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蚂蚁相伴80年,一生活得像孩子

  2021年12月26日,“20世纪最后一位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离世,享年92岁。
  威尔逊的研究生涯是从蚂蚁开始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跨越了80余年。就在2020年,已经91岁高龄的威尔逊出版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蚂蚁的世界》。
  似乎是对生命的结尾有所察觉,威尔逊把时间留给了毕生挚爱,他精心挑选了26个蚂蚁的故事,同时也把自己重要的人生片段浓缩在了里面。
  近日,威尔逊这本遗作的中文版正式面市。

威尔逊的13岁

  早在20世纪初,红火蚁入侵了北美,而威尔逊是在北美最早意识到红火蚁入侵的人之一,那一年他13岁。入侵事件可能是威尔逊少年时代最重要的发现。
  1942年,他在美国莫比尔一块挖开的土地中发现一座约30厘米高的蚁丘,里面满是他从未见过的蚂蚁。结果发现它们是入侵红火蚁。
  对于整个美国历史来说,红火蚁都是一个宿命般的物种。
  20世纪50年代,入侵红火蚁扩散到了全美。当时,美国农业部和化工企业计划用大规模喷洒杀虫剂的方式消灭它们。
  已经成为蚂蚁专家的威尔逊非常反对这么做。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传统方法不仅杀不死红火蚁,还会让农药处理区的其他生物和人类暴露在危险中。
  然而,威尔逊没能阻止这个计划。结果是红火蚁又在夏威夷登陆,而后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建立了滩头阵地,真正成为了国际性问题。
  因为蚂蚁,威尔逊参与并见证了一段环境史,这也是《蚂蚁的世界》26个故事中的一个。
  威尔逊一生写过30多本书,绝大多数是学术性的。他自认,直到这本书,才把蚁学作为一场身体和智力上的探险,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这些蚂蚁的故事不仅跟科学发现有关,也包含了威尔逊在不同时间段里的人生经历。“这本书带有相当的个人回忆录的色彩,他的一生似乎都浓缩在了这些故事里。”本书译者之一、科普作家冉浩认为。
  威尔逊熟谙大众的口味和兴趣,用科学知识加人生故事的写作方式,保证了这本书最佳的阅读体验。
  “他有着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头脑,同时也拥有一个成熟作家的文笔。”冉浩评价说,两种能力的完美结合,让威尔逊成为了科普作者中十分难得的存在。

为什么是蚂蚁

  威尔逊一生发现了约450种蚂蚁,几乎站在了蚂蚁分类学金字塔的顶端。但真正让威尔逊名声大噪的,是他在对蚂蚁的潜心研究中,把种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以及进化理论有机融合,开创了生物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社会生物学”。
  冉浩介绍,在如今的社会生物学领域,蚂蚁是非常典型的模式生物,这里有着最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构成了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蚂蚁社会几乎就是“女性”世界,雌性蚂蚁拥有完全的主导权,所有忙于劳动、忙于探索外部环境或参战(全面的蚂蚁战争)的蚂蚁都是雌性。相比雌性,雄性蚂蚁就显得格外可怜,它们一生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婚飞时与其他蚁群中的处女蚁后交配。
  威尔逊把这样的雄性蚂蚁形容为一群会飞的“精子导弹”。“导弹”一经发射,不管成功与否,都会被蚁群遗弃,并在之后的几小时或最多几天内死于雨水、高温或捕食者的爪牙之下。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许多蚂蚁类群会吃掉受伤或死亡的同类。年老或残疾的工蚁会按照既定准则离开巢穴,不给蚁群造成任何负担。死在巢穴里的蚂蚁会被丢弃在原地,而严重受伤或垂死的蚂蚁,则会被自己的姐妹直接吃掉。
  威尔逊发现,蚂蚁还是所有动物中最好战的,同物种不同蚁群间的斗争最为激烈,通常以斩草除根为目标。
  他曾见过到处散落着“战士”尸体的战场,发现绝大多数是年老的雌蚁。成年工蚁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蚁群发展会从事越来越危险的工作。因为“对蚂蚁来说,服务蚁群就是一切。自然死亡将近时,老年工蚁在最后的日子里从事危险活动是对蚁群更有利的选择”。
  在威尔逊看来,蚂蚁利用这些超乎人类想象的社会组织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迄今为止被发现、定名并详细研究的蚂蚁已经超过1.5万种,相当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数的总和,地球上蚂蚁的总重量大约与全人类的体重相当。
  除了高寒地带以外,蚂蚁渗透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落。它们在1~100毫克量级陆生食肉动物中占据统治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推动世界运行的小生物”,至少在陆生动物中是如此。
  曾有人问威尔逊“为什么要研究蚂蚁”,他反问说:“蚂蚁如此有趣,为什么不人人都来研究蚂蚁?”

