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关于大众ID.3的两个核心问题:值得买吗?适合谁买?
原创 颜志红 球叔教你买车 2021-10-29 18:01
10月22日,上汽大众在国内上市了全新纯电动车ID.3,作为大众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入门级车型,新车一经上市便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主要原因在于ID.3作为大众MEB平台首款车型,它在欧洲的销量表现非常不错,自上市以来,ID.3在欧洲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10万辆,且时常拿下欧洲纯电动车销量榜首,因此大家对它有着很高的期待值。从目前来看,大家主要集中于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行业人士讨论的ID.3的到来能否引领大众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一个则是消费者关心的,ID.3是否值得下手的话题,在我们后台,这几天也收到了很多关于ID.3的咨询,所以今天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聊一聊关于ID.3产品的问题。
要回答ID.3值不值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得清楚ID.3的产品力究竟是怎样。

首先从价格来看,上汽大众给ID.3的定价是15.9888-17.3888万元,但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给予订车用户赠送了价值20000元的ID.豆,这个ID.豆你可以用来兑换包括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等多种福利。所以实际来看,上汽大众相当于间接优惠了两万元。而有了价格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来看待ID.3的产品力表现。
在产品上,设计是ID.3的一大亮点之一。从外观到内饰,ID.3都展现出强烈的年轻动感、时尚潮流的气质,与过去人们熟知的大众风格全然不同,特点鲜明,更加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而同价位下基本都是走的稳重中庸的家用路线,能够提供ID.3这种新潮设计的几乎没有。

其次再看空间方面,ID.3的尺寸为4261/1778/1568mm,咋看之下小巧紧凑。但由于纯电动平台天生具备的短前后悬的优势,ID.3的轴距达到了接近中型SUV的2765mm,车内空间利用率被发挥到了极致,有着非常高的实用性。

再者是技术层面。在续航上,ID.3的续航里程为430km,在当下很多新车动辄600~700km+的宣传中,ID.3的430km的续航里程似乎并不扎眼,但实际上,当你去翻阅相同价位下其它产品会发现其实ID.3的续航里程处于主流的区间。而且ID系列还有一个其它纯电动车型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续航标定极为真实,可以轻松跑出官方的数据(而市面绝大部分的纯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都要在官方续航里程上至少打个8折),这点在此前的ID.4和ID.6上都已经得到了验证。

另外性能方面,ID.3采用了后置后驱加前后独立悬架的设定,同时前后配重比达到了50:50,而同价位下大多数的产品基本都是前置前驱加后扭力梁悬架的组合。抛开成本更高不谈,后置后驱和前后独立悬架所带来的更具乐趣的操控就是前置前驱车型无法提供的,更何况还有大众深厚的调教功底来作为兜底。而试驾过ID.3的同行媒体也都表示,ID.3是15~20万这个价位开起来最有乐趣,驾驶体验最接近燃油车的纯电动车。

同时在智能化科技上,ID.3配备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IQ.Light矩阵式智能大灯,ID.Light互动光语系统以及拥有L2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的IQ.Drive驾驶辅助系统和智慧车联网4.0等。虽然不像新造车势力般功能眼花缭乱,但实用二字贯穿始终。

包括在配置性价比上,我们也找取了网红代表小鹏P5与ID.3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在相同的价位下,ID.3多了20寸轮毂、方向盘和前排座椅加热,矩阵式LED大灯,再结合定价上的4000元差价,ID.3的实际配置性价比与新造车势力相比大幅领先。

所以,ID.3的真实产品力表现如何?通过对产品的解析不难发现,ID.3实际是一款非常均衡又有特色的纯电动车,它的空间、性能、续航包括性价比都平衡的恰到好处,再加之大众丰富的造车经验和成熟的品控管理所带来的安全、可靠的品质。同价位下,它绝对是一款入手可以无需多虑的代步座驾。

