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佛陀或耶稣,山顶与莲花座
约翰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解摩托车维修的实际价值,一直说到喉咙沙哑,但是约翰仍然无动于衷,只要一谈到这方面,他就一脸茫然,不是改变话题就是看向别处。他不想听我说下去。
在这方面,思薇雅倒是和他意见一致。事实上,她的反应甚至更激烈。在她比较体贴的时候,她会说:“这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脾气来的时候就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连听都不想听。我越想深入了解为什么我如此被技术工作所吸引,而他们却如此憎恨,原因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结果原本只是小小的歧见,最后却演变成一道鸿沟。
很明显,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足,夫妻俩都属于聪明之辈,只要他们肯花心思,在一个半钟头内就学得会如何靠听发动机的声音维修车子,这样不但能省下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必时时刻刻担心车子会出状况。他们应该知道这一点,也可能不知道,我不清楚。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顺其自然吧。
但是我记得有一次在明州的沙维奇,当时天气差点把我热昏,我们在酒吧里待了大约一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摩托车晒得几乎没法骑上去。我先发动好准备上路,而约翰仍然在用脚踩启动器,我闻到一股汽油味,就像炼油厂传出来的一样,便告诉了他,以为足以提醒他是发动机溢油了,所以无法发动。
“对,我也闻到了。”他边说边继续踩,不停地用力踩,有时还跳起来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到他踩得气喘如牛,汗流浃背,再也踩不动时,我才建议他不妨把火花塞拿出来晾干,让汽缸通通风,然后我们可以回去喝杯啤酒再出来。
噢,我的天,真糟糕,他根本不想沾手那些东西。
“什么东西?”
“噢,别提什么工具和什么那些东西了。它没有理由发动不起来。这是一台全新的摩托,而且我完全是照手册上说的去做的。你看,我照他们说的把阻风门拉到底。”
“阻风门拉到底?”
“手册上是这么说的。”
“发动机冷的时候才这么做!”
“我们至少进去了半个钟头。”他说。
我听了暗吃一惊。“但是约翰,你知道今天天气有多热。”我说,“即使是大冷天也得半个多钟头才能冷却下来。”
他抓抓头,“那为什么不在手册里说明呢?”他打开阻风门,再一踩就发动了。“这就对了。”他高兴地说。
就在第二天,仍在附近地区,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这回我决定什么也不说,我太太催我过去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我摇摇头,我告诉她,除非他真正感觉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别人的介入只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我们就走到一旁,坐在阴凉的地方等。
发动不了的时候,他对思薇雅特别客气,这表示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了,而思薇雅在一旁露出“天啊,又来了”的表情。其实只要他问我一句,我一定会立刻上前帮他,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大约花了十五分钟,他才把车子发动。
后来我们在明尼通卡湖畔喝啤酒,大伙儿都围着桌子喝酒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我看得出来,他是为刚才的事耿耿于怀。过了好一阵子,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才说:“你知道……刚才发动不了的时候还真是……让我火冒三丈,心想非把它发动起来不可。”开口说话似乎让他轻松了一些。他又说:“他们店里只剩下这一台破车。他们也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是退回工厂,还是随便卖掉,结果看到我进店,正巧身上又带了一千八百美元,就这样做了他们的替死鬼。”
我几乎是半请求地让他试着去听发动机的声音,他试得很努力,但问题还是一样,于是他干脆回去和大伙儿再喝一杯,话题就到此为止。
他并不是固执的人,心胸也不狭窄,既不懒惰也不愚蠢,所以这件事要解释起来还挺不容易的,就当成一个“未解之谜”随它去吧,对于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穷追不舍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我在这方面比较特别,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大部分骑摩托车旅行的人都知道如何调试发动机。开汽车的人通常不会去碰发动机,不论多小的城镇都会有一间修理店,提供车主昂贵的、专门的工具和诊断用的设备,这些都是一般车主不会购买的。同时汽车的发动机比摩托车复杂多了,一般人也不易了解,所以不自备修理工具情有可原,但是约翰骑的是宝马R60,我敢打赌,由这里至盐湖城不会有任何修理店,假如他的触点或是火花塞烧坏了,他就完了。我知道他没有多备一套,他根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在南达科他州或蒙大拿州坏了,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或许把车子卖给印第安人吧。现在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在小心地避免谈起这方面的问题,他想宝马的车子最有名的就是很少在路上发生机械方面的故障,这就是他的如意算盘。
起初我认为,这只是他们在对待摩托车时特有的态度,但是后来才发现情形并非如此……有一天我在他家等着一起上路,注意到水龙头在滴水,我记得上次就在滴,事实上已经滴了很久。我提醒他这件事,约翰告诉我,他换过新的皮圈,但还是滴水,他说了这些就不再提了,也就是说事情到此为止。如果你试过修理水龙头,但是情况依旧,那就表示你命中注定有个会滴水的水龙头。
我很惊讶,水龙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滴答答地响,他们难道不会神经衰弱吗?然而我发现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也不去注意这件事。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怕被水龙头打扰。有些人的确如此。
我不记得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判断……好像是思薇雅正要说话,而滴水声又特别大,无意中引起她情绪上的变化。她的声音一向很轻柔,而有一天她想大声说话压过滴水声,这时候孩子们走进来打断了她,她不禁发起脾气来,仿佛是滴水声引起的。事实上是这两件事引起的,而让我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怪罪到水龙头上,她甚至有意不去怪罪它。其实她早已注意到水龙头的问题,只是刻意压制自己的怒气,那个该死的水龙头几乎要把她逼疯了!但是她仿佛有隐情,不肯承认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水龙头压抑自己的怒火?
