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碧天蓝城绿,大美生态扮靓平顶山发展底色
大象新闻记者 高君晓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昊宇 王晓伟 文图视频
2016年,平顶山白龟湖首次发现红嘴鸥,当时的数量只有几十只,现在每年来白龟湖越冬的数量达到6000来只。目前,这里已成为包括世界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在内的数百种野生鸟类生活栖息的天堂。

2013年,平顶山市森林覆盖率31%,如今是67%;2013年,平顶山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达标天数240天;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279天……

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鹰城的天变得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清、岸绿、人美,这是我几年来在白龟湖工作的切身体会。”3月2日,在平顶山市白龟湖,正和同事们执行巡逻任务的湛河区白龟湖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丁俊伟说。

为更好地保护白龟山水库生物多样性,每年从3月1日0时至8月31日24时,白龟山水库都会进入禁渔期。多年来,他也见证了白龟湖生态环境的一步步向好。

“这几年偷渔的越来越少,现在基本没有了,一到禁渔期,大家都很自觉的把渔船停靠在岸边。湖面的漂浮物、垃圾基本上看不见了。”丁俊伟感慨,随着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湖区变美了,前来游玩的市民保护环境的觉悟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在平顶山市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只只红嘴鸥或在空中滑翔,或在湖面嬉戏,前来游玩的市民争相与这些可爱的精灵合影拍照、在固定的投食点,有的市民还拿着健康的鸥粮与红嘴鸥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这些红嘴鸥真的很可爱,它们能来这里,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鸟类,更要保护好咱们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说起平顶山这几年的变化,市民李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的平顶山白龟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吸引了不少网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红嘴鸥只是咱们平顶山这几年生态环境的好转的一个缩影,我们眼里的绿色越来越多,像白鹭洲湿地公园、乌江河公园、奥林匹克公园,都是负氧离子含量、绿化率很高的地方。”平顶山市林业局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立峰说。

绿色廊道、湿地扮靓城市

“河水清澈,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柳树成荫,现在湛河沿岸越来越美了。”一大早,家住平顶山湛河区沁园小区的杨先生像往常一样沿着湛河开始晨跑。杨先生坦言,随着湛河环境变好,他明显感觉到每天来这里锻炼的市民比以往多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平顶山市的城市园林建设。

该市在湛河两岸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带,建成绿道总长度160.8公里、绿化面积580公顷的滨河带状公园,沿岸有三个大型公园和58个节点景观小品。2020年,湛河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成功打造城市的“绿轴”。
从煤城到绿城,再到如今的生态城,近年来,平顶山一直在努力:利用采煤沉陷地先后建成了白龟湖湿地公园、东湖公园、白鹭洲湿地公园等生态湿地;投资4800万元建设的秀林园是将7个湖塘贯通,依山而建市花月季山,地被月季4万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的梅园占地约8.5万平方米,共栽植16种梅花,搭配40余种植株,营造出自然生态的绿地休闲空间,构建城市的“绿肺”。

同时,该市按照“还绿于民、还美于城”的思路对16公里长的黄河路两侧进行绿道建设,在该道路两侧打造了多个口袋公园,市区共完成绿道建设296余公里。

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000多公顷,覆盖率达41.62%;建成区公园面积1186.1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73.72公顷。

“同时,我们还将生态、自然、节约、科学理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全过程,开展海绵型、节约型绿地建设,积极建设智慧园林;把城区零星绿地、待建空地、楼房屋顶、街角桥头等小块空地都充分利用起来,建设绿地。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的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987公顷,占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面积的80.15%。”平顶山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市园林绿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冯建东说。

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2021年,全市PM10浓度8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79天,居全省第3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100%,7个国控断面水质年均值好水占比(Ⅲ类或优于Ⅲ类)达到100%,2个省控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过去一年,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一份喜人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全市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空气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3月2日,在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微型空气站监控平台上记者看到,各县市区每个乡镇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2020年,该局建立了以环境空气自动监控平台、微型空气站监控平台、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可视化视频报警平台、运输车辆管控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主的“智慧环保”监控系统,推动监管由人力向智能科技转变。

