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连续不断地发生着,这是因为活的生灵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包含在这个生命的进程里。在抵抗和冲突的条件下,这种相互作用所牵涉的自我和世界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元素,使经验获得了情感和观念的性质,以至于有意识的意图得以显现。然而,所获得的经验时常是尚未完成的。
事物被经验到,但却不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经验到的,即它们构成了一则经验。存在着分心和散漫;我们的所观与所思,我们的所求与所得,彼此争执着。我们将手放上犁又将手收回来;我们开始,然后就停止,这不是因为经验已经达到了它由以发动的终点,而是因为有着外来的干扰或内在的懒散。
与这样的经验形成对照的是:当被经验的材料经过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我们便具有了一则经验。只有然后再然后,这一则经验才在一般的经验之流中得以整合,并与其他的经验相区分。
一件作品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完成了;一个问题获得了它的解答;一场游戏从头玩到了结束;一个情境,无论是吃饭、下棋、谈话、写书,或者参与政治运动,都会丰满起来,它的终结便是一种完满完成而非戛然而止。这样一种经验是一个整体,并且随身携带着它自己个性化的性质和自我满足。
它就是一则经验。
由于连续融合的缘故,当我们具有一则经验时,就没有任何空洞、机械的连接以及死点。有暂停和休息的地方,但它们乃是要强调和界定运动的性质。它们对已经经受的东西进行总结,防止它消散和白白蒸发。连续的加速令人难以喘息,也妨碍其中的部分获得独特性。在一件艺术作品中,不同的行为、情节和事件融化并合成为一体;但是,在这么做时,它们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失去自己的特性——就像在一次亲切的交谈中,存在着连续的交换和融合;但是,每个谈话者不仅保持着他自己的特性,而且较之惯常来说,更为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特性。
一则经验具有一种统一,这种统一给予其名称,那顿饭,那场暴风雨,那次友谊的破裂。这种统一的存在乃是由一种单一性质所组成的,该单一性质遍及整个经验,尽管其组成部分是变化的。这种统一既不是情感的、实践的,也不是理智的,因为这些术语所命名的区别乃是反思可以在其中所作出的。
在关于一则经验的论述中,我们必须使用这些解释性的形容词。当我们在一则经验发生之后再于心中重温它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某一种属性而非另一种乃是充分占优势的,以至于它将经验刻画为一个整体。
我们来谈论达致或得出结论的思想经验。该过程的理论公式常常由这样一些术语组成,以便有效地掩盖“结论”与每个发展着的整体经验的圆满阶段之间的相似性。显而易见,这些公式所采用的提示来自那些孤立的前提命题以及当它们出现在打印纸上时的结论命题。印象来自首先存在着两种独立而现成的实存物,然后被巧妙地处理以便引起第三种实存物。事实上,在思想经验中,只有当结论变得明显时,前提才浮现出来。
经验,如观察暴风雨达到其高潮后渐渐平息的经验,乃是诸素材的一个连续运动。就像暴风雨中的大海,那里有一连串的波浪;建议跃出并在冲突中被破坏,或者被合作的浪头推动向前。如果达致一个结论,它也仅是一种预期和累积运动的结论、最终达到完满的结论。“结论”不是分离和独立的事物;它是一个运动的圆满完成。
因此,一则思想经验具有它自己的审美性质。它只是就其材料而言,不同于那些被公认为是审美的经验。优美艺术的材料由各种性质所组成;具有理智结论的经验的材料乃是一些记号或符号,这些记号或符号没有它们自己的内在性质,但却代表别的经验中可能在性质上被经验到的事物。
