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子路》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行为能够得其中。行为合乎中庸。《集说》:“中行者,由中道而行也。”赵岐:“中道,中正之大道也。”包咸:“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钱穆:“退能不为,进能行道,兼有二者之长。”
▲与之:与他。唐文治:“与之进于道也。”
▲狂狷:狂:志向高远,而行为不掩,进取于善道;狷: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不为不善之事。包咸:“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

■现代翻译:孔子说:“如果找不到依中道而行的士和他一起的话,就一定要找狂者和狷者了!狂者能够进取向上,狷者能够有所不为。”

●何晏等《论语集解》:包咸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

●皇侃《论语义疏》:中行,行能得其中者。当时伪多实少,无复所行得中之人,故孔子叹曰。狂谓应直进而不退也,狷谓应退而不进者也。二人虽不得中道,而能各任天然而不为欺诈,而得与此二人亦好。江熙曰:“狂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取而不知与;狷者急侠能有所不为。皆不中道也。然率其天真不为伪也。季世浇薄,言与实违背,心以恶时饰诈以夸物,是以録狂狷之一法也。”狂者不为恶,唯直进取善;狷者应进而不迁,故云有所不为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孔子疾时人不纯一也。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二者俱不得中而性恒一。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狂者近智,狷者近义。近智而非所以智,则过;近义而非所以义,则不及。狂譬则阳,狷譬则阴,中行譬则冲气也。孟子言中道,体也;孔子言中行,用也;孟子言狂简,言也;孔子言狂简,行也。易之中爻,或言中道,或言中行,亦体用不同故也。

●朱熹《论语集注》: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盖圣人本欲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得,而徒得谨厚之人,则未必能自振拔而有为也。故不若得此狂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非与其终于此而已也。

●张栻《癸巳论语解》:中行谓中道上行者,狂者所见高明而行有未及乎其见,狷者所守坚确而见有未得乎其理,不得中行则斯二者亦可以与之,进而裁之于中也。盖狂者力行以践之,则其见不差;狷者致知以明之,则其守不失;而中可得矣。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圣人传道之深心也。维皇降锡,厥有一中。不偏不倚,纯粹以精,人所受以生者。凡人气拘物蔽,不能修复此中。若中行之士,率其资质之近,无过不及,中道而行,乃传道之器也。今既不得,求其下此,必也狂与狷乎?惟夫狂者进而取法于上,动以远大自期,虽其行有所不逮,而迈往之志则有骎骎(qīn,马行疾也,喻事业进行迅速)乎,不可以限量者。狷者自爱其身,非理之事断然不为,虽其知有所未及,而能守之节则有皎皎(jiǎo,洁白;明亮)乎,不可以少污者。吾于是因其志节,而激励裁抑之,狂者使之践履笃实以充其进取之志,狷者使之恢弘通达以扩其不为之节,则今日之狂狷固他日之中行也,传道庶几,其有望乎?以是知同流合污之乡愿最足以害道,有志有守之狂狷可进于中行。圣贤之教人,帝王之用人,其道一而已,有君师治教之责者,宜留意焉!

●刘宝楠《论语正义》:《论语解义》云:“中行者,依中庸而行者。在易复四、益三、四称‘中行’,谓孚(“孚”字含有“中”的意思,《周易》中有《中孚》一卦,便是以“孚”为五行之中居于正中的德行。周人注重以“德”治国,这个“德”就是“孚”。这个“孚”字,便是文王临终前郑重其事地向武王所传授的德。)中以行,可与之自治治人也。孚化万邦(《诗经.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中,有“仪刑文王,万邦作孚”一句。朱子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一代代周王,都是以“孚”作为统治者的最高德行来要求自己的。),中庸鲜能,故不得隐怪(鬼物奇怪之事。),乡原(指乡里中言行不一、伪善欺世的人。)又不可与,故必也狂狷乎。”《后汉书》:“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此盖失于周全之道,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然则有所不为,亦将有所必为者矣。既云进取,亦将有所不取者矣。”《左传》:“曹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狷者慎守一节,虽不能进取,亦自不为不善,故云“无为”。狂狷虽未得中道,然其性情恒一,使人知其所失,易反之于中道,故愿与之也。《礼》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狂近知,狷近愚。彼言“道不行”,即谓中庸之道。知愚虽未得中,然皆可与之,此夫子所以思有恒也。

