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有十个,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阴阳变化;而地支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十二位。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周易》没有多少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易学的另一种系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就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人之学。

相传,六十甲子与二十八宿均由斗姆娘娘掌管,六十甲子太岁是姜子牙封神而定。但其原始出处,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法考证清楚。

《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十二是个特殊的数字,太阳系九大行星,木星对应东方,木星十二年又循环流转回到原位,对应着一个周天。

十二地支就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十二生肖;通过文献追溯,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日书》(放马滩秦简)就有文字内容。

据说,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言毒篇》,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另据北大教授李零考证:干支做盗名,这与金口诀的记载完全相同。

在干支排序中,天干中甲为第一,地支中子为第一。因为苍天有好生之德,五行中有生发之义的只有木,自此而下,万物生生不息,故天干甲木为首。“水润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因此,在地支中水为第一(详见专述《五行次第》)。故而六十甲子中,甲子排在首位。

六十甲子,也称为六十花甲子。天地杂物撰之而成的东西,称为花甲;花甲就是不纯的东西。不纯是因为有了干和支的结合。花甲也是“玄黄”的进一步阐述,《易·坤·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干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的。现代社会讲求人性化,以人为本,强调人本位。对待干支也一定要赋予人性化。

古人早已如此对待了。

北京白云观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在它的元辰殿中,供有六十甲子太岁名字和肖像。

六十甲子,不管是文官或是武将,统称大将军。太岁,为每年行年干支的称谓;例如二○○七年,太岁为丁亥。

甲子太岁称金辩大将军,甲申(二○○四年)太岁是高赓,乙酉(二○○五年)太岁是蒋耑……,每年都有太岁具名可拜。因此拜太岁时,要知道拜的是谁。

六十甲子各自有其名,并对应不同的人物典故。有了名字后,就有了人本位,具备了人性开天辟地

干支是气化而来的,是阴阳变化的体现。

从表面上看,每个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是阳配阳,阴配阴,符合“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原则,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实际上,《易》中以天(乾卦)为阳,以地(坤卦)为阴,而在干支中则以干为阳、以支为阴,干支本身就是阴阳结合,完全符合易道。干象天而支象地,由此可知,在易学领域,要想别开天地,新创一个门派是不可能的,因为天地只有一个;而只有开天辟地,继承和创新,往深远处延伸,才符合大道。当今各国在太空领域和地下领域的开发中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也颇能说明问题。

除了干支本身有阴阳之分之外,在干支内部又有阴阳之分。这就形成了阴中含阳、阳中含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混状态。在太极图的阴阳鱼中,也明确体现出阴阳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现象。

对于这种阴阳交融现象的理解,文献的记载也相当有趣。清人赵翼《除余丛考》之《十二属相》记载:“地支在下,故取动物足爪,从阴阳上加以区分。子寅辰午申戌,为阳,足爪是奇数,子寅辰申戌,都有五指,午(马)是单蹄;丑卯未酉亥,都是四爪,蛇无足,但舌头分两岔。另外,子鼠,前足四爪,后足五爪,阴阳相配,天地相交之时。”(为何十二地支从“子”开始?)

中国易学是天人之学,理所当然,对阴阳问题的阐释,最完备的还是天象。

天亮为阳,在白天时常有部分地区有阴天的现象,这就是阳中含阴之显象;天暗为阴,也就是夜为阴,而阴中之明者惟有星星,星星就是阴中之阳。这与太极图浑然一体——这就是相对论!正是建立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才有了儒家“祸福相依,善恶共存”的思想。以人为例,男为阳,女为阴,但男人中有貌似女相者,女人中有貌似男相者。阴阳互所伏倚,在各个层面不断地交替推进世界的发展。

老子讲物性不灭,所以存在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它们都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合、相随,然后产生寒热、昼夜、东西、上下、开阖、呼吸、生死等阴阳相谐之情形。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是第一个认识到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的人——即任何物质都有其反物质,这与阴阳理论正好不谋而合。

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的思想,和天文、地理有绝对的关系。干支的规律与天象完全相符,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就是干支规律的佐证。

一九三○年初,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一九七八年,通过测量物体围绕星系转动的速度,得出了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星系里必有看不见的暗物质,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

