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迎大变化:打破“天花板” 论文不做硬杠杠
近日,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历经5年,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措施将产生哪些影响?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增设11个系列正高
9月以来,许多地方启动了今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尽管还没收到正式通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师李小贵非常期待:“2015年我评上副高,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这个职称‘天花板’会突破。”
李小贵从事陶瓷绘画18年,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他终其一生雕琢技艺,也只能止步副高。
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发布《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这一行业的人员首次设置正高职称。“这是对我们专业水平的更高认可,激励大家进一步提高造诣。”李小贵说。
尽管职业评价体系已经多元化、市场化,但在诸多行业企业,职称仍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工资待遇、科研资源、上升通道等密切相关。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不只是工艺美术人才,这次改革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旨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刘冬梅表示,核心目标是从申报上打破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从评审上减少条条框框,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解决评价与使用相脱节问题
“这次改革不再唯学历、唯资历,论文、学历不做‘硬杠杠’,以实绩论英雄。”刘冬梅说,对医护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师主要看教学质量,鼓励大家在一线建功立业。
56岁的于刚是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主任,因医术精湛,被称为山东治晕“第一人”,常年一号难求。但也正是因为精力主要放在临床上,论文和科研成果较少,他获评副高14年还没评上正高。
两年前,山东试水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于刚被定为临床优势型人才,通过侧重临床实绩、降低论文评价,在2020年3月获得主任医师的证书。
“职称毕竟是对专业水平的认可,申请加入专业学会或者申报科研项目都对职称有较高要求。另外,评上正高也有利于带团队、开展工作。”于刚坦言。
2020年,包括山东省立医院在内的55家改革试点单位,共有503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
此次改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比如,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等等。
近日,山西省发布2021年全省中小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通知,要求校长、园长和各级教研室教研员如果不从事学科教育教学,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同时取消了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奖励和荣誉要求。
太原市某小学教师张静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有了好的评价标准,老师们更能安心站讲台,全心谋教学。
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仅以教学业绩评上了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但创作成果斐然的江苏作家周洁,从中级直接获评正高;航天六院长动集团军品事业部车二班班长黄汉华等1万多名操作工、电工、钳工等,打破学历和身份限制评上正高……
“随着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
破除条条框框后,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5年来,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现,强调论文篇数、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国家的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但看最近单位发的评审通知,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没变。”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这家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徐先生则认为:“职称标准破易立难。尽管论文与业务关系不大,但评职称总要有一些衡量标准。如果论文、奖项、年头这些都不看,那拿什么来筛选?”
在采访中,部分“211”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表达了困惑:“核心期刊论文数至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指标,现在不拿它作为要求,那就没有硬性标准了。评审决定权都在专家委员会,谁来决定请哪些专家?如何排除人情干扰?操作空间会不会更大?”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年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不唯’不是‘不要’,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新的标准条件,建立了综合监管体系,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各单位需要着眼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行业和专业差异,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制定评价能力、贡献和业绩的细化指标。”孙锐说。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职称评审全流程监管、完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细化相关办法,推进制度落地,去除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同时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刘冬梅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诚信记录,健全同行评价机制,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新华社客户端)

#大变化!涉及职称评审!

近日,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历经5年,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措施将产生哪些影响?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增设11个系列正高

9月以来,许多地方启动了今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尽管还没收到正式通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师李小贵非常期待:“2015年我评上副高,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这个职称‘天花板’会突破。”

李小贵从事陶瓷绘画18年,在当地小有名气。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他终其一生雕琢技艺,也只能止步副高。

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发布《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这一行业的人员首次设置正高职称。“这是对我们专业水平的更高认可,激励大家进一步提高造诣。”李小贵说。

尽管职业评价体系已经多元化、市场化,但在诸多行业企业,职称仍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工资待遇、科研资源、上升通道等密切相关。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不只是工艺美术人才,这次改革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工程、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旨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刘冬梅表示,核心目标是从申报上打破身份、档案等制约,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从评审上减少条条框框,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

解决评价与使用相脱节问题

“这次改革不再唯学历、唯资历,论文、学历不做‘硬杠杠’,以实绩论英雄。”刘冬梅说,对医护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师主要看教学质量,鼓励大家在一线建功立业。

56岁的于刚是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主任,因医术精湛,被称为山东治晕“第一人”,常年一号难求。但也正是因为精力主要放在临床上,论文和科研成果较少,他获评副高14年还没评上正高。

两年前,山东试水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于刚被定为临床优势型人才,通过侧重临床实绩、降低论文评价,在2020年3月获得主任医师的证书。

“职称毕竟是对专业水平的认可,申请加入专业学会或者申报科研项目都对职称有较高要求。另外,评上正高也有利于带团队、开展工作。”于刚坦言。

2020年,包括山东省立医院在内的55家改革试点单位,共有503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

此次改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比如,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对翻译、演员、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等等。

近日,山西省发布2021年全省中小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通知,要求校长、园长和各级教研室教研员如果不从事学科教育教学,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同时取消了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奖励和荣誉要求。

太原市某小学教师张静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有了好的评价标准,老师们更能安心站讲台,全心谋教学。

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仅以教学业绩评上了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但创作成果斐然的江苏作家周洁,从中级直接获评正高;航天六院长动集团军品事业部车二班班长黄汉华等1万多名操作工、电工、钳工等,打破学历和身份限制评上正高……

“随着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评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

破除条条框框后

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5年来,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现,强调论文篇数、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国家的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对待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但看最近单位发的评审通知,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没变。”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这家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徐先生则认为:“职称标准破易立难。尽管论文与业务关系不大,但评职称总要有一些衡量标准。如果论文、奖项、年头这些都不看,那拿什么来筛选?”

