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的身體未縮小、
而牛角亦未變大,

可他卻在裡面舒適自在,
尚剩許多空間;

杜順和尚亦常常顯現這類無礙大神通 ……

—— 這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在準提鏡壇中,

完全可以展現得淋漓盡致 :

修準提法時,
三千大千世界、
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龍天護法、
空行勇父、
六道眾生等,

盡在鏡壇中的真實感受,
一定要生起並現量覺受到,

我們必須對鏡持咒、
對鏡觀想、
對鏡安住並禪定,

修法相應時,
準提佛母現身顯現在鏡壇中,
真實不虛,

並能隨己意而加持我們健康、
延命、
長壽、
得財、
獲讚譽等!

這種感應道交、
法爾如是、
自然呈現、
無功用行、
本自具足,

無足怪哉!

不過,
修法所得的利益是只管耕耘,
莫問收穫,
勿須強求,
功到自然成,
強求反失!

歷代密法超級大成就者,
皆可依自己現量親證中觀或唯識的不二中道,
而撰寫適應時代眾生需要的儀軌;

但他們深深地知道密法重傳承、
重加持力、
重實證,

所以對於儀軌的撰寫又異常慎重。

如佛經中,
處處可見
“ 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 ——

觀想的秘密就是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有其理,
必能成其事,
事理本自圓融。

唯識雲 :
“ 如是自心內現境還自緣 ”,

一切都是由此心造作而來,
而這個心,

在《 華嚴經 》中
即是一真法界,
就是真心。

如無上瑜伽部的生起次第,
事實上只是比量瑜伽 ——

修行者作意觀想出來的本尊形象,
是造作的,
是第六意識的產物,

純粹唯心所造、
唯識所變。

以此消融自我、
實證無我的無上方便。
 
圓滿次第才是現量本尊瑜伽 ——

本自具足、
本自圓滿的真實本尊性德顯現。

所謂 “ 圓滿 ”,

實乃本自具足、
本自圓滿,

絕不是通過修行才圓滿,
不修行則不圓滿。

猶如天上的明月,

我們看十五的月亮是圓的、
初一的月亮是缺的 ——

事實上,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哪有什麼圓缺之分別;

但我們的視覺上就是有圓缺 ——
此乃理事不能圓融。

這種
“ 理上 ”
圓滿無缺,

“ 事上 ”
卻有圓缺,

並不是月亮出了問題,
而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出現了誤差。

這就是我們顛倒夢想、
輪迴不休的根本所在。

無上瑜伽通過生圓二次第的修煉,

逐步開顯這種本來具足的圓滿本性、
理事圓融、
顯空不二,

而解脫自在。

凡修持準提法的行者,

可回遮任何由年、月、日、時而引致的不良影響,

可遮止任何由星曜、
節令、
方向等不吉祥所導致的不良影響,

還可特別有效地對治邪術、
邪靈、
冤親債主的加害等;

此法的大成就者能於生前證得準提佛母的無死大彩虹身,

最低亦能臨終往生準提佛母
( 觀音菩薩 ) 的淨土。

每次修法前,
即使佛壇真的一塵不染,

也一定要認真打掃一番 :

一是為尊重三寶四根本;

二是淨除心垢。
 
我們一邊打掃或擦地板,

一邊在心中想著自己正在淨除自己無始以來的病因、
惡業因、
貧窮下賤因、
夭折因、
牢獄之災因、
輪迴因、
煩惱因等,

將這一切逆緣、
障礙、
貧困等化為毒蛇、
蝎子、
蜈蚣、
毒蜘蛛等噁心醜惡相毒蟲類,

全部清理出去,
露出琉璃淨土迎請佛菩薩前來安住、
受供及加持我等一切眾生。

所以,
打掃完畢時,

我們應歡快地感嘆 :

“ 我終於盡除了一切不淨及障礙;

現在終於可以歡迎偉大的上師、
本尊、
空行、
護法及三寶來訪、
光臨了!”

行者務必要生起真實的歡喜心、
溫馨的感受邀請這些珍貴的客人。

凡誦“ 空性咒 ”後,

一定要入“ 空性定 ”,

禪思一切萬象皆無自性。

所謂“ 自性 ”,
指某種東西
( 或人、
或事、
或物等 ),
不依賴任何因緣組合,

自己能自生、
自存,

以獨立的方式而存在。

佛法中的
“ 空 ”,
絕非指自己或萬事萬物不存在,
而是說它們無自性,

即它們並非單獨地、
有自性地存在。

純粹是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的。

在修行中,
即使輕微的疑心及動搖,
也會造成障礙。

瘋僧曾秘傳 :

“ 你只須修一尊具緣具福本尊,

便可體證百位本尊、
甚至千百億本尊的身口意功德事業。

關鍵是具足無上信心和親和力。

其實,
本尊的形象、
手印、
法器、
飾物等,

處處皆有密意、
皆有無上口訣 :

如準提佛母手中所持的如意寶缽,

你若具大信心勝解此寶缽能永無止盡地流溢出無盡的寶藏、
長壽甘露和心密口訣,

依止富貴緣起和佛母的願力、
福德力,

你一定會大富大貴,
靈驗無比,
根本勿須另修財神法

再加上此寶缽同時流出的黃色甘露體的梵文口訣,
你一定會無師自悟,

速證俱生智、
無師智而成佛,

亦不須另修什麼智慧本尊;

