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承负?何为阴德?积大阴德,改变命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一、什么是承负?

说起承负,最常熟悉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底什么是承负?根据老子“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承负”可解释自然和社会上的各种报应现象,也就是说“承负”是道教的报应观。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里。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以前的祖宗的行为,任然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为父母祖宗者,为后世儿孙考量。

“承负”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中。

二、什么是阴德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用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三、如何积阴德

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

分粥赈饥是积阴德;

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

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

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阴德见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

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据《神仙传》记载,一个道医就是因为广实行善,治病救人而得道成仙。阴德就是播出希望,收获未来;道家思想也提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

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

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

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

所以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改变命运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

老子道德经木木 博读 



人生命运,看似无常,实则,冥冥之中,皆有规律可循,皆有道法可依。

古德说:“命,我自己造,福,我自己求。”

其实,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中。

真正高明的人明白:改变命运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自己。

01

改变意识,烦恼消去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万物,都从道中而来,皆由意识产生。所谓意识,就是通常说的“念头”。

意识不同,看到的事物便不同。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意识被欲望操控,内心难以平静,从而烦恼丛生。

从前,有一个地主,拥有很多钱,但是整日唉声叹气,夜不能寐。

于是,他找到道长,说:“师父,我很痛苦,每天都活在担忧中,担心钱会被偷走。”

道长指着院中的花说:“我会担心花被偷走吗?”

地主困惑地说:“那自然不会。“

道长笑笑说:“人总困在自己的想法中,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我们只能享用,却不能拥有。“

地主听后,顿时豁然开朗。回去之后,把钱财捐了出去,生活反而轻松自在了。

哲人说过:“一念之间,天地自宽“。

很多时候,意识一转,想法一换,观念一变,纠结担忧就能放下,痛苦过往便能释怀。

如此,便会神清气闲,事事顺意。

02

改变认知,财富自来

一位作家说过:“财富和认知是匹配的,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确实如此,自然万物都有平衡之道,钱财也不例外。

认知水平不同,财富数量就不同。如此,才能保障自然有序,能量平衡。

真正的智者,总是打破局限,突破自己,从而掌握命运。

而有的人,不愿意跳出局外,即使有机会,也很难抓住,最后穷困潦倒,命运坎坷。

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化身一名老者,想帮助贫困的农夫改变命运。

上帝问农夫:“如果你是全村的首富,你会干什么?”

农夫说:“我想养几头牛,来帮助我耕地。”

上帝又问:“那要是成为县里的富人呢?”

老农想了想说:“我要多买几亩地,这样我就能多种庄稼了。”

上帝再次问道:“要是让你成为全国最有钱的人呢?”

老农兴奋的说:“我会买下一座金矿,这样以后,我就可以用金锄头种地了。”

上帝有些失望的说:“你为什么只想着耕地呢?不是可以做其他的事吗?“

老农十分困惑的说:”不种地还能干什么呢?“

上帝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那你还是在这里种地吧”。

对于老农而言,即使上帝给他财富,他也无法享用,发挥不了财富的价值。即使上帝告诉他真理,他也无法理解,反而会带来困惑。

《庄子·秋水》中讲:“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很多事物,并非不存在,只是认知水平不同,难以说清道明。

认知不同,所带能量不同,驾驭物质的能力不同,人生命运自然也不同。

打破旧有局限,消除原有认知,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03

改变心态,好运相随

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命运。“

生活中,有人一脸霉相,做什么事都不如意;而有人一脸福相,总是一顺百顺。

正所谓:相由心生,心态不同,精气神就不同,运气也就不同。

从前,有两名书生,相约一起进京赶考。

在路途中,看到很多人抬着一口棺材,正准备出殡。

其中一个书生想:“怎么这么晦气,出门就碰见不好的事,估计又考不上了。”

心情很是低落,到了考场也打不起精神来,果真没有考上。

而另一个书生想:“棺材,棺材,是升官发财的意思,看来是好兆头。”

于是,便很高兴,更加努力的读书了。最后高中,当上了大官。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态对待,结果就天差地别。

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就是心态的好坏。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吸引同频的好事:而消极悲观的心态,就会带来不好的祸事。

《庄子.山木》中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大意是:圣人利用万物,但是不被外物所累,不被表象迷惑。

世间万物都是中性的,在于我们如何赋予意义。

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能够看清本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让万物为自己所用。

