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这本书已经有两年之余了,只不过向来我看书的速度都跟不上买书的速度,时至今日才想起这本因名字而买的书。

如果未曾记错,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应该是在2018年甚至更早17年时在书店看见的,只不过当时因为囊中羞涩而又已经选了其他更喜欢的,以至于在2019年的秋天我才想起把它买回来。

记得看到第一眼爱不释手,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莫失莫忘这首歌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那个有些带着青涩中二的故事。因为沉迷占卜预言的神奇力量,很久以前我买过一对铃铛来预示自己的生活,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便是一个叫莫失一个叫莫忘,若破损或不见,即代表失去和忘记。很巧的是它们当初的确灵验了。

最初我喜欢把他们带在身上,喜欢那种清脆的声音,但是因为一次上课时发出声响被老师当做我上课捣乱玩铃铛,我就一直搁置在家里。我还记得莫失铃是在一个2018年夏天的某天醒来碎在了我的床上,令我想不通的是每次两个铃铛我是放一起的,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单独一个是怎样碎了又在我的床上。过后不久我也确实失去了这个铃铛最初我要它代表的故事。

莫忘铃是在那过了几个月之后突然不见的,我翻遍了家里也没能找到,也许它真的因为它的名字和意义一样,“代表不要忘记那件事的铃铛消失了,就说明忘记了。”后来我真的忘了。

现在听起来真的有点幼稚好笑,不过念在年纪的份上我大概可以原谅以前的自己hhhhh,当时也真的是在第二个铃铛丢了之后哭了很久呢。

回到这本书,买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一个两个人互相纠缠了十年的故事,以前那个年纪我也是很喜欢看言情小说,所以对这样一个故事感兴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不过过了几年如今翻来,已经没有为这种故事感兴趣的心了,只不过这个故事看来依旧让人隐隐的揪心。

女主是我不喜欢的类型,最初的时候就像现在所说的“恋爱脑一样”,喜欢一个人就把所有精力放上去,然后告诉对方不要离开自己,自己的心里也说这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不能没有他。如果是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去读这样一个故事,恐怕我会感同身受到有点想流泪,可是现在不但是做不到这样,而且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在我现在的认知里这种爱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甚至是不成熟的爱。

书里有一句话说“爱情是生命,不是生活。”我却觉得都不是,爱情只是生命和生活的其中之一,人不会只有爱情,也不可能只有爱情。

这两天陆陆续续补了一些以前想看的剧,想到《风犬少年的天空》里马田妈妈发现马田和力娇谈恋爱后说的一段大概意思是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不会在一起多久。其实这部剧里另一条线也是这样的,李安然和刘闻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在一起,而且从剧中看来李安然也不会一直喜欢刘闻钦,年少的冲动所带来的情感迸发,是最纯粹也最天真的,因为年轻总有一种觉得未来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想法,但偏偏人心其实是最难受控制的,因为影响人心的因素,多的是无可奈何。

这句话我想也就可以解释在《匆匆那年》里很多人意难平的一个问题,陈寻为什么不爱方茴了?

那还记得陈寻为什么喜欢方茴吗?陈寻是怎样的人,篮球打的好,数学好,长得帅,性格开朗,很多女生都是倾慕他的,唯独方茴不同,她对自己毫无热情,却跟身边其他两位朋友乔燃和赵烨走的近,在自尊心的驱使下陈寻不允许这种事情出现,而要证明自己的不同,必然要比身边的人更好,既然方茴已经是他们的好朋友,那只有让她成为自己的女朋友才能满足陈寻的自尊心。

陈寻固然是喜欢过方茴的,但在这样目的的接近下,他们又凭什么会有结局呢。陈寻在大学认识了共同爱好更多,性格更张扬的沈晓棠,在两个人互相吸引中他很有征兆的移情别处了。于此意难平已经可以释怀了,因为陈寻和方茴本身就不是一路人,所以才会在后来喜欢上了别人。

这本书的主角叫林小枝和许友伦,是他们两个纠缠了十年分手四次无终的故事。我觉得林小枝和方茴还有些相似,她们都是一样的缺爱,一样的会把爱的那个人当做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可能因为年龄的差异和许友伦并不是因为出轨而分手,林小枝要稍微好一些,即使是内心黯然无光的时候,她没有放弃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像方茴一样通过糟蹋自己来跟陈寻赌气,真是让人又心疼又不解。大概是过了义无反顾的年纪,想不到她何至于如此,何至于爱陈寻胜过爱自己?何至于让爱大于了所有的事情?

