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 共抗疫】经济贸易管理系学生抗疫志愿者在行动

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与往年不同的是,一场疫情让我们宅在家中无法正常返校,但是同学们志愿服务的热情却依旧高涨,经济贸易管理系的学生勇敢加入抗疫志愿者的行列,在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姓名:刘博鑫(团员)
班级:621437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服务地点:包头市九原区萨茹拉街道第三社区
志愿心得: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00后的有志青年,在此次疫情突发之际,我踊跃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活动。我的任务主要是引导群众扫健康码、测量体温,协助工作人员搭建核酸检测点帐篷及相关工作。虽然活动只是由一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组成的,但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都可能对服务的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我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致敬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为这场灾难付出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愿疫情早日散去,2022一定会好起来的!中国加油!
姓名:韩龙(预备党员)
班级:619439 专业:会计
服务地点:包头市昆都仑区万豪酒店
志愿心得:我这里是疫情隔离酒店,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昆区紧急命令将防控疫情指挥部设在了昆都仑区的万豪酒店,我们按之前分配的小组进入酒店,主要是接触密接、次密接人群。每天很忙碌,生活很充实,照片也是我在工作之余偶尔拍的,因为手机戴有保护措施,所以拍的并不是太清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愿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早日战胜疫情。
姓名:史佳丽(预备党员)
班级:619437

专业:会计
服务地点:呼和浩特市呼哈路街道社区
志愿心得:2022年2月,呼和浩特市的疫情突然爆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立即投入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我主要在居民做核算检测时提供志愿服务工作,包括排队秩序维护、身份信息登记等。每天刚去做工作时,身上还非常热乎,站的时间长了以后,手脚冰凉,但我从来没有后悔,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能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倍感骄傲和自豪。
姓名:王娜(团员)
班级:621431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服务地点: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范城滩窑村
志愿心得: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闻令而动,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我在村里当志愿者,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测量体温、登记相关信息等。在真正参与过疫情防控工作之后,我切身的体会到一线防疫工作者的辛苦,明白了什么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青年一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疫”线有我。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姓名:林金濛(积极分子)
班级:620439

专业:会计
服务地点:呼伦贝尔莫旗汉古尔河镇卡口
志愿心得:做志愿者,保护好家乡的人,为国家疫情防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姓名:刘喆(团员)
班级:621431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服务地点: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额鲁特街道贺兰山社区
志愿心得:我认为爆发疫情,作为大学生应该为人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从手机、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志愿者十分辛苦,但只有自己做了这分工作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全员核酸,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早上六点就要到卡点上,做好准备工作,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冷的时候冷到没有知觉,中午热的时候防护服里面一层水珠,全是汗。由于防护服是一次性的,防疫物资有限,所以我们从早到晚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减少防疫物资不必要的消耗,尽管工作很辛苦,我们依然觉得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而倍感荣耀。
姓名:刘晋佳
班级:621435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服务地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政府
志愿心得:这段时间我在乡镇的工作主要是外来人员信息排查。临近春节,不少人从外地想回来与家人团聚,但是因为有些地方属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需要前三天与我们报备,我们及时打电话与本人联系,通过他流入我地时间我们及时能够对他进行管控措施,防止疫情继续传播,对疫情防控贡献微薄之力。
姓名:耿跃玲
班级:621931