想起摩托车的问题,我一下子开了窍,啊,事情清楚了!
问题不在于摩托车,也不在于水龙头,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科技的产物。这样一来,发生的各种状况便明朗起来了,我知道,就是科技的关系。思薇雅曾经很不喜欢一个朋友,因为对方认为电脑程序设计很有创意。而他们夫妻的绘画和相片里则完全没有跟科技有关的景物。这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不会对水龙头大发脾气,因为人们总是在长年累月都深深厌恶的对象面前一再压抑自己的怒气。这就不难理解,约翰为何只要一碰到维修车子的问题就会打退堂鼓,即使他已经很明显地在为此受苦。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明白,这些都是科技惹的祸。这就是为何他们要骑着摩托车到乡野去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我总是把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搬到台面上来,因此使他们二人十分尴尬。这就是为何只要我们一谈到这方面的问题,谈话就会中断。
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解释得通了。提到痛苦的字眼时,他们偶尔会用“它”或“它们”来代替,比如说:“避不开它的。”如果我问:“避开什么?”他们就会回答我“整个环境”或是“整个组织结构”,甚至是“整个系统”。思薇雅有一次带着保护自己的口吻说:“当然,你知道如何驾驭它。”她这么说让我得意了一下,使我有些不好意思问她什么是“它”,结果心里留下一个困惑。我当时以为“它”是比科技更神秘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虽不是全部,但也主要是指科技。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它应该是指来自于科技的一股力量,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人性、机械化、了无生气,是一头瞎了眼的怪兽,一股死气沉沉的力量。他们夫妻俩觉得它很恐怖,因而试图尽量避开它,却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用词严重了些,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虽然总会有人了解它驾驭它,但那些人是工程师。他们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用的是非人性的语言,不论你听过多少回,也无法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和科技有关的怪物已吞噬了大片的土地,污染了空气和湖泊,人类既无法打击它们,也无法逃避它们。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大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这种感觉十分可怕,我想这就和他们夫妻俩无以名状的态度有关。任何和阀门、轴心、扳手沾上边的东西,都属于非人的世界,所以他们宁可不去想它,甚至不愿和它有任何关联。
如果情形真是如此,那么他们并不孤独。毫无疑问,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而没有刻意模仿别人。但其他的人也是忠于自己的感觉,没有模仿别人。而在这件事情上,这些人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如果你以记者的角度来看此事,就会发现有一场不知来源的群众运动正在逐渐成形。人们打着反科技的旗号,高喊:“科技滚蛋,搬到别处去。”然而在他们的脑海里仍然残存着一丝理智,没有工厂就没有工作,就没有相当的生活水准。但是,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力量胜过了理智,只要憎恨科技的情绪足够强大,那么残存的一丝理智便会瓦解。
这些反抗科技、反抗系统的人被不断地扣上诸如“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一类的帽子,然而单靠给他们打上一个群体的标签,并不能就此把一群独立的个体变为群体。约翰和思薇雅不是群体,与他们同路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正是因为拒绝成为群体,才让他们看起来充满反叛。在他们看来,科技背后的力量正在试图将他们变为群体,所以他们厌恶科技。一直以来,他们基本只能消极地抵抗,一有机会就逃进乡野,诸如此类,然而,他们没有必要总是这么消极。
在摩托车维修方面我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并不是我不能理解他们对科技的感受,而是我认为他们的逃避和厌恶只是一种自欺的行为。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这就是我想在这次肖陶扩当中讨论的主题。

#书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佛陀或耶稣,山顶与莲花座
约翰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解摩托车维修的实际价值,一直说到喉咙沙哑,但是约翰仍然无动于衷,只要一谈到这方面,他就一脸茫然,不是改变话题就是看向别处。他不想听我说下去。
在这方面,思薇雅倒是和他意见一致。事实上,她的反应甚至更激烈。在她比较体贴的时候,她会说:“这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脾气来的时候就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连听都不想听。我越想深入了解为什么我如此被技术工作所吸引,而他们却如此憎恨,原因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结果原本只是小小的歧见,最后却演变成一道鸿沟。
很明显,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足,夫妻俩都属于聪明之辈,只要他们肯花心思,在一个半钟头内就学得会如何靠听发动机的声音维修车子,这样不但能省下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更不必时时刻刻担心车子会出状况。他们应该知道这一点,也可能不知道,我不清楚。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顺其自然吧。