我更喜欢女二和女三,一个叫朱莉一个叫Chloe。她们用幸福的结局分别证实了理智和独立的重要性。朱莉在面对第一次婚姻时,感知到丈夫不爱自己和出轨的可能性后,接受了这个现实,并没有用爱这一套说辞来劝说自己也许是误会,这样的理智让她在果真发现丈夫婚外情的时候利落的离了婚,而且极大程度挽回了可能损失的财产。

Chloe前期的描写我还对她喜欢不起来,对男性朋友没有边界的暧昧更是一度让我以为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直到最后她和一个女儿都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男人结婚时在婚宴上说的一番话让我对她彻底改观,她说我自己有车有房有存款,嫁给他是因为我爱他。诚然她前面暧昧对待男主确实让人感到不适(男主也有不拒绝的原因),但此刻我也由衷佩服她,经济独立让她不怯于追寻自己的真爱,也让她有底气反驳那些龌龊的流言蜚语,这就是Chloe的厉害之处。婚后她确实也很好的做到了“少妻”和“后妈”这样的身份,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都有这样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如何让人不佩服呢。

这本书的结局是一个除了男女主外其他人都有了良配的故事,或许女主确实缺少了一份运气,但她也是一个会被爱蒙蔽内心的女人,一次又一次相信破镜重圆,不相信那些证明她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时刻,所以她才会不停的回头。纵使是让人为她的执着潸然泪目,也为她的执着长吁短叹。

记《莫失莫忘》秋微 [心]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人的一生到底该追求什么#
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你得先搞清楚自己的精神世界处理哪个阶段。因为,不同阶段,你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哲学家尼采将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 第一阶段:骆驼
什么是骆驼阶段?在我们的印象中,骆驼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总是听命于外界,总是在遵从,尤其是传统和权威。

所以,当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你一直是处于“我应该”的状态。这时,你会被动的、不知不觉的接受各种来自外界的要求,包括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父母的命令、师长的要求、周围人的建议,并被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绑住。比如︰你会常常听到身边人说“你已经三十岁了,你应该结婚了”;或者“你的同学们都有小孩了,你应该生娃了。”于是,在你三十岁时,就匆忙嫁给了刚刚约会两次的相亲对象,而在你看到周围同学都生娃后,你也决定马上备孕。这些决定,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做的,但其实,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我应该”。 在这种“我应该”的魔法式语句中,你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决定,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依从于外界声音的选择。因为,对骆驼来说,它是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自我”只是一个词,只是一个模模糊糊、或有或无的东西。可是,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我应该”的思维呢?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这是心理学家霍尼给出的解释。这种从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但是,一旦想要根据外在标准来创造一个理想自我,我们就可能会跟自己内在的真实自我失去联系。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就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我们逃避选择的自由,是因为从潜意识来说,我们并不想为自己负责任。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做选择,选择之后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你可能会觉得这怎么可能,我很想要自由啊。但事实却是,这种逃避选择自由以及不想负责任的想法,大多都不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在没有意识到这种“逃避”潜意识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这么做了。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大多数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甚至一辈子,都一直处于骆驼的精神状态中。所以下次,当你在用“我应该”这个语句时,就要提醒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正处于第一个“骆驼阶段”呢?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应该”到底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外在的影响呢?还是我自己的真实渴望呢?我想,从这个问题开始,“骆驼”就要开始慢慢蜕变了。

☆ 第二阶段:狮子
随着意识水平以及自我认知程度的逐步提升,骆驼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终于有一天,它从骆驼变成了狮子。这时,它已不再是一个能被外在力量驱使,心甘情愿在沙漠上负重行走的骆驼了。它成为了万兽之王,它有着强大的渴望,它不但不想被人束缚,还想反抗,还想斗争。

