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 【党建引领创文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开封市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古时候,这里是开封城的外城墙。”每天早上都会到家门口的北宋·东京外城遗址公园一期散步的刘洋说,该处遗址经过改造,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又留存了历史,一出门就能接触大自然,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

城市有机更新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创文中“不好办的好事”。开封市坚持党建引领,以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为抓手,把这件民生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党建引领

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创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封市健全“党建引领+”纵向、横向、项目、考核4个体系,理清“民生症结”,踏石留印解难题、抓铁有痕除桎梏,持之以恒把民生实事做到实处。

纵向体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党建、规划、工程(含管线改造)、拆违等7个工作专班,29个市直部门、13个市属事业单位、12家企业参与。同时,各县区也成立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牵头、亲自谋划、带头推进,县(区)直部门、街道、社区等439个基层单位、2200余人参与。过程中,党员“双报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亮身份”广泛参与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横向体系。“四支队伍”(红色业委会、红色公益物业、红色管家以及社区红色物业)把好事做实。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四支队伍”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五有五进五起来”,把实事做到细枝末节。“五有”即有党组织、有业委会、有楼栋长、有物业服务、有浓厚氛围;“五进”即安防技防进小区、居家养老进小区、文体设施进小区、垃圾分类进小区、智能充电进小区;“五起来”即基础设施强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便民服务优起来、和美小区建起来。实行交办单办理制度,压实工作责任。

项目体系。改造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如,各县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一线项目部建立项目党支部200余个。探索推进“一有八中心”模式,加强“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破解群众急需难题。不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贯穿始终,强化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创新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见实见效。

考核体系。严格奖惩,确保责任落地。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对开展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表彰、立功嘉奖,对工作进度慢的县区进行提醒约谈,同时,开封市还研究制订《关于对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报表扬奖励的实施方案》。每周定期对各县区、各专班工作特色进行总结;按照党建“软件”和项目“硬件”,对关键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奖惩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县区、各单位创先进、争优秀的动力。

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新生活托起大民生

“从之前修建健身广场、整修路面、疏通排水,再到今年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从里到外的翻新一遍,社区一天一个样,越住越新,生活越过越甜蜜!”从西苑社区建成就住进来的居民王一水说起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满脸幸福。

用心做好老旧小区这件和民生休戚相关的实事,把群众利益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把改造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统筹起来,把改善居住条件与提高城市品质结合起来,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改造老旧小区264个,完成拆违面积52.2万平方米,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规范化社区160个,成立党组织146个、红色物业54个、群众自治组织112个,织出幸福花。

党建贯穿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党员干部是改出一片片幸福地的先锋军。梁苑社区党支部将社区党支部154名党员按楼栋片区,划分为6个党小组。社区党员志愿者也广泛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当中,在拆除违建工作中参与到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中,取得群众的大认同,是改造高质量推进的关键。鼓楼区、顺河回族区在拆除违建过程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居民家中宣讲政策、畅谈改造前景,听取并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群众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从误解到理解,对拆违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

有居民表示:“老旧小区违建多,拆除后又立即进行公共管网改造。现在空间宽敞了,水、气、热也用得更放心了,老小区住出了新感觉!”事无巨细地为群众着想,老旧小区改造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老旧小区改造与“一中心四平台”相结合,做到群众有问题,立刻有行动。鼓楼区依托“一中心四平台”网格治理体系,着力优化西苑社区网格架构。顺河回族区通过“一中心四平台”对网格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群众意见建议等进行及时反馈、分析研判,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治理得再好,如果不长效,问题还是会反弹。如何解决问题反复?成立红色业主自治组织或引进红色物业公司。

无物业,开放式。以前的西苑社区混乱难管理。为彻底改善环境,顺畅社区大动脉,保证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治久安,社区党委一家一户统计,征求民意,成立业委会,选聘红色物业,实现封闭式、精细化管理。

统一规划停车位、安装门禁系统……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喜从心底来。

“住进来十几年了,以前糟糕的环境变好了,垃圾一早就清运了,虽然是老小区,但是比好多新小区都好。”小区里总是能听到居民的赞叹声。

除了环境的改善,党建引领红色物业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暖心的服务。建立台账,精确到每家每户,有老人不方便,就把生活必需品买好,送到家门口,有家长下班晚,就免费帮忙照顾孩子,把社区建成每个小家的“大家”。服务周到,居民自然认可,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小区团结和谐就像一家人。