他“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

   “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喜爱昆虫的时光,而我始终没有从中走出来。”直至人生的终点,威尔逊都没有丧失对自然界强烈的好奇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一生都活得像个孩子。
  对小时候的他来说,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探险,长大后,这场探险变成了现代生态学中一项重要的数据收集工作——全物种生物多样性编目,这也是他未竟的事业。
  这样的经历让威尔逊十分希望本书能够吸引那些有意在科学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在他看来,即使从十岁开始培养这种兴趣也不算太早。
   “被子植物与昆虫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协同演化关系,植物供养昆虫,昆虫帮助它们播种繁衍,因此,被子植物和昆虫互相成就了彼此。” 冉浩解释,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不由个头大小决定,但昆虫就因为它们的外形而难以进入人们的关注圈。
  阅读《蚂蚁的世界》,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认知。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威尔逊讲到了蚂蚁祖先演化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近期在缅甸琥珀研究中颇受瞩目的一类具有大颚的捕食性蚂蚁——哈迪斯蚁,它们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
  威尔逊问自己,如果魔法允许他前往地球史上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待上几个小时,他会选择去往地球的哪个时代和哪个地方。他的答案是——1亿年前的一片到处都是蚂蚁(包括哈迪斯蚁属)的中生代森林。
   “也许老爷子不是离开了,而是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这是冉浩给偶像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科学导报

正版 给孩子看的3D创意立体书-大恐龙
定价:298
88包邮
中国原创恐龙3D创意立体书,让你把恐龙博物馆“搬”回家,这里24小时全天开放,一周7天不闭馆,带你穿越数亿年的时光隧道,开启精彩的恐龙博物馆之旅!
   
 这本书为好奇心满满的小朋友揭开了史前恐龙生活的神秘面纱,用超大8开本,12个炫酷3D大立体、13张巨幅全景、近60个巧妙活动机关、40余幅写实插画,详细展现了60余种恐龙和古生物,150余个纯干货知识点,为热爱恐龙的小朋友展开一场精彩的史前恐龙大巡游。

书后附详实精准的恐龙地图,对19种恐龙从身长、食物、分类、化石发现地和特性出发,进行了系统解读,内容清晰,让小读者对各类恐龙特征和在全球的分布一目了然。恐龙演化谱系图的加入,展现了恐龙的演化之路。

跟着这本书,走进《恐龙》世界,与曾经的地球霸主一起开始一场精彩的旅程吧!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不会喝酒,但又常常被热情的东道主敬酒,真真是吃不消,好在现在都不强劝,往往以茶代酒也就过去了。酒可以免,但吃肉则是在所难免的,又因为我吃肉以后不能消化,而东
  • "嗨普陀"平台即将上线啦!文艺演出,壕礼相送,更有0.01元电影票等你来秒!海岛旅游,尽在嗨普陀神秘的北纬30°线上的海洋氧吧有一座充满智慧
  • (4)在信息技术浪潮奔涌之时, 实体性的技术突破却遭遇瓶颈,如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进展缓慢,人类物质领域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革命性改变。可以预料,未来几十年,世
  • [笑cry]黑帮老大来回纠结还是作出了霸道总裁宣言:就算你是男的,我也不管了。(我不是男的)我还是不管。
  • #青海旅游攻略#在青海茶卡盐湖,感受一场关于梦想的的大西北环线之旅。一个为期一周的西北之旅,追随一个美丽的传说,寻找一片圣洁的蔚蓝,一篇大西北旅游攻略,希望能帮
  • 里面不能带手机,带手机立刻淘汰(死),问题是梦里我带了手机,我潜意识告诉自己快改变规则,然后规则就变成只要带了手机进入基地,统一视为自愿参加,必须输入玩家详细信
  • 当的价值变高了,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浑身散发出快乐的气息,他就会向你靠拢。你让他感到你很烦,你就成了低价值的另一半,他就会想要远离你。
  • !!
  • #秀场直击[超话]# 今晚,2019北京时装周开幕大秀“雪莲·迹往未来2020/2021秋冬羊绒流行趋势发布”亮相水立方,在浩瀚银河中赏百年雪莲,领略中华民族羊
  • #每日一善[超话]# 互动带不吞必回 心静静心心自观,人善善人人自善。 不以己善而骄人,不以己能而作威。 万事莫如亲下手,万善莫如孝当头。 书到用时方
  • 本来大家都洗漱完躺在床上各玩儿各的,突然宿舍有个小姐妹说了一句“你们谁想涂指甲油?我这里还有好多。”于是大家齐刷刷地都从床上起来,挣着涂指甲油[笑而不语] 我
  • 颜范集团旗下: 尚嗨牙科连锁 Shanghai Of The Dental Department 美化生活 权威牙医 牙医世家 精益利人 牙医世家 精益
  • 【云顶邮轮集团揭晓星梦邮轮首艘20万吨“环球级”邮轮名字】 8月28日,云顶邮轮集团今日借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会开幕之契机举办发布会,揭晓星梦邮轮旗下首艘
  • 十二星座恋爱时候谁最瞎: 白羊座:答应对方所有要求,失去自我 金牛座:正常外表下神经质的一面暴露无遗 双子座:爱上了什么都不顾,与世界决裂 巨蟹座:当爹当妈给
  • 【北京展览信息】80后的回忆杀,中国百年童书展、时间:2019年08月20日-2019年09月15日、地点: 北京 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路9号 妇女儿童博
  • 不知不觉,19年已过去了大半,到北京的事业部已有一年又三个月,从夏日的从容,到深秋的步履维艰,大概每一份职业都是起伏的,不确定的。从一份职业到一个企业再到一个国
  •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 生活方式显现在身材; 情绪起伏表露于声音;家教看站姿; 审美看衣服;层次看鞋子; 投不投缘,吃一顿饭就能知道 。” --很经典的
  • #今天王怿安辞职了吗#没有,今天也是开会到快七点的一天。从早上七点多到晚上七点多,中午除了吃饭,我就躺了十分钟。然而现在我还要继续加班,预计11点前是绝对不可能
  • #博物馆奇妙之旅#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
  • 赐六个字:放你娘的狗屁。 上有还能掌四十来年权的爹下有一个大哥二十个如狼似虎的弟弟,就算如你所说什么也不做就能坐稳太子之位也可能当到老死病死也等不到老子退位他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