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

1、閱藏分享: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須真天子經住道品第六》

爾時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說滅貪法,不於滅貪而求其證;說滅婬怒癡諸愛欲法,不於其中而求其證。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說空不以空為證,說無相不以無相為證,說無願不以無願為證,說不會不以不會為證,說無生不以無生為證,說無所起不以無所起為證,說無分際不以無分際為證,說離貪不以離貪為證,說離所作不以離所作為證,說滅事不以滅事為證,是為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無所施為具檀波羅蜜,不持戒為具尸波羅蜜,有瞋恚為具羼波羅蜜,以懈怠為具惟逮波羅蜜,憙亂忘為具禪波羅蜜,志愚癡為具般若波羅蜜。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

2、閱藏分享:论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道類品第十》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道為何等類?」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我所處是道類。」

……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此行中,亦不得愛欲,亦不得生死,亦不得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於道。」

3、閱藏分享:何者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我等聲聞因他聲解,豈能得知是佛法器及非器乎?文殊師利!我請汝說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諸入正位皆是非器,已為法界所繫持故。若觀法界而不捨放一切眾生,不墮正位、不共結住,如是等人是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到學法、無學法界為所縛者,捨一切眾生焦然結縛,心生疲倦怖畏三界,乃至一念不樂住結,是等名為非佛法器。大德須菩提!若有能盡未來際劫,發大莊嚴不怖不畏,行三界行不為三垢之所染污,於生死中起園觀想,欲樂諸有不集有行,如是等人名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無欲染示現染欲,非為瞋惱示現有瞋,不為癡覆示現有癡,除斷結使現住三界,導引眾生無有自高,荷擔重任一切眾生,能令無上三寶種性,具足不斷住三昧門,如是等人名佛法器。」

4、閱藏分享:陶器泥性無有差別,众生佛性亦无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大德須菩提語文殊師利:「法性是一如一實際,云何分別說器非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譬如陶家以一種泥造種種器,一火所熟,或作油器蘇器蜜器,或盛不淨,然是泥性無有差別,火然亦爾無有差別。如是如是,大德須菩提!於一法性一如一實際,隨其業行器有差別:蘇油器者喻聲聞、緣覺,彼蜜器者喻諸菩薩,不淨器喻小凡夫。」

5、閱藏分享: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解脫何事,說名解脫?」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以何因緣故,或有縛者、或有無縛?」

須菩提言:「無智故縛。」

文殊師利言:「如是,斷無智故,名為解脫。」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6、閱藏分享:何謂為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佛言:「須菩提!諸菩薩根本自淨故,聞諸功德不喜不高。」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根本自淨?」

佛言:「須菩提!無我根淨、無眾生根淨、無命根淨、無丈夫根淨、無人根淨、無身見根淨、無無明有愛根淨、無我我所根淨。」

須菩提言:「世尊!何謂為淨?」

佛言:「須菩提!無縛無解,是名為淨。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是名為淨。無妄想、無分別,無高無下,無作無不作,無闇無明,無惱無不惱,無縛無解,無生死無涅槃,是名為淨。」

須菩提言:「世尊!若無生死、無涅槃者,云何名淨?」

佛言:「須菩提!是淨無憶想生死及與涅槃,亦無染著。須菩提!猶如有言淨於虛空,實無所除令虛空淨。如是,須菩提!所言淨者,實無有法名之為淨。若有聞是而不驚怖,名之為淨。須菩提!汝今淨不?」

須菩提言:「世尊!我淨,以無垢故。」

佛言:「須菩提!若無有垢,為何所淨?」

須菩提言:「世尊!法性清淨我已知之。」

佛言:「須菩提!汝今能知法界性耶?」

須菩提言:「世尊!若離法界有餘法者可知法界,無有法界能知法界。」

佛語須菩提:「無有一法離於法界,誰知法界?」時須菩提默然不答。

7、閱藏分享:聲聞初中後善、菩薩初中後善了解一下。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中》

所說真正,初中後善。

「『云何初善?謂身善行、口意善行。云何中善?學行勝戒、學勝定勝慧。云何後善?謂空三昧解脫法門、無相三昧解脫法門、無願三昧解脫法門。復次初善者信欲不放逸,中善者定念一處,後善者善妙智慧。復次初善者信佛不壞,中善者信法不壞,後善者信於聖僧得果不壞。復次初善者從他聞法,中善者正念修行,後善者得聖正見。復次初善者知苦斷集,中善者修行正道,後善者證於盡滅。是名聲聞初中後善。

