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福原隆善先生将所有经典列成表格[福原隆善〈善导大师の忏悔思想〉,藤吉慈海编《善导大师の净土教》第54页,知恩院净土宗学研究所1980年。],笔者检索《大藏经》,增加一部分典籍,列出如下:

类型

出处四悔系五悔系

《大乘戒经研究》中所列的经典

《菩萨藏经》

《舍利弗悔过经》

《大乘三聚忏悔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回向轮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菩萨五法忏悔文》

福原隆善所举出的典籍《合部金光明经》

《十住毗婆沙论》

《大智度论》

《集诸经礼忏仪》《占察善恶业报经》

《观佛三昧海经》

《大乘止观法门》

《摩诃止观》

《法华三昧忏仪》

《国清百录》

笔者所举出的经典《无尽意菩萨经》

《决定毗尼经》

《大方等大集经》

善导的五悔是依龙树菩萨《愿往生礼赞偈》而作成,此《愿往生礼赞偈》即是《十二礼》[《十二礼》,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原收于迦才《净土论》,即《往生礼赞偈》中的中夜礼赞文,后重编于《卍藏经》第二卷。本经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88],但是在《十二礼》中并没有发现五悔思想,所以善导的五悔思想是依据另外的经论。在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善导所说的相似处,现在就二者的忏悔文进行比较,列表如下: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T.26/45b-c善导《往生礼赞偈》T.47/443a

我从无始生死已来所起罪业,为贪欲、嗔恚、愚痴所逼故,或不识佛、不识法、不识僧,或不识罪福,或身口意多作众罪,或以恶心出佛身血,或毁灭正法,破坏众僧,杀真人阿罗汉,或自行十不善道,或教他令行,或复随喜。若于众生有不爱语,若以斗秤欺诳侵人,以诸邪行恼乱众生,或不孝父母,或盗塔物及四方僧物,佛所说经或有毁破,违逆和尚阿阇梨。若人发声闻辟支佛乘、发大乘者,恶言毁辱轻贱嫌恨悭嫉覆心故。于诸佛所或起恶口,或说是法非法,说非法是法。

自从无始受身来,恒以十恶加众生;

不孝父母谤三宝,造作五逆不善业。

今以是罪于现在诸佛知者见者证者所,尽皆发露不敢覆藏,从今已后不敢复作。若我有罪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不值三尊生在诸难,愿以此罪今世现受。如过去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若今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如未来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

以是众罪因缘故,妄相颠倒生缠缚;

应受无量生死苦,顶礼忏悔愿消灭。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内容与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善导的五悔思想是依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而作成。[福原隆善〈五悔思想の展开〉,《天台学报》第22号,第120页,1980年。]同时,善导历来喜欢引用《观佛三昧海经》,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说:

我今观佛,以此功德不愿人天声闻缘觉,正欲专求佛菩提道。发是愿已,若实至心求大乘者,当行忏悔。行忏悔已,次行请佛。行请佛已,次行随喜。行随喜已,次行回向。行回向已,次行发愿。行发愿已,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观佛境界令渐广大。[《观佛三昧海经》卷9,《大正藏》卷15,691a。]

经中明确地说明忏悔、请佛、随喜、回向、发愿五悔的次第顺序,其中请佛即劝请,所以我们想善导也一定依据此经而形成自己的五悔思想。

但是,善导在《观念法门》中引用了《观佛三昧海经》的忏悔法,所以福原隆善先生认为善导五悔思想萌芽于比《往生礼赞偈》先成立的《观念法门》,《观念法门》中“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具体化加以展开便是《往生礼赞偈》。[福原隆善〈善导大师の忏悔思想〉,藤吉慈海编《善导大师の净土教》,第57-58页]

善导在《往生礼赞偈》中引用了世亲《往生论》,将五念门引入净土实践,但是善导在引用过程中,对原文加以很大的改动。同时,在《往生礼赞偈》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作为往生净土的正因,五悔、三心、五念门之间的关连构成了善导忏悔思想的内在要素。福原隆善先生曾将《往生礼赞偈》五悔、三心及五念门进行比较,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同上,第58-61页。]但是我们重新进行整理,并且加上菩提流支所译《往生论》中五念门原文进行比较,列表如下:

