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超话]# “三大法宝”助力乡村振兴】#青海#
立春已过,气温回升,空气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距离黄河不远处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村,一幅“人勤春来早”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规模种植开辟新出路

和许多卡什代村村民一样,马军祥的童年满是苦涩的回忆:吃不饱肚子,一年四季穿一双鞋,大清早赶着毛驴到山脚下驮水……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阻挡卡什代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马军祥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马军祥说,父亲是个不认命的人,年轻时种着60亩地,一心想通过种地改变一家的生活。可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0亩耕地勉强能维持温饱,致富的梦想遥遥无期。

当马军祥大学毕业回乡提出种庄稼的想法后,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父亲一口回绝了他。“我和你母亲含辛茹苦供你上大学,是为了让你脱离庄稼地。”看着父亲绝望的眼神,马军祥没有改变主意,他觉得现在与当年不一样了,家乡撂荒的土地上大有文章可做。

卡什代村是化隆县较为典型的“拉面村”。早些年,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到异乡开拉面馆,大片的土地被撂荒,无人耕种。2020年,马军祥从亲戚手里借了4万元,买了一辆拖拉机,在1800余亩撂荒地上种了青稞、马铃薯、油菜籽等。

土地是同样的土地,马军祥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今天,马军祥并没有像父辈那样只种粮食,他把目光瞄准山外广阔的市场。

“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实施,光缆飞速接入大山深处,农作物供需信息网上随时可看。”马军祥通过网络将家乡种植的杂粮销到山外。

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马军祥引进现代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力,收成也大幅提高。

2021年,马军祥将种植规模扩大一倍。他说,山上种的马铃薯、青稞等农作物绿色无污染,品质得到保证,不少收购商打电话早早订购了他种的粮食,销售前景一年比一年好。

通过知识、信息和科技的力量,马军祥让家乡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也让村民在家门口赚到了钱。村民马麻乃说,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学校又远,出远门打工放心不下一家老小。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一笔生活费。

在父亲的指导和个人的专心钻研下,马军祥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马军祥说,今年要保持种植规模,要继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努力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同时,种植花椒等经济林木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马军祥的成功,村民看在眼里。2021年初,他全票当选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军祥说,村民愿意让他担任村里的带头人是信任他,他不会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生态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卡什代村迎来发展的机遇。马军祥说,卡什代村辖区面积大,广阔的山区有良好的天然牧草,适宜发展生态养殖业。在德恒隆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卡什代村利用捆绑村集体资金等,投资200万元建了一座养殖场。

卡什代村新建的养殖场里,牛羊悠闲地啃着牧草。看到门口有陌生人,好客的主人马明成热情出来迎接。马明成说,卡什代村拥有1.2万亩草场,适宜发展养殖业。目前,养殖场内共有700只羊、140多头牛,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村民托管给养殖场的。

卡什代村耕地虽少,草场资源却比较丰富。依托1.2万亩草山,养殖场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8万元,并为村里的脱贫监测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每人年收入达6000元。

发展养殖业,找准销路是关键。卡什代村“两委”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对口帮扶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的牵线搭桥,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商城设立“青藏高原牦牛肉店”。这种消费新模式的结晶,不仅有效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了农畜产品“卖出难”问题,还让卡什代牛羊肉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

目前,在锡北商城开设的卡什代村牛羊肉专营店,仅一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00多万元。马明成说,通过冷链车定期将牛羊肉运输到江苏无锡,高原无污染的农畜产品深受当地市场的青睐。

在马军祥看来,振兴乡村,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卡什代村正在扩建养殖场,使锡山区展销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

为了让村民更多地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卡什代村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除了利用村上丰富的草场资源,鼓励养殖大户从事生态牛羊养殖业,做到了户户有致富产业,家家有增收项目,还有部分项目资金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村民可以从中分红。

稳固拉面经济产业

拉面是卡什代村致富的“法宝”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卡什代村“两委”利用现有的拉面产业发展基础,鼓励有拉面技能且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外出开拉面店,协助缺乏启动资金的村民跑“拉面贷”、租门店、配送原材料,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去年,为在外开拉面馆等创业的64户村民提供贷款300多万元。

和化隆县众多村落一样,卡什代村近60%的人口在外拉面经济,经营的拉面店达130家。卡什代村通过精准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将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中,其中10%分红,年户均分红2500元。拉面已成为卡什代村乡村振兴的“致富面”。