当然,相信也有人会问,在ID.3的这个价位区间内,选择不少,我为什么要去选择一台ID.3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在于厂家能给什么,而是在于消费者能够真正得到什么。不可否认,智能、科技、性能等,都是消费者在意喜欢的点。但市场的现状却也同时证明,绝对的性能也好亦或是高智能的车机系统也罢,给如今的都市人群并不能带来质的提升,出门就堵、后排常年闲置、再高算力的芯片也只能听听歌刷刷剧而已的用车环境,真正的科技出行其实离人间烟火还有不少的距离。
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些亦或性能强大、亦或续航超长、亦或是智能领先的新能源产品,并不能打动大部分的消费者。更多都市人群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我并不需要它多么的耀眼,只需要它看起来个性且有趣,开起来好玩有乐趣,用起来足够安心、可靠。

而大众ID.3就恰如其分,它有充满时尚新潮感的设计,有宽敞实用的空间,有够用且无需焦虑的精准续航,有灵动富乐趣的操控,同时还有大众LOGO背后所代表着的可靠的品质

库里、科比、乔丹们:让对手崩溃,也许就是一瞬间。

话说,我觉得最体现库里本色的,不是单场50分次数(迄今10次),而是单节20分次数。
这俩玩意,有显著区别。

比如,利拉德生涯单场50分有12场,库里10场。
但单节20分,利拉德迄今19次,库里应该是35次了。

比全场得分,那是一回事。
乔丹开过个玩笑:每场32分很容易——每节进3个跳投2个罚球,不就32分了吗?
的确,分布到每一节,不声不响地得分,不明显。

当年埃尔顿·布兰德啦、马里昂啦,都得过类似的赞誉:你看场面不觉得,一看数据,“哇他们20分了耶!”
这类球员,一般就是所谓顺比赛大势打,in the flow,合理地得分。但反过来,要他们单抗个得分,就难了。

比如前天库里打鹰,开场2分钟10分,第一节16分;第三节18分,这种日常刷一波热度,马里昂们就打不出来。
如库里对快船之战,全场45分但第一节就直接一个25分,就更吓人了。

因为你单节得个6分8分,不显;单节得个两位数,显然球队进攻权已经朝你倾斜,对方就会有明显的针对了;一个球队单节也就20分到30分之间,如果单节上了20,那就是明摆着蹬鼻子上脸,用一招揍你了。
所以单场50分,那是得分能力强体力好的得分魔王。
但单节20分,就体现出所谓得分爆发力了。解说员会惊呼“ON FIRE!”

单节20分这玩意,是1996-97季之后才有统计的。
库里上季结束时,生涯应该是34次单节20分。加上本季对快船的单节25分,应该合计35次。
身后是哈登25次、勒布朗24次、利拉德19次、甜瓜14次、布克14次、麦蒂12次、威少12次、拉文10次、AI10次、克雷10次。
身前则是科比,36次。

这里最明显的是:
哈登生涯场均25.1分,库里24.2分。
哈登生涯总得分二万二,库里一万九不到。
哈登生涯50分有23场,库里10场。
但是哈登生涯单节20分25次,库里35次。

开句玩笑话,就是哈登罚球+上篮+三分,不如库里连绵三分刷得快。但看过比赛的,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库里长期处于勇士的传切体系之中,并不常接管;但一旦接管,以他出手之快,又随时能在持球反击中30尺距离直接长甩,基本是无法阻挡的。最明显的,便是2016年对开拓者经典的加时赛17分。
哈登本季之前的效率——撤步三分+突破造罚球——之高,加上他的体能和空间拉开,无限来回磨你也让人头疼,但对手真下决心放三分上夹击,还是能跟一下的。

这其实还得分赛季。
1996年以来,NBA单季送出单节20分演出的……
2015-16季,库里11次。
题外话,下一年2016-17季,威少5次。

明明库里的73胜赛季场均34.2分钟得到30.1分,威少的MVP赛季场均34.6分钟31.6分,但大家记忆里,往往觉得库里那个赛季飚分更猛——就因为那些单节爆分太吓人了。

上季库里虽是得分王,也有场均32分,单节20分8次。
2005-06季和2006-07季,科比各7次。
哈登2019-20季,7次。

2002-03季,科比6次;2017-18季和2018-19季,哈登各6次,布克2016-17季6次——也就是那个单场70分赛季。
勒布朗2009-10季6次,拉文上季6次。

