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比赛终于结束了,密云、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续两个全马后踏踏实实休息了一个星期,今天去元大都遗址公园吃了最爱吃的「兰州素拉面」顺便在河边树林听着音乐慢跑了一会儿。
韶音骨传导耳机,在享受高质量音质的同时可以保护听力,还能听见鸟叫虫鸣,在开放场地跑步也更加安全。

#运动正当燃# https://t.cn/z8LhMY6

#面膜oem代加工# 美妆的生意经:为什么高毛利率难以转化

  20年前提到中高端化妆品,从欧莱雅到雅诗兰黛,中国的年轻女性对各大国际品牌如数家珍。如今再提到美妆产品,许多国产品牌登入大雅之堂。

  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收获了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随着90后甚至00后开始成为消费者的主流,没有历史负担他们,对国产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

  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00后消费者普遍接受国产品牌。

  从国内化妆品品牌发展进程来看,化妆品这个领域并不算高。

  除了一些国际品牌的代工厂自己单干搞化妆品,连云南白药、片仔癀都成立日化子公司生产面膜,短短几年,硬生生把一个高毛利市场拼杀成了血染的红海市场。

  能够脱颖而出的,要么本身就是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融资手段较多(如上海家化),要么是有着强大的资本背景(如完美日记的所有方逸仙电商背后是高瓴资本)。

  1双十一的美妆大爆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各项社会商品零售数据,在化妆品品类中,1-11月份总零售307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11月份销售511亿元,同比增长32.3%。这是化妆品品类继6月20.5%的增速、8月19%的增速、10月18%以上的高位增长后,再次获得高速增长。

  背后的增长动力,当然是来自于双十一的促销。据11月淘系美妆数据,全网GMV同增33.7%,其中护肤品GMV同增35.9%,增速环比上升;彩妆GMV同增26.6%

  可以想象的是,几家美妆上市公司的业绩,都要在四季度爆发式增长了。

  近年数据显示,上海家化虽然营收规模比较大,但成长性相对较差,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预计营收基本原地踏步;珀莱雅则由于加大线上营推广,2018年以来营收增幅比较强劲;丸美股份营收规模较小,增速介于二者之间。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从归母净利润看,有趣的是三家业绩差不多,上海家化的营收规模虽然远高于同行,但净利润表现欠佳。

  2美妆行业的营销费

  化妆品行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上海家化的平均毛利率62%左右;珀莱雅的平均毛利率64%左右;丸美股份的毛利率68%左右。

  但是,由于都支出了高昂的销售费用,导致各家的净利润普遍不算太高。

  尤其是上海家化,2020年1-9月份,公司销售费用超过24亿元,占营收比例的45%,超高的销售费用拖累了公司的业绩。

  珀莱雅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也有8.18亿元,占营收比例的36%;丸美股份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也有3.76亿元,占营收比例的33%。

  说起销售费用,有一家新兴的国产美妆品牌应该榜上有名,它就是完美日记的所属公司,港股上市的逸仙电商。

  10月30日,公司发布招股书,并附上了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1-9月份营收32.7亿,销售费用28.9亿,亏损11.57亿。

  这样的数据,让笔者想起了一个曾经的知名企业:秦池。

  秦池曾经把全年的销售收入拿去买CCTV的标王,大获成功,但后来故伎重演的时候,不小心玩呲了,资金链断裂,公司一蹶不振。

  高端白酒和化妆品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毛利都非常高,消费者都有比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都有品牌的故事和传说… …

  在每年的各种白酒盲品评比场合中,经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品牌脱颖而出,这也说明白酒的价格和品牌一定成正比,但价格和品质并不一定成正比。

  相同的逻辑,放在化妆品上一样适用。

  对于无法量化的白酒和化妆品来说,谁的品牌宣传更高明,谁的销量也就更大。

  逸仙电商的玩法,和当年的秦池如出一辙。

  只不过20多年前,全国人民最爱看的是CCTV的天气预报;20多年后,全国人民最爱看的是李佳琦的直播间。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直播带货已经成为美妆行业的必争之地。各美妆上市公司的财报中都纷纷声称,采用各种方式来发展直播业务。

