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虞城:坚持项目为王 致力产业倍增】5月30日,虞城县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高耸的塔吊挥动着长臂、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有序地作业……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4月份,全县新增‘四上’企业及5000万元以上投资法人单位55家,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居全市第二位;固定投资额同比增长20.2%,居全市第三位。”虞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重点项目办主任任洪艳介绍,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强的项目入驻,推动了虞城县经济大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储备发展后劲

  “虞城县坚持项目为王,推进‘三个一批’,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不断催生调结构突破点、新动能生长点、稳增长关键点。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产业生态上培土奠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虞城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逯德标说。

  着力强化产业集聚。把延链补链作为集群培育的主渠道,立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比如,河南啤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砂浆罐占到了河南省总量的85%,是中国砂浆罐的标准制定者,洗车机、啤酒设备等产品在全国已有2600多家加盟店,目前正大力研发10—20公斤的家用啤酒酿造设备。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把实施智能化作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出台攻坚方案,积极引导培育,持续完善智能制造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自主研发覆盖率5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量。着力培育企业上市。紧紧抓住商丘市培育企业上市的发展机遇,对12家上市储备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包、梯度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发挥行业优势,上项目、扩规模、提质量,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挂牌上市。

  “我们对未来产业进行全图谱式分析研究,推动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的现有产业‘过门口’‘跨门槛’,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对新科技、新需求、新动力、新空间的未来产业,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力争未来技术产业化。以大气魄、大手笔、大格局筹划未来产业,前瞻30年为虞城产业发展谋篇布局。”虞城县发改委主任胡昌标说。

  大力推进产业倍增,全面增强发展动能

  在虞城高新区,记者看到豆制品产业园、彩印包装园、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做强装备制造业,做优食品加工业,做大医药制造业。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虞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招引,被列入省长分包项目,全力打造河南省金牌装备制造园。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3个省重大白名单项目,均已实现开工并部分投产运营。1—4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位。虞城食品工业园一期项目豆制品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收入3亿元,形成豆制品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会极大推动豫东乃至河南省豆制品产业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中的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后,将形成生产及物流分拨自动化、仓储立体化、运营现代化、发展环保化等为一体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年产值可达30亿元,有望打造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基地。

  “现在仅韵达日均吞吐量就达150万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又给韵达提供了1.3万余平方米的仓储,投产后日均可达200万单。你看,左边还有顺丰,右边是极兔快递。现在很多物流企业想入驻园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总经理李志自豪地说。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全面强化发展支撑

  “我们的区中园,均采取由开发运营公司集合构建功能和配套完善的各类硬件设施,如果企业想拎包入驻,开发运营公司也可以代购生产设备。这样做能很大程度地减少重复建设投资,比如科研办公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仓储分拨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以实现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产业、集合构建功能、集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入驻企业的前期投资成本,真正打造配套完善的投资洼地。”虞城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春玲介绍。

  强化基础,以提品质、优环境为重点,把产业集聚区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目前“四横八纵”路网体系、“四纵五横”水系框架基本形成,工业大道水系东延、仓颉大道水系南延、江浙大道水系打通等工程,以及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二污厂扩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气、网全覆盖。

  优化园区,按照“集约、节约、高效、优化”的思路,科学规划“一区十园”空间布局,建成了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电商物流园、电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其中,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加深与国外经贸合作,全面加快综保区申报步伐,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500亿元交易额的内陆最大的进口肉类产品、海鲜产品批发集散地。

  精准招商,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高新区“一区十园”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编制招商图谱,实现精准招商。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包括五金科创产业园等50亿元以上项目3个、零碳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谈项目183个。

  大力推进金牌服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我县高新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可以说是起步早、效果好,既实现了两剥离一加强,又通过国有公司参股或控股,引入民营公司资本,使高新区各区中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新模式,把区中园建设、融资、招商、运营、服务等全面推向了市场,建设进度和效益明显好于预期。”逯德标说。