“如今,智慧环保监测体系更趋完善,全市建成国、省、市级各类站点总计324个,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络全面构建。”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谈昌发说。

去年以来,平顶山市将全年分为三个时段,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至4月份实施春季污染精准管控;5至9月份实施PM2.5与臭氧协同防治;10至12月份开展秋冬季应急污染管控。

同时,该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查、测、溯、治”要求,对北汝河、沙河、白龟湖及上游入库河流等21条水体开展“徒步式”排查,不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时,落实“一河一策”,制定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国土绿化 城绿山青

多年来,平顶山市坚持以国土绿化提质增速行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30万亩。

同时,该市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有序推动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前,平顶山市共创建省级森林城市5个;汝州、郏县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叶县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申报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创森工作全覆盖。创建森林乡村300个、森林特色小镇12个,森林覆盖率达67%。

“现在,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采访中,市民王先生谈及平顶山的生态环境自豪地说。

“林业不仅有生态功能,还是促农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平顶山市坚持将生态建设植根于产业发展,让产业凸显生态价值。”平顶山市林业局局长王卫锋说,去年,该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6.67亿元,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效果。

如今的平顶山,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公园绿地星罗棋布。山清水秀、绿荫蔽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鹰城市民正在享受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蝶变菏泽①重点项目建设连续五年领跑全省 显“极不平凡”突破力量】
鲁南高铁畅通新血脉、牡丹机场插上新翅膀、滩区迁建开启新生活、现代医药港建设谱写新篇章、高端化工发展迈进新阶段……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菏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更是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精彩跨越,被外界称为“菏泽现象”。

  不少人发问,菏泽蝶变,凭的是什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五年,菏泽累计列入省重大、省新旧动能优选、补短板强弱项等省级重点项目360个,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可以说,重点项目犹如一个强劲有力的引擎,五载厚积薄发,引领菏泽实现了华丽蝶变。

  五年蝶变: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回顾总结了菏泽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这五年,菏泽脚踏实地、强基兴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张新文列出了一组详尽的数据,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由2653亿元增加到3977亿元,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83.9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72个百分点,总量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9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菏泽这五年苦练内功,促使重点产业实现了强势崛起。以作为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其实现了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同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

  此外,菏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等新产业无中生有、快速膨胀,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张新文回顾过往颇为动情,他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成绩的不易,在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康兵眼中,看的尤其清楚:“菏泽能够实现重点产业项目的突破,当然历程十分艰辛,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要领导顶在前面多方奔走,也离不开全市上下一心、脚踏实地的干劲,更离不开各重点项目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付出。”
 五年圆梦:60余次奔走,高铁、机场菏泽都有了

  飞机、高铁来了!很多人把“加速度”一词,评为菏泽2021年“年度热词”。

  过去的五年,菏泽在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正式运营,雄商高铁也将要全面开工建设。菏泽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建成,14.6万滩区群众完成搬迁。
 “加速度”体现在菏泽重点项目推进的点滴中。一个排名让人惊叹: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这背后,是菏泽市坚持超前策划论证、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统筹推进。

  “我们先后60余次赴国家、省对接机场、高铁和滩区迁建等前期工作,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辛、非常困难,不过成效也很明显。能亲历见证家乡人民实现‘航空梦’‘高铁梦’‘百年安居梦’,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康兵说。

  省级重大、重点项目领跑,菏泽跑出发展“加速度”。2017年以来,五年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共360个,总投资5886亿元。仅2021年,菏泽市共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就达127个,实施类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些省级重大、重点项目为菏泽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菏泽发展后劲十足。
“每年我们都积极组织申报,2017年以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总体量在全省都是领跑,为推动菏泽市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菏泽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菏泽市省市两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处处干劲十足。仅2021年,菏泽市在县区提报、认真审核基础上,筛选确定120个、总投资777.6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1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圆满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举办四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个数达320个、总投资2037亿元。