马军海是从卡什代村走出的拉面匠,经过20多年的打拼,在武汉连开9家拉面店,带动家乡三十多人在拉面店一边学手艺一边挣钱。目前,这些老乡在果洛、玉树,乃至四川、西藏开了一家家拉面店,他们不仅买了房,还开上了轿车。

“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全村人民富起来才算富。”马军海说,形成一定规模后,他开始转变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和村里缺乏资金的农户签订协议,帮助他们在外开拉面馆。

从“亲帮亲、邻帮邻”开始,到有组织的连锁式经营,卡什代村在外拉面从业人员和经营范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不仅为村民拓宽了一条致富的渠道,还带动了村里牛羊肉、粮油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卡什代村,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规模种植、生态养殖、拉面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风生水起,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让卡什代村群众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文/图)

【#青海[超话]# “三大法宝”助力乡村振兴】#青海#
立春已过,气温回升,空气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距离黄河不远处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村,一幅“人勤春来早”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规模种植开辟新出路

和许多卡什代村村民一样,马军祥的童年满是苦涩的回忆:吃不饱肚子,一年四季穿一双鞋,大清早赶着毛驴到山脚下驮水……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阻挡卡什代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马军祥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马军祥说,父亲是个不认命的人,年轻时种着60亩地,一心想通过种地改变一家的生活。可是,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0亩耕地勉强能维持温饱,致富的梦想遥遥无期。

当马军祥大学毕业回乡提出种庄稼的想法后,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父亲一口回绝了他。“我和你母亲含辛茹苦供你上大学,是为了让你脱离庄稼地。”看着父亲绝望的眼神,马军祥没有改变主意,他觉得现在与当年不一样了,家乡撂荒的土地上大有文章可做。

卡什代村是化隆县较为典型的“拉面村”。早些年,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到异乡开拉面馆,大片的土地被撂荒,无人耕种。2020年,马军祥从亲戚手里借了4万元,买了一辆拖拉机,在1800余亩撂荒地上种了青稞、马铃薯、油菜籽等。

土地是同样的土地,马军祥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今天,马军祥并没有像父辈那样只种粮食,他把目光瞄准山外广阔的市场。

“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实施,光缆飞速接入大山深处,农作物供需信息网上随时可看。”马军祥通过网络将家乡种植的杂粮销到山外。

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马军祥引进现代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力,收成也大幅提高。

2021年,马军祥将种植规模扩大一倍。他说,山上种的马铃薯、青稞等农作物绿色无污染,品质得到保证,不少收购商打电话早早订购了他种的粮食,销售前景一年比一年好。

通过知识、信息和科技的力量,马军祥让家乡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也让村民在家门口赚到了钱。村民马麻乃说,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学校又远,出远门打工放心不下一家老小。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一笔生活费。

在父亲的指导和个人的专心钻研下,马军祥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马军祥说,今年要保持种植规模,要继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努力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同时,种植花椒等经济林木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马军祥的成功,村民看在眼里。2021年初,他全票当选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军祥说,村民愿意让他担任村里的带头人是信任他,他不会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生态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卡什代村迎来发展的机遇。马军祥说,卡什代村辖区面积大,广阔的山区有良好的天然牧草,适宜发展生态养殖业。在德恒隆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卡什代村利用捆绑村集体资金等,投资200万元建了一座养殖场。

卡什代村新建的养殖场里,牛羊悠闲地啃着牧草。看到门口有陌生人,好客的主人马明成热情出来迎接。马明成说,卡什代村拥有1.2万亩草场,适宜发展养殖业。目前,养殖场内共有700只羊、140多头牛,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村民托管给养殖场的。

卡什代村耕地虽少,草场资源却比较丰富。依托1.2万亩草山,养殖场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8万元,并为村里的脱贫监测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每人年收入达6000元。

发展养殖业,找准销路是关键。卡什代村“两委”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通过对口帮扶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的牵线搭桥,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商城设立“青藏高原牦牛肉店”。这种消费新模式的结晶,不仅有效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了农畜产品“卖出难”问题,还让卡什代牛羊肉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

目前,在锡北商城开设的卡什代村牛羊肉专营店,仅一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00多万元。马明成说,通过冷链车定期将牛羊肉运输到江苏无锡,高原无污染的农畜产品深受当地市场的青睐。

在马军祥看来,振兴乡村,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卡什代村正在扩建养殖场,使锡山区展销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

为了让村民更多地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卡什代村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除了利用村上丰富的草场资源,鼓励养殖大户从事生态牛羊养殖业,做到了户户有致富产业,家家有增收项目,还有部分项目资金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村民可以从中分红。