《往生礼赞》的五悔

T.47/443a《往生礼赞》的三心

T.47/438c《往生礼赞》的五念门T.47/438c-439a《往生论》的五念门原文T.26/231b

至心忏悔

自从无始受身来,恒以十恶加众生,不孝父母谤三宝,造作五逆不善业。以是众罪因缘故,妄想颠倒生缠缚,应受无量生死苦。一者至诚心,

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一者身业礼拜门,

所谓一心专志恭敬合掌,香华供养,礼拜阿弥陀佛,礼即专礼彼佛,毕命为期,不杂余礼,故名礼拜门。(一者礼拜门)云何礼拜?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至心劝请

诸佛大慈无上尊,恒以空慧照三界,众生盲冥不觉知,永没生死大苦海,为拔群生离诸苦,劝请常住转*轮。二者深心,

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二者口业赞叹门

所谓专意赞叹彼佛身相光明,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及彼国中一切宝庄严光明等,故名赞叹门。

(二者赞叹门)云何赞叹?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至心随喜

历劫已来怀嫉妒,我慢放逸由痴生,恒以嗔恚毒害火,焚烧智慧慈善根,今日思惟始惺悟,发大精进随喜心。三者意业忆念观察门

所谓专意念观彼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国土庄严等,如观经说:唯除睡时,恒忆恒念恒想恒观此事等,故名观察门。(四者观察门)云何观察?

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至心回向

流浪三界内,痴爱入胎狱,生已归老死,沉没于苦海,我今修此福,回生安乐土。三者回向发愿心,

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五者回向门

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圣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又到彼国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众生,彻穷后际,心无厌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门。(五者回向门)云何回向?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

至心发愿

愿舍胎藏形,往生安乐国,速见弥陀佛,无边功德身。奉觐诸如来,贤圣亦复然,获六神通力,救摄苦众生。虚空法界尽,我愿亦如是。四者作愿门

所谓专心,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三业四威仪所作功德,不问初中后,皆须真实心中发愿愿生彼国,故名作愿门。(三者作愿门)云何作愿?

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首先,我们对善导所引用的五念门进行探讨。五念门是善导净土信仰的起行论,《往生礼赞偈》中说:“如天亲净土论云,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何者为五?”[《往生礼赞偈》,《大正藏》卷47,438c。]善导的五念门分别为:一身业礼拜门,二口业赞叹门,三意业观察门,四作愿门,五回向门;但是,世亲《往生论》的五念门顺序为: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我们可以看出,善导的五念门与《往生论》在顺序与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善导自己的特色,这与昙鸾《往生论注》所说的五念门在次第顺序、字句省略方面的改动,有着一定的关系。[明山安雄〈往生礼赞の研究〉,佛教大学善导教学研究会编《善导教学の研究》,第289页,东洋文化出版,东京,1980年。]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在于是否有真信切愿。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信愿行三者,是西方净土之生因,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三资粮。“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这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对净土三资粮,净土宗历代祖师大德多有开示、说明,多位祖师留下著作造福后世、当今。如十一祖省庵大师写《劝发菩提心文》,作《西方发愿文注》,著《涅槃会发愿文》。其净土思想中立愿指向明确,发愿理论丰富。省庵大师把发愿作为修学净土法门的第一要务,认为立愿是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彰显、重视立愿的重要性。

一、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三资粮中,发愿是生信之后的必然步骤。对西方净土要有信有仰,信者相信也,仰者乐求也,也就是欣然愿往生到净土。愿就是心愿,是从自己内心发心立愿,是发自肺腑的誓愿。净土法门的修行重在立愿,愿是净土得生与否的关键,如蕅益大师所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省庵大师秉承净土法门有关发愿的思想理论,对净土立愿的重要性给予多次论证、说明和劝导。他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殷殷嘱托道:“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修学佛法之入门要道,不在他处,首在发菩提心。佛法修行最紧急的要事,首先是立愿,行无愿不成,无愿必至退转。发心立愿,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是上求下化的必然条件。如果不能发平等慈悲的广大之心,立下坚固不退之愿,则纵使经历尘点劫数,依然不能了脱生死,还在六道轮回。所谓的修行,只是徒劳。《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有一菩萨,往昔遇佛,发菩提心。后在世间修行,将前所发菩提心忘失,结果所修无论世间善,还是出世间善,都成了魔业。忘失菩提心尚如此,何况未发?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发愿是修行不可缓之事,欲修学佛法必先立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等等,都是后世修学的模范,也昭示了修行以立愿为本的道理。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开示:“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不要认为一念轻微,虚愿无益。能发一念西方愿,即播将来净土种。依真心修行,心真则事也真实;依大愿精进,愿广则行深。世间至大者无非虚空,然而与心想比,虚空非大,还是心为大。此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太虚,周沙界。世间至坚者无非金刚,然而与愿力相比,金刚非坚,还是愿力最坚。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西方愿。与会大众,近日结成莲社,发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那么我们未来成就果觉圆满三十二相,百福庄严,就是以今天的发愿为起点。净土十祖行策大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然选佛场开,是处可入。无论深山净刹世路风尘,要须心作南车,愿为前导,苟所向不乖。”往生西方净土,必须以发心立愿为导向。否则,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列举了十大愿王的神妙德能,描述其在行者临命终时所显发的力用。经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文描述了一个临终者,哪怕是国王这样的世间最至尊至贵的人,在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他的大臣辅相、象马车乘以及一切珍宝财物、妻妾奴婢、尊贵荣誉等等有形的和无相的一切,都不能随他而去。十大愿王内含了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之功德,在临命终时,显发无作妙用,引导行人往生西方。以此类推,我们净业行人平时立愿往生西方,精进修行,是植愿力之因,而临命终时乘愿往生极乐,即是兑现愿力之殊胜果报。