2016-17和2018-19季库里各5次,威少MVP赛季5次,比尔和特雷·杨2019-20季5次。
2004-05季AI单季4次,2006-07季贾马尔·克劳福德4次——是的,克劳福德早年就是个神经刀——然后就是麦蒂两个得分王赛季各4次

杜兰特的2013-14季常规赛MVP,3次。
2016-17季的克雷,3次。
——您注意到杜兰特了。
这里其实很体现他的特色。

杜兰特四届得分王,史上最卓越得分手之一,生涯场均27分历史第四。
但他不太爆分:单场50分6次,单节20分最多的赛季也就3场。
比如2012年总决赛,初战总决赛的杜兰特场均31分命中率55%,威少场均27分命中率43%。
杜兰特最低的一场25分,最高的一场36分。稳定无起伏。
威少最低的一场19分,最高的一场——即第四场——一个蹬腿跳投连一个蹬腿跳投,轰下43分。

杜兰特是史上最难以阻挡的得分手之一,但他的特色其实是稳和准。真让他持球接管,靠他的大幅度拉球、后卫级移动和高出手点,无法干扰,但他很少也不乐意一整节都这么操作。大概他真正放开抡,也就是2013-14季的MVP赛季(威少受伤)和本季,再就是上季对雄鹿季后赛了(后三场49分、32分和48分)。

所以库里这类爆炸性的飚分狂魔,也可以换个形容词。
当年红衣主教说奥斯卡的组织和运球都好过韦斯特,但韦斯特是更dynamatic的得分手。“在任何距离都投得进”。
的确。

韦斯特自己在1973年时说过,他怎么觉得自己老了呢?年轻时他任何时候都能找到good shot;老了之后就不能了。
所谓good shot不一定是投得进,而是“这个球能有”,看比赛的诸位自然知道。“这球出去估计能有虽然最后没进”和“这球出去估计没有结果也没进”,是看惯球的各位,视觉可见的。

当然,这类爆炸性得分手,永远对投篮狂魔有利。
​举个诡异的例子吧。
2004-05季也就是麦蒂初到火箭、35秒13分那个赛季,有2场单节20分;2005-06季皮尔斯场均27分、对勒布朗打出单场50分那个赛季,有2场单节20分。
利拉德的2018年,拉文的2020年,勒布朗的第一个MVP赛季、第三个MVP赛季和2014年,都是两场单节20+。科比的MVP赛季、最后一个健康赛季、第五个冠军赛季,也都是两场单节20+。

以及,2007-08季的jr史密斯,两场单节20+……
是的,这些大名字下面,是jr史密斯……
但了解那些年掘金的,自然明白,当时的jr疯起来,就是这样子的。

这里就得说到两个老传奇了。
刺客1988年总决赛第六场,爆了湖人25分。
他是个四年级场均14助攻拿过助攻王的纯控卫。
把这两个加起来,仔细想一想,体会一下刺客的恐怖之处。

米勒有著名的8秒钟8分,但其实1994年东部决赛天王山,他在麦迪逊花园第四节轰了25分包括5个三分球。
刺客和米勒之所以老一辈说起来闻风色变,就是这种场面了。

最后,说回21世纪初那老几位。
皮尔斯最好的一季2005-06季,两次单节20+。
卡特的2005-06季,三次。
麦蒂两个得分王赛季,各四次。
因为皮尔斯也说过:麦蒂就是个6尺8的后卫,可以随便在你头顶投篮;卡特则要么袭篮,要么强投,还有不可思议的起跳高度(年轻时的确如此)。所以要论稳,皮尔斯比他俩都稳;论飙,还就是表兄弟俩最吓人。