“三化”建设 托起稳稳的民生幸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人民为中心,永葆为民初心,今年以来,开封以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为依托,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内外兼修,推动城市品质高提升、市容面貌大蝶变,真正让城市“面子”“里子”亮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

哪项工作群众最受益、呼声最高,就朝哪里用劲。环境卫生、架空管线入地、主次干道改造、厕所革命、静态停车、垃圾分类……“三化”建设中的每一个专项整治,全部以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为落脚点,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把创文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执法全天候,无缝治乱象 。主次干道出店经营、流动商贩、占压人行道摆摊等乱象频发,是难治的“牛皮癣”。对此,我市精准施策,错时执法,延时执勤,全天候填补执法空挡,让城市管理“不留死角”,让市容乱象“无处可藏”,让秩序更好,让环境更优。

疏堵结合,执法有温度。成立城市市容管理特别行动大(中)队,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针对摊贩实际情况,设置便民临时直销点,化游商摊贩为集中区域管理。例如,本着“便民、规范、有序”的原则,在市区范围内设置夏季西瓜便民临时直销点83处,惠农惠民。

改造惠民生,道路换新装。对自由路(解放路-宋门)、西环路北段(大梁路-东京大道)、东环北路(曹门-东京大道)、铁塔西街、体育路、夷山大街泵站及出水管道提升工程(大梁路-万胜路)、金明大道铣刨罩面工程(原刘寺转盘-310国道)等主次干道进行修缮提升,让城市“面子”亮了起来。同时,提升改造完成近20条背街小巷,豆腐营街、卷棚庙门街等也在有序推进中,让城市“里子”美了起来。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开封先后完成108条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改造,涉及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特别是禹王台区半截街、龙亭区鱼市口街等一大批存在问题较多的背街小巷都得到了改造。

下足“绣花功”,整治“蜘蛛网”。架空线路就像黑色的“蜘蛛网”,挡住了群众欣赏美景的视线,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是横在民心上的一根硬刺。今年以来,“三化”建设将其列入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弱电线路基本全部入地,亮出天际线全面守护群众头顶安全。

居民表示:“悬着的乱线不见了,心里安全多了!”“头顶没了‘蜘蛛网’,抬头就能看蓝天,家门口更有品质了!”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攻坚,整治架空飞线是下足“绣花功”治城的生动践行,更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从群众的普遍满意度就可看出,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里。

多措齐发力,城市更美丽。今年,窨井盖整治列入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我市将井盖整治工作纳入城市管理“三化”建设工作,与城市管理“三化”建设一并安排、推进、考核、通报、奖惩,至今已维修更换各类井盖27370个,迈出“脚下安全”治理大步伐。

环卫大行动。每周对城区道路进行全方位清洗;组织相关人员对道路清扫保洁、公厕卫生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月汇总考评结果及排名进行通报,督促各区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特别是在8月疫情期间,加强消杀,加大清运,严密防护,守住了疫情防控环卫防线。

“绣”出绿色城。4月中旬,完成去冬今春城区绿化工作任务,新建、改建绿地面积271.3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开展死树枯枝专项清理、消除黄土裸露行动、色块草坪修枝整形、行道树提冠修枝、绿化设施维修、乱牵乱挂等一系列景观提升活动,让绿色可持续,成城市最美底色。

“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对静态停车和共享单车进行专项整治,至今先后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提升改造非机动车停车位、施划机动车停车位等4000余处,极大地缓解了停车难题,成效显著。

顾大局,优化出行环境。市政设施日常维修不停歇,哪里出现坑洼、破损,哪里必然第一时间出现市政工人,问题从不隔夜。同时,所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均按照最高标准施工,做到改造一条,群众满意一条。

水、气、热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过去的一年,开封致力于让千家万户都用上更加安全、优质的水、气、热,年初定下硬任务,重锤响鼓推进三项普及率均在95%以上的年度目标,持续打通城市生命线的“最后一米”。

