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12月25日清晨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启了天文探索新时代。12月23日,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JWST的中文名定为“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简称“韦布空间望远镜”。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韦布升空并非科学家们星辰大海征途的终结,未来还会有更多空间探测器竞相发射,与韦布同台竞技。美国太空网在12月26日的报道中,列出了韦布望远镜发射之后备受期待的5大太空任务。

  罗曼空间望远镜:研究暗能量

  这台望远镜以NASA第一位首席天文学家、哈勃望远镜之母南希·格雷斯·罗曼的名字命名,它原名“广域红外空间望远镜”(WFIRST),主要使命是绘制宇宙的大片区域以研究暗能量。罗曼望远镜的主镜大小跟哈勃望远镜相同,但它的宽视场仪器提供的视野是哈勃红外仪器的100倍。

  该望远镜预计于2027年发射,将观测数百万个星系,绘制出我们宇宙“邻居”的地图。天文学家希望利用星系的分布来梳理暗能量的演化历程。此外,该仪器还将使用引力微透镜——背景星光的微小变化来发现潜在的数百万颗系外行星。

  大型紫外/光学/红外探测器:搜寻外星生命

  韦布望远镜就像哈勃望远镜的放大版——它太大了,如果没有采用折叠设计,它甚至无法装入火箭整流罩。

  大型紫外/光学/红外探测器(LUVOIR)则更大,其镜面直径超过15米——相比之下,韦布望远镜的镜面直径约为6.5米。LUVOIR是一个全能型空间望远镜,天文学家希望利用这台望远镜实现多项天文科学目标,例如以25公里的分辨率观测木星云顶,并在其他行星的大气中寻找生物存在的“蛛丝马迹”;研究恒星和星系的形成演化;拍摄太阳系中的天体等。

  LUVOIR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正与其他天文任务争夺资助资金。如果它能获得相应的投资并建造完成,该巨型空间望远镜将在本世纪30年代的某个时候发射。

  宜居系外行星成像任务:寻找“地球2.0”

  寻找宜居系外行星是天文学领域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地球2.0”的发现将是一座“金矿”,有助于我们弄清楚宇宙中生命是否普遍存在,甚至可能预示着:人类并不孤独。为此,天文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搜寻质量和成分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这些行星围绕着类日恒星运行,其与主恒星的距离刚好合适,让液态水得以在行星上存在。

  但发现这类行星只是开始,我们还需要研究它的大气层,寻找生命存在的生物信号。例如,如果某颗行星的大气层富含氧气,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天体上光合作用比较活跃;如果其大气层中存在大量甲烷,可能意味着那里有类似细菌的生物体。

  而这正是“宜居系外行星成像任务”(HabEx)的主要使命。尽管HabEx也在争夺资助资金,但支持者希望其能在2035年发射。HabEx之所以如此令人瞩目,是因为它拥有星影遮光罩,这个遮光罩可以阻挡来自恒星的光线,使望远镜能够直接拍摄系外行星。

  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测量引力波

  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是一个位于太空的引力波观测站。在欧洲空间局的领导下,它将瞄准地面引力波探测器无法探测到的引力波源,如超大质量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以及我们银河系内致密天体并合产生的引力波。LISA由3颗卫星组成,它们各自相距250万公里,一起围绕太阳运行。

  通过在它们之间不断反射的激光,卫星可以测量它们之间距离的微小变化——特别是当引力波通过时。该探测器计划于2034年发射。

  黑暗时代无线电探索者:揭秘“黑暗时代”

  大爆炸后数百万年里,宇宙中一片暗黑,处于“黑暗时代”。当时,宇宙中几乎只有巨大的氢气云团,但随着一切开始冷却,这些气体坍缩并形成了第一批恒星和黑洞。随着这些恒星的出现,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束光,自此结束了宇宙的“黑暗时代”,进入了被称为“宇宙黎明”的时期。

