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关注公益与坤同行[心] ​​​《蔡徐坤葵计划爱心基金》 ​​​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人生的过程,5%是快乐,5%是痛苦,90%是平淡。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纠结5%的痛苦,而应该是关注95%的快乐与平淡。把心放大,把事情看开,把痛苦看淡,一切自然就顺利了。

不要去执着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对过去的事纠缠不放。

纠结只能制造问题,只有遇事不纠结其中,敢于选择和面对,寻找解决的方法,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橙光# 《此去经年(精修无更)》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自己来决定出身,你的人生
  • 云绘楼、清音阁在陶然亭公园葫芦岛西南武家窑遗址,和陶然亭隔水相望,出于对保护的文物,这里的二层小楼不对外开放。登到清音阁西边儿的大石头上,可以看到『迁建竣工题记
  • 每种鉴定类型都有合理的收费定价,以反映其复杂度和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每种鉴定类型都有合理的收费定价,以反映其复杂度和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 如Q1所言,若第一批10个大屏提前完成解锁,后续大概率会有第二批,涉及当前没有的城市,所以大家可以多多宣传和多多助力解锁~Part3.【宣传】相信有很多宝宝会在
  • 开心最重要啦[笑哈哈]在北京呆了三天 大街上地铁里到处都有背着橘色袋子挂着胡萝卜挂着陈小兔穿着sr的老师 每天去srp打卡和鸟巢全勤的老师就像回自己家一样熟练好
  • 目的和目标 双创中心的目的是: 促进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资源、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创办新企业。 主要特点 双创中心通常提供以下服务: 办公空
  • 除了药用价值,紫葳也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常被人们栽培于庭园、花坛中。 除了药用价值,紫葳也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常被人们栽培于庭园、花坛中。
  • 十万名忏》 ——甚深普遍.自然解脱.灭罪除障.刹那成就.诸佛十万名号 发愿:顶礼上师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苦因及苦果,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吾乃
  • 这个时候,我真的想说,即使你戴一块真表又怎么样呢,你每天挤的是公交和地铁,吃的是大排档和十几块钱的快餐,又有谁会相信你戴的是一块真表呢,没准还会心想这是假表吧。
  • 2023年11月,华为云发布AI“出海”计划,将在海外节点陆续上线大模型全栈技术成果,帮助企业构筑大模型优势。她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走出去”战
  • 偶尔一口景彦✦术力口p主>碟片人,DECO*27厨,也爱听怪力熊/拿不拿/Orangestar/MIMI/Guiano,总之是清新曲爱好者,对德德乳追虐恋中,碟
  • 同时,《2024可持续旅行发展报告》的重磅发布,也彰显了旅游休闲全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在可持续旅行方面持续付出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旅游休闲全媒体将具有20
  • 教授也随着和阿颖的接触,越来越有人情味,喜欢上了她,最后算是迷途知返了。不够好,才会那么依赖其他人;不够清醒,才会信任所有耀眼的外衣;不够强大,才会浪费时光去
  • 阅读时间2024.6.5阅读书籍:《我与地坛》好句子: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
  •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山海皆可平、何执着人心#骑行看日落晚霞#把山还给山#把你还给你好#把自己还给自己#生命线发展得很平稳,身体素质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强壮的,一
  • 今天我做平台升级后的第三次环保活动,绿化环境,美画家园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关注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美化环境做起,今天从市场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你的眼像是一望无际的星辰,一定是在你出生那天上帝把月亮捏碎了,放进了你的眼里@摩登兄弟刘宇宁 快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
  •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耕积累,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近400亿元,研发人员超10
  • 最终的问题在于,几乎所有为了填补寂寞而来的人,都在回到现实时感到了更大的孤独和寂寞,回到现实中变得更加不会爱。他认为,不论是主播还是看直播的人,本质上都是被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