这个差别是巨大的。这是严格的理智的艺术为何永远不会像音乐那样流行的一个原因。不过,经验本身具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情感性质,因为它拥有通过有秩序的、有组织的运动而达致的内在的整合和满足。
同样的陈述也适用于一种主要是实践的行动过程,也就是说,一种由明显的做所组成的行动过程。它可能在行动中是有效的,但仍不具有有意识的经验。活动过于自动了,以至于不能容许一种它将为何以及它将何去的感觉。它虽然抵达了终点,但却没有在意识中抵达终结或者圆满完成。一个个障碍被机敏的技巧所克服,但是它们并没有滋养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在行动中摇摇摆摆、不确定、无结果的人,就像古典文学中的鬼魂那样。
有的经验可能对世界有害,它的圆满完成也不合人意。但是,它具有审美的性质。
我已经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每则完整的经验都朝向一个终结、一个终止而运动,因为经验只有在活跃于其中的各种活动能量已经做了它们的适当工作时才中止。能量线路的这种闭合性是抑制的对立面,是停滞的对立面。成熟和固着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当斗争和冲突作为发展一则经验的手段被经验到时,它们本身是可以被喜爱的,尽管也是令人不快的;它们成为将经验带向前进的成分,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存在在那里。正如后面将会看到的,在每则经验中,都存在着一种所经受的、在广泛意义上感到痛苦的元素。否则,就不会将之前的经验吸收进来。因为在任何生命经验中,“吸收”都不只是将某物放在对早先所知物的意识之上。它包括可能令人不快的重构。必要的经受阶段本身令人愉悦还是令人痛苦,这是由具体的条件所决定的。它对于总体的审美性质是无关紧要的,只有极少强烈的审美经验完全地令人愉快。
它们当然无法被描绘成娱乐的,而且当它们重重地落在我们身上之时,它们包括了一种痛苦,这种痛苦与那被喜爱的完整知觉相一致,确切来说是它的一部分。
我已经谈及了审美性质,这种审美性质作为情感性的东西,使一则经验丰满起来并变得完整和统一。这种论述也许会造成困难。我喜欢将情感设想成简单而紧凑的东西,就像我们用以命名它们的词那样。
欢乐、悲哀、希望、恐惧、愤怒、好奇,被当作仿佛每一个本就是一种实存物,这样的实存物作为完全制造好的东西而入场;它可能会持续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延续或它的成长和经历与它的本性无关。事实上,当情感意味深长的时候,它们就是一则运动和变化着的复杂经验的性质。
我说,当它们意味深长的时候,因为否则的话,它们就只不过是一个被打扰的婴儿的爆发和喷发。所有的情感都具有戏剧的性质,它们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变化。据说有时人们会一见钟情,但他们所钟爱的并非是那一片刻的事物。倘若爱被压缩在一个没有珍视和关切余地的瞬间之中,那么,爱将会是什么呢?情感的私密本性在人观看一幕舞台剧的经验中显现出来,或者,在人阅读一部小说的经验中显现出来。它注意情节的发展;而情节需要在其中得以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并需要在其中得以展开的时间。
经验是情感的,但是在经验中,并不存在什么被称为情感的孤立之物。
心灵的奇迹在于,某些相似的东西在经验中发生,却无须物质性的运输和装配。情感就是那运动和黏合的力量。它选择相称的东西,并用它的色彩给被选出的东西着色,从而将性质上的统一赋予外部迥异而不同的材料。这样,它就在一则经验各个不同的部分之中,并且通过它们来提供统一性。当这种统一性已然被描绘时,经验就具有了审美的特性,即便它主要不是一则审美经验。