但这就得说到,迄今的单节20+之王了:
科比,36次。
而且上面也说了,2015-16季,库里11次;上季,库里8次。
2005-07季,科比各7次。

但算进去时代因素:
2015-16季,NBA场均103分;上季场均112分。
2005-06季,NBA场均97分,下一季,场均99分。

科比那些年的单节20+,含金量要高过库里。
如果您现在已经觉得库里瞬间接管刷分的视觉效果恐怖了,那当时科比给人的视觉效果,就更是爆炸了。

之前聊到过这个。
野球场打过篮球的诸位,一定有下面这种体会:有人得分靠偷下,有人得分靠定点,有人得分靠人喂球,有人得分靠打挡拆,有人得分靠跑底线。
这些分,丢了就丢了;你会懊悔自己漏人,跟队友说一声“我的我的!”就过去了。
你想的要么是“下次再认真点,也许就防住了”;要么是“本来就没他高没他壮,防不住也正常。”
但球场上如果有个人,不停用各种动作挑你,每个动作都还能投得进(当然也会投丢),而且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挑你;你每次防他,他都有新的招式使出来;你回头一看篮筐,明明觉得防住了,还他妈进了!(当然也有投丢的),你会印象深刻。
赛后一看得分,他不一定是投得最准的、得分最高的,其他快下的喂球的挡拆的跑底线的也许得分更高,但你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家伙:
“太难防了!”

让人印象最深的,永远有这三个因素:直面防守、出人意料、层出不穷。

皮尔斯说科比有别于其他人的,在于他的杀手气质。他会无休止地反复来搞你,从一切可能的角度,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搞你。
——皮尔斯曾经防到科比47投17中投出NBA单场30铁的记录,但他还是认为科比是最难搞的。

科比可怕在:这些玩意他都会,而且随时会有新的招式出来搞你;他中年后自号“黑曼巴”,就自豪在“黑曼巴可以急速完成一系列动作”。所以纵使你已经知道他要来搞你了,重点对位了,他还是能搞你。
所以了。
某人全场30分40分,对面可以感觉“他打得很好,全场维持攻击”;单节20分则是更明白的,“他蓄意羞辱了我们。”
这种心理影响,有时甚至能影响人很久很久。

1996-97季,公牛和子弹常规赛三战2胜1负。赢的两场只赢了5分,输的一场输了8分。
那年健康的子弹有助攻王斯特里克兰,有一亿身价的朱万·霍华德、年轻的克里斯·韦伯和231公分的穆雷山,有神射手蒂姆·雷格勒,板凳尽头还有新人本·华莱士。他们年轻凶猛有速度,前场是231公分、206公分和208公分的三长人,觉得自己很克公牛。
季后赛第一战他们输给公牛,第二场上半场65比58领先公牛,后来特雷西·穆雷承认,中场休息时,他们觉得自己将拥有这个夜晚。公牛第三节大反击,但其他人起不来,乔丹前三节得了35分,大概第四节要累了。“挨过这场风暴就好!”

结果乔丹第四节得了公牛全队23分里的20分,全场55分。子弹崩溃。
第三场第四节,乔丹跳投连得14分,比赛最后时刻,子弹所有眼睛都着了魔似的看乔丹,结果让皮彭抓到前场篮板扣进绝杀球。收工。
之后子弹改名奇才,连续七年没再进季后赛,直到阿里纳斯到来。
那一拨华盛顿年轻锋线的傲气,就这样被乔丹的第四节20分给摧毁了。

所以对球队团结最好的,是keep in the flow,每节稳稳砍你个七八分,大家好好地打。
但对对手心理震撼最大的,还是:“这家伙这节8分了……10分了……还来,围他……12分了,15分了……暂停,再围他……20分了,靠他还来!我们完了!”

#库里##科比##乔丹#

回答关于大众ID.3的两个核心问题:值得买吗?适合谁买?
原创 颜志红 球叔教你买车 1周前
10月22日,上汽大众在国内上市了全新纯电动车ID.3,作为大众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入门级车型,新车一经上市便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主要原因在于ID.3作为大众MEB平台首款车型,它在欧洲的销量表现非常不错,自上市以来,ID.3在欧洲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10万辆,且时常拿下欧洲纯电动车销量榜首,因此大家对它有着很高的期待值。从目前来看,大家主要集中于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行业人士讨论的ID.3的到来能否引领大众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一个则是消费者关心的,ID.3是否值得下手的话题,在我们后台,这几天也收到了很多关于ID.3的咨询,所以今天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聊一聊关于ID.3产品的问题。
要回答ID.3值不值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得清楚ID.3的产品力究竟是怎样。