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至少是人类已知物质能量的五倍以上。

这表明了一种情况:在宇宙中,阴大于阳!这与干支的表现情形完全一致。

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地支的数量多于天干。而天干为阳,地支为阴,阴多阳少。这完全符合天地人三才的规律。从天象来看,天以见日为阳,不见为阴。除了黑夜外,阴天、下雨、下雾、落雪等不见太阳的时间,都以阴论。可见,日隐较日显之时长,相去甚远;前者远大于后者,即阴大于阳,阴阳不平衡。这是天象上的阴阳反映。那在地成什么形呢?地球上,以凸出之山或陆地为阳,以水、凹陷之盆地为阴。海洋及湖泊等水域的覆盖面积约为70%左右,而陆地高山等仅约为30%左右,结果同样也是阴大于阳。区分人的阴阳,则更为容易,地效法天,人效法地;放眼人间,女性的数量远多于男性(据联合国统计)。再从自性上看,仍是阴大阳小——烦恼痛苦为阴,幸福快乐为阳。人们的痛苦远远多于幸福,所谓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天尚不全,何况人间?!

可见,人们追求阴阳平衡的和谐,只是精神始终如一的向往。

《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传古维新# 【方广锠:古籍影印不宜修版】

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影印古籍,滥觞于古人的临摹、拓碑、刻帖、影抄、影刻。与古人的技法相比,现代影印技术可以使常人难得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且惟妙惟肖,既让稀珍古籍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又解决古籍的保护与使用这一对矛盾。这对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学术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作用。故近百年来,古籍影印已经成为古籍整理的重要方法,各种类型的影印古籍不断推出。

存世古籍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有残破、损坏等情。因此,在出版影印古籍的时候,如何处理其残损处,成为古籍整理、出版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上半叶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大批影印古籍,也形成一整套处理残损古籍的模式,其基本方法就是修版。即采用“仿写”、“套字”乃至最费工夫的“手工描润”,尽量恢复古籍残损处的原貌。有的文章介绍,经过这些仿写、套字和手工描润等妙手回春的工序,即便是邋遢本,也能重现精刻风貌。商务印书馆的上述方法,至今仍对古籍的影印出版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被某些出版社视为古籍影印的规范性做法。

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商榷。

影印古籍,贵在“存真”。古籍的价值不仅仅在其所承载的文献,还兼有文物、文字等两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古籍整理,如何尽可能全面地保存其文物、文献、文字等各方面的研究信息与价值,使我们必须予以严重关注的。

这里首先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人们在长年的古籍文物修复实践中,提出“整旧如旧”这一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则因人而异。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修复敦煌遗书前,我们曾经对此指导思想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所谓的“整旧如旧”,不是企图恢复该遗书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旧”。古代的那个“旧”,不可能再恢复。而应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所谓“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仅使该遗书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绝不使遗书其他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在修复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敦煌遗书文物、文献、文字原有的各种信息,不能使我们的修复工作干扰敦煌遗书原有的研究信息,误导研究者。

古籍影印,应该遵循同样的指导思想。

先举一个周一良先生提到的事情。

《周一良读书题记》1922年《孝经》条,介绍该书为“上海涵芬楼借江阴缪氏藏传是楼影写宋相台本影印”,封面有周叔韬题记,谓:“乙丑十二月得传是楼所藏宋刊本对阅过一过,无一字差。盖宋本刻画精好,故影写时无脱讹,惟小圈间有失写处。刻工姓氏曰寿昌、曰翁凡二人,此本不录。卷末木记为宋本所无,盖从他经移附此后,若不见宋本原书,无以正此失矣。”[1]

由于周叔韬用宋刊原本查核涵芬楼本,略掉了缪氏影写本这一环节。所以,产生周叔韬题记所述问题的原因,到底出于缪氏之影写本,还是出于涵芬楼的影印工作,还是两者不同程度均有问题,有待查考。但因影写或影印而使原书失真,其理则一。