  3研发投入普遍过低

  和声势浩大的营销投入相比,化妆品行业的研发投入,低的惊人。

  翻开国际大品牌的财报看,欧莱雅集团拥有3大全球性研发中心、6大区域研发分部、20大研究中心、16大评估中心。欧莱雅集团研发人员达3,862人,研发投入8.5亿元。

  综合对比来看,化妆品国际巨头们的研发费用率大致在2.0%~3.5%这个区间。

  近年来,欧莱雅集团研发费用率在3.1%~3.5%,位居各化妆品龙头公司之首;P&G研发费用率在2.4%~2.9%;雅诗兰黛研发费用率1.0%~1.7%。

  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的工业党,笔者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化妆品里的玄学。因为从研发开支看,这些高端品牌也不会有太高深的技术含量。

  换言之,国际大品牌的化妆品,更多的是依赖品牌溢价,而并非有多么高深的技术含量。中国化妆品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品质相近甚至超越的化妆品,只是想要实现同样的品牌溢价,则需要漫长的培育期。

  2020年三季报显示,上海家化的研发开支1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2%;珀莱雅的研发费用为5300万元;丸美股份只有350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笔者认为,国产美妆品牌要想有所突破,不能仅靠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还是要在研发方面踏踏实实的开展一些创新,让产品用品质说话,这样才有可能弯道超车,尽快的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大品牌。

  4并购是传统

  欧莱雅成立之初叫法国无害染发剂公司,从名字就知道是做染发剂的。

  后来公司旗下拥有兰蔻,到郝莲娜,到美宝莲,到圣罗兰… …

  如今欧莱雅旗下数十个子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并购而来。

  当年欧莱雅进入中国后,为了快速打通渠道商,还收购了中国的小护士品牌和羽西品牌。

  说来巧合,上海家化也有类似的操作。

  以2019年公布的年报为例,公司有四家持股比例低于50%的参股公司,分别是: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护理有限公司、三亚家化旅业有限公司、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丝芙兰(北京)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

  两家丝芙兰的持股比例均为19%,2019年两家丝芙兰合计净利润超过6.2亿元,甚至超过上海家化的净利润,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这两家参股的丝芙兰。

  丝芙兰是什么品牌?

  这是全球著名奢侈品品牌LV旗下的子品牌,全球最负盛名的美妆卖场,网罗国际上数十家顶级美妆个护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在坦然承认国产品牌很难占领高端化妆品市场的基础上,上海家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切入高端—合资。

  从这个角度看,和丝芙兰的合资并不是非主营,而是核心业务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这是“潜伏”在公司财报里的小惊喜。

  作为合资公司,上海家化必然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丝芙兰卖场,如果能够和国际顶级品牌形成良好的互动,会竖立公司的高端品牌形象,这是非常深远的一步投资。

  从长期股权投资变化情况看,珀莱雅和丸美股份也逐步开启了并购模式。可以预见的将来,国产美妆品牌将加快并购步伐,利用资本有效整合规模较小的品牌,形成合力,和国际大品牌进行竞争。

  5总结

  化妆品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成长,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崭露头角。但是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品牌,都存在着研发不足、过度依赖营销投入的情况。

  文丨诗与星空来源中妆网

#化妆品工厂# 美妆的生意经:为什么高毛利率难以转化

  20年前提到中高端化妆品,从欧莱雅到雅诗兰黛,中国的年轻女性对各大国际品牌如数家珍。如今再提到美妆产品,许多国产品牌登入大雅之堂。

  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收获了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随着90后甚至00后开始成为消费者的主流,没有历史负担他们,对国产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