  五年回顾: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

  项目有了,落地、建设、推进,资金支撑尤为重要。想要突破菏泽,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必不可少,如何争取更多支持?一直是菏泽市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由于长期从事综合经济工作,在康兵看来,菏泽必须抢抓每一个国家政策机遇,每一次的争取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不能错过每一次让菏泽腾飞的机会。
 2017年以来,菏泽市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各类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省政策性无偿资金约200亿元,为黄河滩区迁建、医疗卫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储备申报专项债券1000多个,资金需求300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00余个,涉及额度600多亿元。专项债券有力地推动了以牡丹机场、鲁南高铁、雄商高铁等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返乡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市立医院、菏泽职业学院等为主的民生基础设施,以及各县区优势产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对菏泽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来,康兵带领市发改委一帮人深入分析研判国家扩内需、稳投资系列政策,聚焦国家投资方向、重点和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了756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在关键时间节点,不少人数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抓申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盯紧靠牢项目,持之以恒抓进展,确保了菏泽上报项目“精准率高、错误率低、通过率高”,抢占项目争取先机。

  2018年、2019年,菏泽市共争取省“突破菏泽”支持政策239项,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鲁西新区的批复设立,掀起了菏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2020年以来,把争取设立菏泽鲁西新区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积极争取将菏泽纳入全省4个新区试点,并率先完成规划编制、率先获得省政府批复。这是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进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继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政策之后,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注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动力、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五年积淀:厚积薄发,两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力

  过去的五年,菏泽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精准点燃重点产业“引爆点”,“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得以全面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实现了“裂变式”增长。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菏泽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日前,在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年产50亿人份疫苗用蛋白酶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身穿洁净服忙碌着,设备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2021年11月,该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成为了菏泽现代医药港首个投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投产,我们这个项目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医药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做好。”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而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更是捷报频频。过去五年,菏泽市扎实推进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全市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2021年3月19日,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恒昌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原始开车一次成功,4月19日,恒昌化工2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项目顺利投产,产品自主出口到海外。此外,东明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旭阳集团30万吨以内酰胺一体化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全产业链在菏泽整体稳步提升。