你能常常特別強烈地觀想準提佛母心月輪上種子字
“ 準 ”
放紅色鉤形光,

便可鉤召一切佛菩薩來為你灌頂
( 一片光明照著自己 )、

加持
( 自己因諸佛菩薩的加持力,

而頓悟無生、
頓契本心、
頓發神通等 ),

亦可勾攝勾召一切
天、
人、
龍、
護法、
財神等一切福德力入自心,

而快速致富,
亦可勾召一切
天、
人、
阿修羅、
餓鬼等六道眾生,

莫明其妙地、
不由自主地摯愛自己、
協助自己成辦一切事業等

準提佛母定印所持的甘露寶缽,
缽內有能起死回生的長壽甘露,

你若能強烈地想著即使嚐一小滴,
就能起死回生,
延壽八十年,

你如果真的堅信此甘露的神奇力量,
你一定會延壽幾十年的,

沒必要再另修延壽、
長壽法門了 ……

只要你具足信心及與本尊無二無別的真實感受力的,
僅修一尊,

等同修持百千億尊本尊一樣,
沒有不成就的,
沒有你不能辦的事!

一就是一切!” ——

此口訣,
對我有大受用。

在我童年時代,
我的爺爺陳金海常常教導我 :

“ 做好事說好話動善念,
人天歡喜且福報齊天!”

這是道家的修行準則 :

把不善的、
惡的身口意轉變為善的身口意業,

便能獲得世間福報;

修得好的能成仙成道。

佛門在此基礎
( 世間的有漏福報,
仍沒有超越生死輪迴,
神仙也只是天道眾生 )上,

達到三業清淨
( 以無有妄想、
無有分別心、
無有執著的清淨心,

隨緣行止 ),

“ 隨緣消舊業,
更不造新殃 ”。

如何消舊業?

如何使三業清淨?

佛說咒王 ——
準提佛母九字真言,

便是鏟盡惡業、
清淨凡夫身口意三業而轉變為準提佛母身口意三密的無上方便法。

依佛法的
“ 緣起因果法則 ”,

準提行者的身、語、意三業都清淨了 ——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两级平台为主体,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综治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起预警机制,早发现、早谋划、早防范。依托街道网格化管理
  • 你快去告诉你们员外就是了。真的有人送糯米来了 。
  • 像云门大师这样的高僧大德当然会想到这些极端的、万一的不幸,所以才要“日日是好日”。于是,云门禅师这样开悟他的弟子说:"日日是好日。
  • 6.17→12.17 六ヶ月記念日 今天虽然在一起但并没有时间出去过,是感谢祭后那天他终于有空了,一起去逛的商场外的杂货集市。 虽然是个挺偏的小地方…但因为是
  • 人生,往往是快乐与苦痛同行,凡事看简单一些,随时丢弃苦痛的包袱,轻松、快乐自然会拥抱我们的整个身心。人生,往往是快乐与苦痛同行,凡事看简单一些,随时丢弃苦痛的包
  • 原创轻食料理机,高颜值,小巧好用,做个三明治华夫饼,开启你营养美味的一天【一年换新,*,赠运费险】#高以翔百度#百科## 这抹浆果红惊艳到我了[污]~吼吼吼!.
  • 后来我和他相处的时候,我更加的不会隐藏我自己了,我想要就说要,想他就说想他。转变一下角色心情,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他的女朋友,我经常在他加班忙的时候,告诉我自己,
  • 珠宝猫即是在传统珠宝行业增速陷入瓶颈后的新尝试,委托人希望通过专业的珠宝直播平台打造一个吸引买家的线上珠宝展示系统,并借此反哺自有品牌的珠宝经销业务。同时Gem
  • 龙猫虽然要每天投食和扫大便,但是由于吃草,大便跟米粒一样干爽且无味,也没觉得恶心,而且也是吃睡日常,相比之下,狗子投入较多,但是人家给你回馈满仓的感情啊!  5
  • 【淘抢购】14点【前50名】苏泊尔电饼铛【34.5】 有10券【前50名】苏泊尔电炖锅【44】 有20券【前153名】阿道夫洗发水500g*2【29.5】 有2
  • 祝所有的朋友,冬至快乐!祝所有的朋友,冬至快乐!
  •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太阳]#时尚博主[超话]#[赞]#时尚达人[超话]##CANADA GOOS*#18FW 远征系列 Expedition Parka 羽绒服-米白[ok]进
  • 接下去就是,牛顿的流数术,也就是牛顿版的微积分,之所以在数学领域,大家更看好莱布尼茨,视为共同创作,因为莱布尼茨的符号学很好,牛顿的流数术,他运用了太多哲学性的
  • 然而,只有在你放下了一切,例如性别,相貌,在这个社会中的成功或失败,你所做出的成绩以及你的身份等等,你才能够与内在核心,与生命之流——你也能够在大自然中那些‘不
  • ✈️ 打水光得看过来 菲洛嘉M10和M1‌8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就‌是M-HA10:比‌较适合全脸‌水光,也就‌是基本水‌光哪个部位都合适。下飞机后开机 微信还
  • 后来我慢慢写成了电影剧本,但一直没找到机会拍摄。”多部获奖佳作免费观影12月9日至12月15日期间,民族电影广州展映活动将携手1978电影小镇共同为广大影迷朋友
  • 这样,关注我,教你怎么去挽回:关于分手,很多的情侣想要通过这一事件来加深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提出的所有的分手和问题,其实都是为了让对方道歉,主动的挽回自己。所
  • 名诗品赏 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依法向王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但王某不仅拒收邮件,而且拒接执行法官电话,执行法官对王某依法采取罚款措施,同时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