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一乘了义[超话]##妙法莲华经正解#
本周一三五分享太虚大师《妙法莲华经讲演录》,二四六分享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今解》,(接上)。



同名公zh已经正式开始连载发布悟显法师讲经视频,《妙法莲华经今解》,《无量寿经》《菩萨戒正说》。弘扬大乘,正法久住,欢迎分享,功德无量。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化城喻品

丑一 佛转法錀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錀,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此释大通智胜如来许可为转,并明转此法錀非余众所能也。所转法錀为何?即四谛与十二因缘之法也。三转者、谓每于一法必有三转,兹先假四谛中之苦谛释之:如说苦法,佛必先示苦之事相,如广说三界二十五有中之三苦、八苦、一百八苦、种种逼迫不自在之相,以显苦之事,此名示相转。次复各各说明苦之所由来,以明苦之理,虽苦之理非即是苦,然理恒通于三界各苦之事相,故须明苦理乃知苦之谛实不虚,此名劝修转。次更说苦之实性,若明实性则苦无自性,即以真如法身实相之性为性。苟证知此,则苦之事相、与苦之理、均了不可得,此明作证转。是谓三转。若集、若灭、若道,亦复如是。以四谛各有三转,故名十二行法錀。沙门、婆罗门,均修行者,能有智慧。魔天、与梵天,均有大势力之天。世间、指一切有情言。此诸人众,皆不能转此法錀,以明彼佛独能正证而遍说也。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此彰所转之境中之四谛法也。此所谓苦,通指三界依正二报而言,谓三界所得之报皆是苦也。依正二报之苦,何以有?以有集故。谓集合惑因与业缘以生起,致得有此果也。惑、谓贪、嗔、痴三毒之烦恼,业、谓善业、恶业、与不善不恶之不动业三者,是故集为苦因。然苦与苦因,均可灭而尽也,云何能灭?当断惑,即断烦恼使不生业。盖烦恼之所由起与所由增,皆由居三界内不知有苦,不知苦则生于贪欲,贪欲则执于我及执有我所依之境。若证知此和合相续之假相我并非真实,则我相灭,我相灭则我所有相灭,贪欲灭则苦因灭,即集灭故苦灭。欲灭苦,必灭苦因而后苦灭,故当修所以能知苦、断集、证灭之圣道。

  以上略说四谛之体,为有作四谛,谓以分段生死十二因缘名苦,惑业名集,择灭名灭,而生空智品为道也。若无作四谛,则以变易生死五蕴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槃名灭,而法空智品名道。盖四谛之法,其义至为深广,摄诸法尽,通于大小乘,故佛言二乘圣人犹有所不能尽知也。经文于示相转、劝修转、作证转三者中,但举示相转以例其余,故曰是苦、是苦集云云,犹言是苦相、是苦集相云云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此彰所转之境中十二因缘法也。能发生者为因,助发生者为缘。此法亦名十二缘起,又名十二有支。无明即迷于真实义之理、及异熟果之事也。迷故起种种妄动,故曰无明缘行。妄动熏为业种,至成熟时前异熟识既舍,即引生后异熟识,故曰行缘识,识、即第八识也。报识既起,揽色为身,即有色、受、想、行、识之五阴,故曰识缘名色。名、即指受、想、行、识之四阴也。由有五阴,故起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入,故曰名色缘六入。

根、尘和合为触,故曰六入缘触。因根、尘和合而有违境、顺境、不违顺境之不同,遂起苦受、乐受、舍受三者之差别,故曰触缘受。以有受故,内身外境起于贪恋,故曰受缘爱。爱则执著,起我、我所,故曰爱缘取。执著之业因既熟,必受后有之报,故曰取缘有。后有之依报,厥惟身相,故曰有缘生。有生则有少壮之假相,故其对待之相为衰老;有生则有灭,故其对待之相为死,有生则有苦苦、坏苦、行苦之互相逼迫,故有忧悲苦恼:故曰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以上种种杂染之法,顺序而缘起,名为杂染流转观。此诸染法缘起之究竟卒归于苦,而苦之始因则为无明,故能破除无明,始为究竟不受后有。而云无无明尽者,以体即如来所证之甚深法性也。无明灭则行灭以下十一句清净之法,名为清净还灭观。本节佛说四谛、十二因缘,均为三乘相同之法。