城市是幸福生活的依托。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开封找准民心坐标,把创建工作变成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过程,重锤响鼓开展创文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创文民生答卷的同时,带动全市人民广泛参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将自己融入创文行列,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石家庄“蝶变”】

◇“十四五”开局,石家庄提出未来五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明确要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五个千亿产业”

◇曾经迫使铁路改站的滹沱河已不再是城市生长难以逾越的“天堑”,而成为新的发展“地利”

◇石煤机地块杜绝高强度房地产开发,住宅开发比例控制在40%以内,拿出60%以上的土地规划建设工业遗址保护区、公建配套区、现状保留区等功能分区

解开“捆龙索”,打通城市交通快车道;拥抱母亲河,标定城市生长绿色轴;转型加速度,构建城市产业新体系;做好加减法,增强城市更新获得感,念好“干字经”,营造城市管理新风尚……

今年以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新行动、新变化、新风气,颇为引人注目。

力度:开拓城市发展空间

2021年9月28日,注定将给石家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天,伴随石家庄一代人记忆、服役25年之久的裕华路高速收费站撤销,不仅让市民摆脱了“超级堵点”困扰,也让城市解开生长羁绊。同日,还有8座收费站点被撤销,标志着石家庄绕城高速以内将不再有高速收费站和收费路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石家庄主城区及周边组团逐步形成了被省管3条段和市管4条段近百公里高速公路分裂切割的局面。纵横城区的高速公路犹如“捆龙索”,紧紧束缚着城市空间,9座上下高速收费站更成为城市动脉循环梗阻点。石家庄一直想突破这一发展瓶颈,终因道路产权复杂、改造成本巨大、部门协调困难等因素,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省会建设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大省会战略,支持石家庄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完善石家庄交通体系,巩固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便是其中一项关键之举。

今年6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郑重作出承诺,到9月底前取消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收费,彻底啃下困扰城市发展的硬骨头。

在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的支持下,石家庄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筹资金,通过产权转让、资产置换、市场化运作,大干90天,如期实现绕城高速以内近百公里高速路免费畅行。

“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只要干起来,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干出的效果甚至比预期还要好。”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处处长张静波不无感慨。

与此同时,石家庄还投资约6亿元实施三环路辅道贯通工程,102公里的三环路辅道得以全线贯通,与现有三环主路一道组成快速环线,结束了部分路段企业和居民14年来“看着主路却上不去”的民生尴尬。

打通对外大动脉,畅通市内微循环,一套组合措施下来,石家庄交通网络体系得以系统性重塑,城市框架格局为之一变。

速度:做强城市产业支撑

11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和石药集团共同申报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蛋白药物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石药集团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们致力于创新发展,在抗肿瘤、心血管、抗感染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近十年来实现收入、利润平均两位数增长。”石药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翠龙说,石药集团累计研发创新药100多个,其中一个单品种年销售额达70亿元。

目前,石家庄已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医药流通”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华药、石药、以岭、石家庄四药等医药强企以及上千家生物医药中小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是石家庄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有着工业发展辉煌历程的石家庄,“一五”时期曾被列为重点建设城市,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项目中3个落户于此,石家庄也迅速崛起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然而,近年来,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偏低端,产业规模偏小的问题日益成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的严峻挑战。

“十四五”开局,石家庄提出未来五年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明确要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五个千亿产业”。密集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举措,推动主导产业建链集群上规模。

在鹿泉区,5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小镇已入驻电子信息企业620家,聚集了中国电科13所、54所、神玥软件等一批优势企业,正崛起为华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高新区,“7天完成入户评估,7天完成协议签订,10天完成腾空搬迁”,新规划的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园里,1300余名干部入户动员,150台大型机械一起开动,为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千亿开拓新发展空间。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发钱”“奖金超过一个亿”“一个创新项目就奖了1500万”……不久前举行的石家庄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会议暨2021年度奖补资金颁奖会”,在企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获奖的既有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市场开拓方面成绩突出的骨干企业,也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

“奖励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石家庄历史上尚属首次。”石家庄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书科说,就是要明确传达一个信号:石家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决心是坚定的,制定的政策是坚决兑现的,说过的话是算数的。

