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呼应紫东新区 留白发展空间
句容“环南京创新产业带”方兴未艾

“中山门外新塘村”,在通讯还不发达的时代,一封仅写有这样地址的信件便可直达收件人手中。如今在句容这块紧邻南京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的“创新产业城”正在强势崛起。
“我们将以城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紧凑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系统谋划产业形态,规划建设内部走廊和外部路网,发展枢纽经济,全面对接融入南京紫东地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句容市委书记潘群表示。

呼应南京紫东新区 打造环科技创新带

7月31日,台湾半导体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句容经济开发区。该项目从事芯片设计、芯片封装测试、智能终端等半导体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达产后年开票销售可达20亿元以上。
半导体产业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句容经济开发区抢抓南京打造“千亿芯都”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半导体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壹度科技、台湾半导体产业园、中科物栖、中视物语、启迪物联网、高光半导体、国盛电子等项目纷纷落户开拓出一条具有园区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拍抢机遇。台积电、紫光等“巨无霸”落户南京,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闻风而来。持续涌动的“项目潮”,体现出句容市委、市政府精巧布局抢抓机遇的深厚功力。一幅画,布局巧妙决定了成败的关键,一个区域的发展,同样考验建设者谋篇布局的眼光。
今年,南京市委提出“东部地区崛起”,发布《紫东地区近期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的“紫东地区”,是以紫金山为扇心、以长江和宁杭高速为两条扇边,西至绕城公路、东至南京市界,东面与其接壤的是句容13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据《紫东地区近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一核、一廊、两带、九组团’的空间格局。”该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面对新机遇,句容精心布局,依托即将快速化改造的G312和西部干线,串联起下蜀、宝华、开发区、郭庄,打造月牙形“环南京科技创新带”,着力打造产业一体化的示范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验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要素合理流动的先行区,政策制度一体化和资源同质的创新区,全方位对接,最大限度承接南京等核心城市“溢出效应”。“在与南京对接上,将打通4条断头路。”句容发改委负责人说,开发区文昌路西延至淳化;建邺路南延汤山;郭庄龙眠大道南延湖熟;宁溧公路郭庄段拓宽改造与丹泉大道湖熟段对接,届时句容的园区将全面融入南京。
打造“环南京科技创新带”,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顺势而为,生长出一番“新风景”。在“宁镇扬一体化”的“桥头堡”宝华,一座科创新城正在飞速崛起,南大双创园正在建设中,万城双创园入驻各类企业70余家;句容高新技术创业园已有8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郭庄镇的光伏产业已成燎原之势。
重大项目不仅意味着“大块头”“高效益”,其背后释放的“磁场效应”让产业、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进一步向句容汇聚。目前,句容市利用3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科技孵化器、4个科技产业园等省级以上科技载体和平台,形成科技创新“矩阵”,挥毫泼墨,尽书豪情,发力半导体、数字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导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

留白筑好发展“跑道” 调控提供宽广空间

随着生产规模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宝华城市生活设施与工业区犬牙交错,用地混杂、相互干扰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功能严重不足。宝华政府痛下决心大力实施“退二进三”,以打造宁镇扬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有序推进“退二进三”和新城有机更新工作,把工业布局调整和城市功能完善结合起来。先后搬迁企业38家,对那些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高,低能耗、零污染的企业统一规划,进入凤坛科技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共腾出土地900多亩,不仅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动能,也为宝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要素空间。
“作为宁镇扬一体化最重要的版块,句容最大的优势在于区位优势,但与此同时,最大的劣势也在于区位,”句容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局长涂长坤,企业面临落户的选择时,句容的政策优势较南京还是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将优势发挥到最大,与南京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土地存量大,且用地成本低,这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地需求,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
为满足企业需求,下蜀镇以G312为轴,在“312国道创新产业带”上的临港工业园区11平方公里土地已经全部到位;开发区通过腾笼换鸟腾出空间近300亩;郭庄镇预留土地2485亩为发展“留白”。
在全市范围,句容坚持“留白也是发展”的理念,通过拆除违建、腾退一般性制造企业等措施为发展“留白”。实际上,腾出要素空间对主动承接南京产业“外溢”,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区域整体产业承载能力提升有密切关系。通过腾出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功能的结构优化,不仅可以为句容融入一体化发展展腾挪空间,也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提速助推项目“起飞”