  目前,还没有任何探测器观测到宇宙的“黑暗时代”。在黑暗中漂浮着的中性氢会释放出一种非常特殊的辐射,精确地发射出波长2.1厘米的光。这些辐射一直在宇宙中飘荡,在130亿年后的今天,它的波长已经红移到了2米左右。

  这种波处于无线电频谱中,这意味着任何探测这种辐射的尝试都会被来自地面的无线电干扰所淹没,而“黑暗时代无线电探索者”(DARE)承担起了探测宇宙“黑暗时代”的重担。

  DARE目前处于设计阶段,支持者希望在未来几年的某个时候发射。这个探测器的运行位置将是独一无二的:它将环绕月球运行,因为月球的远端是太阳系内已知的唯一没有人为无线电干扰的地方。这是人类附近最安静的地方,也是探索宇宙“黑暗时代”的绝佳之处。

  空间望远镜好像人类的眼睛,人类能看多远,取决于望远镜的“视力”和能力,希望这些人类的“眼睛”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洞悉宇宙的秘密。

  来源:科技日报

【“拉索”7年:如何成为全球独一无二】

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上,位于海拔4410米的高处,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巨大“圆盘”。

它的任务是接住从外太空洒向地面的带电粒子。

当这些粒子穿过稀薄的大气落到“圆盘”上时,科学家可以通过与“圆盘”相连的计算机,挖掘出粒子带来的信息,并由此触及宇宙的奥秘。

这个“圆盘”名叫“拉索”,全称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建设。中国科学家用了7年将它建成。

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观测站,把人类与宇宙连在了一起。

“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

看似空空荡荡的星际空间里,有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粒子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其中不少粒子会“撞上”地球。

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乘坐气球飞到5000米高空时,确证了这些来自宇宙的不速之客,从此,人类有了一条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线索——宇宙线。

中国的宇宙线研究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新中国成立初期,王淦昌、张文裕、何泽慧、肖健等科学家回国,开启了中国宇宙线观测研究。

他们曾在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谭有恒到日本留学。

日本先进的综合性空气簇射阵列让他产生了在中国做类似实验的想法。

回国后,他积极申请经费,希望在中国建设世界级宇宙线观测基地。

“要使中国的生产和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科研作背景。”在一份材料中,谭有恒如是写道。

1989年,谭有恒等人提出在西藏建立第一代伽马天文探测器——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

1992年,作为谭有恒的学生,曹臻成为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的第一个值班人员。

“在那之后,我们已经基本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但仍不算领先,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果说国家再给一次比较大的支持,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曹臻回忆。

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拉索”的诞生。作为中国第三代宇宙线研究者,如今已是“拉索”首席科学家的曹臻记得,“拉索”方案形成过程中,他们在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实现能力之间反复平衡与取舍。

2015年12月31日,“拉索”方案经过中科院和国家层面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边建设,边运行”

把“拉索”建在海子山上,是曹臻和选址团队在立项之前历时5年才决定的。

宇宙线容易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因此,宇宙线观测站需要建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域。

5年里,为了给“拉索”找个合适的地方,曹臻等人跑遍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所有具备高海拔特征的区域,最后发现只有海子山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条件。

选址团队成员、“拉索”建安分总体负责人吴超勇记得,“拉索”所在的场地里河道遍布,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踏进沼泽,大家只能在一块块石头上跳着往前走。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施工来说也是挑战。“太冷的时候,这里无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建设的时间大概是从每年5月到10月底,一共不到6个月。”吴超勇说。

即便如此,在曹臻眼中,这里仍是块“宝地”:“海子山海拔高,可以减少大气对宇宙线粒子的影响;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大量超纯净水的需求;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017年,“拉索”主体工程动工。为克服环境对工程的影响,曹臻等人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

按照设计,“拉索”工程包括1平方公里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和有效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缪子探测器阵列、以测量簇射粒子在水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为探测技术的78000平方米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第一年,我们先建1/4,运行半年,然后再建1/4,凑成1/2,再运行半年……”曹臻说。

