,对于很多成都人来说,与人民公园一街之隔的祠堂街,是城市中心文化
  • 无论他跟你沟通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是拒绝你还是跟着你的话题去聊只要他回应你了,我们就成功了,明白了吗?其实你真的想多了,你们是在挽回,又不是在撩汉,你们俩是有
  • 好在有惊无险,好在吉人天相,我们盲采选的供应商都很给力很靠谱,有些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当然这里也动用了不少志愿者团队里的人脉关系,人嘛,都是社会的人,免不了
  • ​​​#蜂蜜不得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美国炼油厂将迎来井喷年】燃料价格的反弹反映了年初以来原油的强劲表现,随着需求继续超过供应,今年美国炼油厂的利润将推高。据路
  • 在佛山的有两起案件,同是配偶欠的债,佛山中院却作出了不同的判决,其中一起丈夫欠债500多万,妻子却一分钱不用还!经审理查明,案涉债务金额明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
  • ” 一旁的毛不易听了,好奇发问:“你还去抚顺专门吃过麻辣拌呀?” 尚九熙一听,来劲了:“你要去抚顺拍戏去。
  • 渐渐发现,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人最大的
  • #鹿晗关晓彤#我只想,在风过时,雪停后,驻足,于海的一角,天的一方,远离凡尘的纷忧,淡化俗世的得失。秋去冬来,有人遇见尘埃,而我却拥抱此时的暖阳[太阳]…… 书
  • 第七恶 没有独立的精神。第八恶 没有自由的幸福。
  • #韩语人bot# 看到一段不错的文字[偷笑]좋은 글 공유합니다[鼓掌]언어학을 공부하면서 어떤 믿음을 가지고 있습니까? 어떤 믿음을 가슴에 품고 있습
  • [下午茶]「日落夕阳,照在我的书桌上,花茶无语,生活的担子越重,越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要不我就像鱼一样,累了就停下吐泡泡,想走
  • “经过一年使用、迭代,我们研发的AGV不仅德威动力自己使用,也在为青州其他企业提供服务。”该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汝科说,“过去,我们聚焦于一款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种
  • 米哈游,谢谢你提醒我非的十万摩拉邮件,我下次给你氪金一定做十个签,抽到那唯一的氪金签,我再氪,[微笑]就离谱,原神角色大小老保底人就算了,周年庆那傻不拉几还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