但是我记得有一次在明州的沙维奇,当时天气差点把我热昏,我们在酒吧里待了大约一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摩托车晒得几乎没法骑上去。我先发动好准备上路,而约翰仍然在用脚踩启动器,我闻到一股汽油味,就像炼油厂传出来的一样,便告诉了他,以为足以提醒他是发动机溢油了,所以无法发动。
“对,我也闻到了。”他边说边继续踩,不停地用力踩,有时还跳起来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到他踩得气喘如牛,汗流浃背,再也踩不动时,我才建议他不妨把火花塞拿出来晾干,让汽缸通通风,然后我们可以回去喝杯啤酒再出来。
噢,我的天,真糟糕,他根本不想沾手那些东西。
“什么东西?”
“噢,别提什么工具和什么那些东西了。它没有理由发动不起来。这是一台全新的摩托,而且我完全是照手册上说的去做的。你看,我照他们说的把阻风门拉到底。”
“阻风门拉到底?”
“手册上是这么说的。”
“发动机冷的时候才这么做!”
“我们至少进去了半个钟头。”他说。
我听了暗吃一惊。“但是约翰,你知道今天天气有多热。”我说,“即使是大冷天也得半个多钟头才能冷却下来。”
他抓抓头,“那为什么不在手册里说明呢?”他打开阻风门,再一踩就发动了。“这就对了。”他高兴地说。
就在第二天,仍在附近地区,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一次。这回我决定什么也不说,我太太催我过去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我摇摇头,我告诉她,除非他真正感觉需要别人的帮助,否则别人的介入只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我们就走到一旁,坐在阴凉的地方等。
发动不了的时候,他对思薇雅特别客气,这表示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了,而思薇雅在一旁露出“天啊,又来了”的表情。其实只要他问我一句,我一定会立刻上前帮他,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大约花了十五分钟,他才把车子发动。
后来我们在明尼通卡湖畔喝啤酒,大伙儿都围着桌子喝酒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我看得出来,他是为刚才的事耿耿于怀。过了好一阵子,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才说:“你知道……刚才发动不了的时候还真是……让我火冒三丈,心想非把它发动起来不可。”开口说话似乎让他轻松了一些。他又说:“他们店里只剩下这一台破车。他们也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是退回工厂,还是随便卖掉,结果看到我进店,正巧身上又带了一千八百美元,就这样做了他们的替死鬼。”
我几乎是半请求地让他试着去听发动机的声音,他试得很努力,但问题还是一样,于是他干脆回去和大伙儿再喝一杯,话题就到此为止。
他并不是固执的人,心胸也不狭窄,既不懒惰也不愚蠢,所以这件事要解释起来还挺不容易的,就当成一个“未解之谜”随它去吧,对于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穷追不舍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我在这方面比较特别,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大部分骑摩托车旅行的人都知道如何调试发动机。开汽车的人通常不会去碰发动机,不论多小的城镇都会有一间修理店,提供车主昂贵的、专门的工具和诊断用的设备,这些都是一般车主不会购买的。同时汽车的发动机比摩托车复杂多了,一般人也不易了解,所以不自备修理工具情有可原,但是约翰骑的是宝马R60,我敢打赌,由这里至盐湖城不会有任何修理店,假如他的触点或是火花塞烧坏了,他就完了。我知道他没有多备一套,他根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万一在南达科他州或蒙大拿州坏了,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或许把车子卖给印第安人吧。现在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在小心地避免谈起这方面的问题,他想宝马的车子最有名的就是很少在路上发生机械方面的故障,这就是他的如意算盘。
起初我认为,这只是他们在对待摩托车时特有的态度,但是后来才发现情形并非如此……有一天我在他家等着一起上路,注意到水龙头在滴水,我记得上次就在滴,事实上已经滴了很久。我提醒他这件事,约翰告诉我,他换过新的皮圈,但还是滴水,他说了这些就不再提了,也就是说事情到此为止。如果你试过修理水龙头,但是情况依旧,那就表示你命中注定有个会滴水的水龙头。
我很惊讶,水龙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滴答答地响,他们难道不会神经衰弱吗?然而我发现他们一点都不担心,也不去注意这件事。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们不怕被水龙头打扰。有些人的确如此。
我不记得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判断……好像是思薇雅正要说话,而滴水声又特别大,无意中引起她情绪上的变化。她的声音一向很轻柔,而有一天她想大声说话压过滴水声,这时候孩子们走进来打断了她,她不禁发起脾气来,仿佛是滴水声引起的。事实上是这两件事引起的,而让我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怪罪到水龙头上,她甚至有意不去怪罪它。其实她早已注意到水龙头的问题,只是刻意压制自己的怒气,那个该死的水龙头几乎要把她逼疯了!但是她仿佛有隐情,不肯承认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对水龙头压抑自己的怒火?
想起摩托车的问题,我一下子开了窍,啊,事情清楚了!
