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卸任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林澜将接任,他比周厚健小1岁】一向低调的周厚健,在退休时也选择了极为低调的方式。在3月12日下午海信召开的例行月度经济分析会上,周厚健正式卸任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副董事长林澜将接任。自去年11月传出海信“换帅”误读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的海信接班问题,也由此尘埃落定。
1982年,刚刚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的周厚健便进入青岛电视机厂工作,由此开启了在海信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1992年,周厚健正式升任厂长,成为引领海信前行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海信从一家地方电视机厂,成长为千亿级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21年,海信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
由国际营销“一号人物”林澜接班,或许预示着海信未来将在国际化上进一步提速。
01
周厚健:
30年带领海信完成“三大跨越”
对海信来说,周厚健足以称得上奠基者。出任厂长时,周厚健年仅35岁。在长达30年的掌舵时间里,周厚健对海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对技术的笃信,到低调稳健的个人作风,无一不深深烙印在了海信的企业文化中。但若从企业发展的长时段角度观察,周厚健带领海信在多元化、国际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上所完成的“三大跨越”最具里程碑意义。
刚掌舵海信不久,周厚健就知道,海信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固守城池,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布局是必经之路。
“索尼公司就是靠不断上新项目迅速发展起来的,松下亦是如此,家电产品层出不穷。海信要发展也必须走这一步,向高科技发展。”199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周厚健曾如是说。
此后,海信开始在变频空调、手机以及媒体产品等其他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发力,并在2006年完成了对科龙的并购,进一步完善了白电产品线。与此同时,海信还在2000年前后将触角延伸至B2B产业,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布局。
如今,海信已经成为国内家电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几乎涵盖从黑电到白电到厨电的全品类,旗下品牌包括海信、科龙、容声、gorenje等。B2B产业中,智能交通、光通信业务板块已经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智能医疗等近十年内新布局的业务也开始崭露头角。
业务版图持续扩张的同时,周厚健也将目光瞄准了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
事实上,在周厚健接棒之前,走出国门就是海信的愿景。“在世界地图上点一个点”,是周厚健的上一任在告别时对周厚健和海信的寄望。30年后,周厚健做到了。如今的海信已经在海外设立了55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11个研发机构、18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对日本东芝电视等国外老牌家电企业发起的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经典案例,完成了从出口到并购、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管理的国际化升级扩张之路。
在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中,周厚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出海。2021年,海信实现海外收入731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达42%,其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过80%。
很多人对周厚健的印象是“技术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周厚健也是一位大胆的改革派。在他掌舵的30年间,海信不断冲破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释放出更强的企业活力。
1992年,刚刚升任厂长的周厚健便为了降成本、裁冗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94年,在质疑和反对声中,周厚健将企业品牌由“青岛”改为“海信”,青岛电视机厂也因此被海信集团取代,由此真正拉开了海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转变的序幕。
此后,周厚健相继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提高了经营效率。就在2020年,海信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推进了集团层面混改,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

02 林澜:海信国际营销的“一号人物”
虽然公众对林澜的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海信内部,林澜是一位已经“服役”了超过15年的“老兵”,是海信国际化业务的“一号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林澜生于1958年,与1957年生的周厚健算是同龄人,历任西门子咨询公司(现为英国 AMEC 公司)动力系统软件开发部经理,GE 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林澜与海信的缘分始于海信对科龙的并购。2002年,林澜受老同学顾雏军邀请加入科龙,负责科龙香港公司投资、科龙顺德总部研发、生产、采购和海外业务。《海信史》中提到,“直到顾雏军被抓,科龙面临倒闭,林澜仍然靠着几个海外大客户维持公司运转。”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精神,让林澜成为科龙高管中极少数被海信继续任用的人之一。2006年底,海信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之后,周厚健就将此前任职科龙副总裁的林澜纳入麾下,任海信集团副总裁,并将国际营销的担子交给了他。也正是在2006年,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
某种意义上,林澜是海信收购科龙所获得的最大收获。科龙的海外市场一直做得很好,而海信之所以发起对科龙的并购,目的之一便是为海信国际化铺路。如果说周厚健是为海信国际化谋划蓝图和做战略决策的人,那林澜就是冲锋一线的实施者。
从各个国家市场渠道的建立,到海外研发体系的搭建,再到近年来对东芝电视、gorenje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由林澜一手推动完成的。他将过去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比如,海信之所以能在自主品牌出海,这条被认为最难走的国际化道路上快速突围,源于林澜的“B品牌”战略——暂时放弃对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先从“高质中价,优质服务”的定位做起。到今天,海信自主品牌已经在欧美高端市场获得越来多认可,并成功将万元以上的激光电视产品卖到了美国。
再比如,林澜负责搭建了海信智能电视的海外内容平台,让海信成为首个搭建全球一体化运营平台的中国电视品牌,海信智能电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林澜,就没有今天全球布局的海信。就连周厚健都曾评价说:“海信真正的国际化,是林总带着走出来的。”
在国际化上持续加码无疑将是海信未来最重要的发力方向。2021年10月,海信就曾在媒体开放日上公开表示,预计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时间内超过国内。而在2021年底召开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B2B产业出海被确定为海信未来国际化的重点突破领域。相信林澜的接棒,将给海信国际化增添极大助力。 (相关链接https://t.cn/A66c298u)

