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有一天晚上啊,我躺在床上,回忆着很多个白天的诸多细节。我突然想到了一条当时觉得很精妙的写文思路,不过思索层面只是浅尝辄止般的心满意足,只到很多天后啊,突然想动笔,又恰巧想到似乎曾经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思路,但是记忆却已在时间中斑驳不全,我终于是没能找回它。
有些遗憾,也很难受,于是写了这篇文来纪念。蓦然生出的念头似乎无根无萍,很容易被时间拭去,那就顺逐而上,去溯着些更稳固的属性,以待回忆起,顺流而下…

沿着诸些念头顺逐而上的
在午后,人群中、在公车上,看着窗里窗外、在愣神间,谁走走停停时的身侧。
时间很缓,旁侧很静,阳光透入的车厢很明朗,被裹携的影偏移得很清晰,窥得一隙的我发呆得很安逸。

——午后的引
初印象终于是抵不得细细地体察,最容易觉察的或许也并非你更在意的呢。
白露、秋分、…寒露,哦~还没有到。即便如此,在立秋期满、昼夜更程的秋分过后,于节气上言,便是早过闷热的初秋了。但是在这座南方的城市,却是秋意渐浓时稍有遗漏的非他之境。秋雨倒是不缺的,天空也是高远地敞开,只是风穿不过偶见鸟雀停留于线杆的街道,阳光亦在叶间楼前的无阴影侧沿尽日燎烤。
才释去公交亭处的热意,在车上候得座位的我却是被眼前窗角直射的阳光惊着了。即便空调在头顶浇沉着凉风,但对于我体感所察的,刺目的光实在谈不上舒适。并没有窗帘,也没见得可以拿起什么遮挡,于是稍显困倦的我只是勉强地闭上了双眼,只听着呼呼的冷气声响,与自己呼吸间渐渐弥漫的沉静。以为会被惊扰得烦躁,没想到静与缓依旧,不过与平时午睡不同的是,我闭眼后轻暖的微亮,它让我忆回到尚年幼时被父母“押”上床的午睡,情绪从恰玩闹结束的兴奋缓缓地浸入睡意浅弥的梦乡,温暖且轻柔,彼年那时,就是此般的阳光,不过是在他境了,而不是于他乡的车厢。
闭眼的光融着恰恰的恬淡,有感的某人在午后却是乏得厉害,某一站过,被人影惊动的抬眼间,车厢的对侧却是出现了又一个的空位。那里处于背光的阴凉,其后排人的微抿嘴角也诉着所处的时光静好。似乎很显然的,我应当转至那个好位置,以适配予取的畅酣睡眠,弥补回方才光线透射产生的浅浅不适。不过没有动啊,不过不必动啊。别样的情致往往出现在不觉的恍然,或许会被易察的不妥所掩盖,好在低头垂眼的我,便倦倦地见着了。
万般所感,缘自万般所见。不过若只是单单是看见未免就见着了,那是某个包含了一个人伸出感与触去与其接洽的过程。
与风有关,那是在阳光洒落之处随发丝飘然出的另一个念头。对于风的界定便并非只论其有无了,此时哪怕加上盛衰之分也不够拟其分毫之态。从容,轻缓、微凉似乎是常例中对于风的好印象,不过啊,如心意的风象,远不止万千之态。就像此时被察觉的,路口花坛侧公车轻驻的窗口,风暖草熏同样宜人。其实无需太刻意地去运载感触,逢得此阵的风也不必去铺垫,它就像是碰巧晃至于此地的拍摄镜头,只是车停时我偶偶的入镜,我会想啊,风若是不拂过或是我此时并未出现在此地,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哪怕连遗憾都不会有吧,不过有觉察的此时,在遗憾于无遗憾的同一时刻,庆幸感自然不由地生发,还好眼中有光,恰恰泛得思量,莫名的心动一瞬,便牵住短念情长。不觉间,现在车又的启动了,就在我的思索之余,随车行起兴,风又变了…车行快了,风愈劲了,攒团涌进半开掩的窗户,清意也拂面庞,此般季节的凉风是何种的可人,你看这不就又是风的一抹佳色。没错啊,关于风的念头就如同流动至眼前的色带,其间的颜料亦是融合变幻,只待人截流以取。你听,窗外传来了"沙沙"的 叶片碰擦声,它来自于公车掠过的沿路树丛,那里起着微风,想来与我们的窗侧又是不一般的颜色。