2018年1月签约到5月份试生产,用了4个月;从试生产到新产品下线,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壹度科技刷新了当地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目前半导体、模切等产品车间已竣工投产,每月都有1万片12英寸晶圆从这里装箱。”壹度执行总裁张勇说,园区所有厂房建成正常运行后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 
企业落地效率得益于句容营商环境的营造。近年来,句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案,首批对20个市场准入领域审批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9月,行政审批局将办事窗口整合,在一楼前台增设了“一次办”窗口。同时,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系统中专门建设了“一件事一次办”模块,使用共享政务数据图片,在线下受理办事申请的同时,线上就同步分发推送到相关的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的网络通、数据通和业务通,实现减环节、压材料、省时间。”该局市场准入科蒋启俊介绍说。
开发区制定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四链融合”的服务发展思路,以培植创新产业沃土。下蜀镇更是推出项目审批“容缺机制”,对信誉良好的企业,镇行政审批局可以在企业补办材料的同时办理相关证照,在拿证之前补齐材料即可发证,大大节省了项目审批时间。
未来,句容将深度对标苏州、深圳等先进地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不断提高专业化、效率化服务水平,打造“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的“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健全集“代办制、联办制、模拟制、容缺制”为一体的全程集成办理机制,采取技术审查先行和行政关口后移、施工报建容缺受理、快捷通关等方式切实解决项目审批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推进,切实推动“2440”的常态长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脂肪:高脂肪的膳食会促发化学物质诱发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2、摄入过高蛋白质又与结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密切相关,可能与理入结肠的氨基酸通过发酵
  • 双①①超级红包: 双①①预售清单: -------#聪明女人会省钱#------- 哑光口红持久保湿不脱色姨妈南瓜色学生款咬唇妆正品韩国防水唇膏 原¥19.9元
  • 你们良心何在,主治医生医院领导迟迟不露面,叫他们调监控,说给我们没监控。你们良心何在,主治医生医院领导迟迟不露面,叫他们调监控,说给我们没监控。
  • #金钟仁[超话]##金钟仁# 刚才搜BOF时间表的时候,发现热门的站姐,几乎都还陪在钟仁身边,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站姐很多也忙于生活工作,两年多没有线下又新出
  • 5.如发现骗子可私信主持人团队永封6代补充#游戏新星扶持计划##宋亚轩[超话]#[打call]#和宋亚轩益起筑梦#[嘻嘻]#宋亚轩 三个少年# 汇聚你我力量,益
  • 美迪】从龙套到小配角,再到可以独当一面的主角,一路走来,多少心酸苦楚,只有我们爱丽丝知道你是不骄不躁,从不抱怨,把眼泪使劲往肚子里咽。美迪】从龙套到小配角,再到
  • 口红有苹果红,栗子红、还有樱桃红,还有一种就是看到你的照片,我还是会脸红我的心是颗冰糖山楂,甜也为你,酸也为你!但是又是有柿子香味的,就很奇妙!
  • 因为我放了一勺食用油[笑cry]就太好吃了,有点想说人间值得,为一碗米说人间值得,会不会要求太低了,那要是吃大餐该说啥?蒜黄也好吃,没有配鸡蛋,是因为我没有买到
  • 武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业疫情防控组2022年9月15日(武侯发布)另据梳理,成都高新区、成华区、青羊区、锦江区、新都区发布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相关通告,郫都区全
  • 我们可以不相信爱,我们可以对这个时代失望失落,但是我们内心不能放弃爱一直寻找就算一直失落,我相信这是前不见归途后已无来路的壮举,更是一首伟大的唐吉诃德史诗(复制
  • #乡镇传真# 【大屯镇:聚焦人才建设 助推乡村发展】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萧县大屯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工作,充分发挥人
  • 每个妈妈和孩子都应该被温柔对待[心]最后那句一定能做到,听的我的心都化了[good]我鼓励所有的麻麻都能实现自然离乳,我们一起加油[加油] 早晨给西局妈妈通乳就
  • #周也金智秀同款黑裙#既然突然提到了这场秀的图,那么就来回忆一下2022年4月30日,金智秀出场在举办的Dior时装周在活动中,和dior的CEO 一起坐在第一
  • 我承认我是一个俗人,就喜欢钱,我从不掩饰自己对钱的渴望和野心,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太清楚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不信你花钱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你
  • 水泥电缆槽钢模具的制作过程是比较麻烦的,这种模具在制作的时候需要经过剪裁、打磨、折弯、焊接等一系列的过程加工制作出来的,这个制作的过程对工人的加工技术的要求是比
  • 所以,今天我就专门和大家视频见面,让你们亲眼看到,中国大使还在基辅,还在与广大的同胞们共同面对当前这段特殊困难的时期。所以,今天我就专门和大家视频见面,让你们亲
  • 为什么上个世纪那么多节奏类型丰富,韵律感比较不那么强的歌受到欢迎,因为我们失去了耐心,我们只想听一些能快速进入副歌,并且副歌要足够强足够重复的歌曲,89里面的很
  • 人世间的情缘触痛了多少无言的感慨,情深缘浅的风吹散了多少相聚离散。人世间的情缘触痛了多少无言的感慨,情深缘浅的风吹散了多少相聚离散。
  • #李马克[超话]# #李马克onyourm__ark# 211201 自然乐园签售更新 马克相关【图片】 猫猫捂脸~ cr.llillhllj 【资源:凑
  • 看到一同值班的同事受伤,罗永心里就知道,爬到坝上去开闸泄洪的,只有他一个人了。一直到7号,他们遇到一条溪流,罗永才喝到开始逃生后的第一口水,那时已经过去三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