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指路|有德行才有福报。怎样提升自己的德行呢?

世间人追求福报,却不知福报来自于自己的德行。人的德行越高福报越大,福报越大越得富贵,所以《易经》说:“厚德载物”。你的德行“厚”了,才能载物,这个“物”就是你的财富,你的福报。所以你的德行越高,财产越丰厚,都从你的德行中招感,厚德载物。

《了凡四训》中说,人求富贵,必须求道德仁义。有了道德仁义,自然有了富贵,富贵只不过是道德仁义的“附属品”而已。

怎样提升德行呢?

01、孝者,德之本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人能孝顺父母,这个人是有德行的人。如果不孝顺的人呢?很直白的说,这个人是“缺德”的人。

孝者,德之本也。人能尽孝,能够培养提升自身的德行。那么对于尽孝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提高重视的,世间法对于孝非常清醒,“百行孝为先”,把孝推而广之,上至忠国下到爱人都是由“孝”派生出来的。国家的稳定,家庭的和谐,都是在这个“孝”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美德。

浩瀚无垠的宇宙是保佑孝者的

那么在佛法里面呢?佛法是重视孝的,学佛从尽孝入手,从尽孝开始。佛法也是从尽孝开始圆满的。你尽孝圆满了,你就成佛了。

佛教中有“盂兰盆会”就是一个尽孝的节日。《地藏经》被称为佛教的“孝经”,从开始如来为报母恩给母亲摩耶夫人讲经,到地藏菩萨的成因,都是围绕一个“孝”字展开来讲的,以及地藏菩萨能够荷担如来家业,在如来灭度以后担当说法,普度众生的重任,都是因为“孝”而发“大愿”之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何等气魄

“孝”狭义的来说是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佛教对父母的解释是天下众生无一不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生生世世的流转,众生无不是自己的父母,因此普度众生,就是孝顺父母,这才是佛教广义“孝顺”,广义的“爱”。

我们希望引导众生来断恶修善,就要从“孝”上引导,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导一个人,希望他成为一个善人,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必须从尽孝开始教起。

孝如同阳光,乃是万物之本

02、常观知足

培养德行的第二个办法:人要常观知足,人要知足。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常要告诉自己,这就很好了,这就可以了,这就不错了。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圣贤,常忧国忧民,而对自己的生活却知足常乐,保持良好德行。像是颜回这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能够不改其乐的太少了。

知足,人就有德行了,就不会贪嗔痴,身心就清净了。如果不知足,贪得无厌,贪心炽盛,那就烦恼丛生,怎么还会去提高自己的德行呢?

03、利益众生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如果能利益众生,就会像是天地一样长久。所以君子能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精神是符合天地德行的。

利益众生的德行是天地所护持的,看起来是“吃亏”的表现,其实得到了无上的利益,这种利益比单纯的“利己”大多了。

而佛教中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大的利益众生,能够舍离身命来利益众生,才是伟大的“菩萨精神”。

利益众生,就是菩萨行为

04、学会感恩

不会感恩的人如同“白眼狼”,狼是群居动物,狼也是懂感恩的,“白眼狼”是孤狼,是被赶出狼群的狼,因为它不懂感恩。狼也不喜欢没有“品行”的同类。

人培养德行就要生起感恩之心,有感恩心的人是有德行的人,感恩对父母来说就是孝顺,对朋友来说就是“仁义”,我们感恩的德行推广开来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心境就是常怀感恩的心,就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

知道报恩,提高德行

佛教中每天做功课,诵经持咒做回向时都会说到“上报四重恩”,就是让我们不忘四恩:父母恩,师恩,国家恩,众生恩。恩德深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恩德之中,我们得以生存。

如果没有恩德,如果缺哪一方面的恩德,都是不圆满的,都会使我们的生存产生危机。我们要知恩,念恩、感恩,报恩,这才是有德行的表现。

认识恩德,有感恩的心,你就有了德行,修成了功德。

古德说,一个人的福报不能大于功德,中国人自古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福报都是靠自己创造的价值转化出来的。

好好修行提高自己的德行

然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本末倒置,为了赚取财富不择手段,当一个人的功德配不上自己财富的时候,就会发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后果。