你如何判断时间的长短呢?用腕上的手表,还是口袋中的手机,又或者是纯粹的估量。居无定所的奔往叫流浪,非主观所驱的远离的叫漂泊,而对于既是主观想去又有居所的我,自然还有一段路被叫作归途。还是同一路的公车,再上车是已近黄昏,斜阳悬在路侧的楼顶,橘黄的光照进车厢,光与影的模糊界限泛着昏昏的晕。一下午的工作早已消耗掉浅浅午睡后的精力,如此相似,我又是倦倦地入场。
不喜欢去等人,因为等着等着就怕那个人这次不会到达。且不谈如今联系方式的快捷,哪怕及时得知自己被鸽依旧存有的不快,更何况更久远些时候仅仅的以约为期。不过啊,我其实渐渐明白,在互相约定的钟点,早到也好,迟到也好,并不能径直被视作为态度就是了,比如爸爸说好的归期很少有准时过,也比如有些举动不便准时去表达的。同样,在踏上车的下一刻,我对另一位说好了返程的时间,按经验公车从出发至到达需四十分钟,刚坐下的我夸大的想着公车已行的站数,然后自主地忽略了下车后的路程,我说出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就会到达”的词句,然后默默念着赶着与谁共赴的饭点,对时间模糊大概的估计给了我半小时到达的信心,不过似乎公车并没有行快,那一位也并没有去等待,也似乎我明明是知道这一切的,只是单纯地期冀着。
睡着了,回想起来,眠于想象中计划好一切的下一刻。是师兄在身侧将我轻轻拍醒,起来的第一个念头是在更昏的夕阳中寻着见谁,下一瞬又蓦然回过神来,却是翻找着手机看时间,“四十分钟”恰好的钟点,离我上一次看的时间,消息也没有更新,泛着灰灰的落寞。如同磁带被卡住突兀的气馁,我被下车的人带出公车,像是没有接近就来临的错过,注定之物似乎容不得挣扎。与师兄在分岔路口各自走开,拖着步子的我念头中又拼凑出了新的画面,“我在夕阳下奔跑,紧紧追赶着最后的白日光景,去见一个人,去逢着一个对面”“另一位恰巧因为某些事而耽搁,靠着还绽有余晖的窗侧等着电梯,摆弄着手机,轻觑着数字的流转。”“我赶上了即将关门的电梯,拭干微汗在喘息中平复,注视着电梯的数字跃动”“门要开了,我预备着从容地走出。门将开了,她放下手机,作出等候的姿态”“叮~一声的轻响,两位听着都觉得十足的欣慰,然后看到了彼此,她猛然想起与他的小小约定,我联想出她的等待将自己感动,恰好,楼顶的日沉,黄昏已逝,接下来的是漫漫的长夜”我也随思绪的断裂回到了现实。回头看着昏沉欲坠的太阳,我也加急了脚步开始奔跑,跑过楼角巷口,掠过长廊短梯,赶上了恰到底层的电梯,看着数字的流转,到了想要到达的楼层,预备着从容地走出。门开了,尚有余晖的窗下看不到随风飘然的鬓发,我犹豫着迈出电梯,夕阳蓦然一沉,我蓦然一愣,不觉间我竟突然忘记了,联想的故事中,那两位最后是彼此相逢,还是一人迈出电梯一人走入电梯地去错过。
念头顺逐而上的,觅觅无期,不知道寻求或证实的,是突至的兴致、暂驻的心情或是绵长的感情呢?