●钱穆《论语新解》:《孟子.尽心篇》: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狂者,其志嘐嘐(xiāo,虚夸)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又其次也。”今按:中行,行得其中。孟子所謂中道,即中行。退能不为,进能行道,兼有二者之长。后人舍狂狷而别求所谓中道,则误矣。又按:伊尹圣之任,狂者也。伯夷圣之清,狷者也。狂狷皆得为圣人,惟不如孔子仕止久速之时中。时中,即时时不失于中行,即时而狂、时而狷,能不失于中道。故狂狷非过与不及,中行非在狂狷之间。《中庸》“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不能移说此章之中行。

●南怀瑾《论语别裁》:行中庸之道的人,自己有中心的思想,而能调和、中和矛盾的思想或感情。

★此章记孔子论中行之道也。君子之学,中行而已矣。中行者,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无过不及,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循道顺理。狂者,进取善道,直进不退,志愿太高,行为不掩,实践或疏,近智则过;狷者,有所不为,慎守一节,自爱其身,执守太固,一隅自足,近义不及。二者虽皆有偏,然有其志,若其守不失,而中可得矣。 https://t.cn/RxRVHIh

如何让家族的先人离苦得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讲解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就是地藏菩萨的功德之大,佛对观世音菩萨一件一件说。“复次”,就是又一种情况。“若未来世”,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从小到大,“或乳哺时”,刚生下来吃奶的时候,乃至于到三岁五岁、十岁以下,命很苦,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父母了——孤儿,就亡失父母了;不但父母亡失,乃至于兄弟姊妹,或者姊姊、妹妹,自己的亲属,哥哥、弟弟。 

小时候这时候自己不懂,也记不得了,等到长大成人了之后,就想父母、想自己的弟兄姊妹。但是都死了,不知道死到什么方去了,生何地方、生何世界、生何天人?就是自己想望,在幼年之间自己至亲骨肉都离开死亡了,等他长大了,回忆了,要想见,或者想见自己父母、想见弟兄姊妹。

