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术#:论内丹学形、气、神入门功法及其要点!
1、众所周知,道教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是主张形神统一、形神不离的。与基督教的灵肉分立和佛教的形灭神不灭之说比较而言,这可说是道教形神观的一个特色。不过应注意,道教的形神观有时呈现出很特殊的表现形式,若不加以辨析,极有可能对道教的形神观产生误解,即认为道教并不是一贯主张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比如,道教内丹术所体现出的形神观念就是如此。我们在此试对其加以简要分析,目的是证明道教的形神观虽然表现形式有异,但始终坚持了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立场。

道教既然主张形神不能相离,就必然以某种方式将二者合在一起。在道教中,形神合同有两种形式。一是形神相合后仍有形可见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实。一是形神相合后变得无形无相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虚。形神合同于实就是所谓的白日飞升,肉体成仙,精神亦随之升天。《抱朴子内篇・论仙》说:“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肉体飞升,自然会有形,因而刚升天时是可以看见的。

如《抱朴子内篇・至理》称:“河南密县,有卜成者,学道经久,乃与家人辞去,其始步稍高,遂入云中不复见。此所谓举形轻飞,白日升天,仙之上者也。”这种形神合为实体的白日飞升之说,在宋以前外丹术盛行时期尤为流行,炼丹家大都相信服食金丹可以使身体发生变化,最后冲举上天。但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唐以后,道教转而注重内丹修仙。内丹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形神观,与形神合同于实有的肉体飞升说迥异其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合同于虚。

2、首先有必要指出,内丹术所提出的修炼目标是“炼神还虚”或“阳神出壳”,这极易使一些人,由此断定内丹术在形神观上,改变了道教传统的形神不离说,只追求精神解脱。有些学者以宋以后道教受佛教影响甚深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内丹术主张形灭而神不灭,与佛教的形神观实已趋于相同。这其实是对内丹术的一种误解。内丹术是在人体内部仿照外丹术而进行的一种生命修炼,修炼者以丹田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物,意念呼吸为火候,目的是要炼成还丹,使身体变形为仙。如果放弃了肉体,那么必然达不到内丹修炼的宗教目的。

实际上,内丹术和外丹术一样主张形神不离,与道合真,但内丹理论并不认为形体可以直接随神飞升,而是通过一系列转化变成神,与神在“虚”的境界中合为一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合同于虚。虽然“神”或“虚”摸不着看不见,但形却在其中,与神合一了。这之中的道理该作何解释? 从内丹修炼的步骤来看,一般都要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三个阶段。按前述道教对于精和气的一般理解,精和气是凝结成形的物质基础,因而可归于“形”。

故在内丹修炼中当精转化为气再转化为神时,形也随之转至神中。所以,对于内丹过程中的三次转化,道书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钟吕传道集・论还丹》所谓“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或翁葆光《悟真篇・西江月》所说:“十月功足,形化为气,气化为神,神与道合而无形,变化不测。”可见,形在内丹术的三个阶段中是参与了转化,且与神并未分离。因此,内丹修炼的最后阶段出现“阳神出壳”,或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并不意谓神就离开了形,而是神与形早已合在一起,不过没有合成一种实在物罢了。

3、再反过来看所谓阳神,内丹书中也有明确指出其并非有些人理解的离开了形的神,而是包含了形的神。如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六说:“形化为气,气化为神,是曰婴儿,是曰阳神。《性命圭指》说:“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对于那种与形分离之神,内丹理论则贬称为“阴神”,认为阴神乃“存思想化之神,此神随用殊致,触处滞碍,故出之必离根本智,多与鬼神为邻。”

佛教就是主张形灭神不灭的,因此在形神观上必然为内丹理论所不容。学宗内丹北宗的陈撄宁曾就两者的形神观作过比较,认为“人身精气神,原不可分,佛家独要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单提出来,遗下精气,交结成形,弃而不管……彼灭度后,神已超出象外,而精气尚留滞于寰中也。若道家(此处指道教)则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周天火候,炼成身外之身,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也。”从此处可以看到,内丹理论在形神上是贬佛扬道的。

因此,虽说宋以后道教内丹学在性功修炼方面吸收了不少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心性论,但内丹与佛教禅宗的区别并未由此而消失,两者在形神观上有明显的分野。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内丹术主张形神不离,追求“形神俱妙”,但形神合同后并不能如白日飞升一样显出实相,只能合而为虚。如翁葆光《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说:“原其至真之躯,处于至静之城,实未尝有作者,此乃神形性命与道合真,而同归于究竟寂空之本源也。”