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能够成为艺术的手艺必定是“爱”;它必定深深地喜爱那技巧所运用于其上的素材。一位雕刻家心心念念的是他的半身雕像得以奇迹般地精确。面对这些半身雕像的某张照片和作为原物的那个人本身的照片,人们也许难以作出分辨。就艺术上的技巧而言,这些半身雕像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人们怀疑,是否半身雕像的制作者自己和那些观看他的作品的人分享着同样的经验。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一件作品必须同时也是审美的——也就是说,适合于享受的接受性知觉。当然,对于从事生产的制作者来说,持续的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如果他的知觉在性质上并不同时也是审美的,那么,它仅是一种对所做的东西毫无色彩且冷淡漠然的识别;它被用作为一个刺激,刺激在本质上是机械的过程中走出下一步。
简而言之,艺术以其形式将做和经受、支出能量和收入能量这些相同的关系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一则经验成为一则经验。
在所有的审美知觉中,存在着一种激情的元素。然而,当我们被激情淹没时,就像在极端的愤怒、恐惧、嫉妒中那样,经验定然就是非审美的。对于产生激情的行动的性质而言,并没有什么关系被感觉到。结果,经验的材料就缺乏平衡和比例的元素。
如果艺术家在工作过程中无法使一种新的景象得以完美体现,那么,他就是在机械地行动,重复某种如同蓝图那样固定在他心中的陈旧模式。难以置信的大量观察以及在对定性关系的知觉中所运用的那种智力,刻画了艺术中的创造性作品的特征。
关系必须被注意到,这种注意不仅是指彼此相关、两两相对,而且是指关联于建构之下的整体;它们既被运用于观察之中,也被运用于想象之中。枝节旁生起于诱人的分心;离题万里饰以丰富的外观。存在着这样的时刻,即当对主导观念的把握变得软弱无力时,艺术家无意识地被迫注入某些东西直到他的思想再次变得强大。一位艺术家真正的工作便是累积一则经验,这则经验在知觉中是连贯的,同时在其发展中随着连续不断的变化而运动。
在一件艺术作品中,不存在这样单一而自足的沉淀物。结尾与终点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是各部分的整合。它并没有其他的存在。一出戏或一部小说也并不就是那最后的一句话,即使剧中的人物被安排成从此以后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一则与众不同的审美经验中,那些在其他经验中被抑制的特征居于支配地位;那些附属的东西变成主控的了——也就是说,借助这些特征,经验本身成了一则得到整合的完满经验。
在每则完整的经验中,由于存在着动态的组织,所以存在着形式。我之所以将组织称作是动态的,乃是因为要花时间去完善它,因为它是一种成长,有开端、发展和完成。先前经验的结果构成了工作者的心灵,而通过与这些结果生机勃勃的组织相互作用,材料就得以摄取和消化。
酝酿的过程将一直继续,直到那被构想的东西得以提出,并且变得可知觉,就像共同世界的一部分那样。先前长期持续的过程的高潮会发展成一个突出的运动,该运动将横扫其他的一切,以至于使人忘记其他的一切;只有在此意义上,一则审美经验才能被挤到一个瞬间之中。那将经验辨别为审美之物的东西乃是一种转化,即抵抗和紧张,以及本身是消遣诱惑的刺激,转变为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朝向一个包容的和完成的终结。
经验就像呼吸,它是吸入与呼出的一种节奏。它们的前后相继由于间隔和周期的存在而被不时打断并被做成一种节奏,在这些间隔和周期中,一个阶段正在停止的时候,另一个阶段便正在起步与准备。
经验节奏中的一系列的做给出了变化和运动;它们将作品从单调和无用的重复中挽救出来。经受是节奏中的对应元素,它们提供和谐一致;它们将作品从纯粹一连串刺激的无目的性中挽救出来。对于任何可被称作一则经验的东西而言,只要决定它的诸因素被提升到知觉的阈限之上,并且这些因素是为它们自身的缘故而显现,一个对象就特别并主要是审美的,它产生出审美知觉所特有的快乐。
————约翰·杜威