 这个人若能见到地藏菩萨形像、或者塑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到地藏菩萨名号,“一瞻一礼”,只礼一拜,“一至七日”,一天到七天,至诚恳切地——就是最初发心的时候,一直到七天还不退初心,还是最初发心那个愿望。 如果是闻地藏菩萨名、或者见到地藏菩萨所塑的像,瞻礼供养,求什么呢?就求见自己的亡人。那这个人眷属“假因业故”,他的眷属各有各的业——业是堕到恶趣当中去了,那时间有很长的,“计当劫数”,但是得到他弟兄姊妹给他这样地供养地藏菩萨形像,“瞻礼功德”,他就能得到解脱。 如果咱们对于自己过去的父母、弟兄姊妹,或者六亲眷属,或者朋友,或者别人请求咱们代给他回向,你至诚恳切地给他做,使那个受回向者能够离苦得乐。离开苦了,不受苦难了,会得到幸福了。离开苦难得到幸福,假你给他礼拜、回向功德。 最好是念《地藏经》,或者念地藏圣号。因为假你给他回向,做这个功德之后,他就生人天中去了——或者生在人中、或者生在天中,再不受苦难了。生到人天中,一定生活很幸福的。如果你给回向的人,他的本身就有福德、有力量,已经生到人天中了,那你这一念、一回向,增加他的力量、增加他的功德,使他更增胜了,能够增长圣因,“受无量乐”。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就是求六亲眷属这个,前头是说他一礼一拜,假使说他经过三七二十一天,至诚恳切地念地藏菩萨圣号、瞻礼地藏菩萨形像——念圣号一定要满一万声,一万声为标准。 但是这个看你的功力如何。你想求一件事,或者发了一个愿,想满你这个愿,你念一万声地藏圣号,你自己感觉到有把握没有?自己也能知道。心里很欢喜,心里很满足了,没有恐怖感了,那你这一万声就灵了。 你想赴一个地方,那地方很危险;或者你去不了,路途障碍很多,那你念一万声。效果不够,那你就加十倍——一万声不行,念十万声。一万声大概一天就行了,十万声一天不行了,或者打一个七,或者怎么样。如果十万声还不行——这得自己有把握,你自己求完了,你自己心里头有把握,能知道力量够不够。 你感觉着十万声力量还不够,再加十倍,念一百万声。你这个念下来,我想再业障重的,也能自己就安了,感觉着没问题了。但是这个你起码得一个月,一百万声,你一天念三万声,十天才三十万声,你得一个月。这得你自己看你自己的功力。或者见相,见到地藏菩萨相好,梦中见相,地藏菩萨警示你了,那你就有力量了。 或于梦中地藏菩萨来了,现大神力。或者你求,我要见见我死去的妈妈,她生到哪道去了?前头第一品、第四品,婆罗门女、光目女就是要见她妈妈,求让她妈妈得好处,那她就灵了,佛现身告诉她。 你求得相应了——咱们都叫“相应”,就是学瑜伽法,瑜伽法就叫“相应”,你所修这些都叫瑜伽,瑜伽就翻“相应”的意思。就是你求的得到了,菩萨给你现了,或是在梦中,菩萨领你去看,到各个世界,那你妈妈在哪界——多数都是妈妈,效果非常地灵。 https://t.cn/R2WxjvI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佛陀‬‎ 彌阿‬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第670集|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
淨法師:不念佛念其他的都是過-第662集
淨法師: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第663集
淨法師: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第664集
淨法師:論哪一法門都必須要一門深入-第665集
淨法師:學佛修的是什麼-第666集
淨法師: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了度自己-第667集
淨法師:初果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敢學地藏菩薩-第668集
淨法師:論在什麼時候一句佛號不要間斷-第669集
淨法師:想不想一生成就,想不想往生淨土-第670集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淨法師:人到念很難-第661集

人到念很難,做不到。八萬四千法門都要走無念的法門。 大乘經上講得清楚,而且非常簡單,你對於一切法,就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執著, 內不執著於六根,外不執著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執著了,證果了。 不執著就證果,證阿羅漢果,清淨心現前。再深一層,不但不執著,分別都沒有,不分別了,你又升一級,你從阿羅漢升到菩薩了。 菩薩不分別,阿羅漢不執著。再向上提升一層,你是法身菩薩,成佛了,就是大徹大悟,這什麼? 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你看多簡單。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後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教你放下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 最後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都放下了,成佛了。 所以成佛不是說念很多書,不是說知道多少,你所知道的、所讀的書都有限。佛是教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沒有限制的,過去、未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 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你回歸自性,自性變現的一切你全知道。 你要想學,生生世世無量劫你也學不完;你懂得訣竅,不要學,全知道了。

淨法師:不念佛念其他的都是過-第662集

這個念佛也要練,不能把它丟掉,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心裡就一句佛號。 幹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我們的目標是要清淨平等覺,放在心上就是染污,不善的、負面的是染污,善的、正面的還是染污, 正面的果報是三善道,負面的果報是三惡道,三惡道染污,三善道也是染污,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要著相,那就是我們用的是清淨心來修、用平等心來修,不著相。 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要放下,這些東西你不放下,障礙你往生,讓你這一生的功夫全功盡棄,那就錯了,不可以放在心上。 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生無量智慧。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心,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自性,像賢公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 他的根是阿彌陀佛,我們每個人的根統統是阿彌陀佛,根不能一時一刻離開,把這個根照顧好。 不念佛,那就是念其他的,念其他的都是空過、都是造業,總不外乎善念、惡念、無記念,無記是無所謂善惡。