问题不在于摩托车,也不在于水龙头,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科技的产物。这样一来,发生的各种状况便明朗起来了,我知道,就是科技的关系。思薇雅曾经很不喜欢一个朋友,因为对方认为电脑程序设计很有创意。而他们夫妻的绘画和相片里则完全没有跟科技有关的景物。这就不难理解,她为何不会对水龙头大发脾气,因为人们总是在长年累月都深深厌恶的对象面前一再压抑自己的怒气。这就不难理解,约翰为何只要一碰到维修车子的问题就会打退堂鼓,即使他已经很明显地在为此受苦。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明白,这些都是科技惹的祸。这就是为何他们要骑着摩托车到乡野去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我总是把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搬到台面上来,因此使他们二人十分尴尬。这就是为何只要我们一谈到这方面的问题,谈话就会中断。
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解释得通了。提到痛苦的字眼时,他们偶尔会用“它”或“它们”来代替,比如说:“避不开它的。”如果我问:“避开什么?”他们就会回答我“整个环境”或是“整个组织结构”,甚至是“整个系统”。思薇雅有一次带着保护自己的口吻说:“当然,你知道如何驾驭它。”她这么说让我得意了一下,使我有些不好意思问她什么是“它”,结果心里留下一个困惑。我当时以为“它”是比科技更神秘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虽不是全部,但也主要是指科技。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它应该是指来自于科技的一股力量,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缺乏人性、机械化、了无生气,是一头瞎了眼的怪兽,一股死气沉沉的力量。他们夫妻俩觉得它很恐怖,因而试图尽量避开它,却又明知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用词严重了些,但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虽然总会有人了解它驾驭它,但那些人是工程师。他们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用的是非人性的语言,不论你听过多少回,也无法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和科技有关的怪物已吞噬了大片的土地,污染了空气和湖泊,人类既无法打击它们,也无法逃避它们。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经过大城市的工业区时,你会看到整片所谓的科技区。门前围了高高的铁丝网,大门紧锁,告示牌上写着“禁止跨越”。在一片污浊的空气之后,你看到的是奇形怪状而又丑陋的金属物和砖块,不知用途为何。它的主人你永远见不着,它为什么在那儿也没人知道,所以你感受到的只是一股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你并不属于那儿。它的主人和知其来由的人可不希望你在附近闲逛,这些工厂让你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有陌生的感觉。它特殊的形状、外观,还有神秘感,一切都在叫你“滚开”。你知道这一切总有解释,而且它们毫无疑问对人类间接地有些益处,但是这些益处你没看见,你只看见“禁止跨越”和“保持距离”的牌子,你只看见人们像蝼蚁一样为这些庞然大物做工。于是你想,即使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也不过是另一只做苦役的蝼蚁罢了。这种感觉十分可怕,我想这就和他们夫妻俩无以名状的态度有关。任何和阀门、轴心、扳手沾上边的东西,都属于非人的世界,所以他们宁可不去想它,甚至不愿和它有任何关联。
如果情形真是如此,那么他们并不孤独。毫无疑问,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而没有刻意模仿别人。但其他的人也是忠于自己的感觉,没有模仿别人。而在这件事情上,这些人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如果你以记者的角度来看此事,就会发现有一场不知来源的群众运动正在逐渐成形。人们打着反科技的旗号,高喊:“科技滚蛋,搬到别处去。”然而在他们的脑海里仍然残存着一丝理智,没有工厂就没有工作,就没有相当的生活水准。但是,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力量胜过了理智,只要憎恨科技的情绪足够强大,那么残存的一丝理智便会瓦解。
这些反抗科技、反抗系统的人被不断地扣上诸如“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一类的帽子,然而单靠给他们打上一个群体的标签,并不能就此把一群独立的个体变为群体。约翰和思薇雅不是群体,与他们同路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正是因为拒绝成为群体,才让他们看起来充满反叛。在他们看来,科技背后的力量正在试图将他们变为群体,所以他们厌恶科技。一直以来,他们基本只能消极地抵抗,一有机会就逃进乡野,诸如此类,然而,他们没有必要总是这么消极。
在摩托车维修方面我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并不是我不能理解他们对科技的感受,而是我认为他们的逃避和厌恶只是一种自欺的行为。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你认为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这就是我想在这次肖陶扩当中讨论的主题。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综合这两则论说的主要观点为:“无物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物观物”,“于静中得之”,结果给人的美感是“优美" ;而“有我之境”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结果给人的美感为“宏壮”。故“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根据观物方式(审美观照)的不同及由此而产生的美感性质的不同来区分的。