“真正的突破”

2020年1月,就在他们刚刚建成一半阵列的时候,“超出人们想象”的高能粒子和“幸运”一起降临在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圆盘”上。

科研人员通过“拉索”发现,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将粒子能量加速超过1拍电子伏特的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这一发现超出了天体物理学家的预期。5月17日,成果发表于《自然》,被期刊专业副主编评价为“真正的突破”和“新时代的开始”。

在一个多月后,7月9日,《科学》上又出现了来自“拉索”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拉索”,精确测量了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在更广的能量范围内为超高能伽马光源测定了新标准,并由此确定在大约仅为太阳系1/10大小的星云核心区内,存在能力超强的粒子加速器,直逼经典电动力学和理想磁流体力学理论所允许的加速极限。

“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些观测成果已经展现出‘拉索’强大的科学发现威力。”由于兴奋,曹臻的脸微微有些泛红。

“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让曹臻如此兴奋的,不只是“拉索”出了两个成果,更在于这两项成果证明“‘拉索’的方向是对的”。“未来十年,我们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都由此明确了。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会产出更加重大的科技成果。”曹臻说。

今年10月17日,“拉索”通过工艺验收,进入科学运行阶段。“国际科学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拉索’,不少国际科研团队提出希望加入我们的科研合作组。”曹臻说。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了其最新的10年调查结果,概述了未来10年天文学界的科学目标,其中多次提及“拉索”作为该领域领先的项目,将决定本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该报告提到的3个这种级别项目中,只有“拉索”已进入工作状态,因此,“拉索”也被天体物理学家Felix Aharonian称为“正在运行的‘未来探测器’”。

“拉索”已经建成运行,但曹臻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止步。面向未来,“拉索”团队还有提升空间分辨能力的新设想。“我们计划在‘拉索’上再建一个由32台望远镜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建好之后,‘拉索’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双‘火眼金睛’,将具有超高能宇宙线发射位置的识别能力,进一步逼近最终的答案。”曹臻说。

每每谈到宇宙线探测的科学目标,曹臻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在依托“拉索”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同时,他还带着中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宇宙线研究者走向国际,参与南部广域伽马射线天文台(SWGO)的酝酿工作。

“我们还有很多想法,未来可能通过国际合作去实现。”曹臻说。而这一国际合作被认为“有望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继续探索宇宙射线的起源,进一步了解银河系本身”。(中国科学报)

【“拉索”七年:向着宇宙线研究的最前沿!】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上,位于海拔4410米的高处,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巨大“圆盘”。它的任务是接住从外太空洒向地面的带电粒子。

当这些粒子穿过稀薄的大气落到“圆盘”上时,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与“圆盘”相连的计算机,挖掘出粒子带来的信息,并由此触及宇宙的奥秘。

图:“拉索”鸟瞰图(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这个“圆盘”名叫“拉索”,全称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建设。中国科学家用了7年时间方才将它建成。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观测站,把人类与宇宙连在了一起。

“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

看似空空荡荡的星际空间里,有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粒子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其中不少粒子会“撞上”地球。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乘坐气球飞到5000米高空时,确证了这些来自宇宙的不速之客,从此,人类有了一条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线索——宇宙线。

中国的宇宙线研究几乎与新中国同龄。建国初期,王淦昌、张文裕、何泽慧、肖健等科学家回国,开启了中国宇宙线观测研究。他们曾在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谭有恒到日本留学。日本先进的综合性空气簇射阵列让他产生了在中国做类似实验的想法。回国后,他积极申请经费,希望在中国建设世界级宇宙线观测基地。

“要使中国的生产和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科研作背景。”在一份材料中,谭有恒如是写道。

1989年,谭有恒等人提出在西藏建立第一代伽马天文探测器——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1992年,作为谭有恒的学生,曹臻成为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的第一个值班人员。

“在那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但仍不算领先,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果说国家再给一次比较大的支持,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曹臻回忆。