所以说,信愿行净土三资粮中,愿起着决定性作用。省庵大师在《劝修净土诗》的序言中说:“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没有生到西方净土的愿力,纵使念佛念得一心不乱,也不会生到西方。在《西方发愿文注》中,省庵大师论述了信愿行净土三资粮的关系:“又愿之一字,具该信、行。信则自、他、因、果、事、理不虚(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为因,往生作佛为果实也。西方是事,唯心本性是理。一一真实,故云不虚) 。行则专事持名, 不杂不散。愿则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无愿者有矣,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也。”

净土法门的发愿,本身就包含了信、行。信即蕅益大师所说的深信自、他、因、果、事、理都真实不虚(即相信自心本来是佛,别人也如此。相信念佛为因,必会成就往生净土和最终成佛的果报。相信事相上的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存在,而理体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为自心所具、所现。这些一一都是真实的,因此说不虚)。行则是专一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杂不散。愿则是心里时时都怀着喜乐,念念都期盼往生。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有的人对西方净土有信有行,但仍可能不愿往生。但是,已发下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誓愿,却仍然对净土无信,并没有念佛的行持,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省庵大师作有一首论述净土信愿行三资粮的诗,诗中写道:“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路乏资粮终不到(有信愿无行),马无缰御孰能前(有信行无愿) 。但将三事为符契, 携手同登九品莲。”有信愿无念佛的行持,往生不了西方净土。有信有行却没有往生的誓愿,这就像马没有缰绳而不能驾驭前行一样,是不能生到西方净土的。

有人对往生净土需要发愿心有疑问,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作了假设性的问答,对发愿的疑问进行了解疑答惑:“又问:为善生天,作恶入地狱,本不发愿。念佛往生,亦复如是,何须待愿而后生耶?答:三界因果,随业所感,固不待愿而成。求生西方,出世正因,若无大愿要期,纵然念佛,决不成就。譬如牛行熟路,虽无御者,亦知归宿。如行生路,决无趋向,必须御者手执绳头,复加鞭策,然后方行。众生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似绳头,誓如鞭策。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如牛无御。故必以发愿为要也。”

有人问道:行善者生天,作恶者堕入地狱,并不需要发愿。念佛往生,也应如此,何必非要发愿后才能往生呢?省庵大师解释道:三界内的因果报应,都是随众生各自的业力所感,自然不用发愿便会如此。求生西方净土乃是横超三界、出离生死的出世间大事因缘,如果不发大愿激励、约束自己,纵然念佛,也决不可能成功。譬如牛在熟路上,虽然无人驾御,也能回家。如若在陌生的路上,它肯定会搞不清方向,必须由御者手执缰绳,再加以鞭策,然后才能前行。众生的心性如牛,三界如熟路,西方净土如生路,愿如御者,信如手,念佛如缰绳,四弘誓如鞭策。往生西方净土犹如行路,无愿便不能往生,就像牛无人驾御不能前行一样。所以往生净土的事业,必须用发愿来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引导自己。

省庵大师“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广则行深”、“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愿之一字,具该信、行”、“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往生如行路,无愿不生”、净土法门“以发愿为要”等有关净土立愿的观点,既继承了以前净土祖师大德有关净土立愿的思想,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把立愿摆到了修学净土法门的首要位置,作为念佛行持的动力源泉,具该信、行的资粮枢纽,成办往生事业的第一要务,充分彰显了立愿的重要性和在往生西方净土中的关键作用。