「『云何菩薩初中後善?若不捨於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迴向一切智是名後善。復次初善者於諸眾生慈心平等,中善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設何方便,後善者喜捨同等。復次初善者降伏慳貪、捨離破戒、遠離瞋恚、斷除懈怠、不住亂心、殺害無知,中善者施、戒、忍、進、禪定、智慧,後善者以諸波羅蜜迴向一切智。復次初善者謂四攝法教化眾生,中善者不惜身命守護正法,後善者善巧方便不墮正位。復次初善者如地等持不捨一切菩薩行心,中善者以善方便知進知退住不退地,後善者於一生灌頂正位。是名菩薩初中後善。』

8、閱藏分享:精進及不放逸到底有何不同?声闻和菩萨的精進及不放逸又有何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下》

佛告勝志:「菩薩有二法,速得明達具足大乘。何等二?所謂精進及不放逸。是中精進,謂如法得財一切悉捨;不放逸者,施不望報,皆以迴向於一切智。又精進者,正斷一切惡不善法,成滿具足一切善法;不放逸者,謂堅持淨戒不為後生,悉以迴向於無上道。又精進者,不惜身命修行忍辱;不放逸者,於諸眾生無侵害心。又精進者,進諸善法無有厭惓;不放逸者,進諸善根向無上道。又精進者,於諸禪支心無疲惓;不放逸者,於諸禪支不貪味著。又精進者,進諸多聞無有厭足;不放逸者,正念修行聖智聖慧。又精進者,不捨四攝;不放逸者,起化眾生。又精進者,身心堅住;不放逸者,不得身心捨離著法。又精進者,慈心等緣一切眾生;不放逸者,不得所緣眾生慈法。又精進者,教他眾生發一切智心;不放逸者,觀一切法皆悉如幻,而不捨離一切智心。又精進者,發起三昧;不放逸者,將護不令墮於漏盡。又精進者,如救頭然修集聖諦;不放逸者,不隨證滅。又精進者,為滿諸相集善無惓;不放逸者,觀於法身。又精進者,修淨佛土;不放逸者,淨眾生界。又精進者,集三十七助菩提法;不放逸者,安住寂靜解脫之法。勝志當知!菩薩所有善方便業,皆由精進而得成辦;菩薩所有一切智業,因不放逸而得成就。是故說言,菩薩成就智慧方便,不畏退轉無上正道。」

居士分享

9、如果有我,就有增益,就不会信心等如虚空。

復問:「云何心如虛空?」答言:「如虛空無心,心亦如是。如是心,心等如虛空。」復問:「誰當信心等如虛空?」答言:「天子!計有吾我人者則不信。」天子復問:「計吾我人者何所是?」答言:「心等如虛空,而欲增益過出其上。」復問:「云何增益過出其上?」答言:「計有常者便欲出其上,計無常者亦欲出其上;苦者亦欲出其上,樂者亦欲出其上;憂者亦欲出其上,無憂者亦欲出其上;計有身者亦欲出其上,計無身者亦欲出其上;空、無想、無願亦欲出其上;幻、夢、水中月、影、響一切諸法,其譬如是。如是等而復欲出其上。如法有所處便可增益,婬怒癡更相猗,復欲出其上。形此生死不可讚歎泥洹之事,復欲出其上。如是,天子!是為計吾我人者。‖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二