笔者在以往的实践中,在古籍修版问题上,既有过正面的经验,也有过反面的教训。

先讲教训。

众所周知,由任继愈先生主持的《中华大藏经》最初计划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因为《赵城金藏》全藏共计6980卷,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不足5000卷。《中华大藏经》原计划为百衲本,不足部分可以利用其他藏经的经本补足,故不是问题。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为了防止日寇掠夺,当年八路军将《赵城金藏》从广胜寺抢救出来。在战争年代,这批藏经有过藏身煤窑、多次转运等诸多曲折经历,解放初期交送国图时,不少经卷霉烂破损,有些甚至粘结成棍。国图聘请四位装修技师,花费10年功夫完成对它们的修复。但卷面的霉痕、水渍已无法去除,残破的部分也无从补足。因此,国图交给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的缩微胶卷,不少经卷的卷面一片模糊,文字难以辨认[2]。为了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稀世孤本,中华藏编辑局当时的思路是:第一,能够修版的,尽量在照片上修版。中华藏编辑局为此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后来发现问题不少。比如修版人员年轻、视力好,但她们既不懂繁体字,更不懂佛教。于是出现把“菩萨”修成“苦萨”的笑话。为此,我们又安排几位老先生,对修版后的照片逐一校对。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第二,对版面无法描修的黑坨、残缺,采用《再刻高丽藏》替换。同样出于“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思路,当时的原则的是尽量少换。能换一个字,不换两个字;能换半行,不换一行;能换一行,不换两行;实在不行,才整版替换。由于《赵城金藏》与《再刻高丽藏》都是《开宝藏》的覆刻本,字体相近,版式一致,甚至同一版上诸文字的相对位置也基本相同。所以早期《中华藏》的宣传资料曾称这种修版可达“天衣无缝之效”。

1994年,我在日本访学。某天在一个研究班上,藤枝晃先生提出:《赵城金藏》版片运到大都以后,曾依据《辽藏》修版。我当时请教:这一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藤枝晃先生回答:依据就是中国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上面有明显的修版痕迹。我吃了一惊,连忙说明:《中华大藏经》的修版是中华藏编辑局做的。藤枝晃先生没说什么,表情愕然。回国以后,我向任先生作了汇报,并建议今后不要再讲“《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底本”,改为“《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基础,经过修版,形成《中华藏》本”。任先生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把这一表述写在他为《中华大藏经·总目》所写的序言中。进而交代我要编纂《中华大藏经》版本目录,向后人交代我们修版、补版的情况。

这里顺便讲一下,前些年某出版社影印出版的《赵城金藏》,实际是将《中华藏》中经过修版的《赵城金藏》部分抽出,重新制版影印,是一部假的《赵城金藏》。如按照该影印本来研究《赵城金藏》,复原《赵城金藏》,是要上当的。

再讲经验。

1982年,笔者随同童玮先生考察云南图书馆藏佛教典籍时,发现32册元代大藏经零本,版别不清。经童玮先生与笔者考订,这是一部前此从来不为人们所知的大藏经。虽然32册零本的版式相同,但从纸张、板框大小考察,这些零本实际是两批印本。那么,这两批印本是否属于同一种藏经呢?

非常凑巧,两批印本各存有一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十六,其中一卷首尾俱全(属第一批),一卷首存尾残(属第二批)。这两卷经版框宽窄不一,印刷用纸各异。但细审笔划特征则完全一致,连破笔、裂缝乃至栏线的残断都毫发不差。由此证明,这两卷印本是由同一种版片刷印的。也就是说,二批经卷属于同一部藏经。版框宽窄不一,当由于印刷时间先后不同之故。盖木版历时,因各种因素缩版、涨版,使得同一版片印出的书籍版框大小有别,这在古籍中是常见的。后来我们把这批藏经定名为《元官藏》。

如果我们考察的不是原卷,而是影印本。如果该影印本在出版过程中被人修版、描饰板框,则无疑会误导我们的研究。所以,1994年笔者在日本访学时遇到来访的刘俊文先生,当时他正在主持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向我介绍情况,并说:为了修版、修饰框线,付出了大量劳动。我便叙述了《中华藏》的教训以及在云南的经历,建议他千万不要修版。后来他告诉我,当夜便打电话到国内,停止修版。

总之,古籍影印不宜修版。国内外现在有些古籍影印,残烂处均一任其旧,而将拟补文字用铅字印刷在相应的残烂处天头。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又体现了整理者的工作;既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古籍信息,也为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这样做,还免除了古籍影印中描版、修版等种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1]周一良:《周一良读书题记》,海豚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2页。

[2]这与80年代的缩微照相技术水平也有关。笔者其后在国图工作时,曾检视过国图所藏《赵城金藏》。原卷虽有霉烂等情,但文字与霉斑、水渍颜色不同,所有的文字均清晰可辨。但在80年代的缩微胶卷上,由于缺乏层次色差,文字与霉斑、水渍往往模糊一片。