《仙佛合宗语录》亦称:“炼其能变化之神而还虚合道,则曰天仙。天仙者,体同天之清虚,德同天之空洞无极。”但“虚”并不等于无,形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其中的。《唱道真言》说:“夫道之要,不过一虚,虚含万象。世界有毁,惟虚不毁。道经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无他,虚而已矣。形神俱妙者,形神俱虚也。”对于道教徒来说,形神合同于虚并不是生命消失,而是生命的形式上的一种转化,即由平凡的生命转化为高级形态的生命,如“道”一般。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认真工作,快乐生活,享受每个休闲瞬间,精明的脑瓜子下随时冒出各种惊喜福利,见到的一直都是肖战在背台词,俯卧撑,运动,吃的时候要减肥,要吃完不要浪费。认真工作,快
  • 香港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富荧盛投资咨询与中国国有资本金融机构的香港子公司密切合作,连接香港18家保险公司和服务机构,为中国内地客户提供香港保险服务。 富通保险(
  • 那年那兔那些事作品简介由国内军迷网友“逆光飞行”创作的系列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已经在互联网上连载有一年有余,将新中国人民政府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
  • 它体现在“读书法”在整体内容上对于“作者意志”的贯彻,即“书”是“圣书”经典的特质在于载道,读者读书要由圣人之言,通圣人之心,达圣人之意(理);读书是为己之学,
  • 这个现象我很早就吐槽过,对于大多数运气不佳的人来讲,都是等到无力回天才来问卜、调整就好比出去给人调整环境科学,穷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你告诉他,这个房子调整的作用很
  • 欢迎收听@漫播 漫播app首发,《寻光》六一小剧场(本集属性番外吼)致敬staff劳斯们:敬业配导:清商 【兔儿也工作组】@CV清商甜美编剧:谈清【梦启天明】@
  • #豆本豆的快乐生活[超话]#一些网课的离谱瞬间 老师说怎么办我有点坚持不住了 怎么办 算了算了还有两个题哈哈哈哈哈某某某妈妈来到直播间问老师某某某在吗 老师
  • 当时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
  • #食物语手游[超话]#新手说只有一两千伤害建议去隔壁一刀999999骂阿雪的建议去骂ch骂说打不到多少伤害的建议在超话里翻翻,有的是无阿雪无腊味上五万十万的攻略
  • 刘晓睿纂古琴曲《归去来辞》释义,据《历代古琴文献汇编》 共计收录于34部琴谱内 拾玖《酣古斋琴谱》 收録于清代乾隆五十年裴奉俭撰辑的《酣古斋琴谱》中第9首琴曲
  • ℋᎯℙℙᎽ︎♡ @摩登兄弟刘宇宁 宁哥刘宇宁 ✿ ┅┅┅┈┈♡⃛ Lᵒᵛᵉ[心]ᵧₒᵤ ♡⃛┅┅┅┅#刘宇宁白愁飞# |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刘宇宁说英
  • #IU[超话]#[羞嗒嗒]#外媒镜头下的iu# lze#iu李知恩电影broker# IU李知恩要作品有作品《Broker》 要演技有演技《我的大叔》《德鲁纳
  • 到了一定年龄,低配生活,高配灵魂点击收听更多☞ 品读有道 2022-05-30 20:00 发表于四川  有位作家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
  • #孝琳[超话]# 210802 xhyolynx 更新一则 코로나로 인한 여러가지 상황들로 힘든 시간을 보내고 계신 분들에게 힘이 되고자 기획된
  • 两个小时四百字不到除了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是我原创的以外 啥也没有学术裁缝我都不够格一个绝望的学术文盲罢了黄sir的上一篇论文我连夜换选题是因为还有选择的余地 这次
  • 在我老公和别人的cp超话逛了一下午,22年1月1日就已经有人在磕了,我是瞪大眼睛都没看出个啥来!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痕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一份汗
  • 据悉,该剧除了张南、王玉雯之外,还特邀孙艺洲加盟,演员阵容还是值得一看的! 牛仔衬衫+碎花半身裙 时尚气质女士套装连体裤STYLE2 先用沐浴露还是先用磨砂膏
  • 那些拽拽的文案 ❶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努力,我只是为了以后我夹菜 , 没人敢转桌子 ❷ 别等人捡,你在垃圾里也不算出众 ❸ 你觉得我不好相处,可能是因为,我
  • 刷车摊起冲突曹婷告诉新黄河记者,5月7日,曹婷的父亲跟家人商量后,想着年纪大了在家没事出去找点事做,就拿着新买的刷车泵到哈尔病市道里区一处路口给别人刷车,结果遭
  • 黄导的剧除了大秦以外的勾践,大风,母仪个人虽然比较冷漠脸(大半原因是更爱同题材老剧)但是口碑摆在那儿,质量是有的,而且一对比高导的,就更️了[笑cry]PS: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