  据了解,该县坚持落实“早餐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产业集聚区工作例会,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实现10天为高新区彩印包装园项目征地450亩、打通道路,创造了虞城速度。做优“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发挥助企干部作用,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1—4月份,该县先后解决企业土地、证照办理、招才用工等方面的问题199个。提供“保姆式”服务,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一时一策”,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高新区293家企业,推行ABC分类管理,A类企业“培优做强”,B类企业“助力攻坚”,C类企业“腾笼换鸟”。今年以来,已盘活土地280亩、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引入企业3家,新增财税收入2800万元。

  虞城县坚持打造“河南强县、中原新城”,奋力加快率先崛起,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建设“产业新城、振兴新城、创新新城、活力新城、宜居新城、幸福新城”作为战略任务,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科学统筹、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遵循发展规律、具有虞城特色的发展之路。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图为:位于豫健健康产业园的新上项目。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摄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绵阳勇担使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连日来,这项决策部署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意味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保持快的速度、做好示范和引领。“十四五”开局以来,绵阳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14%,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21.18亿元,居全省第二……

  数据的背后是绵阳的担当: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使命,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绵阳勇毅前行。

  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明确提出在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省上支持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则是重要落子之举。

  绵阳为何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站在这一天向时间轴的前后张望,一个名为“使命”的词正从过去22年延展而来,铺就成一条绵阳科技创新进阶之路。

  这条路上,绵阳“闯”出了新路子。绵阳一方面高质量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

  这条路上,绵阳“试”出了新经验。绵阳探索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探索出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的仪器设备信用贷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经验”。

  正是在科技创新路上的“闯”与“试”,让绵阳敢于“蹚路子”——

  “大国重器”上的绵阳造频繁被刷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航中,中国电科九所为飞船配套了包括隔离器和环行器在内的多款磁性产品。

  “国字号”科学城打造更多“国字号”战略科技力量。我市将目光投向了我国顶尖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将从多个方面支持多方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集聚创新要素激发新活力。我市大力实行“招院引所”工作,积极引进央属企业集团和知名高校来绵建设分支机构,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

  “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绵阳将赛道锁定在了核技术应用、激光、航空与燃机、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上,并加快推进长虹、九洲等传统电子龙头企业巩固壮大,抢占发展先机。

  透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可以看到绵阳对“科技立市”的真抓实干,以及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勇于先行 当好示范

  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经验

  中国(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创新驱动版图上的重要一块,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扛起更大的担当。绵阳早在行动中给出了答案:勇于先行、当好示范。

  勇于先行、当好示范,就是要率先探索、实践制度创新。绵阳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邀请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年轻干部和科研工作者担任科技助理,着力破解“大科技小产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困境”。

  今年5月,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研发团队办公室内,一场联动“政产学研用金”的“相亲会”在科技助理的撮合下成功配对。联姻的背后是科技助理发挥“1+1+N”模式作用,建立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3个月以来,科技助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架起沟通“桥梁”、实现无缝“对接”,已对接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70余项,甄别和梳理出61个项目作为重点突破和主攻方向,成功转移转化2项西南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勇于先行、当好示范,就是要先行探索、谋求突破;示范引领、发挥带动作用。绵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找准科技创新突破发展支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用好促进科技创新各项政策,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日前,长虹集团AI实验室传来两则喜讯。AI实验室牵头申报的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从全国60多个团队中突围,入选工信部批复的4个项目之一。另一个喜讯则是技术成果获国际认可,AI实验室发布的论文被目前全球智能车科研学术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IEEE国际智能车大会接收。

  在科技助理、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朱玉玉看来,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基础力量,在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则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要将这两股力量用好,加快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国防科研生产重要基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

  以智赋能 集聚要素

  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圈

  近日,赛迪顾问联合赛迪科创对全国279个科技城(含科学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2)》。其中,中国(绵阳)科技城位列全国第七、中西部地区第一。

  放眼全国,科技创新实力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标配”,绵阳为何能脱颖而出?这依托于绵阳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让种种创新要素在绵阳“聚沙成塔”,一步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力。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前,一场“速度与激情”在绵阳上演——中国农业银行绵阳科技支行揭牌成立,常规需要1年才能完成的筹建设立工作,在绵阳只用了70天。

  当“农行速度”遇到“绵阳态度”,擦出的是科技金融与科技企业的“火花”。2022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与绵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出台了《倾力支持绵阳发展十大政策》。目前累计向绵阳地区新投放贷款120余亿元,其中70%以上投向科技企业发展等领域。

