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对自己研究大熊猫是满意的》(1)

来中国之前,夏勒研究非洲大猩猩和狮子、孟加拉虎、美洲豹、喜马拉雅雪豹,写下十几部专著,成为举世公认的动物学巨擘。为表彰他保护野生动物的卓越贡献,WWF授予他金奖。1980年,WWF跟我兔合作开展“熊猫项目”时,自家并无合适的科学家前往,于是聘请47岁的夏勒担任首席专家。

临行前,夏勒拜会了年过九旬的英国动物学家威廉·谢尔登博士。1930年代,谢尔登曾到四川西部追踪熊猫。老人回忆起往事,不禁老泪纵横:“我真想去中国……真想跟你一起去中国……你真幸福啊!”能来东方神秘的国度、接触无比神秘的大熊猫,本身就是每一个动物学家梦想中的梦想。

夏勒跟夫人克依形影不离(两个孩子已经上大学)。他们像以前在其他国家那样,在卧龙相互安慰、相互打气,度过最初几年被猜疑、被监视的日子。克依做科研助手,制作标本、整理笔记。她被大家称为“粪便夫人”,日常忍受着烟熏火燎和刺鼻的酸臭,像卖烤白薯一样守候在炉旁,筛选野外拾到的熊猫粪团和植物标本,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常被熏得鼻孔发黑,满面烟灰。标本一式三份,夏勒可以得到其中一份。

有一次,夫妻俩到管理局招待所去洗澡。他们把受潮的标本放在火盆旁烘烤,回来后看到满屋浓烟——不但标本被烧糊了,地板还烧了个大窟窿。几个月的心血全完了。夏勒心痛得长吁短叹。这时,胡锦矗给他们解了围:“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从留在中国的两份中匀一份出来,让你有一份完整的标本带回国。”夫妻俩听后,乐得跳了起来!

就科研成果而论,夏勒除了撰写《最后的熊猫》,还发表了许多论文和科研报告(版权照例属于WWF,因为他是“食人之禄”)
【参考资料,谭楷:《大熊猫守护者夏勒:把自己“种”在唐家河》,《四川发现》2019-06-26】

【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新华财经专访单向前
芜湖提出建设人民城市,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把更多善意和温暖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70多年前,近千里的渡江战役江面上,“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在这里登陆;

40多年前,被称为催开民营经济"改革报春花"的“傻子瓜子”,在这里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记;

20多年前,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奇瑞汽车,在这里从长江边的一个“小草房”起步……

东去的长江在这里突然转折北上,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讲得便是这里。

“芜湖具有开风气之先的环境,这种精神也是芜湖一个重要城市基因和特质,它始终靠这种创造,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去支持和包容创新创造的主体。”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GDP第二城,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在2021年前三季度,其GDP增速高达13.6%,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其从一粒瓜子的破冰而出,孵化了奇瑞汽车、海螺水泥、三只松鼠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成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城市与创新:创新是芜湖最宝贵的发展基因
“创新是芜湖最宝贵的发展基因、最深刻的时代烙印、最鲜明的城市特征。”单向前说。

芜湖与汽车有着不解之缘,已经成长为民族汽车工业一面旗帜的奇瑞汽车一直与芜湖相生相伴,可以说汽车基因已经深深嵌入芜湖这座城市。考察奇瑞汽车的技术创新路径,即可看出创新对于芜湖意味着什么。

1997年,一群怀揣着“汽车梦”的年轻人来到芜湖,短短两年时间奇瑞第一款自主研发轿车就正式下线,随后QQ、东方之子等纷纷量产入市。历经24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奇瑞汽车已经累计实现整车销售920万辆,连续18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业务范围遍布海外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成为芜湖的首位产业,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产值近1300亿元,拥有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7个省级研发平台,形成以奇瑞、中集瑞江为龙头,安川电机、安瓦新能、启迪半导体等为骨干,宏景电子、阿法硅、云木科技等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

20世纪50年代,芜湖造船;90年代末,芜湖造车;如今,芜湖实现了造飞机的梦想,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等,都有“芜湖智造”的身影。芜湖航空产业园中,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第一架“安徽造”通用飞机试飞以来,仅三年多时间订单保有量已达150多架。

单向前表示:“企业创新对一个城市来讲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城市要为企业服务,培育优秀企业;另一方面城市也受企业感染,让企业的创新精神变成城市的创新精神,双方相得益彰。”