稳固拉面经济产业

拉面是卡什代村致富的“法宝”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卡什代村“两委”利用现有的拉面产业发展基础,鼓励有拉面技能且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外出开拉面店,协助缺乏启动资金的村民跑“拉面贷”、租门店、配送原材料,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去年,为在外开拉面馆等创业的64户村民提供贷款300多万元。

和化隆县众多村落一样,卡什代村近60%的人口在外拉面经济,经营的拉面店达130家。卡什代村通过精准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将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中,其中10%分红,年户均分红2500元。拉面已成为卡什代村乡村振兴的“致富面”。

马军海是从卡什代村走出的拉面匠,经过20多年的打拼,在武汉连开9家拉面店,带动家乡三十多人在拉面店一边学手艺一边挣钱。目前,这些老乡在果洛、玉树,乃至四川、西藏开了一家家拉面店,他们不仅买了房,还开上了轿车。

“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全村人民富起来才算富。”马军海说,形成一定规模后,他开始转变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和村里缺乏资金的农户签订协议,帮助他们在外开拉面馆。

从“亲帮亲、邻帮邻”开始,到有组织的连锁式经营,卡什代村在外拉面从业人员和经营范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不仅为村民拓宽了一条致富的渠道,还带动了村里牛羊肉、粮油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卡什代村,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规模种植、生态养殖、拉面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风生水起,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让卡什代村群众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文/图)

【科技助农 人勤春早】2月21日,巨野县柳林镇去年建设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里,井灌设施已投入使用,刚刚浇过的麦苗春意浓浓。“这几年,俺们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了,但最难的是浇地,扯四五捆电线还到不了地头,有时为占井,都是夜里扛着被子睡在井边看井。自‘高标田’建设后,机井电桩插上卡,地头‘水龙头’流出水。”说起“高标田”,柳林镇代楼村村民崔荣军一脸喜色。

据了解,柳林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机井56眼、低压管道28000多米、高压线路2800米、道路铺设3000多米,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模式,大力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开发。“原来地块小,种地很费事,村里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今年高标准农田地头都打井了,地下也埋上管子了,今年春耕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柳林镇代楼村村民崔德枝说。

“目前,柳林镇5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初步形成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惠及周边10余个村庄,受惠群众达万人,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实惠,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柳林镇党委书记王阳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巨野县坚持集中连片、设施配套、整体开发利用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巨野县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的8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面投入使用,涉及田庄镇、麒麟镇、龙堌镇、柳林镇等10个乡镇,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灌排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达11万亩。

2月22日,核桃园镇乐土村的一块麦田地头上,村民王刘全对眼前正在建设的“高标田”充满期待:“以前田间小路一遇雨雪天,庄稼都拉不出来,现在沟、路、渠、井、闸、涵、电、泵井等设施齐全,每亩粮食增产个一二百斤不成问题。”

“核桃园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机井27眼、桥涵21座、路面土方基础3公里,井管建设很快完工,今年清明节前群众就可以灌溉春苗了。”核桃园镇党委副书记柳絮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巨野县大义镇王店村是一个种粮大村,由于务农村民老龄化严重,村内不少土地出现了没人种、没人管的半荒状态,土地产值低。为了打破这一困境,2019年,村“两委”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对全村的土地实行托管服务。“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托管,统一管理。目前全村土地托管四千余亩,占全村的80%以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又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产能产值。”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甫建告诉记者。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服务周边五个村庄近两万亩农田。巨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栋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率已达52.4%以上。

“外出打工久了,就不想回来种地了,10余亩地在自己手上也是浪费,还不如托管出去。”独山镇于楼村村民于晓明一家7口人,共有10余亩地,自己与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4年前,他将地全部“托付”给了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打理。“还别说,当年年底一算账,把我们一家人乐坏了,家里田地收入再加上在外打工挣的钱,足足有10余万,比往年全部收入多出两倍多。”于晓明说。

济宁任城区:手机上看住“口粮地”

□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袁进 梁春峰

2月21日下午,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桥西村一块2亩多的撂荒地,一小时引来三拨人“光顾”,平时少人问津的农田里一时热闹起来。

事情要从一条匿名信息说起。“耕地不明原因撂荒。”当天下午3点多,一条配有两张现场图片的举报信息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到任城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收到手机提示信息,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正在邻村巡查的街道自然资源所所长周平勇十多分钟后到达现场;区自然资源局耕保科和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根据平台导航紧急赶到。经调查得知,这块地在平台上已有“前科”。