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拉索”的诞生。作为中国第三代宇宙线研究者,如今已是“拉索”首席科学家的曹臻记得,“拉索”方案形成过程中,他们在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实现能力之间反复平衡与取舍。2015年12月31日,“拉索”方案在经历中科院和国家层面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边建设,边运行”

把“拉索”建在海子山上,是曹臻和选址团队在立项之前历时5年才决定的。

宇宙线容易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因此,宇宙线观测站需要建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域。5年里,为了给“拉索”找个合适的地方,曹臻等人跑遍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所有具备高海拔特征的区域,最后发现,只有海子山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条件。

选址团队成员、“拉索”建安分总体主任吴超勇记得,“拉索”所在的场地里河道遍布,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踏进沼泽,大家只能在一块块石头上跳着往前走。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施工来说也是挑战。“太冷的时候,这里无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建设的时间大概是从每年5月到10月底,一共不到6个月。”吴超勇说。

即便如此,在曹臻眼中,这里仍是块“宝地”:“海子山海拔高,可以减少大气对宇宙线粒子的影响;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交通、通信和探测器需要大量超纯净水的条件;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017年,“拉索”主体工程动工。为克服环境对工程的影响,曹臻等人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

按照设计,“拉索”工程包括1平方公里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和有效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缪子探测器阵列;以测量簇射粒子在水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为探测技术的78000平方米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第一年,我们先建四分之一,运行半年,然后再建四分之一,凑成二分之一,再运行半年……”曹臻说。

“真正的突破”

2020年1月,就在他们刚刚建成一半阵列的时候,“超出人们想象”的高能粒子和“幸运”一起降临在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圆盘”上。

科研人员通过“拉索”发现,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将粒子能量加速超过1拍电子伏特的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这一发现超出了天体物理学家的预期。5月17日,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被杂志社专业副主编评价为“真正的突破”和“新时代的开始”。

在一个多月后,7月9日,《科学》杂志上又出现了来自“拉索”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拉索”,精确测量了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在更广的能量范围内为超高能伽马光源测定了新标准,并由此确定在大约仅为太阳系十分之一大小的星云核心区内,存在能力超强的粒子加速器,直逼经典电动力学和理想磁流体力学理论所允许的加速极限。

“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些观测成果已经展现出‘拉索’强大的科学发现威力。”由于兴奋,曹臻的脸微微有些泛红。

“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让曹臻如此兴奋的,不只是“拉索”出了两个成果,更在于这两项成果证明“‘拉索’的方向是对的”。“未来十年,我们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都由此明确了。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是会有更加重大的科技成果。”曹臻说。

10月17日,“拉索”通过工艺验收,进入科学运行阶段。“国际科学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拉索’,不少国际科研团队提出希望加入我们的科研合作组。”曹臻说。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了其最新的十年调查结果,概述了未来10 年天文学界的科学目标,其中多次提及“拉索”作为该领域领先的项目,将决定本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该报告提到的三个这种级别项目中,只有“拉索”已进入工作状态,因此,“拉索”也被天体物理学家Felix Aharonian称为“正在运行的‘未来探测器’”。

“拉索”已经建成运行,但曹臻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止步。面向未来,“拉索”团队还有提升空间分辨能力的新设想。“我们计划在‘拉索’上再建一个由32台望远镜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建好之后,‘拉索’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副‘火眼金睛’,将具有识别出真正发出超高能宇宙线位置的能力,进一步逼近最终的答案。”曹臻说。