首先从价格来看,上汽大众给ID.3的定价是15.9888-17.3888万元,但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给予订车用户赠送了价值20000元的ID.豆,这个ID.豆你可以用来兑换包括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等多种福利。所以实际来看,上汽大众相当于间接优惠了两万元。而有了价格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来看待ID.3的产品力表现。
在产品上,设计是ID.3的一大亮点之一。从外观到内饰,ID.3都展现出强烈的年轻动感、时尚潮流的气质,与过去人们熟知的大众风格全然不同,特点鲜明,更加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而同价位下基本都是走的稳重中庸的家用路线,能够提供ID.3这种新潮设计的几乎没有。

其次再看空间方面,ID.3的尺寸为4261/1778/1568mm,咋看之下小巧紧凑。但由于纯电动平台天生具备的短前后悬的优势,ID.3的轴距达到了接近中型SUV的2765mm,车内空间利用率被发挥到了极致,有着非常高的实用性。

再者是技术层面。在续航上,ID.3的续航里程为430km,在当下很多新车动辄600~700km+的宣传中,ID.3的430km的续航里程似乎并不扎眼,但实际上,当你去翻阅相同价位下其它产品会发现其实ID.3的续航里程处于主流的区间。而且ID系列还有一个其它纯电动车型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续航标定极为真实,可以轻松跑出官方的数据(而市面绝大部分的纯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都要在官方续航里程上至少打个8折),这点在此前的ID.4和ID.6上都已经得到了验证。

另外性能方面,ID.3采用了后置后驱加前后独立悬架的设定,同时前后配重比达到了50:50,而同价位下大多数的产品基本都是前置前驱加后扭力梁悬架的组合。抛开成本更高不谈,后置后驱和前后独立悬架所带来的更具乐趣的操控就是前置前驱车型无法提供的,更何况还有大众深厚的调教功底来作为兜底。而试驾过ID.3的同行媒体也都表示,ID.3是15~20万这个价位开起来最有乐趣,驾驶体验最接近燃油车的纯电动车。

同时在智能化科技上,ID.3配备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IQ.Light矩阵式智能大灯,ID.Light互动光语系统以及拥有L2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的IQ.Drive驾驶辅助系统和智慧车联网4.0等。虽然不像新造车势力般功能眼花缭乱,但实用二字贯穿始终。

包括在配置性价比上,我们也找取了网红代表小鹏P5与ID.3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在相同的价位下,ID.3多了20寸轮毂、方向盘和前排座椅加热,矩阵式LED大灯,再结合定价上的4000元差价,ID.3的实际配置性价比与新造车势力相比大幅领先。

所以,ID.3的真实产品力表现如何?通过对产品的解析不难发现,ID.3实际是一款非常均衡又有特色的纯电动车,它的空间、性能、续航包括性价比都平衡的恰到好处,再加之大众丰富的造车经验和成熟的品控管理所带来的安全、可靠的品质。同价位下,它绝对是一款入手可以无需多虑的代步座驾。

当然,相信也有人会问,在ID.3的这个价位区间内,选择不少,我为什么要去选择一台ID.3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在于厂家能给什么,而是在于消费者能够真正得到什么。不可否认,智能、科技、性能等,都是消费者在意喜欢的点。但市场的现状却也同时证明,绝对的性能也好亦或是高智能的车机系统也罢,给如今的都市人群并不能带来质的提升,出门就堵、后排常年闲置、再高算力的芯片也只能听听歌刷刷剧而已的用车环境,真正的科技出行其实离人间烟火还有不少的距离。
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些亦或性能强大、亦或续航超长、亦或是智能领先的新能源产品,并不能打动大部分的消费者。更多都市人群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我并不需要它多么的耀眼,只需要它看起来个性且有趣,开起来好玩有乐趣,用起来足够安心、可靠。