10、解空即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在何所起?」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佛法本無,無所起。何以故?天子!如虛空本無,從虛空本起一切佛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為幾何乎?可數知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亦爾。所以者何?如一切法,如來從是最正覺故。是故,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之數等亦如是。」天子復問:「云何?文殊師利!婬怒癡寧復是佛法耶?」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婬怒癡是為佛法。何以故?愛欲無覺,以道之教教授故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將無一切皆當得佛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皆當得佛,審當作佛。卿莫疑也。所以者何?天子!一切當得如來正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皆得佛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為入寂然、為入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寂之與空云何得覺?」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不得空,何從得覺乎?用空無侶、無強無弱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來曉空便得道乎?」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如所語!空則是道。佛說解空則為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平等則道之本。」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何所持而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持無我、無人,是故為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而與道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所生、無所起則與道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去至何所?」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去至一切人心諸所行中。所以者何?無所行亦無所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出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大哀則道所出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度於一切是則大哀,道之所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從何求?」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一切愛欲中求。」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愛欲而能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淨八直行是故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施行而名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愚癡與道等,道與愚癡等。施行是等,則名曰道等。於直見等、於邪見等,於直念等、於邪念等,於直語等、於邪語等,於直活等、於邪活等,於直業等、於邪業等,於直方便等、於邪方便等,於直意等、於邪意等,於直定等、於邪定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直見與邪見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虛空,等於寂靜。‖佛說須真天子經

11、大方廣寶篋經分享。

(1)为何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所謂金色。如是,須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謂佛法色。是故,須菩提!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是故,大德須菩提!一切諸法皆是佛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以何緣故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文殊答言:「如佛智所覺。」又問:「云何如佛智所覺?」文殊答言:「如汝初始,後亦如是,不離如故,是以說言如佛智所覺。」又問:「所言初後,云何初後?」文殊答言:「初空後寂,故名初後。」須菩提言:「空之與寂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於意云何?如生金與熟金,有何差別?」答言:「以言說故而有差別。」文殊師利言:「如是,大德須菩提!以言說故言空言寂。若有智者,不著文字、不執文字。」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凡夫、智者有何別相?」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以業相故名為凡夫,以業相故名為智者。」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業有何相?」文殊師利言:「因緣為相,隨其所行有差別名,若無所行則無別名。凡夫有行、有差別名,慧者無行、無差別名,有無中間名為聖行。然此聖行,於諸凡夫名為非行。

(2)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3)一切法非法,是什么意思?

須菩提言:「如佛所說一切法非法。此何謂也?」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能知我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況復非法。若法應捨,則不名法、不名非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如來佛法可非法耶?」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來佛法無有決定,若無決定則不應說是法、非法,是故佛說一切法非法。https://t.cn/Ai8YeiQy

读《论语》:巧笑与美目该如何妆扮?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素”,譬如事物之本,基础,素地,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美目为素,绚用于素之上。马曰:“倩,笑貌。盼,动目貌。绚,文貌。此上二句在《卫风·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邢疏:此《卫风·硕人》之篇,言庄姜既有巧笑、美目、倩盼之容,又能以礼成文绚然。毛诗郑笺:“此说庄姜容貌之美。”诗经毛亨传:“倩,好口辅。盼,黑白分。”李炳南先生《论语集注》: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容。兮,是语助词。美目盼兮,美目一转动,黑白分明,十分灵活。素以为绚兮,素,是指面颊与美目。绚,是指笑倩盼动的情况。有这样美好的面目,始有笑倩盼动之美。朱子集注:素,粉地,画之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质,而又加以华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谓以素为饰,故问之。

“何谓也”。子夏读《诗》,至此三句,不达其旨,故问夫子何谓也。

“绘事後素”,绘后于素,素为先者。朱子集注:“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皇疏:如画者先虽布众采荫映,然后必用白色以分间之,则画文分明,故曰绘事后素。郑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後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皇侃、郑玄说如画画,先布众色,以素分布其间,这是素用在后面,这或不对,哪有以质盖文的呢?或还是以文饰质为好,而素为质,是倩盼美质,而礼方为文绚也,以礼饰倩盼之容,更合装扮道理。而且,以皇郑二人当时绘画是此手法,或夫子时并非如此作画亦不可知,且作画如此,而化妆打扮之法又岂可相同?我引下面一段论来论证二法不同。