所以能够游刃有余,从而好运连连,好事不断。

  

《诗经》中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遇事勇于反省自身,做人敢于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命运,迎来福报。

生活中,弱者总是固执己见,而强者都在顺势而变。

转变意识,提升格局,烦恼就会消散;

改变认知,提高能量,财富就会到来;

调整心态,提升境界,好运就会迎来。

你我皆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愿你我都能改变自己,从而掌握命运,拥有平和的心境,顺意的人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流水账日常1⃣️最近沉迷三十而已的陈屿 我梦想中儿子和老公的样子不就是这样吗(落下泪2⃣️刚刚的朱一龙 好帅3⃣️今天10号要播的一家人之名 我的快乐要来了(下
  • 不要和世俗间喝酒、打麻将、去饭店、去歌厅的人接触,还说着“佛法离不开世间”、“无所谓”的话来诱惑你,这样你学佛的心性慢慢减退了,会在无意间造很大的恶业,这个因果
  • 书中引述作者亲身经历和大量事实例证,再现二战后的殖民时代香港最真实的社会情况,以作者60余年服务香港社会的经历呈现了香港历史发展的进程。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原生
  • 我們接著再來看第二則公案,「雪山大仙」。   【帝君曰。予在幽王朝。既以諫諍獲罪。魂無所歸,哭於宮闈三日。王以為妖。命庭氏望聲射之。余乃長辭王國。一意西方。歷
  • 这个月怎么不喝咖啡 变成喝奶茶了茶百道的桂花酒酿是我的爱呜呜呜 豆乳玉麒麟太腻了 我可能不适合喝豆乳的(芋泥的也是)一点点的黑糖奶茶不吹不黑 还是芒果酸奶绿好
  • 坏了怎么修,里边有哪些原理性东西,哪些是普适的规律,哪些是特殊的,这些基本上都不知道,所以生命科学现在是处在一个大革命的前夜。!
  • 我...一点也不自信...自己不会说话...也不怎么好看....普普通通大学生其中之一而已....工作一般般....而且还不怎么努力....真的就混吃等死的咸鱼
  • 只要按照我的阵容去打对应阵容稳稳12连胜!中国教育报(核心级别)一个月见报只收学校的宣传稿1/4版1800字符1/3版2500字符欢迎投稿联系电话同微信1803
  • 10月15日起进行管网注水、设备冷态调试;11月8日、9日陆续启动天然气锅炉,进行热态循环;11月12日开始预供热,打开一次供暖阀门,帮助小区物业开启换热站设备
  • 根据省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凡是新的境外返襄入襄人员均应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村)报告相关情况,并按规定实施医学隔离观察。根据省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凡是新的境外返襄入襄人
  • 不要苛求生活,因为它已经给了我很多,时常宽容自己,因为自己也不容易,爱生活,是对自己的善待,爱自己,是对生命最好的感恩。岁月告诉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你会健康一
  • 一路上我都是冷冷的死表情,不是对她有意见,也不是轴,正如她看到的那样,我很忙,我很累。关键是我不认识她,所以没有心思搭理她。
  • 。人物刻画鲜活生动,故事情节趣味性十足,读来令人心情愉快。
  • CT6降多少,我跟多少 配置方面也是CT6有的,S90全部都跟上 为的就是能卖得过CT6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S90和CT6都没死,结果捷豹先死了 那么问题来
  • !我们不是一个人,懂?
  • JE又一王牌,即将上架!原料都是全球臻选,合作的企业,必须是业内顶尖!
  • 准备了将近一周的作家进校园活动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曹文芳的演讲非常亲切,梦想、童年、大自然……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名人,孩子们都很兴奋。才想
  • 这波获奖可以说是没什么悬念,毕竟各种战神局大伙都看过,一局26杀简直如同外挂,我的很多同学也是他的粉丝,每每蹲播就是等着看他乱杀,对于菜鸡的我们来说,很过瘾。曾
  • 微博明星携手天籁2021款邀您发博送好礼啦[打call]11月27日-1月10日,带话题#李云迪演奏天籁#发博或点击页面按钮【一键参与】发博分享出你心目中的“天
  • 好财运难得显露,但多多与人交流会是提升财运的好途径;课业太繁重也不可马虎了事,慢工出细活唷! #运势# #星座# 爱情运势单身者可享受独处的快乐;恋爱中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