  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00后消费者普遍接受国产品牌。

  从国内化妆品品牌发展进程来看,化妆品这个领域并不算高。

  除了一些国际品牌的代工厂自己单干搞化妆品,连云南白药、片仔癀都成立日化子公司生产面膜,短短几年,硬生生把一个高毛利市场拼杀成了血染的红海市场。

  能够脱颖而出的,要么本身就是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融资手段较多(如上海家化),要么是有着强大的资本背景(如完美日记的所有方逸仙电商背后是高瓴资本)。

  1双十一的美妆大爆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各项社会商品零售数据,在化妆品品类中,1-11月份总零售307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11月份销售511亿元,同比增长32.3%。这是化妆品品类继6月20.5%的增速、8月19%的增速、10月18%以上的高位增长后,再次获得高速增长。

  背后的增长动力,当然是来自于双十一的促销。据11月淘系美妆数据,全网GMV同增33.7%,其中护肤品GMV同增35.9%,增速环比上升;彩妆GMV同增26.6%

  可以想象的是,几家美妆上市公司的业绩,都要在四季度爆发式增长了。

  近年数据显示,上海家化虽然营收规模比较大,但成长性相对较差,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预计营收基本原地踏步;珀莱雅则由于加大线上营推广,2018年以来营收增幅比较强劲;丸美股份营收规模较小,增速介于二者之间。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从归母净利润看,有趣的是三家业绩差不多,上海家化的营收规模虽然远高于同行,但净利润表现欠佳。

  2美妆行业的营销费

  化妆品行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上海家化的平均毛利率62%左右;珀莱雅的平均毛利率64%左右;丸美股份的毛利率68%左右。

  但是,由于都支出了高昂的销售费用,导致各家的净利润普遍不算太高。

  尤其是上海家化,2020年1-9月份,公司销售费用超过24亿元,占营收比例的45%,超高的销售费用拖累了公司的业绩。

  珀莱雅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也有8.18亿元,占营收比例的36%;丸美股份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也有3.76亿元,占营收比例的33%。

  说起销售费用,有一家新兴的国产美妆品牌应该榜上有名,它就是完美日记的所属公司,港股上市的逸仙电商。

  10月30日,公司发布招股书,并附上了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1-9月份营收32.7亿,销售费用28.9亿,亏损11.57亿。

  这样的数据,让笔者想起了一个曾经的知名企业:秦池。

  秦池曾经把全年的销售收入拿去买CCTV的标王,大获成功,但后来故伎重演的时候,不小心玩呲了,资金链断裂,公司一蹶不振。

  高端白酒和化妆品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毛利都非常高,消费者都有比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都有品牌的故事和传说… …

  在每年的各种白酒盲品评比场合中,经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品牌脱颖而出,这也说明白酒的价格和品牌一定成正比,但价格和品质并不一定成正比。

  相同的逻辑,放在化妆品上一样适用。

  对于无法量化的白酒和化妆品来说,谁的品牌宣传更高明,谁的销量也就更大。

  逸仙电商的玩法,和当年的秦池如出一辙。

  只不过20多年前,全国人民最爱看的是CCTV的天气预报;20多年后,全国人民最爱看的是李佳琦的直播间。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直播带货已经成为美妆行业的必争之地。各美妆上市公司的财报中都纷纷声称,采用各种方式来发展直播业务。

  3研发投入普遍过低

  和声势浩大的营销投入相比,化妆品行业的研发投入,低的惊人。

  翻开国际大品牌的财报看,欧莱雅集团拥有3大全球性研发中心、6大区域研发分部、20大研究中心、16大评估中心。欧莱雅集团研发人员达3,862人,研发投入8.5亿元。

  综合对比来看,化妆品国际巨头们的研发费用率大致在2.0%~3.5%这个区间。

  近年来,欧莱雅集团研发费用率在3.1%~3.5%,位居各化妆品龙头公司之首;P&G研发费用率在2.4%~2.9%;雅诗兰黛研发费用率1.0%~1.7%。

  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的工业党,笔者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化妆品里的玄学。因为从研发开支看,这些高端品牌也不会有太高深的技术含量。