厚度:拥抱城市生长根脉

“这里是滹沱河与太平河交汇处,北望正定古城,南接东垣古城遗址,这8000多亩土地是中心城区滨水资源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土地充裕的优质区域。”站在观景台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科科长江中秒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这一区块作为石家庄“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和引领区,已被规划为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太平河城市片区,正在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自西向东流经石家庄市域205公里,被誉为石家庄的母亲河,也被视为石家庄历史文化发祥地。史载,滹沱河曾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舟楫繁忙,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常年断流、植被稀少、黄沙裸露、砂坑遍布,生态环境日渐脆弱。

2017年以来,石家庄统筹生态恢复、防洪泄洪、涵养水源、产业发展,启动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经过三年多建设,滹沱河两岸生态修复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石家庄交通版图重塑之后,滹沱河已不再是城市北部边缘线,而成为一条横贯市域东西的生态轴。

“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作出决定,引导城市新兴功能向滹沱河沿线聚集,促进滹沱河区域生态、产业、文化、景观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滹沱河高水平生态经济带。

“滹沱河主城区段两侧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型农业,积极招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届时,‘母亲河’将变成一条支撑城市发展的经济河、文化河、景观河。”石家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王士宾说。

1902年,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并在此设站,因石家庄当时作为一个村,名气实在太小,就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为振头站。1903年正太铁路动工兴建,为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自此,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交会点。

如今,大河向东,城市向北。曾经迫使铁路改站的滹沱河已不再是城市生长难以逾越的“天堑”,而成为新的发展“地利”。

温度:雕琢城市品质形象

柔性透水的塑胶跑道、智能跑步系统、老人儿童各得其乐的绿地空间,崭新的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在石家庄市建华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东南角,即将建成一座智慧体育公园。若不是保留下的老厂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石家庄煤炭机械厂退城搬迁后的废弃厂区。

石煤机老厂区所在石家庄东北部,曾是钢铁厂、药厂、机械厂集聚的工业区。随着企业陆续退城搬迁或关停淘汰,“破败”“拥挤”“不便”成了这里的代名词。

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石煤机地块正是石家庄在老工业区开发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项目负责人任明辉说,石煤机地块杜绝高强度房地产开发,住宅开发比例控制在40%以内,拿出60%以上的土地规划建设工业遗址保护区、公建配套区、现状保留区等功能分区,优先保障公服设施用地,让时尚、清朗、舒适成为区域新标签。

由于历史原因,石家庄城市居住项目容积率一直较高,导致城市核心区内及二环路两侧形成密集连片的高层住宅,出现了连续百米高度的城市天际线和密不透风的视觉感受。相当数量的房地产遗留问题特别是烂尾楼,成为阻挠城市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必须以对历史、对城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尽快见效。”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存量土地优先用于补充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休闲养老、公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做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配套于社会”,让人民群众安居宜居美居乐居,共享发展红利。

秉此理念,石家庄狠抓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等“六个专项行动”,激发各级干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真正“把难办的事情办成,把能办的事情办好、把该办的事情办出彩”。

秉此理念,石家庄着力在二环内做“减法”,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实行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动真碰硬开展房地产遗留问题整治,集中拆除超千万平方米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城市建设秩序得以有力维护。

秉此理念,石家庄以开放包容心态管理城市,叫停超范围限行外地号牌等不合理规定;一体推进主路主街与小街小巷治理提升;清理整顿停车场,缓解停车难。“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艺术品去精雕细琢”,高标准推进建设中央商务区,精心打造城市客厅和优美天际线;更高水准建设一批风情街区、商业街区。

未来,面对城市激烈竞争新格局,对标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新要求,打造“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石家庄“蝶变”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成都未来机会在哪儿#【红星观察丨城市更新2.0:产业重回市中心,成都机会在哪里?[话筒]】还以为老旧小区和街区才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锦楼智库创始人张萍预测称,未来五年,城市更新将全面进入写字楼和产业园区。一个原因是,站在城市经营层面,当前房龄超20年的写字楼占比已经很高了,看似事小,但那些没有电梯、交通、生态的楼宇,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城市更新已经是一场从空间重塑到可持续的城市系统性改造和升级,关键风口,如何让产业重回市中心?