#边缘计算##数字经济# 【边缘计算,为什么一定会迎来大爆发?】#甘靖数字经济[超话]#
以满足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运算为最终目标,需求与成本的博弈不断颠覆计算机软件服务的形态架构,并逐步形成了我们当前所讨论的边缘计算模式。

如果我们从“计算任务在何处完成”这个角度来看待计算形态,那么可以看到历史上计算形态经历了几次重要变化,即先是任务汇聚到大型机上集中处理,而后分散到用户终端设备处理,再然后相当一部分的计算任务重新汇聚到云计算中心处理。

如前所述,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相当纷杂,如硬件成本的降低、计算需求的提升、通信网络的飞跃、传感器技术的丰富等。而究其本质原因,则是人类对计算形态或者说计算方式的需求,即“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计算服务”:既要无处不在,又要保障服务质量。

“无处不在”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来实现,“高质量”则需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迭代来实现。

如本地计算成本低于通信成本时,计算模式由分时共享的方式迅速转变为本地计算的方式(第一个翻转点)。

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成本再次低于计算成本时,开始出现由本地计算向云计算的过渡,并且随着通信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由本地转到云端(第二个翻转点)。

随着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迭代,以及以3G/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云计算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然而,随着各类新型的、要求更高的计算业务(如AR/VR)的出现,对很多计算任务而言,本地计算成本再次低于云计算成本(第三个翻转点)。

5G/6G通信技术的出现,则再次大幅拉低了通信成本,使得这些新出现的复杂任务可以使用远程的方式来执行,并形成了边缘计算的模式。

可以看到,几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不断地将硬件负担远离用户,不断地将计算服务贴近用户,用户既要“无处不在的高质量服务”,又要“不承担额外的软硬件开销”,这也是计算形态变化的内在逻辑。按照计算模式的变化,我们将网络计算形态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共享计算模式
在共享计算模式中,由于大型机的计算成本过于昂贵,普通用户无法负担,因此通过分时系统批处理、ARPANET等方式将用户任务汇聚到大型机上进行集中处理。这一过程与现在的云计算很类似,但是任务传递和任务计算的过程均十分低效。此阶段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任务传递和通信的成本要显著低于用户本地配备一台大型机的成本。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形态从“共享计算”的方式快速进入“本地运算”的形态,即多数消费者计算任务在其个人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硬件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人们对计算要求的逐步提升。

02 第二阶段:本地计算过渡到云计算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形态逐步走向了“将一切交给网络”这条路。伴随着窄带互联网、宽带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出现,部分数据开始通过Web的方式共享,一些数据量较小的信息系统(如电子邮件)也开始通过Web服务器的方式提供服务。此时,以文本为主的低数据要求的数据共享和计算服务开始从本地走向服务器端。

随着光纤宽带网络和3G/4G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出现,越来越多数据量较大的计算任务开始从本地走向云端,如音视频多媒体业务、直播业务等。此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计算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计算业务(如高画质3D游戏)需要在本地执行,这是由于本地计算的延迟要小于通过网络传输的延迟。

在第二阶段,一个显著特征是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计算成本和通信成本交替成为成本瓶颈,导致越来越多类型的计算任务被转移到网络当中,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本地与云计算混合”的计算模式。

03 第三阶段:云计算到边缘计算
随着5G/6G技术的到来,通信延迟和通信速率的性能表现再次迎来成倍的提升,与此同时,集成电路进入了“后摩尔时代”,在本地计算环境实现成倍的性能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使得在完成一个计算任务时,远程计算成本显著低于本地计算成本。

这一成本差异有可能会持续数年,伴随着更多类型的需求进入计算机世界,越来越多的本地计算将从本地转移到服务器上,直至出现大量足够复杂的计算任务,使得通信成本再次成为任务执行的瓶颈。

这一阶段的关键技术是边缘计算,也必然是边缘计算的形式。这是由于:

超低的网络通信延迟一方面是通信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被拉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爆发,计算需求持续指数级增长,将全部的计算和数据均交由集中式的云计算中心来处理既不合理也不现实。而边缘服务器则扮演了“分布式迷你云计算中心”的角色,通过广泛的边缘服务器的部署承接绝大部分计算任务。很多前沿研究用“雾计算”来定义这一形态,本质上与边缘计算是同一思想。
这一阶段中,用户设备仅保留传感与通信的硬件模块,所有的计算任务、数据访问任务等均交由边缘服务器进行。

04 为什么一定是边缘计算
接下来我们通过标志性的技术驱动过程,再来理解“网络化计算服务”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边缘计算形态的。

如果我们关注计算需求(或者说计算完成的过程)在边缘设备和计算中心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自计算机出现以来,越来越多的计算任务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执行。图1-5展示了驱动网络化计算服务不断演进并成形的关键技术,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边缘计算背后的技术必然性。