  今天的菏泽,过去五年积淀厚积薄发的气势前所未有;展望未来五年,菏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定当更加美好。 https://t.cn/R2WxTrw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进 徐德波 张广辉 菏泽报道
  鲁南高铁畅通新血脉、牡丹机场插上新翅膀、滩区迁建开启新生活、现代医药港建设谱写新篇章、高端化工发展迈进新阶段……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菏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更是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精彩跨越,被外界称为“菏泽现象”。
  不少人发问,菏泽蝶变,凭的是什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五年,菏泽累计列入省重大、省新旧动能优选、补短板强弱项等省级重点项目360个,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债券资金获批额度居全省前列。可以说,重点项目犹如一个强劲有力的引擎,五载厚积薄发,引领菏泽实现了华丽蝶变。
  五年蝶变: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
  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回顾总结了菏泽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这五年,菏泽脚踏实地、强基兴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张新文列出了一组详尽的数据,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由2653亿元增加到3977亿元,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283.9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72个百分点,总量前移5个位次、跃居全省第9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菏泽这五年苦练内功,促使重点产业实现了强势崛起。以作为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中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其实现了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同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五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东明石化、旭阳集团等企业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实现整体跃升。
  此外,菏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大数据、石墨烯、5G微基站等新产业无中生有、快速膨胀,奠定了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菏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五年。”张新文回顾过往颇为动情,他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干成了一批夯基垒台、蓄势聚能的大事要事,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影响全局的瓶颈制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成绩的不易,在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康兵眼中,看的尤其清楚:“菏泽能够实现重点产业项目的突破,当然历程十分艰辛,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要领导顶在前面多方奔走,也离不开全市上下一心、脚踏实地的干劲,更离不开各重点项目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付出。”
  五年圆梦:60余次奔走,高铁、机场菏泽都有了
  飞机、高铁来了!很多人把“加速度”一词,评为菏泽2021年“年度热词”。
  过去的五年,菏泽在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正式运营,雄商高铁也将要全面开工建设。菏泽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建成,14.6万滩区群众完成搬迁。
  “加速度”体现在菏泽重点项目推进的点滴中。一个排名让人惊叹: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这背后,是菏泽市坚持超前策划论证、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统筹推进。
  “我们先后60余次赴国家、省对接机场、高铁和滩区迁建等前期工作,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辛、非常困难,不过成效也很明显。能亲历见证家乡人民实现‘航空梦’‘高铁梦’‘百年安居梦’,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康兵说。
  省级重大、重点项目领跑,菏泽跑出发展“加速度”。2017年以来,五年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共360个,总投资5886亿元。仅2021年,菏泽市共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就达127个,实施类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些省级重大、重点项目为菏泽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菏泽发展后劲十足。
  “每年我们都积极组织申报,2017年以来,菏泽市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和总体量在全省都是领跑,为推动菏泽市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菏泽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年来,菏泽市省市两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处处干劲十足。仅2021年,菏泽市在县区提报、认真审核基础上,筛选确定120个、总投资777.6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1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圆满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举办四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个数达320个、总投资2037亿元。
  五年回顾: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
  项目有了,落地、建设、推进,资金支撑尤为重要。想要突破菏泽,中央、省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必不可少,如何争取更多支持?一直是菏泽市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由于长期从事综合经济工作,在康兵看来,菏泽必须抢抓每一个国家政策机遇,每一次的争取都是在为菏泽发展争取希望,不能错过每一次让菏泽腾飞的机会。
  2017年以来,菏泽市多措并举持续加强各类资金争取力度,共争取中央、省政策性无偿资金约200亿元,为黄河滩区迁建、医疗卫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储备申报专项债券1000多个,资金需求300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00余个,涉及额度600多亿元。专项债券有力地推动了以牡丹机场、鲁南高铁、雄商高铁等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以返乡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市立医院、菏泽职业学院等为主的民生基础设施,以及各县区优势产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对菏泽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来,康兵带领市发改委一帮人深入分析研判国家扩内需、稳投资系列政策,聚焦国家投资方向、重点和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了756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在关键时间节点,不少人数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通宵达旦抓申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盯紧靠牢项目,持之以恒抓进展,确保了菏泽上报项目“精准率高、错误率低、通过率高”,抢占项目争取先机。
  2018年、2019年,菏泽市共争取省“突破菏泽”支持政策239项,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鲁西新区的批复设立,掀起了菏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2020年以来,把争取设立菏泽鲁西新区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积极争取将菏泽纳入全省4个新区试点,并率先完成规划编制、率先获得省政府批复。这是菏泽第一次在争取先进改革开放政策方面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继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政策之后,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注入了新一轮的强劲动力、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过去的五年,菏泽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精准点燃重点产业“引爆点”,“231”特色产业增量提质、得以全面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实现了“裂变式”增长。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菏泽现代医药港运作理念先进、配套设施完备、进驻项目优质、发展势头迅猛,两年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过130亿元,一流高效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前景可期。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日前,在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年产50亿人份疫苗用蛋白酶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身穿洁净服忙碌着,设备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2021年11月,该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成为了菏泽现代医药港首个投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再到投产,我们这个项目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医药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项目做好。”菏泽现代医药港近岸蛋白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而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更是捷报频频。过去五年,菏泽市扎实推进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全市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5%。2021年3月19日,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恒昌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原始开车一次成功,4月19日,恒昌化工20万吨/年高端聚丙烯项目顺利投产,产品自主出口到海外。此外,东明石化100万吨连续重整、旭阳集团30万吨以内酰胺一体化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加快建设,高端化工全产业链在菏泽整体稳步提升。
  今天的菏泽,过去五年积淀厚积薄发的气势前所未有;展望未来五年,菏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定当更加美好。