为此,芜湖不断营造创新生态,增强城市要素集聚力。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34%,同时芜湖正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规上工业企业递增计划、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高企总数突破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500家以上,到2025年百亿企业15家、千亿企业5家、上市公司50家。

城市与营商:政策兑现要像网购一样方便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作为世界500强的海螺集团,很多人虽然熟悉,可并不知道其实海螺一开始并不在芜湖,而是在搬到芜湖之后才开始迅速壮大,从一株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而,海螺的成长并非孤例,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奇瑞、国民休闲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都是近年来在芜湖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那么芜湖孵化企业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一家企业能不能在一个地方落地,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办事的快慢,最终要取决于企业能否盈利。芜湖首先提出来要瞄准企业平均利润率来努力,要通过降低成本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单向前表示。

近年来,芜湖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推出“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等一系列创优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1%工作法”还被列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并获通报表扬。

单向前表示,企业能否盈利取决于两个部分,一是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更大的部分在于企业所在的生态环境,从地方来讲,就要瞄准这个生态环境去改善。单向前曾要求对芜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300家企业深入研究,拆解其资产负债表,在综合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构成的基础上,成立了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9个工作组,分别研究降本增效举措,帮助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利润率。

“企业不用你去教它怎么做,它的经营成本能不能下降,能不能直接带来利润率上升1%,企业会有切实的感受。这是构筑我们现在营商环境所有事情的原点。”单向前说。

除了这1%实实在在的让利之外,芜湖独创的“畅聊早餐会”则让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这也成为构建政府和企业之间“亲”“清”关系的样本。从2021年3月份开始,芜湖市委市政府定期邀请相关企业家早餐畅谈,不预设话题,不安排主持人,不准备发言材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碰撞思想、激发创意,同时也收集了诉求和意见,迄今“畅聊早餐会”已连续举办34场,累计邀请180多位企业家和社会组织人士参与。

不仅仅是服务企业的一个载体,如今“畅聊早餐会”甚至已经有了“身价”,成为投资基金按图索骥的方向,一位投资人称“只要上过早餐会的企业,我们可以直接盲投一千万起步”。

无论是“1%工作法”还是“畅聊早餐会”,这些加起来形成了芜湖服务企业的体系,而芜湖最终致力打造的一个标准是要构建网上政策超市,把很多的散落在各个部门的惠企、惠才的政策,在网上进行标准化,只要把企业代码、法人代表和登记注册的用户名登进去,该享受的政策立马兑现。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企业,芜湖要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最终实现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单向前表示,1%工作法在根本上体现了服务的集成化。

城市与发展:发展首先要成为活力之城
“城市发展的第一步是要成为一个活力之城,全身都得有劲。”单向前表示,芜湖作为省域副中心的定位,是省委省政府很大的期望,对芜湖来讲既是使命也是压力,芜湖必须奋勇争先,无论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还是在城市建设上都要有所作为,当然最终落脚点要在群众民生福祉的增进上。

为此,芜湖提出加快打造“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比如,新产品的首发地要创造一个环境,让新产品实现第一笔订单,完成第一笔融资,甚至于开设第一个小店,产品在这能够发得出、发得起、叫得响,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活力。

其实,城市发展的好不好,市民和企业最有发言权,也最清楚城市的堵点、痛点、难点在哪。芜湖首创建立“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首批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海螺集团、奇瑞控股等10家单位作为“合伙人”,这不仅仅是个荣誉,更是一种双向责任。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城市的建设最终为了什么?芜湖提出建设人民城市,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人民,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人民,把更多善意和温暖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芜湖是谁?芜湖可能是安师大、可能是奇瑞、可能是海螺,甚至可能是三只松鼠,一个城市的气质需要具象化为企业和单位,它们都代表着城市的不同气质,然而城市精神不可能是一个空洞的存在,它就要靠这些生于斯、长于斯、兴盛于斯,甚至于壮大于斯的单位,来展现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

“我们对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我感觉是全力服务,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展壮大,尽管无论哪一家都无法全部代表芜湖,但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芜湖城市的风格和气质。”单向前说。