今天市场是一个探底回升走势,早盘快速的下跌主要是外围利空,人家要做空我们的一些中概股,叠加补缺口,就跌的快了一点
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上证指数3150——3500就是低估值区间,创业板2200——2700也是,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去恐慌
把握投资机会比恐慌重要的多,我午盘分析也是聊了很多很多选股思路的问题,没有再刻意的去加油打气,聊信心的问题
现在真的是选股大于一切,好好选股,比陷入悲观的情绪中要重要太多,就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指数今天能下跌收阳,说明多头开始真正组织力量反攻了。上证和创业板30分钟级别都做了底背弛确认,至少短线对于这个低点市场还是比较认可的,预计下周延续反弹走势,关注反弹力度,力度如果不强后边10几个交易日后继续下探,力度如果强劲,很可能这里成为今年的重要低点。今天创业板的日线5浪下跌结构也已完成
操作上我们今天买入300264暂时红盘#今日看盘#

2022届考研人数大涨,现在考研国家线出来了,很多专业都在猛涨,估计很多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也会涨,真的太卷了,竞争非常激烈,估计23年的考研也不会轻松,竞争依旧激烈。

考研肯定是有欢喜有遗憾的,但结局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想好应对之法。

已经过线的小伙伴,要认真准备复试和调剂了,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没过线或者没考好的小伙伴,要么准备来年再战,要么赶紧准备找工作了,三四月份是找工作还是相对比较容易一点的时候,错过了这个时间段,找工作就不容易了,五六月几乎没有什么好岗位了。

我其实只建议最多脱产再考一年,脱产三战、四战考研那就大可不必了,又痛苦又累,付出与回报还不一定成正比,如果真的不甘心非要考,可以考虑一边工作一边考,工作经验和经济收入都不会被耽搁,只是说在职考研会更难更累。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考研一条路!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硕士研究生的,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研究生的,现在的大多数职业读到本科或硕士就基本够用了。

(当然,比如学医之类的同学,那就基本没选择了,想要去到好点的单位,不读研不读博基本不太可能的。)

一方面,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了一条非常枯燥、孤独且辛苦的路程。

考研期间的生活真的很苦,而且这种苦的感觉,比高考期间带给人苦的感觉要强烈得多。

因为,高考是一群人一群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前进的群体作战。高考备考期间的生活,虽然累,但是目标明确,进度可控,还非常充实,也充满爱,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是一段让人怀念无比的时光。

而考研则不同了,这是一段一个人的孤军奋战的旅程,基本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自己,还有非常多外界的干扰,而考研期间的迷茫和焦 虑,枯燥 乏 味,孤 独 感,才是让人最痛苦的,很容易就让你半途而废,打起了退堂鼓。

另外,读研的生活并不是理想中那么好,考研本身很苦,读研本身更苦,读博更是苦上加苦,这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还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沉没成本是非常高的。

第二方面,我觉得读研究生的真正目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拿一个学历而作为就业的砝码,而是为了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探寻人生方向、打造自身长板核心竞争力。