全祖望《经史问答》:问“《礼器》‘甘受和,白受采’,是一说。《考工》‘绘画之事后素功’,又一说。古注于论语‘绘事后素’引考工,不引礼器。其解考工亦引论语。至杨龟山解论语, 始引礼器,而朱子合而引之,近人多非之,未知作何折衷?”曰:“论语之说正与礼器相合。盖论语之素乃素地,非素功也,谓其有质而后可文也。何以知之?即孔子借以解诗而知之。夫巧笑美目,是素地也。有此而后可加粉黛簪珥衣裳之饰,是犹之绘事也,所谓绚也,故曰绘事后于素也。而因之以悟礼,则忠信其素地也,节文度数之饰,是犹之绘事也,所谓绚也。若考工所云,则素功非素地也,谓绘事五采,而素功乃其中之一,盖施粉之采也。粉易于污,故必俟诸采既施而加之,是之谓后。然则与论语绝不相蒙。夫巧笑美目,岂亦粉黛诸饰中之一乎?抑亦巧笑美目出于人工乎?且巧笑美目反出于粉黛诸饰之后乎?此其说必不可通者也。龟山知其非,故别引礼器以释之。朱子既是龟山之说,而仍兼引考工之文,则误矣。

此论妙极,直抒我胸臆,太痛快。这是我引用最长的论。然,境界还可往上走,此论以忠信为素地,我认为未见全部,当以德为素地。为礼者,是德与绚一体而发,无德之礼,于一根木头有何差异呢?本貌当好,本德当好,加之以礼,如加以绚,则可观;本德不好,不可观。此并不以貌取人,纯粹从文学与审美角度而论,以美女子的原色与粉黛比喻德与礼也很妥帖。“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夫子说德与色也非此一处啊。

论语集释:朱子既是龟山之说,又兼引考工,以为即礼器之解,无怪乎攻朱者之未能释然也。我在这里,也攻朱子一次吧:朱子也玩和稀泥,在两论之间老取其中,中庸之道未是如此,取巧而已,而作含糊其辞。

对绘事后素,李炳南先生也说得极好:孔子以比喻答复子夏。绘事,是绘画之事。素,是缯或绢之类的丝织品,普通是白色,可以用来绘画,如后世画家所用的画纸。全祖望经史问答,据杨龟山所引礼记礼器篇“白受采”之文,将素解释为素地。素地即是白地。白色可以接受采色。绘画必须先铺一块白缯或白绢,是为素地,然后始能在此素地上施采绘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美目,这是美的素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有美姿,故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

“礼後乎”,是指礼之后?后于礼?礼于后?古文有很多这种表达,正反难辨,似是而非。就如前面“后素”,是后于素?素之后?也是难辨。这或者正是中国文化韵味,有嚼头。

“礼後乎”,礼在后,不是指在礼之后。礼在什么后面?礼器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又云:“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我作注:所谓礼其本,盖指观之本,非仁义之本。仁义作观则以礼。礼内发而见在外,诸物在外,礼为诸物之先之本。)又云:“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朱子集注: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孔安国曰:“孔子言绘事後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曰礼後乎。”孔安国所说,亦与郑玄所理解是相同的。我所理解,则相反,非以素喻礼,而是以绘喻礼,绘在素之后,礼在仁德之后。德为素,礼为文为五采为绚,可观也。德先礼后,诗言本末轻重里外,诗有所指而子夏则知礼,是知诗之义。
德之风度,内质溢于外,见于礼。如此为内外一致,做事可从心所欲。

朱子集注:起,犹发也。起予,言能起发我之志意。谢氏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杨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其质,礼不虚行’。此‘绘事后素’之说也。孔子曰‘绘事后素’,而子夏曰‘礼后乎’,可谓能继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赐可与言诗者以此。若夫玩心于章句之末,则其为诗也固而已矣。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夫子说这话时,以夫子死来算,子夏年齡至多是28岁。夫子也与子贡说过这话。以子夏如此年轻而可与言诗,则可见其为何可以列文学科了。但为何夫子又没加以说“告诸往而知来者”?皇疏引沈居士云:孔子始云“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未见贫者所以能乐道,富者所以能好礼之由。子贡答曰:切磋琢磨,所以得好礼也。则是非但解孔子旨,亦是更广引理以答也, 故曰“告诸往而知来者”也。孔子曰“绘事后素”,本政是以素喻礼。子夏答云“礼后乎”,但是解夫子语耳,理无所广,故云起予,而不云知来也。这个解也很好,但又让我看见“以素喻礼”了,老是这个问题,是老毛病了。

