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历史冷知识# “四川”一词的由来,四川本地人都未必知道】
首先,我们要找到“四川”一词的出处。

众口一词,四川的最早出处见于宋朝宋真宗年间的一道诏书。当时,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巴蜀大地一分为四,即:

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治成都);

梓州路(后改为潼川路,治三台);

利州路(治广元);

夔州路(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而来。

大宋朝廷委派到这里的大员,称为四川制置使或者四川宣抚使、安抚使等。

比如后来的抗金英雄吴玠、吴璘兄弟,就曾先后担任四川宣抚使;

爱国诗人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陆游曾追随于他;

抗蒙英雄余阶,曾任四川制置使,全面主持抗蒙大业,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出处找到了,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我再问你:“川峡四路”这个名称又由何而来呢?难道是父亲给儿子取名字,想怎么取就怎么取?

非也,“川峡”二字又另有来头。

这一切都和四川的地理地貌有关,“川”代表四川的水,“峡”代表四川的峡谷。

四川盆地内,有众多大川,构成了四川的川;而在盆地东缘,则是众多狭长的河谷,构成了四川的峡。这是川峡的地理由来。

而作为正式命名,则要追溯到唐朝。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唐王朝将当时覆盖四川盆地的剑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即:剑南东川道和剑南西川道。这是四川“川”字的最早官方称谓。

而当时东、西两川所辖的河,分别是川西的岷江和川中的涪江。如图:

可以这样理解:“川”字最早指的河很有可能就是这两条河。

而后人所谓的四川代表四条河纯属附会,是先有两川,再有四川,怎么可能后面的名字取代了前面的意思呢?这就像蛋生鸡、鸡生蛋一样,没有鸡,哪来蛋呢?

再来说峡,“峡”指的奉节,也就是著名的夔门,有了夔门才有了宋朝设立的所谓峡路。

夔门,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也是三峡的第一道出口。这里有一座城,当年刘备在这里托孤,也就是白帝城。

峡路本来只有一路,后来也被一分为二,即川峡四路中的梓州路和和夔州路,加上西川路分离出来的益州路和利州路,两峡+两川,合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I'm so lucky I got out a whole set of Yoka's card.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remov
  • )虽然我也考虑过可能联盟时间太短了,所以还没有很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解说啊评论啊这些附属领域(比如就想想我们耳熟能详这些选手退役后去解说,那不比潘林李艺博强?虽然那
  • 这是全国范围内混凝土行业数量最大的一次电动产品交付签约。据研发人员介绍,投入市场的1000台电动搅拌车每年将减少34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每台车将减少10万元/年
  •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净土] 请看看《华严》这样的大经,是三藏之王,到了最后一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法华》这样奥妙的经典,群经之首,也说闻佛即往生,地位与等
  • Happiness is not about being immortal nor having food or rights in one’s hand. I
  • #董思成[超话]#董哥RC夜宵吃的同款麦片TB搜索post奥利奥即可获得里面有一些小棉花糖 不算太甜 更像膨化食品在整牙期间的友友不要硬吃泡热牛奶会更好吃 热量
  •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
  • 人生中很多的麻烦都来自于没来由的胡思乱想,所以就糊涂一点吧,把目光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永远做自己情绪的主宰者。自己在别人的世界里其实真的不那么重要,更何况你心里
  • ✨ 生活会在你的努力下↵۰ᵕ̈ 一点一点的变甜、变可爱ꈍ◡ꈍ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为过去纠结
  • [打call]#杨幂斛珠夫人##杨幂说海市梦里啥都有#有了娃之后,手机里面就全都是娃,既是幸福,又是限制图一是安可自己会独立坐一会儿了,大运动发育超前,既有一种
  • 3.另外,新g327济宁到曲阜明年通车,我县是否有继续向东延伸,穿越我县北部,构建新北环的想法。3.另外,新g327济宁到曲阜明年通车,我县是否有继续向东延伸,
  • 所有的社会职位,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标签和面具,内里还是普通的人,也会有生活的压力,也会有各种关系的烦恼,也会有无法言说的郁闷和不理解。最近,和老师一起参与一个项
  • 人到无心处,自是有心时。无心,即心无妄念。人事多变迁,有谁真能把谁看透?一切皆一时之念。曾经沧海难为水,思维一旦定势,你已经步入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泥沼,越挣扎陷得
  • 作为流花溪、横江渡、浦上河、浦上支河、洋洽河、金港河、洪湾河金山街道段的河长,凭借在园林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山水河流的热爱,刘静主任坚决扛起全面推行河(湖)
  • p¹从四楼搬到一楼,再搬到隔壁隔壁的六楼[晕]第一次搬行李累的满头大汗,真真正正感觉到那汗水在往下流[doge] p² 今天这天气贼拉适合晒被子[吃瓜]
  • 他是肖战,一腔热血,以诚为径,砥砺前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你向阳而生,我就不会看到黑暗,只愿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相伴!
  • 欣海公司PC板材的年销量在万吨以上,并拥有“欣海”、“金地”、“天洋”、“中正”等多个品牌,产品已远销至中东、北非、欧洲、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欣海公司P
  • 在医生无法对我现在的病情和症状做出一个完美的解释的情况下,他一再提醒我回忆过往的病史。医生开心地笑了,我解读了一下他的笑容的含义,大概就是 “你看这样一切都说得
  • 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愿我所能剩余下来的信仰,只是清晨醒来时你耐心听我诉说闲话一二,不过是窗外物换星移春去秋来,然后给我以
  • 8月31日晚,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在总统泽连斯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能源领域的... 乌克兰(马卡洛夫)南方机械制造将于今年 10 月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