每每谈到宇宙线探测的科学目标,曹臻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在依托“拉索”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同时,他还在带着中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宇宙线研究者走向国际,参与南部广域伽玛射线天文台(SWGO)的酝酿工作。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想法,未来可能会通过这项国际合作去实现。”曹臻说。而这一国际合作被认为“有望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继续探索宇宙射线的起源,并进一步了解银河系本身”。https://t.cn/A6xUp0e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诸葛、韩信,如果手中没有调动资源的令牌;心中再有安世良策,他也只能是个望洋兴叹的乡野村夫啊!他称自己是不忠不孝之命,活在这世上一天都是苟活,但他遇到了阿翡后,就
  • 岁月不要过多抱怨,相遇本来就是最美好的。所以,遇到你喜欢的太太和作品,一定要评论他们!
  • #勒布朗·詹姆斯##拉什福德#【过去一年推特上被辱骂最多运动员,詹姆斯统治榜首,KD第四】据《今日美国》报道,一项由体育统计网站Pickswise获取的研究数据
  • ”我最好的一个状态就是在于足够坚定和坚持我生活中遇到太多这样的朋友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迷茫没有信心的时候就开始慌张了因为都来源于我们太着急,预期没有一
  • 来参加入队考试的游我他们的面前出现了社长6兄妹长女轰霸游花(ゴーハ・ユウカ暂译),她指名了决斗对手是体育万能的露明。来参加入队考试的游我他们的面前出现了社长6兄
  • Model S Plaid 的座右铭:高性能就像特斯拉对 Model S Plaid 的介绍那样,这是迄今为止加速最快的量产车型,而一直以来这款车的任务和使命也
  • “保姆,是你的女主人回来了吗?”劳埃德先生问道,“我有些事情想跟她谈谈,可以吗?”白茜走在劳埃德先生的前面,把他带到了早餐室。回家的路上,他要给我拿奶茶,要拉我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同样是参加《向往的生活》编剧史航和作家止庵,全程不在乎镜头和出镜率,甚至就连黄磊都对何炅说,千万不要去打搅他们。同样是参加《向往的生活》编剧史航和作家止庵,全程
  • 不过有时大俗即大雅,作为一个草根出生的农民,能写出这等气魄的诗歌,也确实是不容易了。诗歌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写法,例如《诗经》的“式微,式微,胡不归”、骆宾王的
  • 我认为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主宰我们命运的造物主,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我认为大道是我的信仰,我敬畏神灵,我信仰的神灵就是天地正道的化身、中华民族的先哲先贤先烈先辈、
  • 【本科院校招生助理招聘】工作内容:主动电话咨询,接听及回访学生及家长咨询电话,解答相关学校疑问,讲解学校基本情况并邀约来学校参观报名。#移路护航 2021高考必
  • [笑cry][哈哈][哈哈])@景甜 谢谢你又发了一次纯素颜。#boystory男团生图#Quiee送你33张BOY STORY的《I=U=WE:我》数字专辑
  • #王者荣耀[超话]# 哥哥只挂关系不谈恋爱不打游戏,问就是攒的沙雕情侣ID没处用也可以平时陪你聊聊天啥的,因为在备考所以没什么时间打游戏,但如果你想和我玩,我
  • 本来我是很讨厌也不擅长规律题的,为什么这么难的能做出呢,那是因为——在我以前刚到云南时没啥稳定工作也很闲,于是经常去省图书馆看书,在一本趣味数学书上看到过这题[
  • 在梦里,她摧毁了自己少女2.0的幸福,她所不能获得的,又怎么会让其他人轻易获得呢。悲剧每天都在上演,悲剧才是最真实的世界的回礼。
  • ——张嘉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A person's memory is like a city, time corrodes all architectur
  • 长文中他还记录关于庄文杰这个角色的感悟,在拍摄中切身感受庄文杰的喜怒哀乐,对这位“沉稳内敛、机智勇敢且一直善良”的朋友倍感珍惜。长文中他还记录关于庄文杰这个角色
  •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大学堂,还看了一场名为金声玉振的现场演出。#如祺出行天生更懂##如祺出行不贰之选##祺妙宝藏联盟#周末时光,让小祺带你来到深
  • 约莫10分钟后,失主文先生就打来电话寻找手机,张鹏谦告知失主手机是在巡逻时捡到的,并让失主到藏龙东街站安检处领取手机。 15时25分许,文先生来到藏龙东街站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