懂诗当如是。生活见诗,诗见生活;生活如诗,诗如生活。

第八十八签,“是非吾所谓情也”
在月老庙上香东狗手上被烫了个泡,我去树上绑红丝带的时候硬生生被撞了两下脑门上磕了个洞
爱情哪有一帆风顺[摊手]
以下来自百度
月老灵签 第八十八签
签诗:是非吾所谓情也。
解签:人生之旅途上,是是非非自所难免。爰之。世人之爱情复是如此。如果无挫折,不是爱情也。友谊又是如此。既然如此。何必为友情。爱情而苦恼。如是没有风浪之友谊。是不堪一击者。真挚之友谊。即是能经得起考验者。不外乎要人看出庐山真面目者。
应某狗的要求给他p掉了发际线[偷乐]
由于东狗太矮了我拍p5腰都要弯断了[吃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推动政策落实、服务企业发展,今年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编辑完成《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本账》《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政策摘编》等,分期分批免费发放给各市州文化
  • 钱,就像内裤,你得有,但不必逢人就证明你有。 钱,就像裤衩子,你得有,但不必逢人就脱了裤子证明你有。
  • 当被四周的压力搞得焦头烂额时,偶然的机会,我们也有可能遇到了一兩位贵人,发现自己就像某一部电影视剧中,總是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剧本里。我们也只能根据物理去解释话
  • #余生请多指教#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看了几遍余生,第一遍看觉得它是一部演绎很甜的浪漫爱情的小甜剧,看第二遍时发现他不止有很甜的爱
  • r的预测是轻松进淘汰赛[嘘]真正想说的是,大家都乐观一些。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 #京东小魔方#活动链接: ​​​ 称霸高校赛,免费上大学![打call]梦想生活,值得追觅,@京东小魔方 新品日现已火热开启!
  • 8.如若有部分售罄销量无法确定,采取整百统计。8.如若有部分售罄销量无法确定,采取整百统计。
  • 6. 爱上这季节的窗外。6. 爱上这季节的窗外。
  • 5.巡演会有的,但是要等新专辑出来以后6.很期待线下演出,因为疫情推迟了(好像本来是去广州?2.录了一些歌还没有发,要等上线时间安排3.之前在广州线下演出哼的原
  • 在这凡尘俗世中,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花开花落,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生活就会快乐。在这凡尘俗世中,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花开花落,用一种看
  • ​久违了 化妆包 终于做回了暑假的我海边的风硬是把美女吹成了女鬼真的很喜欢wb 在这里我想说想发想吐槽什么都随心 肆无忌惮不用顾及 这里记录了出现在我生活中的屁
  • 2022.07.15 mbcdrama_now INSTAGRAM UPDATE #Repost @mbcdrama_now —— mbcdrama_no
  • #你家的净水器能加热吗#今天一点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当你发现某个好的知识,某种好的思想,一时之间无法完全理解消化吸收,你要做的应该就是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想,这个东
  • 」看过侯导的「风柜」 再光临「风柜」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走进这家咖啡馆能感受到一种对号入座的「平静而又写实的日常」所带来的力量————没想到在丽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风
  •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上野老师的一句话,“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愿我们在孤独的人生道路上,都能愈加充盈,有热爱、有探索,多关切、多思考。面对铃木凉美的有
  • 在节假日期间如未能及时为您提供服务我们深感抱歉,放假期间,如有问题可在公司邮箱 (info@goutonghui.com) 或者QQ(4006664626) 等
  • 《三悦有了新工作》围绕着在殡仪馆工作的三悦展开 和三悦一起见证了很多生死 但在高馆长这一集实在是绷不住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高馆长的妻子选择成全高馆长青春时未实
  • 观星,年轻人净化心灵的“良方”“此前,我所有的观星记忆都是在小时候的夏夜,抬头便能看到满天星斗。哎呀,干吧[兔子]【当年轻人都在和云赛跑,“星空”成热门旅游IP
  • /制图:希望大家中秋快乐的Kisum 文案:对着图写新概念作文的Gaga不管您想要头像 还是手机屏保中秋特典FXCD 两种尺寸一次满足您#FANXYCHILD#
  • 还值得开心的事情,大概就是,我从来没有弄丢过哥哥和雅雅。我又是个极度不喜欢这种社交的人,平时亲戚那种饭局什么都是能不去就不去的,加上最近生物钟不太正常只想在家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