重回市中心
什么是城市更新?

十三年前,一场改造在英国伦敦展开。过去因市场萧条与环境破败带来的老旧街区,因一次城市更新而彻底改观。

2012年,伦敦国王十字车站重新亮相,不仅由“最穷街区”变成了集商业、住宅与生活为一体的新社区,此后,还迎来了三星、脸书、谷歌等一批新兴企业总部的入驻。

类似的探索正在成都上演。

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注意到,中国正在探索新的逻辑,“低污染、低排放、无噪音、高附加值的产业甚至制造业,正在重新回到市中心”。

今年初,成都发布了20个都市工业示范点位,包括产业社区和特色楼宇两种载体,主要分布在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等中心城区,且每个载体均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当时,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曾提到,公司之所以落在了成都三环旁,是因为有近一半的人员从事研发,“对生活配套、教育资源有较高的要求”。

这恰好是传统城区最有竞争力的条件。张萍提到,尽管目前中心城区的写字楼空置率并不高,但由于过去粗放填补式招商,造成了产品经济价值低,即“楼少亩产低”。

城市更新,意味着对原有土地进行再分配,在张萍看来,目前成都正在探索的,正是对不同楼宇进行精准画像,厘清产业载体能实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定义。

最近,成都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聚焦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包括提质量增效益,积极拓展产业空间。

在张萍看来,随着建圈强链的推进,各区(市)县对产业细分领域的认知将逐渐走向清晰,细分专业楼宇、定制楼宇、特色楼宇和细分的闭环楼宇成为招商的一个发展趋势。

总部经济

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上,4个培育营收达百亿结算型总部企业项目进行了签约。

一个细节是,“结算百亿型总部”是楼宇经济领域的新词,重在引导当地政府培养在地根基性产业。

这无疑释放了强烈的信号——接下来,城市更新后如何合理规划楼宇的“住户”?

“过去的楼宇经济1.0模式,是政府主动吸引各类500强,企业往往是以办事处的形式入驻,楼宇经济实际是租金经济。”张萍说,城市对“住户”的选择应该是有取舍的。比如,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企业入驻不仅是市场行为,更应判断是否符合根基性产业条件,包括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持续带来根本经济价值,并能解决在地的就业。

在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高和资本合伙人苏鑫看来,总部经济或是最佳答案。

在他看来,城市更新的本质是让城市资产持续提质增效,其核心在于,把原有空间变为吸引创新人才的场景,以人才的聚集形成特色产业和生态圈,从而自发形成独角兽企业——从“筑巢引凤”到“赛马成王”,这将是总部经济的孵化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海市黄浦区人代会上,正在经历城市更新的黄浦区提出,巩固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优势,完成经济密度增长率5%左右的目标。

而在近期举行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成都也已经进行了清晰的部署——

会上提到,成都要加快培育引进能级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影响力大的项目,而对那些“双高”项目和不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的项目,则坚决挡在门外。

头部都市圈的机会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楼宇经济,楼宇还在以都市圈的逻辑来聚集。

李忠提到,在新都市时代,向头部城市聚集是各国楼宇经济发展的相似之处,我国的楼宇经济出现的聚集模式是头部城市圈。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成渝已由区域性城市群,跃升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的核心引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关键是,与其他三极相比,成都起势更晚,又应如何把握楼宇经济的风口?

红星新闻注意到,聚焦城市更新这一共性目标,不同城市在发展时有其特殊的逻辑——

上海侧重于社会关系的引导、更新与管理,实现更新机制与路径的引领创新;北京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为指导思想,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建的“多元共治”;深圳强调柔性更新,通过激励政策机制创新引导市场化运作,实现多元主体充分参与;成都则以“留改建”结合及培育新产业与新业态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城市基因与烟火气,提振城市发展动能。

划重点,在城市更新领域,产业是成都最鲜明的特征。

仲量联行研究显示,当前城市正在面临第三次创新驱动变革,城市亟待提升在地化的城市归属感和国际化的时代认同感,本质是吸引高知人群,满足他们的所需所想,“因为人才在城市的进一步集聚至关重要”。