《红楼梦评论》区别“优美”“壮美”云:“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日优美,一曰壮美。苟一物也焉,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但观其物。或吾人之心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观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实物,而但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非昔之所观者也。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日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请此物日壮美,而谓其感情日壮美之情。”这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也就是“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区别。
他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即作品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如前所述,王国维所论境界的核心即是“写真最物真感情”,且认为“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文学小言》)“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说明里所指的“无我之已”(《文学文学小言》)。他也十分清楚绝之境”,乃是指审美主体“我”“无丝毫生活之欲”,与外绝对 的无情无“我”之境是不存在的。这物“无利害之关系”,审美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全部沉浸于“外物”之中,达到了与物俱化的境界。“接一句有意味的德国成语来说,就是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好像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来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觉最象所充满,所占据。”(权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此时创造的诗境,即为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如陶渊明《饮酒》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元好问《颖亭留别》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因为是表达了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淡远静穆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这种“无我之境”不是无感情、无个性的境界,而是一种对“无利害之关系”的外物静观而产生的物我浑化的“优美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也不是指感情强烈个性鲜明之境,而是指“我”的意志尚存,且与外物有着某种对立的关系,当“外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威胁着意志时观物而所得的一种境界。用王国维的话来说,此时“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得“壮美之情”。
王国维“有我之境”以“以我观物”之所以不同于“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其关键是因为存有“我”的意志,且与外物存在着对立关系;他所谓的“由动之静”是由于“我”经历了一个“由强力挣脱了自己的意志及其关系而仅仅只委心于认识”的过程。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描写的是独立黄昏、惜春伤逝之“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零飘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而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写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外物”从触觉、听觉、视觉几方面给漂泊蓬转之“我”以刺激,创造了一种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境。这两首词都是描绘了一种“外物大不利于吾人”时“以我观物”所得之境,故称之为“有我之境”。
据上所述,“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创造显然有难易之别。因为根据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人莫不有生活之欲,受意志之支配。只有绝灭意欲才得解脱。然一般人难以达到这一-境界,往往带着“我”的意志观物,常与外物处于对立状态,作品总是带着欲望和意志的色彩,表现“有我之境”。相对来说,能绝灭欲念,能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得。正是在这意义上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然而从既成作品的文学意义上看,不论是“优美”的“无我之境”,还是“壮美”的“有我之境”,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吾人离生活之欲”,具有共通性。
“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因此,没有必要在美学上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强分优劣高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拉夫劳伦(RalphLauren)对于服装的敏锐度,可说是与生俱来,从小便自己玩起衣裳的拼接游戏,将军装与牛仔服饰融合为一,让衣服有其背后的故事性;而拉夫
  • 但是他真的好帅[太开心]下一站幸福&放羊的星星:我求求你了要不然别翻拍了吧,大陆真的没编剧了是吗?雨巷深处文/刘飞芳我带着口罩独自行走在雨巷深处我不敢深
  • 人儿,生日快乐啊~~原来我也是一个合格的吃货。anyway,我好想念这味~只是,真的长肉肉,吃了它,没有跑个10km,都耗不掉!
