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怦然心动和一切热参都寄予活着也是一种浪漫;世界灿烂盛大,也有人欢迎你回家;我频繁记录着,因为觉得生活值得;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
人际情感上的事儿,别顾着自己委屈,走出去看看对方的世界,大家都是心里下了无数场雨都没说放弃的;
如果担心现在才开始学某样东西,年纪已经太大的话,不妨这样想,就算因此放弃不学,年纪还是照样会变大的。 https://t.cn/RJqeOaY

#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一章•胡适的解读与问题

这里,小子要引入提倡过“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治学方法的民国大师胡适先生对此一章节的理解,来看看民国时期公认的思想家、哲学家对这一章节是怎样理解的。

《胡适留学日记·卷四》记录如下:

【五三、读《老子》“三十辐共一毂”:

(七月七日)(小子注:此处为“民国三年七月七日”,即1914年,此时胡适23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

此章王辅嗣注不甚明晓。陆德明《音义》“当(丁浪反)无有车(音居)”,则以当字作抵字解,而“当其无有车之用”作一气读,言抵其无车时之用也。此解亦不甚明晓。

吾以为“当(平声)其无(一读),有车之用(句)。”谓辐辏于而成车,而用车之时,每一辐皆成之一部分,即皆成车之一部分,用车者但知是车,不复知有单独之辐矣,故当其无辐之时,乃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句),当其无(读),有器之用(句)。”成器之后,已无复有埴,即埴在器之中矣。室成之后,户牖但为室之一部分,不复成——之户牖矣。譬之积民而成国,国立之日,其民都成某国之民,已非复前此自由独立无所统辖之个人矣。故国有外患,其民不惜捐生命财产以捍御之,知有国不复知有己身也。故多民之无身,乃始有国(此为近世黑格尔(Hegelian)一派之社会说国家说,所以救十八世纪之极端个人主义也)。此说似较明显,故记之。

王荆公有《老子论》 (《临川集》六十八卷) ,中解《老子》第十一章甚辩,可资参证。(四年七月廿三日记)(小子注:即1915年,此时胡适24岁)

此说穿凿可笑,此“无”即空处也。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六年三月自记。(小子注:“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此时胡适26岁)】

以上,是民国大师胡适先生在其《胡适留学日记·卷四》中的完整记录,摘录于此,也请读者朋友们自行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很明显,胡适先生对老子《道德经》的这个第十一章节,是花了很大心思思考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胡适先生分别在1914年、1915年、1917年三年时间里,也就是说在他23岁、24岁、26岁三个时间段,都曾关注与思考过这“第十一章节”的内涵。

这三个阶段的记录过程,同时也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胡适先生的思想态度,是有很大变化的。

为此,小子又特别查询资料,找到了王安石的《临川集·卷六十八》,其文记载如下:

“其书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夫毂辐之用,固在于车之无用,然工之琢削未尝及于无者,盖无出于自然之力,可以无与也。今之治车者,知治其毂辐而未尝及于无也,然而车以成者,盖毂辐具,则无必为用矣。如其知无为用,而不治毂辐,则为车之术固已疏矣。今知无之为车用,无之为天下用,然不知所以为用也。故无之所以为车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也。如其废毂辐于车,废礼、乐、刑、政于天下,而坐求其无之为用也,则亦近于愚矣。”

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对这“第十一章节”确实是非常关注的,也同时说明他对这一章节的内涵,是有“种种疑惑”的。讲难听一点,就是胡适“也不清楚”这一章到底讲什么,故他找到了王安石对这一章节的“注解”。

胡适说“王荆公有《老子论》,中解《老子》第十一章甚辩,可资参证”,说明胡适还是比较赞同王安石的观点,所以,他引用了王安石的注解“可资参证”,来证明他在“民国三年七月七日”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又过了两年时间,时间转向了“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时,胡适则又在日记中增加文字记录:“此说穿凿可笑,此‘无’即空处也。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六年三月自记。”

也就是说,到了1917年胡适26岁时,他给他曾经日记中对这一章节的评价是“此说穿凿可笑”、“有此谬说”。说明他完全“推翻”了他自己曾经的“理解”。

但是,胡适先生又接着来了一句:“吾当时在校中受黑格尔派影响甚大,故有此谬说。”也就是推脱说,他是因为受黑格尔派影响,才导致“有此谬说”。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胡适之错呢?还是“黑格尔派”之错呢?