在采访中,部分“211”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表达了困惑:“核心期刊论文数至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指标,现在不拿它作为要求,那就没有硬性标准了。评审决定权都在专家委员会,谁来决定请哪些专家?如何排除人情干扰?操作空间会不会更大?”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年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不唯’不是‘不要’,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新的标准条件,建立了综合监管体系,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各单位需要着眼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行业和专业差异,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制定评价能力、贡献和业绩的细化指标。”孙锐说。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强职称评审全流程监管、完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细化相关办法,推进制度落地,去除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同时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刘冬梅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诚信记录,健全同行评价机制,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昨天看了几个关于苏神的采访,发现他很会说话。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录视频,都言之有物,语言既有思想的高度,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表达又很接地气。

那么多人关注他,不仅是他的运动成绩,还有他的人品。这人品,体现在他过去的行为经历中,体现在他对待工作、生活之中。

比如,借着媒体的关注,多次帮刘翔说话,叮嘱媒体报道对运动员除了客观公正之外,更要注意正能量。曾经我们的媒体报道刘翔,大都是踩一脚,各种嘲讽。

还有苏神的话语中,总是先感谢国家和队友及所属单位对自己的帮助,这不是为了感谢而感谢,不提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被帮助和专业力量对他成绩的提高。

另外,每次取得一番成绩后,都很平静,告诉大家要坚持进步,这才是正能量,这才是竞技体育。因为关注他的人很多,同时他还是暨南大学的体育学副教授,很注重言传身教。

还有很多这样的温暖又正能量的小细节,可以感受到,他是个心怀感恩,有大格局高度思想的一个高级运动员。

祝福他身体健康,未来一切顺利。 https://t.cn/A6IEo1K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也不知道太感性是好事还是坏事 会因为一点小事开心很久 哪怕是吃到了好吃的饭 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 或者是喜欢的人说今天下雨了好想你 但是也会因为一些事不理
  • 南海低压在探索中踟躇前行,离本岛越来越近,低压外围环流持续影响我市,未来3天风烈雨急,大家出门注意安全! 【未来3天,疾风骤雨】海口市气象台2021年10月7日
  • #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好网民##开封好网民# 【今年丰收节河南主会场,为啥在开封?】#开封#     2020年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河南省的主会场设在开
  • #军训那些事# 原来14d军训就这么过去了 结营了… 好希望战术方队就是一个班集体 像高中一样 以后都在一个班里面上课的那种 虽是意外选进战术 刚开始时也受了
  • 你想说的是如何挽回不合适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思考,导致他跟你说再见的真正原因。分手的时候,你说你们两个都不合适。从本质之上讲,其实是你的沟通有问题,这让他
  • 我从不晒收入,因为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 有多少收入 我只知道我南京有几套房子 我只知道我股票里有一些钱 我只知道我投资的店目前有一丢利润 我只知
  • 一个人坐在沙发️安静的看会手机,很享受这种宁静的感觉,过去很害怕秒针步伐矫健的声音,此刻让我很安心,告诉我,只是我静止了,世界并没有,它还好好的在运转着。 每当
  • 经历过风雨未必见的到彩虹,在风雨中必须把血、泪、汗凝聚,才可把彩虹映射上天,每一个人都梦想成功,可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努力奋斗运用人生智慧经营而来。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生命的本真就是这样,你今天付出了爱与善良,经过时间的发酵和流转,将来也一定会有人,以这
  • #拜尔娜[超话]#今天刷抖音又看到了这句鸡汤[doge] “其实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这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自己不肯放过
  • 我:看胖圈**和**今天在写作业。 她:我不管,反正我不写! [doge][doge][doge]基本上猜到了这答案。 我:你准备哪天开始写? 她想了好久:明
  • 10月5日回安徽办了回门宴,因为疫情,三年没有回家了,家乡变化还是蛮大的,卡旺卡开了好几家,nice!带着老公好好玩了一遍,吃了我心心念念的油炸、炒面,想长四个
  • #手抓饼的神仙吃法#手抓饼玫瑰卷1. 第一步是用苹果片做花瓣。把洗净的苹果对切去核,切成半圆形的薄片。 刀工不够道具来凑,还可想个办法,用上了削皮刀,刨出的苹果
  • #i生活播报# 【#国庆假期出行,多地公布防疫政策#】国庆假期临近,各省市的防疫政策如何,会否影响假期出行?截止9月29日上午9点,根据各地卫健委公布的信息进行
  • 关于扬州市来连返连人员健康管理的提示 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如下:  一、7月21日以来
  • 【楼上洗衣服「门口却狂冒泡」!众秒揪隐忧:叫房东快处理】家门口突然冒出大量泡沫,究竟是怎麽回事?一位网友就拍下租屋处发生的诡异现象上网求助,随后也立刻有过来人揪
  • 有小朋友问到英国的气温,这里已经很冷了哦[单身狗]风大不说还阴晴不定,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一路上我们都在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以至于我的笑的
  • 偷一簇月光 种在心房 怕它恣意生长 又不愿它消亡 远远地 只敢用目光探望 惟恐呼吸太烫 - 心若是听话 该学着轻拿轻放 念念不忘 只会叠加无望 偏偏爱啊 像一阵
  • #大西亚玖璃[超话]##大西亚玖璃# 【21/08/16】[转推] 【生放送】 8月23日(月)20時30分より Aqours・虹ヶ咲学園スクールアイドル同好
  •           换秋衣的故事      在刚结婚时,生活很拮据。秋天天气凉时,换上秋装,一摸口袋,居然有10元钱在囗袋,意外惊喜,后来用10钱去买了粮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