通常来讲,读研究生是值得读的,会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帮助。

千万别相信学历不重要的说法,没学历,连好企业的门你都进不去,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历,决定着职业生涯初始的时候,你的选择面有多大,你能进入到什么平台,有什么起点。通常学历越高,选择面越多,起点越高,平台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更快。

但是,不要把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出路的期望完全寄托在考研之上,想着“现在不能找个好工作,但考研之后应该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吧”。

首先,学历确实是敲门砖,没有不行,有了就是加分项,但不要过度理想地认为学历高了未来发展就能好,学历只是支撑未来发展的其中一个因素,学历高却发展得并不好的人广泛存在。

比如只有学历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没有特长,也是不行的,始终会被淘汰。真才实学和业务能力决定了人生的能发展到的高度,学历是决定下限,影响上限,能力决定上限以及人生发展的速度。

其次,考研之后想找个理想的工作,也并不容易。

读研之后确实会提升学历优势,但在工作经验、社会资源等方面又会成为劣势,且市场环境也在变化,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的就业环境也不一定非常轻松,并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好工作。

特别是对那种本科学校就不错的同学而言,如果只是为了找个高工作而读研,其实研究生毕业去就业其实也并不会比本科毕业就去找工作好很多。

从投入和回报的这个角度而言,真心觉得那种脱产备考三四年就为了考上研究生的方式不可取,投入和回报是完全不对等的,考研最多二战就差不多了。

如果只是为了混个学历而不是为了学点真才实学,几年研究生下来什么都没学到,就是虚度了几年光阴,那大可不必读研究生了,还不如本科毕业就去积累一点工作经验和能力,对找工作更有帮助。

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学历,另外一方面更要提高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增加工作实践经验。

所以,还没考研,准备未来考研的小伙伴们,去考研和读研的时候,还真的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读研,选择读博更是如此。

对于确定了要考研的同学而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考研,都请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不要左右摇摆而临时弃考。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不要关心别人在做什么、走什么路,不要关心别人混得好不好。

你只需要关注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达成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因此,一旦你决定了要考研,就埋头备考,铁了心朝着自己想去的大学前进,什么都不要管,什么都不要想,一条路走到底。

在备考过程中,不要假装努力,要真正地努力,过程可以作假,但是结果不会骗人。

一定要做个自律的人,严格按照自己的备考进度进行,日拱一卒,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切莫一口想吃个胖子去追求“速成”。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而十日寒。

也要找一个或多个一起铁了心要备考的研友共同搀扶前进,相互鼓励,要相信集体的力量,真的能帮助你走得更远。

备考生活虽然苦,但当你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你会发现,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几个月后收到录取通知书![嘻嘻]

(作者:耿向顺)

#考研国家线# #中山大学复试线# #微博新知博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卓伟直播再爆料是怎么回事?具体是什么情况
  • 施一公请辞副校长但保留清华教授职务 全职执掌西湖大学
  • 跑男团为王祖蓝庆生,鹿晗与女友关晓彤高调同框,网友P掉了鹿晗旁边的她?
  • 韩寒发文感慨: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不值得学习
  • 大S瘦身菜单曝光!1个月狂减20斤,独家秘笈奉上.....
  • 传华为进军美国受挫,与 AT&T 合作莫名告吹
  • 网易否认投资养鸡 回应称仍以养猪为主
  • 美国彩民中37亿
  • 热点 |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因“煽动骚乱”被捕?真相不明……
  • 杜鹃花刷爆朋友圈这是什么梗?网友惊叹朽木逢春的神奇美感
  • 刘亦菲深夜发文 网友:脑补一场大型狗血剧
  • 小伙相亲因鞋被拒!你怎么看?
  • 【新闻】天宫一号重返地球 离轨重返大气层烧毁
  • 主播职业报告发布 带你认识真实的主播!
  • 人人网遭监管约谈,传统互联网公司能否借区块链弯道超车?
  • 美国彩民中37亿元大奖 中奖几率为2.9亿分之一
  • 这下闹大了!被指煽动骚乱 伊朗前总统被捕
  • 劳斯莱斯被弃街头成破铁,可惜啊!
  • “起死回生”的杜鹃花刷爆朋友圈,真辣么神奇?
  • 震撼,刚刚特朗普大厦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