《观经》六大成就

(第三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所有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本经也不例外,这是为了遵循佛陀的遗教,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入大般涅槃前,佛的堂弟,在佛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代表在场的所有人向佛请示了四个问题,史称“四事问佛”,阿难问:
1、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2、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依何处安住?3、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4、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佛陀回答说:阿难!你和大家都要好好地记住:
一、我入灭后:你们应依戒为师。因为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会有一份光明;有十人就会有十份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佛教就会有无量无边多的光明,这些光明能照破世间所有众生的生死无明,可使众生得解脱道,所以凡是学佛之人,都应该以戒为师。
二、我入灭后:佛弟子应依“四念处”为住。即:1、于身念处观身不净;2、于受念处观受是苦;3、于心念处观心无常;4、于法念处观法无我。佛子若能依此四处起观,就依然还是与佛同住一处。
三、我入灭后:结集经文之首应冠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如是”、是“如此”“这样”的意思;“我闻”则表示经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陀所说的,非从他闻,真实无谬。
四、我入灭后:对待恶性比丘应用“默摈”为之。“默摈”就是不与其争辩,默然离弃。这些恶性比丘,佛住世时,尚能调伏,佛不在世了,是没有人能管得住的,所以说对待这样的比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他,久而久之,让其感到无趣后,自动迁单。
阿难在佛陀涅槃后,参与了经藏的结集,诵出的经藏得到了五百位曾在佛陀身边闻法的大阿罗汉的核实和认同,所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在弘传佛法上意味着所说之经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如是”本义为“信顺”,以“信”则说“如是”、不信则说“不如是”。佛法以“信”为第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诸经之首皆举阿难之能“信”而说“如是”。其他外道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伛(有之义)二字为吉祥之表法,这到底是“无”还是“有”,反成了是非诤论的焦点,故佛教为避免诤论而列“如是”等“六成就”以成无可争辩之独家妙法、“六成就”即:
1、如是:为信成就。指如来所说法,是如是之真理、如是之正法,信者必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我闻:为闻成就。这指的是阿难长期跟随在佛陀的身边,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了阿难的心中。阿难的记忆力超群,佛将自己一生讲过的经,都全部对阿难复述过一遍,阿难一经于耳,永不忘失。所以阿难说:所有结集的经典都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是真实不虚、值得信任的。
3、一时:为时成就。一时意为佛处一切时,一切时可无限长、可无限短,但不论长短,佛都无时不在,无有定时,故名“一时”。佛说法,声闻听、是小乘法;菩萨听、是大乘法;无缘份者、见佛没说法。所以用“一时”最恰当。
“一时”的真正含义是圆满过去、现在、未来,于“一念”遍入过去、现在、未来。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说的是时间,时间在真如自性中是根本就没有的,因为时间只不过是众生虚妄生活中的一种颠倒观念,是随顺世间说而已,而大成就者一念遍闻一切法,一时者遍知三世一切法,其实这个“一时”就是“正遍知”。“正遍知”是佛知佛见、是佛的十大果号之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意思。可见这“一时”之妙,妙不可言。此为“时成就”。
4、佛:为主成就。“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觉知三世一切诸法之实相,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三身四智、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福德功德具足圆满,为不同根性的众生演示种种不同的解脱法,所以佛是说法主、是一切众生之主,故名“主成就”。
5、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处成就。“处”是地方、是说法的地方。耆阇崛山即灵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此山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园林清净,圣人多居此处,佛常住于此,《观经》就是在此山中说的,称为“处成就”。
