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道教中的“尸解成仙”到底是什么?一、死后复生之法
古人认为,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真形便可出脱尸身而不死,并将这种不死的修炼方术称之为“尸解”。

尸解作为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是在先秦时期灵魂观念与死后复生观念的相互融合中形成的。《云笈七签》云:“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尸解就是像夏蝉一样蝉蜕:人们明明看见他在此地死了,却又在别的地方看见他。
《太极真人遗带散》说:“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这个意思就相当于说,尸解是托物寄形,死后复生。
《抱朴子》中讲,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就是尸解仙。他称病死去,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

二、尸解方法
1火解
《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列仙传》中提到一个叫封子的人,他本身是黄帝的厨师,善于用火,能出五色烟,后用火自焚,其身体虽烧为灰烬,但其本真可随烟气上下,观其灰烬,就像是还有其身形。第二例则是啸父,其是好道长生之人,时人欲得其长生之法,则不能得,后传梁母作火法,与梁母作火而西升。这些均是火解成仙之实例。
火解的关键要素乃是火,火解乃是用火成仙之例。其方式是取火自焚,最重要的是给人以自焚之假象,实则升仙而去。
随着道教成仙理论的丰富,火解成仙也趋于复杂化与仪式化,并不像刚开始那般简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了火解法具有较为完备的道教仪式:
首先,需于丙子日夜,取一只雄雀,用小笼子装住,在道人的头边喂养,用时将线系在雀头上,见有大火处,将雀投入火中,并念咒。取雀是因雀为朱雀,五行属火,与火解相应。这种火解法不仅包含了五行,而且人也用亲自经历火烧,是火解的一种流变。火解之人均是故意自焚,发展至后世基本人不亲自经历火烧,均有事物代替,可见,火解自产生初期就是道人有意识选择的成仙方式。

2水解
水解,顾名思义是与水相关之尸解法,这一形式出现的时间极早。水解之法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一得是崇道之人,二是需要有水的参与。
水解用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人认为水中有仙人,且有仙人之居所,可由投水到达;再则是因为水中倒影着天,水中的天在道人思想中就是真实的天,由此可得,入水与升天是等价的。
《全闽诗话》提到:一次白玉蟾与众人游览于江月亭时,未等众人游玩,便投入江水之中,众人欲将其救起之时,其专门向众人遥手指从而制止众人搭救,众人见之也遵从其意,并说其是水解成仙。从白玉蟾选择水解成仙之例中可知,水解成仙已是非常受认可的成仙方术。
水解法经过发展,也渐渐具有了道教仪式的完整性,《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中记载的水解法,在壬癸之时,在静室中立一香炉,叩齿三十六通,念咒,将自身之三魂神赋予鞋上,再禹步急走。若当日要尸解,则将右鞋沉水,不知者认为是溺水而死,实则是水解成仙矣。从这一例子便可看出,其所用之方法基本包含了上述所有水解成仙的要素,不仅有外示沉没的表象,整个水解方术也更具道教仪式的完整化。人则不需亲自投水而死,而是将代表人的三魂神赋予外物,将外物沉于水即可。

3兵解
兵解,也是道教常用的一种尸解方法。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过去道士被统治者所用,如军队中就有专门负责占卜与治病的道士, 葛洪也曾随军出征过。然道教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如北魏道武帝与梁武帝对道教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可见,道教与统治者的关系为既相互利用又保持警惕与距离。兵解即是从这种环境中发展而来,道士因缅怀被统治者滥杀之高道,用此种方法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不仅如此,这一成仙方法也为继续修炼成仙的道士提供了死后的寄托,故有兵解之说。

4杖解
杖解是学道之人尸解时当所留之物为杖的尸解法。《抱朴子》云:“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于杖,此皆尸解也。”可见,在东晋时,杖解就是为人所知的一种尸解法。
杖解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符咒、斋醮、存思等方法与神灵相通,使自己获得成仙之资格。第二步,人若欲尸解,人之灵魂则先暂存于竹杖之中,由于竹杖上下通直,竹杖可作为人升仙之阶梯,人顺竹而上,由神仙指引,即可尸解成仙。第三步,人之灵魂升仙而去,但仍需有物存于世证明成仙之人未死,这时,内通外坚之竹杖即可代人形。
此乃杖解之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放有神符的竹杖就是学道之人由人致仙的生命转换场所,同时,这一灵魂飞升、神仙接引或指引、物代人形的过程,亦是道教尸解术之全过程。在杖解过程中,法杖是道士由生入死,由死入仙之生命转换器。

5剑解
尸解留剑信仰由来已久,东汉时《列仙传》云:“黄帝者,号轩辕,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惟剑舄在焉。”可见,此尸解形态早已为人所知,此段关于黄帝成仙留剑之记载可谓是后世剑解成仙之雏形。而剑解成仙之主体,则是道教法剑。
剑解是道人成仙后留法剑于世之法,乃解法之上品,其步骤分为前期准备、造剑与解化。其中,造剑前屋子、灶口向西代表道人初死先入冥府,竹叶是洗淹秽的必备药方,庚申日是为去三尸,以获成仙资格。造剑时,剑環上刻刃、己,伏基内刻日、月,象征剑可使人隐于日月之中。剑身刻北斗与己字,象征了道人是由太一神派车架接引成仙。剑杪刻六丁,象征了剑可御使阴神,上刻北斗下刻六丁也象征了剑上承玄冥,下制九阴的功能。解化时,法剑、符咒、曲晨丹相互配合,使道人快速成仙。剑将剑解成仙之人的今生、后世紧紧的联系起来,是整个剑解的核心。