专业:旅游管理
服务地点:包头市黄河四区街道办事处
志愿心得:在疫情严重期间,我就加入了抗疫志愿者的队伍,很累但也很满足。报完名第二天一早5:00就开始工作啦,穿好防护服6:00正式开始做核酸,当时天气也冷,手都冻僵啦,一个小朋友给我们志愿者送来了热水瓶,我们都特别感动,感觉付出的一切都值了!当志愿者一点儿也不后悔,今后在能力范围内,我们都会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那些每一位志愿者都很辛苦,又很有爱心!有这一次的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大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姓名:郝燕亭(预备党员)
班级:619437 专业:会计
志愿心得:2022年2月20日,我所在地包头市青山区以及昆区,接到通知:全员核酸检测,我所在小区北新苑按要求进行了核酸检测。突然的消息打破了包头市的繁华与热闹。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加入疫情防控。亲身经历了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从天黑到天亮,一个个结冰的防疫面罩,只能用手来融化,一双双冻红肿的手,没办法取暖,我们的工作还没结束,我们不能脱下这身战服,因为我们是有使命的防疫人员。
姓名:郭旭(积极分子)
班级:6204310 专业:会计
志愿心得:疫情来临,我参加了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东方学校网点的志愿者,职位为信息登记员,主要负责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的准确录入,每轮核算检测连续工作大概10个小时,从2月17日以来参与了多轮核酸检测。在本次志愿服务中,深刻感受到特殊时期共同抗疫为家乡出力的感觉,家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此刻更应该勇敢站出来,尽己所能,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姓名:张婉儿(积极分子)
班级:620931 专业:旅游管理
志愿心得: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的家乡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什力圪图村,我第一时间争当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在这次志愿任务中,感受到了大家的认真对待与积极配合。为大家服务是光荣的,同时也见证了更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大家凭借自己的力量捐赠的物资。几乎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医护人员的耐心,大家的配合,我相信,我们可以打败疫情,战胜疫情。
姓名:薛娅妮