所以,狮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具有主动精神的力量,它想突破所有的困难。这时,传统和信仰已经破灭,它要展现自由的精神。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困惑:曾经的骆驼是那么的顺从,如今的狮子却是这样的凶猛,这种精神上的转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骆驼究竟是如何变成狮子的?关于这一点,尼采在书中用了一个隐喻-如果想要从骆驼蜕变成狮子,就得跟巨龙进行战斗。这条巨龙的名字就叫“你应该”。其实,这条巨龙代表的正是“你自己”,那个你要去超越的自己。在书里,尼采将这条巨龙描绘成一个金光闪闪的有麟动物,每片鳞甲上都闪烁着金光灿灿的“你应该”,但这条巨龙正是骆驼本质的化身。骆驼如想实现超越和改变,就得战胜这条巨龙,克服自身“你应该”的特性。只有这样,骆驼才能变为一头狮子,才能实现“我要”的状态。从表面看,这是一场两个对象间的战斗,但实际却是骆驼与自己的战斗。所以,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自我超越。我们建构人生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起点往往是问题或痛苦。而当我们明确了困扰自己的问题,并能解决它的时候,就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而我们的人生就是围绕着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而展开的。每一次,我们超越的都是自己,不是别人。

从骆驼到狮子的超越也是如此。当骆驼成功战胜巨龙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狮子的精神阶段,也就是“我要”的阶段。“我要”意味着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要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不再去听命于以往的主流价值观、顺从于别人的要求,我要把那套隐形枷锁击得粉碎,我要去争取我想要的。我之前辅导过一位女士,虽然她已结婚生子,但依然属于“骆驼”阶段,辅导结束时她跟我说:“一直以来,我都随波逐流的活着,大学毕业了就找工作,谈恋爱了就结婚,结婚了就生孩子。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这么随大流的活着,我要去过我想过的生活。”从这段话中,你可以看到,这位女士之前一直处于“我应该”的骆驼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我要”的意识和决心,开始了从“骆驼”到“狮子”的蜕变之旅。当然,接下来的蜕变不会容易,就像“骆驼”跟“巨龙”战斗一样。但只要这种意识一旦生根发芽,假以时日,相信就会有打败巨龙的一天。

☆第三阶段:婴儿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为“婴儿”?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这代表着:婴儿永远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新的希望,意味着肯定当下一切永远可以重新开始,也意味着新的自我的诞生。

虽然尼采有给解释,但对他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而我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理解。后来,随着我人生经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我觉得也许已经找到了我的思想。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尼采所说的第三个精神阶段,我想参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复归于婴儿”。什么是“复归于婴儿”?它说的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所以,在“复归于婴儿”的状态中,人会拥有一种超越“欲”和“知”的状态,会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而空灵代表的是自我界限的消亡,自我是由过去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搭建起来的,一旦归零,没有了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人就会变得天真。但恰恰是这种天真,让人充满智慧。如果说知识是自我,智慧代表的就是自我的消失。

知识使我们充满信息,智慧使我们成为绝对的虚空,但那虚空又是一种新的充满。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总是跟随欲望;当我们放下执念,不再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这种空灵的智慧就会到来。庄子、陶渊明,肯定都是活出了尼采第三境界的人,他们都是活在一种本真的、空灵的、智慧的、“我是”状态中。另外,“复归于婴儿”可能还代表了一种内涵。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婴儿是活在原始合一中的,自己与世界完全合而为一。但大多数人的一生实际都处在内心与头脑冲突、自我与外界冲突等种种冲突里,永远都达不到婴儿那种“合一”的状态。而当达到“合一”状态时,就是“我是”,这就是一种Being Myself的状态,我真正成为了我,成为了那个最为本真的我。这就是结合了老子的“复归于婴儿”后,我对尼采精神第三阶段“婴儿”阶段的理解 - 空灵的智慧,以及合一。