  • 国牛企业管理公司作为国内公司规范管理的专业机构,始终不渝的推动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小、微企业健康的成长,在当下市场的竞争主体就是各行业企业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
  • 如果不能赶走内心的心魔,即使给你一片蓝天,你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只要愿意宽容,你的心就会装下整个世界。
  • 此外,国家大蒜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的上线,更是寓意深远。”毕永福坦言,大蒜为无性繁殖,为便于后期推广,除品种申报核定外,试种培育亦重要工作之一。
  • 014.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知识的积累,如果光有钱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可以转型,那是胡扯,砸钱做出来的是愚昧。020.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不代表生产力,不是我们
  • 最初,张先生对寇某突然还钱的事,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寇某是不是因为没还钱,被法院“限高”了,出门不方便才被迫还钱的。回去后,小乔把调解情况给寇某说了,没想到寇某还
  • #青年美医进阶计划##切眉术##人们在努力工作生活的瞬间##为什么要期待无名#首先是博纳出品,品质保障第二是梁朝伟和王一博两代顶流首次合作第三是影片讲述的是30
  • 我脑中缺乏分寸感而遭遇尴尬的回忆,是大学吃自助,第一次吃到三文鱼刺身,当时厨师刚切一盘出来,我就疯狂夹光,并对厨师盛赞好吃,他也非常爽朗地笑呵呵地说喜欢就好,这
  • 再祝此生,风光无泪少年愿偿,总有阳光将你照亮,前路坦荡,再无风霜 当逐天光,岁岁步步如愿以偿,幸运尽兴不遇跌宕,一路坦荡,遇风扶摇直上。 再祝此生,风光无
  • 如果说第一段是林真心视角,“我的偶像竟没被他嘲笑”、“是否他真比较懂我的烦恼”那么第二段就好像从徐太宇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得通,“这次闯祸还好有他(她)撑着(校庆上
  • 如果想像佛──不論是指釋迦牟尼佛,還是另指其他什麼「古佛」是不老、不病、不死的,不但與史實不符,也違反經教,更與佛法的心髓──緣起法、三法印相違,這樣的思想,抉
  • 感情方面运势尚可,伴侣对自己较为用心,有什么好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事业方面运势尚可,职场中遇到的客户、上司都较为和善,对方不会故意为难自己,在项目推进上有困
  • 关于崆峒山儿童......#平凉超话##平凉[超话]##519去旅游##平凉文旅##问道崆峒养生平凉 ##趣游平凉# 自崆峒山电子年卡上线以来我们收到了广大用户
  • 我想着,真的希望你顺顺利利平安的出生,和我一起看看这个世界[心]#好孕接力棒#南京客人老公染色体多态性——大Y,A级J子存活率50%,南京客人人流1次,赴美顺利
  • 生肖猪的朋友,早前二个月因命宫不幸遭遇“官符”“火星”煞星作祟,从而引起部分人遇到正财运这方面有些欠佳,精神不佳的境况,9天后命宫碰巧得到“福星”“天财”双吉星
  • 厦门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全长43.82km,均为地下线,设站26座,设1段2场,分别为寨阳车辆段、洪塘头停车场、高崎枢纽停车场,新建1座新民主变,控制中心共用1
  • [求关注]:你拿好包,公主是不能拿包的[黑寡妇]:我不也是公主吗?我叫你长发公主,你也要叫我公主,我是美人鱼公主[黑寡妇]:好吧[求关注]:长发公主[黑寡妇]:
  • 身体腾空大玩瑜伽,一双长腿太惊艳-大杂烩-地球上没有新鲜事-煎蛋以译介方式传播网络新鲜资讯》近日柳岩在社交平台更新一段动态,并配文称:上了吊环,感觉自己是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