班级:620431 专业:会计
志愿心得:本次疫情期间,很荣幸能够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作为志愿者为本次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工作主要是登记检测核酸人员的信息,在检测系统录入身份证信息等。这次参加防疫,让我了解到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培养了自己的极限和耐力。当我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马建东(积极分子)
班级:620531 专业:酒店管理
志愿心得:2022年2月22日,我报名参加了乌兰察布市山城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我们家附近小区的满达社区,我主要的工作是在站点附近喷洒酒精和消毒液,出入来往人群做登记和体温检测,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在这些日子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疫情就在我身边,一定要严阵以待,出门在外都要戴好口罩,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不聚集、少流动就是为社会做了贡献。
姓名:李子纯(学生干部)
班级:621531 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志愿心得:2022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席卷了我的家乡——呼和浩特,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为响应号召,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积极的加入了土默特左旗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有幸因我的付出使得一些人得到帮助,这是永远难忘的志愿服务。
姓名:王鹏程(学生干部)
班级:621436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志愿心得:春暖花开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之时,我的家乡包头市出现了疫情,身为一名大一学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主动联系所在社区的办事处,踏上了支援抗疫的路途,这是时代赋予在我身上的责任。在早上的4点左右就集结在指挥室,有条不紊的分发抗疫装备。在此次的核酸检测中,我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场地的消毒工作,早上5点分配到自己的任务,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姓名:武未荣
班级:621434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志愿心得:正月本应是热闹团聚的日子,可是疫情的加重让所有人都措不及防。我在呼和浩特报名参加抗疫工作,只为能献出一丝微薄之力。早上六点集合为核酸检测工作做好准备,一直工作到凌晨只为顺利完成任务。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为所有做核酸的人登记信息,寒冷的天气更是为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尽管很难很累,可我们都没有放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参加此次工作,盼疫情完全散去,人人平安相聚。
姓名:史文静
班级:620437 专业:会计
志愿心得:在疫情期间,我有幸成为了包头市昆河镇万和阳光社区一名志愿者,向周围的朋友家人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如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回家要消毒等。在志愿活动期间,我的任务是维持秩序控制核酸检测的排队距离,提前帮助大家核验健康码,为信息登记录入节约时间。
姓名:石峰
班级:621432 专业:大数据与会计
志愿心得:我是来自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一名大一新生,从2月29日以来,每天早晨6点去指定地点参加抗疫活动,早上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并没有阻挡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一开始人不够的情况下,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多,自己做过信息采集人员、录入人员,连续几天的志愿者工作,让我体验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凡和伟大,在国家面临困难之时,需要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样奋勇抗疫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地区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以己之力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让更多的居民得到帮助,让疫情早日散去,让生活重回正轨。所有志愿者以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演绎着新时代青年的多彩青春,以实际行动实现自我,做社会的有用之人!感谢每一位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你,一起加油,战胜疫情!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全网没有一个人敢说,A股这个板块已经进入历史大底!2013-2015是科技大年,2016-2020是消费大年,2021年将是科技大年的起点!半导体只是科技大牛市
  • 【干货分享】 Q:为什么水晶矿石会给我们能量? A:水晶和矿石是物质形式的精纯显现,也是各色光频的显现,向我们展现美丽、神性法则、灵性完美的实相, 能启动与开展
  • 对于一个不熟悉的人从打球就能感受到人品如何……挺有意思,打球也能增进友谊,打一段时间就打出了默契……总觉得羽毛球与排球比差点意思,尤其是双打时离网比较近,总想队
  • 久远劫前,娑婆世界的教主名「弗沙佛」。当时,释迦牟尼是一位尚未成佛的外道仙人,因慈悲愍念众生,又名为「菩萨」;与他同时的还有弥勒菩萨。弗沙佛为了度化二人,入甚深
  • 此,要不要矫正牙齿女时代天使牙套要多少钱装一个牙套大概多少钱儿没种牙好还是镶牙好儿童牙齿矫正多少岁最好珠海种牙哪家医院好少挨戴牙套的价钱打牙套得多少钱。口腔医院
  • 批八字的方法与各种技巧   又日:看子平之法,专论财官,以月上财官为紧。要发觉在于日时,要消详于强弱。论财官不论格局,论格局不论财官。人格者非富即贵,不人
  • #Ghibli#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 有钱任性:近百万的Ghibli就是2.0T 70多万买这车的人,我有人说,不是钱包大就是脑袋大!对,没错!
  • #诗经# #小雅·鹿鸣之什# 伐木 先秦:佚名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
  • 下周运势提点(4.5-4.11) 白羊座新月强势来袭,是时候提前做好准备了! 4月12日10:31分即将发生白羊座新月。虽然是下下周一的星象,但是大家一定要提
  • 鞋子这个意象在影片开局阶段就已经浓墨重彩出现,是他的美好愿景、也是他的野心、更是他复仇的重要道具。但影片对这个角色的塑造也仅限于此,看完让人觉得“就这样?
  • 米国の音楽シーンでスーパースターとして知られるジャスティンは、実は2006年に洋服ブランド「William Rast」を立ち上げ、翌年にはBBQレストラン「So
  • 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ブロードウェイと銃弾 #ブロ銃#日生劇場 #兵庫県立芸術文化センター #オーバードホール #高崎芸術劇場#ウディアレン #
  • 当然,不同的‮树茶‬品种也有一定的‮种适‬性,就是什么样‮土的‬壤气候条件适合什‮品么‬种的茶树生长。‮过经‬我们长时间‮考的‬察研究,‮出得‬的结论是:影响‮
  • ——《蜂蜜与四叶草》誰の物でもない 因为我私があるから 不属于任何人笑われても嫌われても 即使被嘲笑 被讨厌守りぬくよ 也会坚持守护下去偽って笑うぐらいなら
  • 最近在看的新文《男主死了很多年》逍遥磊落的皮皮小仙女和温柔傲娇被女主噎得说不出话的亡灵帝王的CP,真好吃……看的时候脑内代的严屹宽的心机美人朱八八和赵今麦的玲珑
  • 2019年高广权办理了辽宁省首例针对鸟类保护而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被评为沈阳市2019年沈阳市检察机关优秀案件,为了配合全市清理整顿“大棚房”活
  • 你是我的药,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灵魂,感受到你的存在,我才是完整的,清醒,理智,果断并且微笑。#朋友圈文案# │#背景图# │#头像#☁☁——————☁☁ [
  • 因为在『Kissから~』的舞蹈中飞吻连发等等,从开头就福利满满,观众席的兴奋度达到了MAX。(P11)在“URA ARASHIC”的环节中,除了大宫SK进行了喜
  • 我想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 汤文武是中国,孔夫子 伏生是中国,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 协和万邦是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开篇——《尚书》倪大红老师
  •   全媒体记者 高洁 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六,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四(续一)  “庆喜当知,譬如大地以种散中,众缘和合则得生长,应知大地与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