来源:新华财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很开心见证每位仁义大家庭成员的进步和成长!新场地旗开得胜,欢迎大家加入仁义大家庭一起传承叶问系传统咏春拳!
  • 想吃雪糕犹豫好久还是外卖了一下刚点完就觉得肚子疼赶紧去插了盐袋跟完了御赐小仵作开启开端啦吃第二根雪糕才想起来拍照和爸妈一起看了5集然后困了打算去睡自己看了第六集
  • 双十一目前已公布活动如下: 1⃣️:摇摇乳拿一送一(累计,已售罄) 2⃣️:火山泥拿一送一(累计) 3⃣️:精华液拿一送一(累计) 4⃣️:精华露拿一送一(累计
  • 主持过许许多多的节目,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撒贝宁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法制节目主持人的一丝不苟,但频频亮相综艺节目的他则更多地呈现“放飞自我”的样子。刘涛饰演的
  • 比如說,這份詞曾經大改了一次,因為寫了一半的時候,忽然想起某朋友的「鼓勵」他說他覺得我近年寫的歌詞有很多都讓他看到佛性,問我要不要認真試寫⋯⋯我說我從來沒有慧根
  • 胃笑.开水鸡钵钵鸡 胃笑开水鸡钵钵鸡真的是乐山的一个老店了,听说已经开了18年,这次去乐山特意去这家店尝尝他的味道,虽然我去的时候是工作日但是还是很多人去,
  • #星座[超话]##十二星座##新年愿望#他是浪漫的实干派,磊落的野心家,温柔的掌控者,谨慎的破局人,诗意的工作狂。肖战,是浪漫的实干派,磊落的野心家,温柔的掌控
  • #绵阳新闻# 【1月绵阳CPI同比上涨0.2%,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涨价了…】@绵阳消费者,过年期间,你买了什么年货?消费了多少?   2月21日,记者从国
  • 12月了 一年又快过到头 没有什么好的消息 反而在年末又被生活深深凿刻了一番 11月中旬 正赶上北方秋高气爽的几天 从医院出来 像是两个世界 只隔了一个路口
  • 葛优首次亮相春晚,搭档是...网友惊叹: 演员阵容太强大! FM994资讯音乐台 今天 全国县级电台微信号百强月榜第11名 2月4日晚上8点,万众期待的2
  • 今天初九,玉皇大帝生日。以前杭州今天这天南高峰烟霞三洞、玉皇山福星观、葛岭抱朴道院和黄龙洞道观等道观香火缭绕,非常热闹,全是信男善女烧香祈福拜祭玉皇大帝保佑。今
  • 上海居转户问题总结: 1.持有居住证缴纳7年最低社保个税有职称申报被拒:不符合市场化标准。 2.重复缴纳社保申报被拒:补充重复期间工作说明。 3.重复缴纳个税申
  • 【乘客突然浑身抽搐,公交人处置及时!】11月19日傍晚17时49分,811线驾驶员段海军驾驶车辆行驶至横岭路口时,车上一名50多岁的乘客疑似突发癫痫,浑身抽搐,
  • 从认不清谁是谁到现在看后脑勺都已经能认得 从不屑于追星到现在对于于任何动态都不愿错过 其实上楼的时间已经很模糊了 不知道从哪个物料开始 就被一个头圆圆的男孩子深
  •   鬼谷子问:“赔本生意?”   杜十三:“你知道得太多了……”   “……”   我笑笑,举起了半瓶啤酒,说:“来吧,为了工作室的第一笔巨资收入,咱们干
  • 他们认为,他们在屏幕后面敲着键盘,就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神,他们在诋毁着一个他们不认识和不了解的人,他们费尽心思的想把她拉进深渊,却不知这是她拼了命也要上去的地
  • 难得今天借着给猫打疫苗的功夫“偷得浮生半日闲”,把自己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去婆婆家准备给娃辅导作业,一去就把我气个半死,放学回来快两个小时了,没写作业就算了,去的时
  • 花神记 不染原创汉服 斜襟立领长衫齐腰褶裙 传统汉服不染上衣+裙子+云肩+吊带 ¥162.96元! 花神记现售价168元,淘金币抵扣5.04元,下单到手
  • #日常吐槽# 豆印有个博主说很多男的一开始是为了博取女孩子好感才去健身,结果后来吸引的都是同性,但因为爱上了健身,所以也继续练下去了…… 我评论说,不一定,很
  • 【巴西里约州暴雨死亡人数升至146人】Près de 150 personnes sont mortes dans la ville brésilienn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