淨法師: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第663集

智慧德能充滿了內心,從六根門頭放光照物,我們今天講耳目聰明,看得比別人清楚,聽得比別人透徹,這是智慧德光,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修什麼?這個要知道,修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本來無一物,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甚至於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到最後一切經教都要捨,為什麼?這是佛的方便法,不是真的,一切經論無非是黃葉止啼而已。 黃葉止啼是什麼?小孩在哭、在鬧,大人在外面拈一片黃葉,樹上落下來的,掉在土地上, 大人拿著個黃葉,不要哭不要哭,來,這是好東西,你拿去換糖吃,小孩他就不哭了,目的就達到了,逗小孩的。 這三藏十二部經教作用在此地,你要認識,逗小孩真管用。你覺悟之後它就沒用處了,覺悟之後再要這個,那就是累贅,被染污了,你就錯了。 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一切世間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法,統統要捨,自性清淨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你怎麼可以有一物在裡頭?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

淨法師: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第664集

到最後連阿彌陀佛都要放下,都要捨掉。可以念,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叫真念佛。 那念幹什麼?勸人念的,那是大慈大悲,他自己知道本來無一物。 這一句佛號是一切諸佛如來究竟方便,圓滿的方便,方便到極處了,你得到這個方便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到極樂世界還念這句佛號,那是什麼?那是完全明白了,一點都不迷惑。 念這句佛號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報佛恩,我這一句佛號,讓我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生到極樂世界,我念念不忘,表這個意思; 第二個是對眾生的表法,這個法門,一切眾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只要你肯學,你這一生就能成就,是教化眾生的。 自行化他,不離這一句,要明白這個意思。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你要不懂,佛法就害了你,佛不害你,是你自己上當了。 八萬四千法門是斷八萬四千不同的煩惱,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是這麼個意思,一定要懂。 佛法,早年頭章嘉大師教我,就是看破、放下,這就是真正佛法。看破什麼?明瞭真相,叫看破。 放下,絲毫不沾染,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你沒有放下。 沒有放下,不是屬於我執,就是屬於法執,執著佛法不放下叫法執,執著世間法不放下叫我執,這兩種執著是最大的障礙。