责编:徐德波
审核:刘 进

信息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他也有一些苦衷的时候,用这一招就更好了: “我以为爱情是可以排除万难的,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虽然我很爱你,但我相信爸妈是世界上更爱你人,是我
  • #讲不出再见(电影《反贪风暴5:最终章》主题曲)[音乐]#是对是错也好不必说了是怨是爱也好不须揭晓何事更重要比两心的需要柔情蜜意怎么可缺少是进是退也好有若狂潮
  • 剧情超级丰富的高自由度养成模拟,上百名角色陪练升级,自由换装、资产升值、人脉管理、恋爱拍戏……快来体验专属于你的名利竞技。剧情超级丰富的高自由度养成模拟,上百名
  • 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在编辑《伟大的海洋》时,我们甄选了四十本博物馆珍藏的与海洋有关的珍本图书。
  • 轻松get伪素颜~而且它还有控油的效果呢,带妆一整天都不用怕变成猪刚鬣哦持妆力感人~有时候我还会拿来和粉底液混合,很适合买错色号的粉底液,妆效也很自然好看,就
  • 易小准表示,“在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中受益的同时,中国也为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十几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在全面参与中贡献中
  • 但是磕cp是磕的明明白白认认真真呐【麥佳亞與隊友進行私密談話 為曼聯危機承擔責任】在曼聯與阿士東維拉的賽前新聞發佈上,麥佳亞(Harry Maguire)表
  • 今天看到恐龙题材的电影《与恐龙同行》突然想起来15年前的动画片#渴望蓝天# 还没后半部分没有看完,这是讲述一只异类的长满了毛的恐龙主人公"毛毛&quo
  • #热门楼盘推荐#【新郑市正弘新城】价格:约7400元/㎡全部户型:三居室(98~136㎡) 四居室(143~219㎡)楼盘概况:正弘新城位于新郑新区东部片区整体
  • 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
  • ”对我来说,你就是这样无比珍贵的存在。希望你,在镜头前拥有无限的闪耀,镜头外拥有普通人的快乐。
  • 小丫头:“我在跟男朋友聊天,你感兴趣啊,那好,给你看看啊。入职前有点着急,没太问福利待遇,然后今天领导给我讲了讲,她一来口就是“我们公司福利待遇很完善的”我心里
  • 欢迎询问了解如何加入会员和经营艾多美全球网购连接事业#艾多美免费加入会员#艾多美中国##艾多美创业[超话]##艾多美 ##创业##兼职#我相信现在大家的口罩己成
  • 这个单是自己闯的祸,所以不能让家人买单,为了减轻并承担这个因果,我便上起了班;其实很多创业的人过的都不如打工上班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创业,特别是冲动
  • “我是陈福生的族人,你们家主把他打死了,却又私底下买通他的妻子,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陈妻到底是妇道人家,实在是怕事,急忙也写了状纸,请求免于验尸,却没想到县令早
  • 这个大型公寓社区计划明年开工】#浦东规划# 继山姆中国旗舰店后,外高桥新发展南块3.0产业社区再次引进旗舰级配套服务项目。这个大型公寓社区计划明年开工】#浦东规
  • 在2020年末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成都擘画今后五年及远景的城市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到2035年
  •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远去,明天还未知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唯有今天属于自己昨天略去今天珍惜,明天争取过去忘掉,现在拼搏将来畅想,活在当下行在今
  • 直播回放轻点链接:#澳美食#蔓延的阿尔泰山脉,虽然没有天山的宏伟,没有昆仑的巍峨。草原文化的投射力、丰富的地理构造、丰繁的物质给予力。
  • 其实我们关注奥密克戎已经很长时间了,主要是通过国外疫情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文献、报道。     张颖:我们在流调过程中高度关注病毒是否溢出到天津之外地区的情况,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