为什么小子在这里,要引入这么一大段,似乎与《道德经》的解读无关的内容呢?小子是为了说明,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想改观”,也可以说是“思想境界”的差异。好比这里的“胡适”就是如此,他推翻了自己以前的“观点”。

当然,不得不说,胡适先生能在23岁、24岁、26岁这个年龄段,能对老子的《道德经》有深刻感悟,确实说明他有超凡的思想与才华。但是,纵然如此,又或者他后来成为了民国一代大师、一代思想家、一代学者,可是,这些头衔并不能代表他的理解就足够正确与深刻的。

至少,这里所说的问题,就是一个例证,说明了胡适先生是读不懂老子《道德经》的啊,或者说,胡适对老子《道德经》的领悟境界,还是比较浅显的。

我在本书的“第五章”的解读中,也曾引用过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1917年)的有关文字。我当时就说是——“胡适先生的‘胡说’”:“这里只能说胡适先生自己没有明白老子的话而已……这同样只能说胡适先生读不懂《道德经》,实在是胡适‘胡说’。”

可以说,这是小子对胡适先生之于“中国哲学”的整体评价;在这个层面讲,胡适先生对“中国哲学”的了解是不够深入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入门。

又据资料查询,据说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原本是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并且是他1917年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在1918年7月又经过整理,8月由蔡元培作序,最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1919年2月出版并引起轰动。

如果参合上面引用的《胡适留学日记·卷四》中的完整记录,则说明此《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较其日记时间“民国六年三月”即1917年相差无几。由此也可以基本推断,在此书出版的大致时间中,胡适整体对老子思想,或对《道德经》思想是有着巨大的误解的。故此需要引起我们后世学者足够的重视与警视。

为什么小子在此处,要重点强调胡适先生的这个“不起眼”的学术问题呢?

这里,并不是有意针对胡适先生本人,而是因为胡适先生对“中国哲学”的错误理解,对中国文化本质产生了“严重曲解”。

一方面,因为这是胡适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博士论文,这是对外的“英文论文”,是向美国学术界或英语体系界介绍“中国哲学”的“著名论文”,这会导致西方社会严重误解“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这可能直接导致西方(或者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导向,乃至误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百年误解”。

另一方面,胡适先生又曾将其作为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也可以推断说,他至少影响了当时中国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北大学生),令他们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产生了“误解”与“曲解”。这也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

后世评价《中国哲学史大纲》时说,其书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展示了现代学术的研究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先生的研究确实有其当时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但与此同时,他也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深深地“曲解”了,而分发给中国人乃至全世界。

所以,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与警视。也有可能,不仅仅世界误解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而且许多中国人自己(包括胡适先生)也有可能一直误解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而我们的历史,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种种误会中向前发展……

(注:此段关于胡适先生论述《道德经》第十一章节的文字内容,为小子于2020年1月10日夜所增添文字。

因为写作此书的上、下部间隔时间较长,当初此章节的文字解读仅1500字左右,为了增加一些字数,以免显得此章节解读的字数不足,故另作特别补充。

又因为小子近期恰好阅读到《胡适留学日记》中关于对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内容解读,故引用于此,但确实也是因缘巧合,才作此补充,否则即没有补充的必要。

当然,小子也可以作其他另外的义理补充,反正读者朋友阅读到文章的时候也未必知道。但是,小子决定,仍然要引用胡适先生的日记内容作为一个补充,也可以为读者朋友们提供另一种“解读”的“思考方法”。

数年以前,小子当时有说法是:“而是直接从事物之‘利用’方面而看‘有’与‘无’。”当时虽有写,但并没有深入阐述,故显得较为浅显。数年以后,小子对此处的“利用”一说,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故不免有所感受。

但是,小子现在已决定,不再作另外的“理解”补充,也就是说,继续保留本人在2013年7月1日当时的写作内容;无论思想深浅,都作为本人在25岁时的思想记录。

为什么如此呢?一方面原因是,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思想领悟是有所不同的,小子本人是如此,胡适先生也是如此,至少胡适先生自己的日记过程在此处就是一个证明。

(据说,胡适先生在有生之年,曾一再承诺,要将《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下半卷完成,可是却始终没有完成。所以,小子也不知胡适先生的“下半卷”要如何写作,或许他也准备有所更改,也不一定呢。)

另一方面原因是,每个人对文字的领悟力,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人感受文字的思想境界也有所不同。这就好比,在禅宗的许多公案里,同样是相同的一句话,有的人能开悟,有的人是迷悟。而关于这些问题,小子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也都是有所表述的,有心的读者朋友,自己可以进一步深思。

至于小子本人在2020年1月10日时的新的“理解”是什么呢?可想而知的是,当有读者朋友阅读到本书时,早已不是什么2020年1月10日了。所以,知道那个“理解”,也没有什么用。但是,请不要轻视了这个,因为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大道的表现之一。还有会者否?一笑!)