《周易·系辞下》里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微而任重,鲜不及矣!”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否则,一切都是妄想。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福报呢?就是通过自己不断的修行,改变自己不良行为,来提升自己的德行。德若配位,必有福报!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就想看看他的病恋到底如何,所以提一下白嫖,当然,我们只是问一下,不同意也没事,可以给她钱,是她没有提,然后就开始对我们态度不好了,如果不喜欢被白嫖,可以和我们
  • 我一直期待跟你的一次旅行,我想那一定非常非常快乐在齐齐哈尔我觉得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咱们两个在外面湖边散步的时候,说说笑笑偶尔抱怨抱怨哈哈哈哈哈,马上暖和了又到了散
  • #刘宇宁燕子京#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珠帘玉幕# 你是春日里吹来花信的风,你是夏夜里那倒悬的星河,你是秋风中渐行渐远的雁,你是冬雪初霁时的暖阳闪烁的金边。@摩
  • #艾芙花园[超话]#【避雷‼️】我是芙圈反诈队长,更新一波xy假卡贩子骗子名单,大家收卡时火速避雷❌欢迎补充!(为避免假卡贩子改名改头像,队长将会持续更新名单)
  • 想着高皓轩给我的那块奥利奥,我说你咋突然对我这么好,里面不会夹的是牙膏吧,他气急,说老师这是奥利奥新出的薄片版!想起他的饮料丢了,我在班上帮他找,我说谁看见高皓
  • 有足够多的钱你当然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快乐,但我为什么不把同样的钱用在体验人文风光上面(也是因为我确实是个穷鬼啦)因为这个原因已经取消后面的迪拜+阿布扎比之旅了,心
  • 前几天Ruler选手在赛场上选出了卡莎并且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卡莎也是你的招牌英雄,之后有机会在赛场上看到你的卡莎吗?今天是转会后第一次和Ming选手对战,赛前有
  • 你别哭啦~用这个擦擦吧,哥哥这么漂亮的脸是要用来笑的哦”另外一件是一封信信里写到“明浩啊…你总说见字如见人,别把我忘了,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你就送了我两样东西,我
  • 整体而言,材质的选择和加工都展现了极高的品质,当然这里注意一下,对于原版余文乐迪通拿则是为18K,当然对于重量方面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毕竟原版的金属密度高于不锈钢
  • #李羲承[超话]##李羲承全能ace# ❤️#李羲承官方center# ehp唯一官C李羲承黑✘之♟️23年共条万专+条万赞♠️个世趋个国趋不用催命磨数据不拿k
  • 回去也是不可以走回头路,我们走了那个很难走的独木桥,河挺深的,小佬在后面扶着我,爸爸在前面拉着我,安全过去。早上六点被嘈杂的声音吵醒,眼睛好困,意识没有清醒,有
  • 推荐加我V哈~(放到最下面了)买票可以优惠VXx[爱你]也会不定期抽奖的哟~会给宝宝们优惠或者送小礼物 不管买不买票都可以来的[嘻嘻]也特别希望能交到很多饭圈好
  • #全民带货# 解锁初春好物! http://shop.sc.weibo.com/h5/sclick/index?sign=b03836793aaf37e1a59
  • 分享一下我用ccd拍照小tips,绝对很出片,大家都来当美女哈哈哈哈拍照时间可以选在下午5-6点比较好,尽量找背景比较饱和的会更有层次感。明明化好了妆做好了发型
  • #每日一善[超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明明都是个体,可我们却只能小心翼翼在宿舍生活着,随时害怕被公开
  • 地址: 中国钢管之都一一河北省. 沧州市.孟村希望新区联系人:刘世海13102700800微信同号#最高检新闻发布会#【检察机关联合各方面力量推动全社会未成年人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不过相对的距离我预计的完结篇幅也不远了,嗯……按照我的估计,如果能保持这种每天晚上一次的频率的话,那它应该可以刚好在我开始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写完,然后从考试第一天
  • 喜欢里面的成员,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张镇导演的逻辑推理能力太强最强推理王;我们的推理女王朴智允推理也很强,而且真的很戏精还很喜欢她说话的语调;张东民搞笑担当,每次
  • 我找到了活,但是还在考虑明天早晨这个路上的冰会不会很滑,也不知道能不能干,现在门口也都是雪呢,很难走,还那么冷,在想要不要等一天再过去。猪贝儿是一只非常孤僻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