  换言之,国际大品牌的化妆品,更多的是依赖品牌溢价,而并非有多么高深的技术含量。中国化妆品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品质相近甚至超越的化妆品,只是想要实现同样的品牌溢价,则需要漫长的培育期。

  2020年三季报显示,上海家化的研发开支1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2%;珀莱雅的研发费用为5300万元;丸美股份只有350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笔者认为,国产美妆品牌要想有所突破,不能仅靠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还是要在研发方面踏踏实实的开展一些创新,让产品用品质说话,这样才有可能弯道超车,尽快的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大品牌。

  4并购是传统

  欧莱雅成立之初叫法国无害染发剂公司,从名字就知道是做染发剂的。

  后来公司旗下拥有兰蔻,到郝莲娜,到美宝莲,到圣罗兰… …

  如今欧莱雅旗下数十个子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并购而来。

  当年欧莱雅进入中国后,为了快速打通渠道商,还收购了中国的小护士品牌和羽西品牌。

  说来巧合,上海家化也有类似的操作。

  以2019年公布的年报为例,公司有四家持股比例低于50%的参股公司,分别是: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护理有限公司、三亚家化旅业有限公司、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丝芙兰(北京)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

  两家丝芙兰的持股比例均为19%,2019年两家丝芙兰合计净利润超过6.2亿元,甚至超过上海家化的净利润,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这两家参股的丝芙兰。

  丝芙兰是什么品牌?

  这是全球著名奢侈品品牌LV旗下的子品牌,全球最负盛名的美妆卖场,网罗国际上数十家顶级美妆个护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在坦然承认国产品牌很难占领高端化妆品市场的基础上,上海家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切入高端—合资。

  从这个角度看,和丝芙兰的合资并不是非主营,而是核心业务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这是“潜伏”在公司财报里的小惊喜。

  作为合资公司,上海家化必然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丝芙兰卖场,如果能够和国际顶级品牌形成良好的互动,会竖立公司的高端品牌形象,这是非常深远的一步投资。

  从长期股权投资变化情况看,珀莱雅和丸美股份也逐步开启了并购模式。可以预见的将来,国产美妆品牌将加快并购步伐,利用资本有效整合规模较小的品牌,形成合力,和国际大品牌进行竞争。

  5总结

  化妆品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成长,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崭露头角。但是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品牌,都存在着研发不足、过度依赖营销投入的情况。

  文丨诗与星空来源中妆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强生致癌案宣判:致癌指控有效 赔偿22人323亿
  • 全球10大收入最高男演员的经典台词,你Pick谁?
  • 巴神曾拒绝中国天价合同|
  • 中纪委曝光七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例
  • 扎克伯格抛售近36万股Facebook股票 套现6200万美元
  • 特斯拉工厂着火!马斯克连夜发邮件称内鬼破坏特斯拉生产
  • 王倩夺冠,最后两枪直接让对手晕倒!
  • 澳洲总理宣布辞职 宣称将退出政坛!
  • 专家建议:让女性休满1年产假,把孩子带好也是工作
  • 石家庄高新区发生重大车祸 2名儿童死亡3人重伤
  • 【亚运聚焦】朱婷VS金软景 谁是第一主攻?
  • 八旬老汉狱中身亡,原因竟然是这个!
  • 苹果预定大量中国赴美货运航班,为新iPhone做准备
  • "杀妻藏尸"细节披露,被迫自首不减罪,期间挥霍享乐无悔意....
  • 王祖贤全家照曝光 “消失的女神”什么时候回归?
  • 延禧宫成故宫热门景点,现实中的延禧宫原来比电视剧还坎坷
  • 职场动态|京东公布反腐进展 阿里在杭州成立盒马公司 董明珠送房承诺将兑现
  • 火车又现霸座女 网友呼吁将占座人纳铁路黑名单
  • 员工福利哪家强!刘强东建豪华宿舍,董明珠送员工“房”
  • 最新!高铁“霸座”男被罚款200元 并被限制购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