伴随着硬件能力与计算需求的发展,网络化计算服务的形态也不断地发生进化,从多用户分时批处理的方式逐步发展到边缘计算的形态上来。

具体而言,最初的网络计算可以看作是通过低效的传输方式(卡带、软盘等形式)将任务集中到中心化的大型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随后在个人计算机和宽带网络逐步普及后,开始出现以Web服务为代表的网络化服务;
伴随前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速率的进一步提升,更加复杂的计算任务可以通过网络计算的形式来解决,也导致网络化计算形式从单向转变为接近于本地程序的网络应用形式;
进一步地,随着智能手机和3G/4G移动网络的到来,网络化计算服务进入到云计算的模式;
而随着物联网和5G/6G时代的到来,网络化计算机服务将快速进入到边缘计算的模式,为智能万物提供无处不在的算力服务。
1. 传统集中式云计算方式不可持续

在云计算时代,数据的集中导致了计算的集中,海量用户的数据集中在少数云计算服务器上,使得计算随之迁移到云计算中心。而随着智能化、嵌入式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接入网络,产生无处不在的计算需求,这使得网络带宽逐渐成为服务瓶颈,为计算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延迟开销。

前端智能设备涌现的各类超低延迟服务,由于云计算的广域网传输延迟而无法被满足;不仅如此,所有数据汇聚到少数的云计算中心,在增加网络的流量承载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2. 摩尔定律已经失效

想要达到“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运算”,广泛铺设的算力网络并非唯一思路。

特别是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只要计算机一直沿着摩尔定律发展下去,硬件最终会变得非常小,而算力却又特别强,加之近年来能量采集(Energy Harvesting)技术的发展,可以做到随时具有充沛的能源、算力和通信能力,从而形成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运算。

但随着半导体制程逐步逼近原子半径,量子计算又暂时无法实现实用系统,边缘计算就成了唯一选择——广泛、大规模地部署算力,将物理环境改造为“算力场”,从而使得身处其中的用户可以享受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运算服务。

3. 历史机遇:5G与物联网的需求形成合力

一方面,海量的物联网设备产生的计算需求逐渐无法被满足;另一方面,计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使得通信网络不堪重负,网络传输延迟成为计算服务的性能瓶颈。

两方面的共同需求,使得将计算下沉到网络边缘成为历史必然。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另一方面通过分散地处理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计算需求,也可以疏解云计算中心的计算压力。

不仅如此,5G、Wi-Fi 6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前端设备的单跳延迟可以降到个位毫秒级,在满足现有计算需求的前提下,势必催生各类实时计算服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hadev Satyanarayanan教授也指出:“没有边缘计算的5G大规模部署是没有意义的”。

4. 人类计算需求的增长不会停滞

通过技术和需求的交替发展,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的计算需求会不断涌现,并快速填满算力的天花板。当本地执行效率高时,新型业务会以本地执行的方式出现;当远程执行效率高时,新型业务会以远程执行的方式出现。

虽然在过往的经验中,新型的计算需求通常是先在本地执行,待通信成本降低后,逐步转变为远程执行;但可以预见,当远程执行成本持续低于本地运算成本,边缘计算模式成熟时,新型的业务会直接以边缘运行的方式出现,并且由于边缘算力充沛,新型业务的出现将有望迎来井喷。

5. 边缘计算可能会是算力的最终形式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计算模式呈现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过程,那么计算模式的下一站会是怎样的形式呢?运算过程会不会重新回到任务发起的设备上去呢?

如果按照上述梳理的以“无处不在的高质量计算服务”为驱动,边缘计算很可能是最终的计算形式。我们设想当本地算力和通信延迟逼近极限时,本地运算和在直接相连的另一台边缘设备上进行远程运算的整体性能极可能是相仿的,而本地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边缘设备的资源却是持续增长的。

因此边缘计算极有可能是算力的最终形式,前端设备仅保留必要的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少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利用环境中的边缘算力完成计算过程。 https://t.cn/RI7nYAL

一个人开始“崛起”,多半从这一点开始,很准

前两天回顾第三季《脱口秀大会》,孟川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眼前一亮的原因,不是孟川的脱口秀有多么好笑,也不是他的状态有多么优秀,而是他的心态是真正的“强者心态”。

在他需要挑一个挑战者的时候,他选择一位相对比较弱的吐提。

成功晋级后,李诞问他:“你知道你赢在哪了吗?”