  在科技创新领域,示范引领效应和集群效应非常重要,而在绵阳一个具有强磁场效应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已形成。

  不久前,作为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首个绵碚合作案例,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与重庆荣凯川仪仪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结题,正式投产。“该项目在技术上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更加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负责人丁爱华表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搭“桥梁”,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绵阳把建平台、促转化、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共通共用、共建共享”,建成了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主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

  搭建平台的同时,绵阳也在思考,一些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存在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壁垒如何破?一个月前,我市发布历年来含金量最高、力度最大、诚意最足的“人才十条”新政,出招之真,揽才之诚,条条彰显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诚意和决心。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当天,2022年绵阳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典礼如约而至。谢莉、姜淮芜、伍凌川、刘定友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身影,在聚光灯下光彩夺目。

  “绵阳既要抛出‘橄榄枝’引人才,更要挖掘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人才宝库。”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伍凌川说,十分关注国家、省上对绵阳的支持政策以及绵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发挥的支撑作用。

  新的征程已开启。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战略的叠加、全省战略的赋能、全市目标的锚定,绵阳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跃升期、跨越期,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绵报融媒记者 郭若雪 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奋进吧山东##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从几个“万亿”看山东之变

过去五年,山东的几个“万亿”数字,很是抢眼。

  从这几个“万亿”,我们一起看看山东之变。

  ——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这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

  2017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但山东农业奋力前行的脚步没放松。

  2018年8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印发,提出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方面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稳固山东农业大省的优势和地位。规划提出,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

  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山东农业质效加快优化提升。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提前完成所提目标任务。

  山东农业总产值首超万亿元,展现的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折射的是传统农业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万亿元,既是数量,更是质量。

  在全国农业大盘子中,山东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而这些,是山东用约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的。

  数字背后,是山东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等推动种业创新,依靠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的努力。一棵菜、一篮果、一头牛……初级农产品收益不高的“痛点”,通过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逐步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拓展出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万亿元,凝结着创新不止。

  2022年,山东省财政厅创新出台财政激励支持政策措施,推动全省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7%以上,支持评选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各10个,最高奖补1亿元。

  山东坚持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农业现代化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城市“添丁”,区域竞争力增强。

  2016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2020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2021年,青岛、济南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GDP超万亿城市之列。其中,青岛经济总量为1.41万亿元,济南经济总量1.14万亿元。

  我国正在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发展格局,按照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总体思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带动经济运行效率的总体提升。其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十分重要。

  这些年,山东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21年,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分别实现生产总值31074.6亿元、35534.7亿元和164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7.8%、8.3%和8.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0%、43.2%和20.8%。

  过“万亿”,是高质量发展的比拼。

  一个城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背后却是长期以来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过万亿,是一个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跃升,其背后是科创能力的加速突破、产业能级的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度改革。

  2021年,济南、青岛合计实现生产总值25568.7亿元,增长7.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新的规模优势,将有力提升城市对先进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如今济南、青岛正以更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协同发展,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区域竞争力。

  我们看到,紧随济南、青岛之后,烟台市2021年以8711.75亿的经济总量位居省内第三,同时立下“2023年破万亿”的目标;潍坊在2021年交出了7010.6亿元的成绩单,9.7%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区域协调发展,充满强大力量。

  ——2021年,山东生产总值8.3万亿元,是量的跃升,更是质的突破。

  2021年,山东生产总值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跑赢全国。一年时间,山东省GDP新增一万亿,几乎与过去三年增量总和相当。

  这个数字,是量的跃升,更是质的突破。

  8.3万亿元,凝结着动能的新跨越。2021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

  8.3万亿元,饱含着产业结构深刻转变。2016年,山东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2021年,山东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5%。1—11月,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6.1%。

  8.3万亿元,背后是改革开放释放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截至今年4月30日,山东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68.95万户,同比增长11.10%。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2021年全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几个“万亿”,提神振气。万亿不仅是数字,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标识。