在这一领域,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认为成都是国内城市最有机会的城市之一。

他表示,成都的城市更新已经开始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的、规划的视觉效果来推动城市发展进程的理念,转变为功能先行、产业先行、生态先行的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相信未来在多元创新主题这个层面上,成都可以成为中国城市更新的样本。”#成都城市更新2.0来了#https://t.cn/A6xEilH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04、玉锵“玉锵”此名取自于《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的:“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可以理解为是金玉相击的声音,更显响亮之音与男孩大方之质,极富文化涵养。0
  • #李易峰[超话]#大家都看的很清楚,所有的踩都是为了踩李易峰来的,所以大家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劝自己理智处理事情,我们要以保护李易峰为主,尽量劝自己不要和黑子吵
  • 社会主流就是男方有房有车才好娶媳妇,什么一起奋斗,什么一起赚钱买房,都是不太敢想的吧#黄子韬宣美#最惨的事情发生了。”当时马丽听到这话就觉得有问题,这到底是嫁给
  • 赵本山曾经说过:“如果我20岁前不在农村,即使将来出名了,我也不会离婚。离婚让我成了“陈世美”成了我人生最大的污点”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曾问赵本山为何离婚,赵本山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我们的冬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行之际,带着姐姐和弟弟一起看《我们的冬奥》非常有意义,电影讲述了冰墩墩
  • 9、寿限方面:通过八字,可以知道这个人的禁忌、危险的运程,甚至死亡时间等等。都是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方式,对于人生命运的探究,所以,都是命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这是此次试驾全新长轴距C级车给我以往最与众不同的体验,它从原有的硬件豪华,丰富到此代软件的全方位满足,为如今智能化出行需求填充了第三生活空间上的舒适。这对车提升
  • 中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建立很重要,若是碰上了好老师、好学校、好教育,将来即使没有出人头地,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我们为忠于自己的内心而做出努力,有善良的出发
  • E-girlsをこれまで愛してくれた皆さんへの感謝の気持ちを込めて“最高の最後を、みんな笑顔に”11人がE-girlsパワー全力全開でラストライブをお届けします
  • !确定租下的话送所有模型手办#北京租房[超话]##北京租房[超话]##北京转租[超话]##北京转租##北京租房无中介[超话]#次卧 转租 无中介费!
  • #王旭东[超话]# [心]阿东1⃣3⃣1⃣4⃣恭喜我东哥喜提两部剧的演出 #王旭东恋爱播放列表#今夕何夕从最初的 小情书识汝不识丁 凌阳王我与你的光年距离 春山
  • 而且,未来会有角色来抬钟离这种做法其实很奇怪就想,钟离是岩队的画龙点睛一般人都想着先画个龙,再点个眼睛贵司就等于是在墙上点一个点,然后说这是龙的眼睛,未来会有龙
  • 我妹还没开学 在我这儿呆一段时间玩 之前可能是怕我俩不知道吃啥 我买了豆皮豆腐串鱼饼芝士年糕韩式拉面的锅 厚乳椰汁[试试配咖啡] 黑麦全麦面包 芥末青瓜酱 今天
  •   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满足市民和游客不断增强的文化旅游生活需求,形成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载
  • 封城第四十一天。冷滴很呀,风呼呼的,正月初一,祝大家新年快乐。
  • 【新闻】春の先取りはキーワードで読み解く♡ 遊び心溢れる『レトロコーデ』3選春は、柄ものがたくさん登場するんだとか♡ なかでも、ママのおさがりみたいなボーダーや
  • #内蒙古疫情#【包头市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据内蒙古包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消息,2月18日12时至17时,包头市新增
  • 美麗、又有想法、還祝我 「教師節快樂」這招夠屌,大家如果尾牙、聚會、結婚,她是很會 hold 場的主持人,她已經被我訓練得可以打敗白嘉莉了。話說,那是有一天,我
  • 当然,我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所行使出的那些功绩也未能对这世界整体发挥作用,可以说就是寄留在穷乡僻壤的一粒尘,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再渺小的我
  • 高中那会没有手机好多照片都没拍上 后来我和鸡子走那条回宿舍的路 拍了好多照片~今天的渭中下雪了 感觉时间线一下就被拉回到了毕业典礼前的晚上 还去逛了高三一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