——某日张某随笔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粉籍「鞠毒+唯」「非路即雷 撕过即雷 」ヾ ^_^♪ 小说「热爱无罪 原创至上」 「拒绝角色无罪论」"此时相望不相闻
  • 要跟同层次的人结交并不难,但是,这大多数是无效社交,聊的多半是东家长西家短,对于你的生活和事业并没有多大帮助。说白了,他所结交的都是洒肉朋友、泛泛之交,到了关键
  • #电影海报#《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领衔主演,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主演#香港图片#该片讲述
  • 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风雪夜归人,我看到了很多文人穿过层层城门,抖落满身风雪,也看到了繁华着的现代都市,妈妈带着小孩堆雪人,爸爸带着孩子溜冰。
  • 从门派里出去的徒弟也都没什么钱,混得好的有编制混不好的干杂活,茶馆里遇到个不认识的一看剑穗哟你也是剑三出来的,幸会幸会,拼桌一块吃饭,还要被边上纡尊降贵的大小姐
  • 我就发在这里,让你看个够,我们正不正常又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你们破防了啊你们说是在给s发,没有问题呀,这是你们的理解,我们也不会去说你们怎么样的。
  • 新养的小喜鹊,希望你健康快乐长大,然后喜乐好运满满~图345,第一次痛经,bg 给我买的榴莲烤的超美味版本,买了各种缓解痛经的水果,还有一份爱心五红汤。炫一下我
  • 我心向善,心善厚德。 我心向善,心善厚德。
  • 他也不会让自己总是陷入这种情绪,要不然就不会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还是这样积极向上的状态和这样美丽善良治愈的气质,演技进步这么多,他不仅仅是不透露自己的伤痕,也许
  • @许凯soso是我们古灵精怪,双商爆表秒三界,饶舌嘴炮闯九州,唱跳俱佳,门面担当,侠胆义肝,可盐可甜,狂拽酷霸炫,有勇有谋,永不言败,靠知识改变命运,用百分之一
  • )让国产品牌百花齐放,是最正确,也是对老百姓、国家最好的结果,但如果按他的逻辑,咱们可以奇葩的下个结论,他希望所有品牌全死,只留下华为。)让国产品牌百花齐放,是
  • 前天忽然的脑洞~如果容儿&容予&轩辕曦月在魔法大陆…大概是这种角色设定?#废文[超话]# 礼貌求捞1. 或许算作者鱼但是很烂,多半最后变成读者2
  • #摩登兄弟[超话]#真爱粉在线发帖求翻牌啦 因为在剧集开头已经立住了宁远舟的“强”所以无论是AO同体还是190爆改小娇夫,这双眼睛就是一切“娇”的来源,都只会让
  • 你31岁到41岁行甲寅大运,伤官干支一气,伤官是专门克官的,可见夫妻关系不太乐观,婚姻幸福感低。说来特别巧,“华晨宇”这三个字在六月的那个夜晚开始走向盛大的时候
  • 在护工的带领下,老人们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论是欢聚一堂的生日派对,还是同事间的商务聚会,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 文章成功接收之后,饭碗保住了,也没有人敢随意使唤他了,现在也晋升成为小领导了,领导开始重视起来了,这篇SCI简直真的太香了#校园大咖来了##微博原创者计划##医
  • #韩圈扩关[超话]# 滴滴滴滴 这是一辆含(愿2划桥)100%的车 车上都是很好的小女孩呀 欢迎来玩️人先️车主@Fullsun_yeon 划桥椅3愿2吐16❌
  • 【暴雨Ⅳ级预警】云南省气象台2024年06月06日01时35分继续发布暴雨Ⅳ级预警:过去12小时,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西部已出现大于50毫米降水,预计未来12小时
  • 有时人们不愿意开始行动,会把原因推给“状态”:“等我状态好了,这些事都会水到渠成”。道理说起来容易,但要启动这个环路却不简单。
  • 有人落单后的回头、排队酷暑下的冰块、结束后的彩蛋,这样一群温暖细心的人,靠着热爱举办了这场活动,辛苦啦~❤️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真的真的很爱你们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