“都怪我当时不懂政策,盲目行动,又给大家添麻烦了。”撂荒地主人张全国一边忙着挖沟排水,一边不好意思地解释。去年10月,张全国为增加收入,私自将农田挖成鱼塘建设垂钓项目。结果,没等鱼苗进塘,事情就被传到了监管平台,项目因实施后将改变耕地地类变更被立即叫停。他紧接着又将鱼塘填平,对地块进行了复耕。白忙活一个多月,不仅误了种粮农时,还因地处采煤塌陷区积了不少水,这才被迫撂了荒。他现在一边排水,一边等天气回暖,准备重新种粮种菜。

“守住全区耕地红线,我们时刻准备着。哪里有丝毫异常,都会通过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触碰各级监管‘神经’,我们将立即前往处置。”任城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贾宝群告诉记者,这次举报尽管存在误会,但他们没有白来,一是对此前问题的处置进程进行了回访,二是对村民进行了进一步的政策宣讲和复耕指导。

去年4月,任城区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制体系,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田长制”管理体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由区长、镇长(街道办主任)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一级、二级和三级田长。一二三级田长分别以一季度、两周、一周为周期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违法用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行为,通过“田长吹哨、部门报到”,实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为规范“田长制”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任城区以互联网和3S技术为基础,开发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通过线索上报、信息核实、违法研判、违法处置、绩效评价和综合监管等功能,实现耕地保护全生命周期监管。各级田长能够利用手机上的“田长制”APP实时上传违法行为,查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任城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则能随时查看举报地块信息,对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做到及早处置。平台还能通过实时跟踪记录巡查轨迹,对开展巡查任务的田长进行有效监管。平台同时设有群众举报微信小程序,群众通过扫描公布在村里的二维码就可举报违法行为,实现“人人都是田长,指尖保护耕地”。

作为省级自然资源“数字赋能”试点项目,任城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监管平台上线半年共收到提报线索194条,已处置完成159宗。目前,当地正进行平台二期功能开发,新功能将引入监控摄像头、巡查无人机,自动抓拍、比图、识别,对疑似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及时预警并上报各级田长,通过“人防+技防”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临沂费县:200亩麦田换种记

□记者 纪伟 通讯员 高云野

初春的沂蒙山,麦苗已蹿出20多厘米高。费县东蒙镇巨庄村村民王立志三天两头下地观察麦苗长势,“我种了十几年临麦4号,对这个品种的脾气比较熟悉,今年刚换了济麦23,得多上心。”

巨庄村有2700多人,人均土地一亩出头,但其中算得上良田的平坦耕地只有1400亩,大多是小麦与玉米轮作。王立志今年50岁出头,在村里是种庄稼的老把式,除了耕种自家的地,还从同村人手中流转了6亩多地,陆续购置了播种机等4台农机。“种了大半辈子地,但省里的专家却说咱种的地不大行,非让我换种子。”王立志回忆起换种之初的情景,直言当时颇有些不服气。

2020年,省农科院开始对口帮扶费县,派出了一大批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沂蒙老区人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支持,该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旭清被派驻到巨庄村。

王旭清第一次来到王立志的麦地里,简单一交流,就看出了端倪。“老品种用了多年,自播自种,品种已经有些退化了,辛苦半年,小麦亩产也只有1000斤出头,我当时就推荐老王改种济麦23,亩产能到1600斤。”王旭清回忆说,但当时老王直摆手,表示改种新品种心里没底,还是老品种种着踏实。

庄稼人之间的事,总要在田地里见真章。去年麦收结束后,正是翻整土地种玉米的时候,王旭清在村里协调了十几亩地,种下了13个玉米新品种,作为推广良种的示范田。

巨庄村的玉米地过去几年常受锈叶病困扰,严重影响产量。去年,又到了锈叶病高发的时节,有些村民家的玉米遭了病,但十几亩示范田里的玉米,却长势喜人。

“当时我就觉得,这些专家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王立志说。去年冬小麦播种前,王立志找到了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金,表示想试试专家带来的新麦种。8亩庄稼地,种上了济麦23。被事实说服的村民不只王立志,这一茬小麦,改换麦种的足足有200多亩。

除了让巨庄村的良田保持高产,王旭清还在推进一个更大的计划。去年9月,在省农科院的安排下,王旭清开始担任巨庄村的“第一村主任”,力争对该村的农业生产进行系统性提升,破题之举就是让巨庄村的小麦进行订单式生产。