而大众ID.3就恰如其分,它有充满时尚新潮感的设计,有宽敞实用的空间,有够用且无需焦虑的精准续航,有灵动富乐趣的操控,同时还有大众LOGO背后所代表着的可靠的品质和精致扎实的做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何清苍有些头疼地闭了闭眼睛,岑南光赶紧拉着钟文清和岑朝阳:“津北刚醒,肯定有话跟谢缘兮说,我们先出去找个地方买点东西,文清你也休息一下。何清苍有些头疼地闭了闭眼
  • 美中不足的就是,我们在周一横盘的时候,没有在拉升前及时更新掉策略,这一点比较遗憾。短线就是高频,快进快出,这种模式,要追求很高的成功率,显然不可能,所以,就只能
  • 例如,有一位烧烤店老板,他因为对烧烤的热爱,每天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烧烤工作中,不断创新菜品,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喜爱。通过这个节目,我们看到了烧烤作为
  • 金安经济开发区班子成员及三十铺镇人大主席;各乡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区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南山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经济主管部门班子成员;金安经济开发区
  • .#周深[超话]# 本季度的出行kpi,今日达成,南航本次歌单是灯火里的中国,哈哈哈,南航真的不会让我失望,还清晰记得春季成都登机时的大鱼,夏天青岛登机时的大鱼
  • 还好我是提前打车去,不然车子都要晚点(真是好笑至极的旅程) 图三:上高铁了,好尼玛又遇到吉安的一个老头坐我座位前面,他直接把座位打到最底下。真会献殷勤(翻白眼)
  • #三浦宏规[超话]#舞台俳優インタビュー&グラビアマガジン『#Sparkle50#』full lineup#廣野凌大#×#加藤大悟#×#青柳塁斗##福井巴也#×
  • 真的太好喝了~凌晨 男朋友 六九折 海底捞 对于生病的小孩来说太舒服啦[awsl]#萧萧大王的恋爱日记##plog##日常碎片plog#✨【只己】一只白鹅
  • ”领导举重若轻,安慰着小周,“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在乎排名先后了?按照通讯录的顺序安排,已经给他面子了,他还在蹦跶,有能耐把工作做得出色点,大家自然会认同你,尊重
  • #爱问医生诊室##如何预防白癜风##白癜风##健康生活从今天开始#老庄笔记丨20231223 1一个做过生意的人,就不会轻易地跟别人发生争执,因为对于任何没有具
  •   据老一辈师傅们讲述,自从铁路养路工作开始以来,洋镐一直是工务职工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处理线路安全和质量问题的主要工具,“砸洋镐的”成了铁路工务人的别名。 
  • 3️⃣涂山璟头上的发冠让本来的长型脸更显长;而叶十七不仅没有向上的发冠,左右延伸的发簪也修饰了脸型,整个人更加柔和。 3️⃣版型↑,叶十七穿的都是V领,整个人会
  • #晓生情感问答#有一句话叫做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自证陷阱他一再侮辱你也是你给了他这个机会你一直想向他解释你没有那么坏,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刻板印象不是靠解释就能改
  • 苦轮回,一滴泪滴不尽千年的爱恋,找不回昨日的情真。缘来缘去终是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等待下一世的相逢。
  • 事到如今,却说董宇辉的小作文是背后团队所写,这对因董宇辉的才华而来的粉丝们来说,显然有些难以接受。事到如今,却说董宇辉的小作文是背后团队所写,这对因董宇辉的才华
  • 反之,倘若学会了“少即是多”的理念,过着一种极简的生活状态时,那么自己则会过得越来越轻松、自在、从容。永远是最初的你,也是最爱❤️的你!
  • 怎么说呢,灵气仍在,触动远了,或许也是我需要调理,“有过两三个漂亮的音符,就足够了。我比较被这个故事打动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也存在过这种规则之外的节奏
  • 第一口就尝出这是正宗传统的德式做法,没有加任何“法式”改良,用的是非常有韧性的高筋面粉,表面撒了一些白芝麻,祚实而有嚼劲儿,下面最宽的那段儿稍微软一点儿(也只是
  •  人至中年,经过生活的捶打,才越来越明白:知止,才是最清醒的活法,人生一世,“行”固然重要,但“止”才是人生大智慧。”一个止字,可以让你远离危险,得到长久平安,
  • 这叫“观机逗教,因人说法”观这机缘来教化这一切的众生,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观机,就是看看这个人欢喜什么,是什么根性,他就给说什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