孟川干脆利落地答道:“赢在脸皮厚上。”

李诞打趣道:“你真行。”

孟川无所谓地回复:“我是来比赛的,又不是来要脸的对吧。”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有能放下思想的重担,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认真做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才有可能成功。

尤其是对一个落魄的人而言,想要崛起,首先要放下对他人的重视。

也可以说,那些能够“崛起”的人,多半是从不在乎别人眼光开始的,因为对处于落魄的人而言,不在乎别人眼光,往往有这些好处。

01.

能及时调整状态

去年,因一首《煎熬》大火的女歌手李佳薇上了热搜,只是因为被拍到在兼职销售,如今想来,仍旧令人感触颇深。

热搜出来的时候,不少人用“沦落至此”来形容她的选择。

而面对这样的嘲讽,李佳薇大大方方地回应到:

“是真的,我在当代销售人员,我很努力做功课,也很用心接待进来的客人,但是我没有放弃唱歌哦,我还是很爱舞台。”

在那一阵阵的嘲讽声中,有另外一群人不仅没有看不起李佳薇的选择,更是在一直为她加油打气。

有人说:“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养育自己的梦想,没什么好取笑的,反而让人尊敬,加油。”

想来,李佳薇的选择的确令人尊重,因为她能做到不在乎别人看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靠自己的能力度过人生的难关。

与之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另外一些人。

当自己处于落魄时,一直担心别人因为自己落魄而看不起自己,所以宁愿打肿脸装胖子,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当下不如意。

试想,倘若一个人真的如此,总活在别人眼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答案很简单。

会让自己不敢面对落魄时的自己,连自己的真实生活都无法接受的人,怎么可能调整好状态,让自己及时从低谷期走出来。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令人感同身受:“很多人的痛苦,都是因为不善于过滤。”

真正打败一个人的,有些时候不是不如意的生活,也不是层出不穷的意外,更不是难以翻身的处境,而是别人的看法。

只有那个能不在乎别人眼光,敢于承认自己“落魄”的人,才有可能及时调整好状态,让自己早点从当下的困境中脱身。

02.

不会再畏手畏脚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短片。

一群人在岸边安安静静钓鱼,已经很久没有人钓上鱼了,这个时候,一名男子摇摇晃晃走过来,一边钓鱼一边跳舞。

身旁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仿佛他做了多么过分的事情一般。

然而,这名跳舞的男人,却很快钓上了鱼,他又一边跳舞,一边远去,视频的画风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那些之前用异样眼光看他的人,开始努力回忆他的舞姿,并且认真效仿,似乎这样就能钓上鱼一般。

想想人生,其实就是如此。

在一个人成功之后,自己走过的路,都会成为别人效仿的路,哪怕是错误的路,都会被别人奉为“经典选择”。

但很多人,正是因为不敢大大方方往前走,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才让自己一直受困于当下,无法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反而是那些敢坚持自己的想法,能够勇敢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人,才容易走出自己的风采。

如同当初的村上春树一般。

村上春树在写书之前,其实是一位汽车工程师,那个时候的他突然想要写作,所以辞了职,安心在家里当作家。

这样的选择,不少人都无法理解,有人说他在做白日梦,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任凭别人如何看他,村上春树都在坚持自己的选择,当他成名并且大火的时候,那些曾经不理解他的人,开始改口自己就知道他一定行。

石头大王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每个人,其实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铸造者。”

每个人会活成什么样,都是自己决定的;能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靠得也是自己。

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哪怕有再好的机会,再多的想法,都没有办法走出困境,只有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相信自己的选择,才有可能成功。

03.

很喜欢曹又方说过的一句话:

“所谓成长,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发生的状况。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对它,解决它,使伤害减至最低。

所谓的成长,所谓的智能,所谓的成熟,都不过如此。”