“不同的小麦品种做出的面粉特点各异,强筋粉适合做面包,中筋粉适合做馒头面条。以前村民卖粮食时不作区分,面粉厂收购时就很头疼,因为这会导致同一个时间段做出来的馒头面条口感不稳定。”王旭清告诉记者,当地有一家左三姐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年收购周边村庄的小麦,王旭清的同事龚魁杰就在该公司驻点帮扶。在两人的撮合下,这家公司计划与巨庄村达成订单生产协议,根据公司的生产需求,在巨庄村改种适销对路的麦种。这样一来,公司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村民卖粮的价格也能提升。(大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谈到新东方的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时,俞敏洪表示,“很多农业公司和地方政府来找我,希望和东方甄选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带货宣传。会议就企业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如何加
  • 作为中国葡萄酒顶尖水平的代表之中国葡萄酒“三剑客”香格里拉出品的“敖云”和“圣域”就占了两个席位,它们为中国葡萄酒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更代表了中国精品葡萄酒的潜力
  • 怀念啊[笑cry] 12️28#桃子的零碎日常# 舍友看了三十集百变小樱另一个舍友把植物大战僵尸打到了我不认识的那一关早上看到的还没化的学人⛄️和王大姐互占榜首
  • 有了愿望有了欲,你就要对你所感兴趣的那个事物、那件事情,你要认识它理解它,还要达到很殊胜的理解,就是得到清晰的认知,这叫胜解;胜解了以后,你就可以达到念——不忘
  • 而同样的,祢豆子也因为这个原因才和堕姬进行了战斗,不仅仅看到了她自己实力的提升,也看到了她的进化,所以说这次的第6话其实还是可以的。怒气以及进化祢豆子作为女主角
  • 面对曾经的成就,平凡者会不念过往地记住,平庸者会迫不及待地夸耀;面对当下的生活,平凡者认真经营,平庸者糊涂度日。快乐生活的法门,正是坦然地接受平凡,坚定地拒绝平
  • #肉球妈365天不重样早餐#[2022]这一周的开心与明白[心]✨我们家的大公主出去玩还特地给我带了礼物[礼物]很喜欢❤️毕竟包治百病[挤眼]✨培养我的理财经理
  • 所以杨振宁才会怀疑宇宙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和爱因斯坦一样怀疑世间有造物主的存在,在背后安排好了宇宙的一切。但他们的怀疑并不是说又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创造了宇宙和世间
  • 在阿娟去广州之前的部分就是这样,那些人物设定,行为动机,甚至说的话,都太单薄太幼稚了,感觉适合小学生来看。其实这种咸鱼翻身故事的剧情走向很好猜,所以,当情绪没有
  • 在心就能悟相,叫在性见相,也叫明心;「遍知」叫「道种智」知道一切的万法当下即是我们一念之性,这叫在相见性,指万法的来龙去脉,也叫「差别智」。当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所
  • G:现在你觉得,当偶像,或者说当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L:首先实力一定是要有的,没有实力,即使一时之下被大家看到了,也过不了多久。虽然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我
  • 无论你在中国的任何城市,只要具备了自己的核心能力,都有可能成为胜出者;6⃣️移动协同办公革命。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正在同时发生,唯一有意义的是,在消费分级中寻找自
  • 当今时代,是深刻变革、深度调整的新时代,是呼唤伟大思想并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新时代。【榜样在身边丨李儒超:借助互联网“东风” 尽最大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 感谢我亲爱的美丽漂亮温柔可人的张姐李姐,在封校的前提下,利用学校仅有物资给我创造的过生日环境,氛围感拉满!!
  • ——王维 14.春水溶溶,春山漠漠。 ——常建 6.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小虎确实是一名优秀的玩家,但如果没有Wei对上路的注意,他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机翻+修改[单身狗]英文水平止步于此srds好像翻的还是有点点问题[单身狗]
  • Design Uncle | 美学精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简住宅,面积205㎡,以环境作为出
  • 这件事在6号晚上10点就已经初步沟通好解决方案,昨晚敲定细节,相关内容也得到了各功能号等核心粉丝的认可。因为需要看到具体落实的情况,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同步大家。
  • 《海内经》言叔均乃帝俊之孙,《大荒西经》又言乃黄帝之孙,则知黄帝即是帝俊,《天中记》卷十一引路氏(疑是《路史》)曰:“帝俊是黄帝字”也认为帝俊就是黄帝,陈耀文说
  • 没有生活内容想要别人知道,也没有高兴的事想要别人庆祝,更没有难过的事要被人安慰#过了腊八就是年# 西安男子发微博“物资已收到”虚假定位省政府家属院,被拘留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