最后的话这就是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骆驼阶段是“我应该”,这时肯定传统;狮子阶段是“我要”,这时怀疑一切、破坏一切,会反抗和斗争;最后的婴儿阶段,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个变化的过程,隐含着极强的自我超越性,这也是尼采对人类发展的一种期盼 - 人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发现未知的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这是一个从遵从到探索,再到自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超越有”的过程。也是一个从Doing (做) 状态到Being (存在)状态的过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我竟然失眠了! ohno,我真的是很久没失眠了,难道是睡前的白桃乌龙搞的鬼?我真的好害怕慢总在我睡着的下一秒醒来了,但是又很想睡着。刚刚出去沙发上躺了一
  • “我们一直喜欢在阳光下吃早餐的想法,”两人说,他们想创造一个非常开放和社交的空间。在中央大岛的后面,一个架子上陈列着这对夫妇在环球旅行中发现的许多物品。
  • #THEL1VE[超话]##金元植[超话]##丁辉人[超话]##丁辉人# wheein_from.paeyong [#비긴어게인비하휜드] 안녕하세요. #비
  • 对了,差点忘了,今天必须再记一笔哈 一大早朋友圈里都是重阳节,这本没啥,让我感觉有啥的是有祝福重阳节快乐的,而最夸张的是,一个老领导给我发“九九重阳久久快乐”
  • 而她 却犹豫,犹豫于要不要在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就定下一生的伴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他就将是她永远的另一半,于是她便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爱他的了!知道
  • 《六道金剛咒》之殊勝功德 六道金剛咒出自密教中《答卓咒本》,又名《中有教授聽聞解脫》或《無為刹那證智經》。麥彭仁波切《淨除業障百咒功德》 六道金剛咒:
  • #曾舜晞1009生日快乐# zsx#曾舜晞24岁生日快乐# 【曾舜晞30天生日安利特别计划 】 Day2️⃣5️⃣寄给十年后的曾舜晞的一张明信片,你会写上…
  • 啊啊啊还有人不知道机票盲盒的么 9️⃣8️⃣元往返机票 ‼️这回可是免机建燃油费‼️还不需要助力(不喜欢麻烦别人的我真心给个赞) 去哪都是赚到呀 订好闹钟⏰
  • 想吃饺子的第二天就如愿的吃到了[哈哈]~开心……果然用心❤️煮的饺子最好吃[馋嘴]~接连几天流连于各式小吃里,饸饹粉、水煮串、砂锅、米线、上海炸串、大面筋[笑c
  • 21岁的小李绝版啦[悲伤] 22岁的小李生日快乐![蛋糕] 今天过得挺开心,吃吃喝喝逛逛玩玩,也收到了不多不少的祝福,我都记在心里了 去年过得丰富多彩又稀里糊涂
  • 《地方性知识研究》一书收录了2019年11月27日到11月29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在广州组织召开的“地方性知识专题研讨会”与会者的18篇论文,其中16篇在会
  • 潮物社 Brand Story / KVK 以身体装饰为主的国内原创设计品牌 品牌以未来感的抽象设计理念将具有极简几何的艺术哲学 以及对于当代女性现实的理解
  • 我常讲笑把pua挂在嘴边,觉得自己识破了这种愚蠢的手段,却在实际面对的时候全无自知,回看才惊讶于这种pua操纵了我的情绪好久 信心的摧毁和意志的植入都是潜移默
  • 你林的夏季控油好物分享☞ 来给大家分享两个前阵子盲买的小登西!太适合混油皮&油头的宝们在夏天嚯嚯了!集合!25是长图!!点开来宝贝们!! 胡椒散粉☛ 刚开始
  • 抗衰类产品:基本上以动能素为主,一般是偏稀的, 建议使用34Gx1.5~4mm的针头。但同样也有的产品液体略浓稠(例如:丝丽532、715),用太细的针头可能出
  • 非沪籍人员也可以在上海领取养老金 一、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根据社会保险法、上海市政府1998年第59号令规定,在职人员(特殊工种除外)领取养老保险应同时
  • 盛安然被同父异母的姐姐陷害!去了医院,却告知有人下命,不准她流掉。十月怀胎,盛安然生孩子九死一生,最后却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抱走。数年后她回国,手里牵着漂亮的小男孩
  • #抑郁症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 经过长期的情绪扭曲行为异常确诊抑郁症并且熬过了漫长痛苦的药物副作用以后,我对一些明明是正常人却爱装抑郁症当挡箭牌的人抱有恨意,抱
  • 你说今年你要等零点,过个有仪式感的生日,我说,妈妈陪你![拥抱] 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脑海里全是十二年前的情景,时间真是太快了,那时你还在我肚子里翻来踢去,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微风]#每日一善# 人这一辈子,放弃完美,就会多一份轻松; 面对现实,就会多一份自在; 欣赏自己,多一份自信;做好选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