能够走出困境的人,不一定做了多么伟大的选择,也不一定走了一条没有人走的路。

但他们往往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才看清了自己当下的状态,才知道该如何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而一个人开始“崛起”,往往也是从不在乎别人看法这一刻开始的。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至于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一个耿直的男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其实直男有个特点就是很少开玩笑,他会一本正经的讲道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然后伸出手戳一下他的脸,再戳他
  • 张翼 | 1968夺魂铃 ◔ 卫虎 の 柴 砍了两个版本: ① 4k H265 国语中字 MP4格式(共计2.13G) ② 原盘提取 国语 内置sup软字 MK
  • 一些独特小众的生日文案:少女满十八永远二十赶朝暮偷走了18个夏天做个少女永远怀春蛋糕上的奶油想逃跑夏日里如期到达的十八岁我热烈而又勇敢的二十一岁爱祝不祝 反正我
  • 【投稿】“已看投稿细则,没想到时隔一年才来投稿一寸锦的白蓁蓁。 ●通知●提瓦特历4.4日因部分高祖未关注本公主,所以会将投稿列为[不安全投稿],此后不接受非粉丝
  • 萧炎只觉得阿诗勒隼的头发在蹭他,领口袖口的白绒也在蹭他,手掌按在他心口,蕴着热。待说“好了”阿诗勒隼才发现他不知从哪变出了丝帛发带,不甚熟练的束在发尾。
  • 正如 Nestler 博士解释的那样,目前测试的药物是在成年小鼠正在承受压力时给予它们的 ,“而下一步是要研究这种药物如果在压力事件过后服用是否依旧有效。情绪
  • ”他还称:“乌克兰冲突显示了土耳其在安全和能源方面对欧盟的重要性。埃尔多安在晚宴上表示:“与毫无根据的说法相反,最近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清楚地表明了土耳其在北约的重
  • ~G ou 买指路:【限时折扣】4月15日19:00 —— 【赠品福利】购买ALL IN礼包赠送 [时空潜跃系列明信片] *1【新品周边】1. 时空潜跃立牌2
  • 目前,以上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均已开展追踪排查,并落实管控措施,并对以上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了终末消毒。目前,
  • 即使是不可饶恕无法原谅的错误,看到最后突然有一种理解他们的“苦衷”因为这个人无论再怎么折腾犯错,到最后都只能是他,婚姻里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跟喜欢的人步调不一致
  • 其实在减肥期并不是不能吃零食的,有些低卡小零食也能满足自己的味蕾与胃口,不仅扛饿还不长肉,尤其是这4款解馋又好吃,你确定不来试试吗?此外,六点零祛湿糕没有任何多
  • 据悉,俄外争端爆发后,俄罗斯媒体派出了大量随军记者记录真实的#乌克兰# 状态,其中女记者不在少数。据悉,俄外争端爆发后,俄罗斯媒体派出了大量随军记者记录真实的乌
  • 普通男生感觉好像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也不用气馁,因为她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必然有选择你的理由。只要你在后面挽回的表现中做的不要让女生再次失望,最后把为数不多对你怀
  • 融合了多‮锁种‬芯勾魂法门,‮部内‬还加入了‮些一‬老物件,古代贵族‮的用‬玉蝉‮镯,‬子,各‮珠种‬宝,以‮古及‬代贵族留‮的下‬一些y料‮入混‬加在了‮管
  • 【数字收藏品平台VeVe系统被恶意利用,目前已关闭市场】3月23日消息,数字收藏品平台VeVe在推特上表示其平台系统被人恶意利用,导致大量的宝石被非法获得,已经
  •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的做法,获最高法院高度肯定。【五年来贵州省法院执行到位标的金额1935.29亿余元】#聚焦贵州#4月13日,记者从
  • #高肉肉小朋友# 2y6m24d[米奇比心]周六去站防疫岗,全天一直站着,而且我觉得我的态度算是相当可以的了,遇到口出狂言的人,仿佛每个人都欠他的,活该为他服务
  • 世人向往的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世人向往的工作是顺心顺意,自由自在,升官发财。世人向往的家庭是和和睦睦,万事如意,儿孙满堂。可又有谁是真正的做到
  • [二哈]口红还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挖鼻]好了,洗脸卸妆喂奶[困][困]人的一生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每日“三省我身,”认清自己当前的形势与状态。自我打击,就是
  • 从现在起,你要停止对自己做的9件事当你不再和自己较劲,懂得生命的取舍,便能日日宛如新生。2、别再执着于过去听过一句很现实的话:“你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