6药解
药解,顾名思义,是用丹药尸解之法。药解是金丹派流行之后常见的尸解法,是因道人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的现象。
在所有的年代中,对躯体腐烂的抑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实质不灭的突出标志。尸体完整的保存可以使灵魂不致失散,直到准备就绪后,即可升天成仙。这一观点点出了尸解之实质。可见,药解乃服用丹药之后,尸体不腐之尸解法。

7五行尸解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云:“尸解有五,水解者投水,火解者自焚,金解受刃,木解倚树化,土解钻山入石。”
五行尸解法其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尸解,其意在于吸收五行真气,以求脱离死厄,得道升仙;二是与尸解起源之思想一脉相承,只是更具道教仪式之完整化而已。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道教又称: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但后世道教认为,总的说来,尸解为成仙之道的下品。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被后世渐渐摒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随风浮游于浊世,独醉我心;逍遥浪迹在江湖,狂颠我情。随风浮游于浊世,独醉我心;逍遥浪迹在江湖,狂颠我情。
  • 也许姐妹们现在还感受不到“老”有多可怕,但有时候熬夜完了皮肤松弛下坠,就是初老的开始的迹象了。一个人,能成就多大的事和他有多大的胸襟与气量密不可分。
  • 女生要的爱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很多很多的疼爱和很多很多的安全感。我觉得每个女孩子都想有一个能够处处宠着自己的人,谈那种特别甜的恋爱,只要看你一眼就会藏不住的笑,
  • 也是我们最随意自然的生活。他们强大的影响力与单纯的个人魅力常常形成一种怪异的对比,那天真烂漫的生活和无忧无虑的心态使他们宛若孩童,但思想的感染力和举手投足间的伟
  • 毕竟我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是希望他和我一起对抗这个世界,而不是他和整个世界一起伤害我。毕竟我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是希望他和我一起对抗这个世界。
  • (长沙晚报) #长沙[地点]#【2020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秋季校园招聘面试通知】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2020年度校园招聘笔试已顺利结束,现就面试相关事项通
  • 问‌题性皮‌肤救‌星⭐⭐⭐⭐⭐ 医护​级蓓趣​​纸尿​裤‣​行业​领​​先 | ​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安​​全品​质 | 医‎​护‎级‎产‎品认​​
  • 和爷爷聊了好久的天,话题各不相同,不过我还是忍不住会去想刚才见到的一切,这是最直接的一次,身边的人将要死去的事实。奶奶自己也说她没几天了,能组织起来的语言只有对
  • ”所以我就先跟李言回宿舍楼了,他帮我抱了一桶油。”我接过去,拿了一包出来一看,正方形的小小的一包,就像是byt的包装那样,我吓坏了…-“谁跟你说我喜欢这个了!
  • 【花城】 花城从来没有想过表白。 他只想追上他的神,和他并肩。甚至,还会追不上。 那八百年里,花城动用了鬼市力量,血雨银蝶踏遍世界都没有找到谢怜。 花城甚至想过
  • 7月份我住院了!好不容易熬过前半年,老公的脚崴了!
  • 但是白内障、老花等问题是每个人年老后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受遗传、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和近视手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美众院通过法案 “买烟年龄提高至21岁”】美国
  • #失恋复合挽回前任前男友##情感语录#我有多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呢?异地开始的时候我们都相信我们会是例外,现在你离开了,虽然我怀念不舍,可是还是相信,你值得拥有
  • 水瓶真的是渣的很可以白羊座:马上行动金牛座:不说话,默默准备双子座:忽喜忽悲巨蟹座:感动落泪狮子座:有点郁闷处女座: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天秤座:很纠结天蝎座:表面淡
  • 他们‎的‎人生​是多项选‎择,​每​‎一种可​能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
  • 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你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13–19我陪你走过了六个年头17年你成为
  • #跟段宜恩游世界# [微风]#段宜恩晚安# It just seems to happen all of a sudden that you cannot fe
  • 因为季节,五色海和牛奶海封闭了,遗憾的同时伴着期待,我们一定会再来,换一个季节,领略不同的景色。 《鱼翅与花椒》的开篇一句“湿气弥漫的十月早晨,四川大学留学生楼
  • 泰国屈哥士打南寺神級聖僧龍婆贵佛历2517年(距今43年前)手模佛祖大师不被多数国人熟知 但是却是泰国老一辈的极有修为的大师代表也有人翻译为龙婆桂 大师的天神级
  • 无线充电续航能力强,安全又静音,全身水洗更轻松!我真的好恨自己只是个肤浅的颜狗,看完这么惊心动魄的剧情后却一点不想补原漫[跪了]真的好恨,怎么以前只注意到了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