【进博会影像展首次走进新闻中心为记者节带来不一样的“仪式感”】第四届进博会开展正如火如荼,恰逢第22个中国记者节之际,第四届进博会影像征集启动暨第三届进博会影像征集颁奖活动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举行。此次影像征集以“联接世界 点亮未来”为主题,号召参会媒体与大众拿起手中镜头,捕捉并记录本届进博会的闪耀时刻,传递进博精神、绽放进博风采。#第四届进博会来了##2021第四届进博会# https://t.cn/A6xyUTu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离婚后男女都是怎么想的1.男性离婚后,男性感觉自己没家了,没了安全感,也找不到归属感,所以离婚后,男性一般都很急地去找下一个老婆,几次打击以后,瞬间清醒,还是原
  • 一百个短句文案,总有你喜欢的[心] 1、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2、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3、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4、别认输,天黑过后就
  • ”#法老[超话]##法老##法老pharaoh叙事感时尚大片# 我知道我配不上中奖,大家都中奖了,不像我,连等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现实生活
  • 下雨了……​小时候,下雨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事情,可以在雨里蹦蹦跳跳肆无忌惮的玩耍,爸爸妈妈会阻止,路人会告诫,但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如星斗般璀璨。你能一口咬上来吗
  • #虞书欣[超话]#小石榴集合啦→虞书欣[红色心形R]“虞”字开头,“欣”字结尾,此生不悔做小石榴心之所向,情不自禁❤️她一笑,春天就来了此生不悔爱虞书欣,来世还
  • #中医#治疗耳鸣一辈子,我基本就用这个方子给人“开窍”在大家的印象中,耳鸣应该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就像我这种,年过花甲,因为人年纪大了,身体各种机能退化了,就会
  • 小花再次掀开窗帘,探出头来朝焦丽谯喊道:“别,别晃了,我,我告诉你笛飞声他……”李莲花虚弱地扒在窗沿上,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看又要晕过去了。李莲花从轿子里爬出
  • 那时候的你一定是带着很多的爱和底气才能那么勇敢的吧今天看到消息的时候,我是懵的,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掉眼泪了,5月27日是正片播放你出生的日子,虽然很早就
  • 这件衣服也就约了几张后,就换了件衣服路上你遇到的一根杂草,都能是一味中药南方的山上,有一种野草,叶、根有一股鱼的腥味,根是白色的,有的地方叫折耳根,可以凉拌,
  • 下面是我很喜欢的几张合照,有些是在刷微博的时候保存下来的,如果是哪位姐妹的话我想跟你说一声我不是故意拿你的图,是真很喜欢哈哈。现在爱你多一点给你讲个故事,这故事
  • 道德模范不适合这本,受的人设充满争议,季太傅其人,嘴强牙硬,争名逐利,爱慕虚荣,遇到单纯的夷戎七皇子,俩人由欺骗,猜疑,到最后的,可以视死如归,交托性命之爱,车
  • 你的见闻和故事,或许会成为你学校宿舍的代表呢!❤️❤️发光少年请你留步~ 我们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 它的卓越性能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让你的游戏体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广色域覆盖:采用IPS面板技术,LG 27GR83Q展现出广阔的色域,真实还原每一种颜色的细
  • #晒一晒 美丽玉环#漫乡.漫野度假酒店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鸡山乡后吞村观鹿路195号] 在台州玉环的鸡山岛玩,看到照片的第一刻就爱上了这个民宿,没想到亲
  • 有情绪能充分释放,做得不好的有充分修正的余地,有话能说彻底,有泪就流,有委屈可安放,吵架痛痛快快,和好开开心心……这样的情况下,人的体验是充分的敞开的,人就不容
  • ——尼采28.容颜会老去,四季不会停。等待,是岁月最好的酒,是时光未凉的茶,是苍山洱海的景,是风花雪月的情,是吹梦古今的无怨,是不辞冰雪的无悔。
  • 要深刻的知道,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心酸又幸福#6月才看了演唱会,没想到昨天新闻说三名成员没和公司续约,但还会以组合的名义活动。
  •       有時候,遭遇了人心的陰影,我們不必太清醒,可以繞著走,不用正眼去視。然而,很少有人在乎它們,只有在夏日的溽熱中需要人們才會渴望能有一片綠色的陰影。
  • 今天真是快乐满分哈哈哈哈[哇][哇]第一次玩密室体验感挺好的哈哈哈哈[心][挤眼]我和朋友拼了开学悸(体验版)的本,总共四个人难度不高,也不是很吓人,后期不做单
  • 【换座全.网.通.用】不满意还能换到心仪的座位谁懂啊单票联票都可以!也太香了吧⭐并且【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