淨法師:論哪一法門都必須要一門深入-第665集

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就是阿難等,這些人都是古佛再來,位置最低的也是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像文殊、普賢、彌勒這樣的地位,來協助世尊普度眾生。 佛法很深,凡夫不能理解,聽了之後也問不出問題來,這些人在旁邊代表,代表聽佛說經有許多的疑惑,提出來向佛請教,讓佛一樁一樁詳細說明。 實際他們一問一答都是幫助六道凡夫,這是諸佛教化,代表我們問難。 佛說了,說我與阿難等,這個等字,就是與會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去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地位相同的,可是「阿難常樂多聞」,這樂是愛好,喜歡多聞,廣學多聞,「我常勤精進」, 世尊他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阿難是廣學多聞,表這個意思。這個廣學多聞的人一直到現在還沒放下,所以他的進步很緩慢,而常精進的人已經證得無上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這成佛了。我們現在有不少人有這個現象,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時候要覺悟。 喜歡多聞的人,真正持戒念佛,喜歡多聞他不能往生,來生還得人身,遇到佛法繼續再修學,那得靠緣分。 如果沒有緣分可能耽好幾世,乃至十幾世、百世千世不一定,因為不知道你到哪裡去投胎去了,投胎在那個星球上沒有佛法,你就得空過,享一些痴福。 這個精進的人念佛往生了,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一樣!差別太大了。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上講的,理上是一點都沒錯。法門必須要一門深入,無論哪一門,一門深入就對了,廣學多聞那你就錯了。 四弘誓願裡頭明明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我怎麼學錯了?你有沒有看到前面兩句? 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擺在第一句,第一句是叫你發心,第二句是叫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你能證果,能證無上菩提。 證得無上菩提,再廣學多聞,那就沒錯了。不是教你起步就廣學多聞,沒這個說法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有点晚了 你平时就睡得比较早 现在也肯定睡了 周末匆忙结束 新的一周开始了 可是心里依旧想念 看你发了个超无聊的朋友圈 看来心情不错嘛 挺好的 就这样 慢慢
  •   走出纪念馆,倘若对这段红色历史仍不“解渴”还想建立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那么一座座被岁月侵蚀得满目沧桑的堡子便不可错过——作为当年大户的居住地,曾被红军开辟为
  • 2、 主动形成的长上影线这种长上影形成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大盘弱势横盘时,小主力在中长期下跌横盘形成平台的个股吸了几天货,然后跳空高开,盘中冲高再打低形成
  • 记者手记如今的青海,从高原跃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省份,全国最大冷水鱼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这一系列“最
  • #扎心学长[超话]##恋人往事[超话]# 越过寒冬拥抱你,真爱给你生感激! 你我名最短情诗,很喜欢你我爱人! 春去秋来海棠开,热情似火满满爱! 喜欢你我暖整冬,
  • 我把我家狗狗的病症详细地描述给宠医,他的回复特别快,告诉我这是早期的狗狗心脏病,并给我开了药要我按时喂给狗狗。于是就找了它嗅宠物APP,线上问诊也方便一些。
  • 21天减脂计划Day20今天原本是休息日,但是昨晚睡的特别好再加上最近确实运动强度低了很多,我就去爬楼梯了,很轻松的40分钟,出出汗挺爽~爸妈在,中午饭都是他们
  • #第五人格[超话]# 家人们帮我举报下这个嘴臭人因为不知道你只佛盲仔所以在你面前空地拉完球修机吃震慑是我的错[太开心]那其他队友看见我吃了震慑没觉得你是佛砸你头
  • 其实耳软骨材质非常软,对于山根没有任何的支撑力,只能垫鼻尖,不能放在山根郑志敏、李闯、徐士亮,王旭彬、刘豪、罗延平,李琳、张金明、李文峰都可问饿得太难受了,想做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和科学家们认为攻击行为仅仅发生在男孩之间的拳打脚踢,女孩们之间是更温和有爱的,但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惊讶地发现,女孩们之间
  • 该来的必来,该去的都在时间里沉浸,腐蚀入尘。」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成长,历练自己。
  • 6、全新刀剑「村云江」限时锻刀【活动时间】3月10日10:00-3月17日10:00 【活动详情】活动期间,使用特定公式“木炭*500、玉钢*500、冷却材*5
  • 带缘分弟子不易:共修善道凡事能走上这条路的,都是前世今生的缘分,苮家他们也不容易,说出道之前磨你,让你家道窘迫,也是迫不得已的!我们都知道出弟子这条路不容易,希
  • 谈到“社会主义的特点就是计划性”时,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国民经济的平衡是通过危机达到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我们对必要比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不能认为社会主
  • 和我一样喜欢吃糖的姐妹可以放心入手啦,你一定会爱上它的!真的太喜欢吃糖啦,那种甜蜜蜜的感觉真的很治愈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要吃一些糖果,最近我又发现了一款敲好
  • ”幼子冷小平回忆,编写《郧县志》时,父亲发现许多史书上对“郧县”名字的由来介绍不正确,民间也有不少误传。他曾多次建议父亲多休息,可老人总说“表钟犹响针难停,太阳
  • ◆ 也有疯狂的时候>> 如果你是不处于内向模式就无法进行深刻自省的人,那么偶尔做一个外向者,果断采取行动将是非常有益的◆ 创造安静的工作环境>
  • #堵顶云 钻石精雕##钻石精雕##bodytite钻石精雕##抽脂##北京抽脂##面部吸脂##吸脂##黄金微雕##脂肪填充##面部脂肪填充##自体脂肪填充##面
  • !!
  • ❤️黑马哥圈子眼光独特,分析精确,每天都能埋伏到涨幅最快的币。房屋基本信息❤️居住面积 |1360 尺❤️占地面积 |5000 尺❤️户型楼层 |1 层❤️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