  数字背后,是发展动力更足、发展势头更强;数字背后,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愈来愈好;数字背后,是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数字,记载着过去五年的成就,更写满着今后五年的希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婴儿不仅是这个家庭期盼已久的新生命,也是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首例成功进行胚胎检测、移植、妊娠并顺利分娩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标志着成妇儿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全链
  • 这就是内心力量缺失所造成的遗憾和苦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不仅会在事物的得失之间彷徨徘徊,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正心正念,那么他也并不具备抓住拥有物质的机会
  • 神兵队的人对于我因为cp所以来和他们打绝亚不太顺利早就有所耳闻,他们对我有点生气,在我有要不我还是不打了的念头时,说了我一顿,最后我好像落入了一个,要么留下来打
  • 迪卡侬的性价比就很高防不住的是紫外线,夏天尤其强烈,而春秋天气温和的时候,紫外线也是无处不在,所以,有一类有专门紫外防护系数的产品​其实对整体来说,帽子很难挡住
  • 今年也做了不少饭,热爱做饭真的挺好的,经常能吃到美味可算幸福,感觉生活是热烈的,鲜活的,也赋予了日常每一天张力。目前对于我来说,个人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投资,收益稳
  • 你甚至可以获取千百万种灵性体验,当下这一刻的本质无法被获取,因为它是唯一正在发生的事,正因如此,看见这一点即称为了悟。没有任何目标和期待,一种开放和接受的心态就
  •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
  • 【择偶要求】: 希望你正直、上进、有担当,无不良嗜好,烟酒适量。】:介意 #深圳累计报告15例均属于同一传播链#【深圳市累计报告病例15例均属于同一传播链】1月
  • (手滑抹布掉下去了 爸爸立马探头过来和我一起看抹布飘然后对视嘿嘿嘿)这叫合理摸鱼然后换屋擦玻璃的时候我直接把盆掀了 没办法只好擦地[失望]爸爸恶狠狠地说这不是找
  • A股,入市八年多,从亏损90%到现在炒股养家,整理出来了逃顶九诀,今日分享给有缘人,建议收藏。 A股,入市八年多,从亏损50%到现在炒股养家,整理出来了逃顶九诀
  • #李泽言[超话]##李泽言0113生日快乐# 还有两天就是老李生日啦想扩些李夫人到时候一起给老李过生日啊老李生日可能会在空间抽小奖啥的最好是空间bb机我很喜欢刷
  • 1,做了10多年的职业投资者,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游资开仓的成功率并不高,正如你所在看到的龙虎榜胜率一样,约在60%左右,甚至更低,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每开仓
  • 甚至蕞后律师跟我重新要孩子文件的时候,我才知道被她中间插了一脚,而她还在哄着家长,说已经跟律师沟通过,并且一大早律师还没上班,她就跟律师通过话了,而家长真的就信
  • 万物复苏,一片生机,有了希望,也是新的开始…… 在新年伊始,扑面而来的是春天的气息,天气的转暖,柳枝的抽芽,含苞欲放的花蕾,还有已经盛开的红梅,就是为了让我们的
  • 共勉 创业这个话题 女生都需要明白的这几年 看太多因为感情好一起创业的事 结果不是很理想 就是没有做到课题分离 感情是感情 事业是事业真看好这件事才是主要因素
  • 孩子,也是你越是期望他们怎样,他们就越是无法合拍…工作的疲惫,带孩子的疲惫,家庭生活中的琐碎……这些种种,已经无形把我施法成一头刺猬,走哪扎哪,刺哪!可能因为
  • 梦中人,依旧是少年,心存温暖,纵然世事沧桑,依然期待重逢,纵然相隔万水千山,真情依旧。on logo2021再也不见,这是认识你的第二年,见证了你一步步坚定
  • 今天一个南油服装店批发女老板(这样深圳服装批发女老板有几十万个)咨询我如何做短视频直播(她已经被其他短视频服务商去忽悠拍剧情段子,抖音直播带货等花了很多钱一点
  • 以前吃东西只管味道好不好,后来好吃的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变得挑剔了,如果两家店味道都一样好吃那肯定会选择环境好一点的那家,于是美食界的竞争就从味道上升到了用餐体
  • 但好在之前的《星空下的仁医》和《换命真相》口碑还算不错,特别是《星空下的仁医》一度在网上的评分高达9分,占据电视剧榜单榜首的位置。但好在之前的《星空下的仁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