6、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这几句为众成就。“众”指的是众人、众菩萨、众位听众。“大比丘众”指的是大阿罗汉,比阿罗汉证悟高,实际上是大菩萨以阿罗汉的身份示现在佛说法的道场,当佛的听众,他们常随从在佛身边的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还有自觉觉他,证入大乘佛法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也在《观经》道场来听佛陀说法。在这些大比丘和菩萨众中,坐在首席的是七佛之师、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法王子。具足这些法众,称为“众成就”。
以上六个成就,是佛陀讲的所有经典中都有的,有这六个成就,才能证明是佛亲口说的、是真实不虚的、是阿难亲耳听闻后一字不差所宣说的,是可以绝对相信的。
所有的外道典籍都没有以上六个成就,这六个成就也是佛经与外道经典的根本区别。从上可见,佛讲《金刚经》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听法,而讲《观无量寿经》除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外,还有三万二千菩萨及候补佛“文殊师利法王子”参加听法。
文殊师利法王子简称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具足金刚般若智,示现在《佛说观无量寿经》的法会中,可见《观经》就是金刚般若法,是专为大乘菩萨讲的、是专为学大乘法的人讲的,是真正的一生成佛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天我跟舍友聊起小千以前的事情....她竟然都知道....原来他以前也有一个纸鸟jj做朋友,完全被科普的一丝不漏[笑cry]。未来,要像那张精致的面膜男孩那样开
  • 直接用和湿敷都可以~上脸一抹即化水,一点也不油腻!用完温和又不油腻!
  • ATO助理专员罗先生(音译,Tim Loh)解释说:“我们知道今年许多人都面临着(新冠带来的)重大挑战,ATO在这里帮助您在第一时间正确地报税。”“在电视上,这
  • 明快的布局以及下方托平的设计则为乘客带来了充分的驾驶欲望。内存和闪存都是主流技术规格(LPDDR5 + UFS3.1)开关键带指纹识别(解决戴口罩面部识别不出的
  • 通过这次工作坊,志愿者们了解了气候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动员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向往的那些生活,不过
  • mhy真的 你要搞cp就搞cp 搞乙就好好搞乙 你别这边凯亚三句不离他哥那边他哥跟爷搞得跟乙游套路一样 什么意思啊搞得好像凯亚是他哥舔狗一样[泪][泪]爷可以是
  • 当晨曦又照亮了帕米尔高原却再也照不见你熟悉的笑脸红其拉甫留下你脚印一串串那是我的思念悄悄在蔓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像火焰许下的那句誓言就叫做永远亲爱的人啊请不要
  • #魏小粉粉[超话]# 吃晚饭老叔说要去海边钓鱼 就一起跟着去了于是:p1:这也太离谱了?我又一次和男朋友分开了,我经历无数次的分手,性格不合适矛盾阻力也有男友p
  • 快要忍不住时,就想想初衷 保持信念并坚定目标,才不会被挫败感轻易动摇。真的不想忍受也没关系,至少我们努力过环境绝无法让生活无法忍受,只有缺乏意义和目的才会令人无
  • 微博评论怎么那么多恶心人的言论是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嘛就事论事就行啊 搞什么两性对立啊骂人就骂人 怎么还上升到整个男性啊男性坏人只是一小部分也别恐男 远离男人会
  • おやちゅみれ【#博客# 】D-16|第211封博客-いぇい 田代すみれ耶 田代sumire2022-07-28 20:47:33-やぽしゅみ〜堇好~田代すみれで
  • #心动的礼物##微博宠爱季# 今年第四批设计出街的作品❤️给Miniso X Disney Pixar联名系列化妆包,空气感购物袋。问就是在工作,外加写不完的论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韩娱跳蚤市场[超话]#出/换,换的话想要女团小卡或者裸专,台历宁是整个set换,不单卡(台历宁set有小卡+大卡+明信片p8)别问se
  • (原文主要是关注的狂犬病毒基因情况时空分布,but我不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查了下我才知道raccoon dogs是“貉”还想了半天浣熊狗子是个什么鬼……“e
  • 她没有大姐的才情和手艺,也没有二姐的精明会做生意,只想过舒适简单的生活[不活了]。也不喜欢做生意,但因为母亲的一席话,也愿意努力去争一争[胡萝卜]。
  • 因此,她虽被感染,却没有什么不适,还可以照顾母亲的起居饮食Ana 说非常非常感恩能够遇上艾多美,其间她只靠喝 hemohim 一天6至8包 及 艾多美 Vit
  • 期待肖战时影 肖战玉骨遥肖战顾魏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唐三 肖战粉丝小飞侠理智支持肖战代言 支持肖战影视综艺 我喜欢肖战 我喜欢肖战
  • #星盘[超话]#金星落在各个星座的特征金星落1宫,爱美,喜欢美丽的事物,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喜欢交朋友,喜欢买衣服买一切能提升自己外表的东西,自己本身也会有气质
  • 目前我觉得白木耳+黑糯米+洋芋头+枸杞红枣红豆,这个配方是真的很滑很润,一般市售的五谷豆浆或者即冲的五谷粉完全比拟不了的口感!即使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就可以保存很
  • ⚽️周末TCF乐山足球塾11年vs广州富力11年梯队又一次难得的锻炼,其实比赛的输赢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每一次失败中是否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反思下一次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