转自https://t.cn/A66Yhtgu

传古楼 https://t.cn/A66S3wU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固态电池的量产,将为中国的车企和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万幸的是,就在最近,这一技术瓶颈终于被成功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这
  •   很快她就反应过来,眼眶一红,眼泪在眼中打着转:“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你准备的,谢大哥从来没说他结婚了,也从来没提起过你……”  “可就算这房间是你的,
  • 当初觉得言之有物才关注的,看到ta们对芋泥阴阳羞辱,立马生出一种“哦,水平也不过如此”的感觉。所以也别自诩什么保护()权益了,就那“不看不听不了解”但就是要“抛
  • #金泽亚美# お話会とYouTube2024.05.25こんばんは金澤亜美ですお話会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むりやりつきまとう口実を考えたんだろ?
  • 印度投重金建钻石交易所,满心期待却梦碎,被河南人造钻石干翻印度虽然目前仍然很拉垮,但印度人还是有梦想的。不过,就算钻石产业发展前景不好,苏拉特钻石交易所这个建筑
  • 2022年9月,我病了一场,修养了整整五个月,为了健康只能选择离开临床,心里难免有落差,一直走不出来,但最后也只能慢慢跟自己和解并释然:我已非春花,不必再争明媚
  • #李泽言[超话]# 。#李泽言# 抱住退烧小李[求关注] 日光熹微,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时亮时暗,布丁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进了卧室,很乖地没有跳上床,而是窝在李泽言
  • 主力不出现,量能自然会持续缩小,无量自然难有行情,跌多了反弹自然会有也必然会有,但也仅仅只是反弹而已,上面说了由于连续二天暴跌,所以明天顺势低开下跌后,反弹随时
  • 又者观心如墙壁,又喻心不放逸,心不放逸——紧盯着一面墙——一事一物看,看着、看着,你就看见山水人物,诸事历历活起来……然后你突然就见心,然后再看,看着、看着,那
  • 还有的家长早就订好了花,有的家长买好了水果、零食……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好多,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自己父母那种深深的爱,日常可能不会表达,只能借由这样的活动,让他
  • 时候会告诉你谁才是真正地朋友,简单而真实地爱,才是最长久地。时候会告诉你谁才是真正地朋友,简单而真实地爱,才是最长久地。
  • 24、大乘离念来的财富,也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你命里有的,所以,一定要多多布施,按照你自己的百分比布施,大乘离,不管你求不求财,都是自动掉财,诵得越多,财越多。
  • 再说了……”关明君又道:“要是我家小姐不愿出手,也就不会让你们踏进明月湾了。好比这个陈斐斐,话里话外黑白颠倒,真让不知情的人听了,还以为她才是受害者呢!
  • 作者提出了他期待著“河清”之日的到來,希冀“王道”普施,天下清平,說如此則可以藉之馳騁才力,改變如徒懸的匏瓜和無人取飲的潔井那樣長期被棄置埋沒的處境。他雖然不得
  • 南翘孟胤南翘孟胤关注阅读‼(小说大结局全集完整版)全文阅读笔趣阁+m_qT9_J ‼书名:《南翘孟胤》 ‼主角:南翘孟胤 ‼小说全文阅读到公#众#号【岁月书摘】
  • 将劳力士石英表内的水晶片上加电,水晶便会以32768赫兹的周波数,正确地振动;然后必须将此频率化成1Hz(电流一秒间的一次变化)的信号电流周波数。1969年12
  • 摩根大通也说全面看好中国股票,但是最后一句,让广大股民觉得莫名其妙,是模拟仓提高到100%。​​​但是对于外资机构说看好我们中国股市,却仅仅在模拟仓提高100%
  • 但若前面的宽面过大,深度太窄,则其气就有不聚之象,不管任何人来居住于此,八字命再好,也只能维持平和而已,八字命运低潮时,则整体运势就会一落千丈,因此在选择建地或
  • ”说实话我对我的前程充满了迷茫我有些害怕因为明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人生充斥着昨天和今天一直认为我把人戏分得很开并没有认为演员=角色 剧组=团伙但是当看到“我真想一
  • 要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MIC檀健次JC-T #檀健次爱情有烟火# #檀健次李亦非# 檀健次|被我弄丢的你|檀健次被我弄丢的 你|白晓宇|檀健次|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