#学佛一定要听经[超话]##放生##素食##慈悲有情[超话]##大乘定香精舍[超话]##传递环保正能量#

【传灯法师:净土法语】

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胜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可谓速出生死之玄关,疾成觉道之秘诀也。盖凡修行,求出离生死,须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之力。若惟务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网,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丈夫。如佛在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大祖师,是其人也。若像末之世,去古既远,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坯器。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是以诸佛菩萨,曲垂方便,又有仗他之法门兴焉。此之法门,经论发明,其品亦伙。求其苦口叮咛,极言称叹。列祖弘通,人心崇奉。惟极乐世界念佛一门为究竟。可谓言言阐唯心净土之心宗,句句演本性弥陀之妙法。悟此者,达生心与佛心平等,心土与佛土无差。修此者,获妙观与妙境相符,自力与他力兼济。况本有功德之力,无始性具者,因此以全彰。旷劫积累者,藉之而顿发。故得娑婆报满,净土现前。莲华化生,不迷生阴。一入永入,更不退转。故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数甚多。比夫在娑婆而入道,历尘境之粗强。险难恶道,无处不有,固不侔矣。然而说之匪难,行之为难。行之匪难,心要为难。此昔人之所诫,在我辈之当遵。若求其为吾真切教诫,莫要乎杨次公之两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夫念佛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忘之而不能念,念之而不能一。无他,为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杜其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念之而不能忘,忘之而不能尽。此无他,为念心之不能一也。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铋,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又问,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或者莞尔谓曰,师言首鼠两端,似无主正。俾学者乎何从。曰,非两端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之使然。散心异缘,又由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爱苟不忘,念能一乎。故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一其心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则万缘都寂。万缘都寂,则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轻爱。欲轻其爱,莫若一念。盖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日月之代行,明暗之相背也。或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将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正以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物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万法空,万法空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自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又问曰,轻爱与一念,同乎异乎。对曰,能轻娑婆之爱,未必能一极乐之念。能一净土之念,必能轻于娑婆之爱。此约无志有志间说也。若去无志而独言有志,则爱非念一而不忘。念非忘爱而不一。两者功夫,初无间然。又问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为之奈何。对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夫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则心不得其一矣。是以求生极乐者,要以敦信为之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弥陀,非是他佛。大要有二。一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一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第二修行者。前敦信如目视。今修行如足行。信而不行,犹有目而无足。行而不信,犹有足而无目。是故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犹如目足兼备,然后能到凉池。故次信而说行也。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此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而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若理一心者,此无他法。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七宝华池之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作此想者,亦有事理。事则以心系佛,以佛系心。初观足下安平犹如奁底,次观具千辐轮相。如是次第,逆缘至于顶中肉髻。复从肉髻,顺缘至于足底。了了分明,无分散意。理一心者。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汝等应当系念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此义具明微妙三观,具如观经疏,妙宗钞中说。然此二种正行,要当相须而进。凡于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于趺坐蒲团时,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西方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者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凡是一切有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者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修之,无非净土助行。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于历缘对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之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其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想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苦。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苦。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其乐无央。凡是所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于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夫净土般若舟航,要以信为点头探水,行为篙橹风帆,愿为船柁拨正。无点头探水,则不知通塞浅深。无篙橹风帆,则不能至其所止。无船柁拨正,则无约束要制。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所发之愿,有通,有别,有广,有狭,有遍,有局。通如长途修忏课诵,古德所立回向发愿之文。别则各随自己之意所立。广如四弘,上求下化。狭如自修自度,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要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自立。大率所发之愿,宜别不宜通。通恐随人语转,而自无绳准。别则自己标心,克志进取。若能随通文而生决志,此则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久生滥漫,此则别亦成通。又宜广而不宜狭。广则所发之心大,而所克之果胜。狭则所发之心小,而所获之果劣。宜遍而不宜局。局则标心有限,数数间断于期心。遍则念念要心,刻刻圆成于乐土。如此三法,可谓生净土之弘纲,觐弥陀之宝筏。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述

成家立业~定心正欲~浩然正气

立德进德先后。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尽其用之谓器,无动非礼,则立人之道尽矣。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思而有所得,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



君子之于天下,尽人事而后征天道。天道至微而难知也,人事至著而易为也。舍易为而求难知,则为不智。先其微而后其著,则为失序。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则事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

知止而后有定者。止在腹中。为生成之本。知止则心存而气凝。神不外散。定也。定而后能静者。阳气薰蒸。阴私自不能入。浑浑沦沦。无人无我。静也。静而后能安者。阴阳和平。则元气复与天之元气。合而为一。人即天。天即人。其乐有不可明言者。安也。安而后能虑者。真气潜滋。即真理发现。物之表里精粗可穷。诸凡事来自不难於筹度。能虑也。虑而后能得者。由知止至於安。命功到矣。然了命尤须了性。故必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性命双修。大道乃得。

学文之功,学得一事是一事,二事是二事,触类至于百千,至于穷尽,亦只是学,不是德。有德者不如是。故此言可为知道者言,不可为学者言。如心得之,则「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述事之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有其不知者存,则既知有之矣,是知也。因此而求之者,尽其所见,则不见之色章;尽其所闻,则不闻之声著;尽其所言,则不言之义立。”用知不如用好学,用仁不如用力行,用勇不如用知耻。
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公者仁之理,恕者仁之施,爱者仁之用。曰:诚,一物,心也!以穷其所以然而处其事;以究其将然而为之防。因形移易谓之变,离形顿革谓之化。德博而化,言化物也,以其善世即是化也。善其身,自化也;兼善天下,则是化物也;知化则是德。化,圣人自化也。化之况味,在学者未易见焉,但有此次序。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后至之,知之在先,故可与学。

「道者一心也,有曰『仁者不忧』,有曰『知者不惑』,有曰『勇者不惧』,何也?」曰:「此只是名其德尔,其理一也。得此道而不忧者,仁者之事也;因其不忧,故曰此仁也,知、勇亦然。不成却以不忧谓之知,不惑谓之仁也?凡名其德,千百皆然,但此三者,达道之大也。」

朱则成其为朱,陆则成其为陆。学人不必有心立异,亦不必著意求同。若先儒无同异,后儒何处着眼。试看从古帝王贤圣,放伐不同于揖让,清不同于任,任不同于和。亦各存其所见而已矣。从来大贤大儒,各人有各人之体贴。是在深造自得之耳。
尝曰:“明道曰:‘天理二字,是自己体贴出来。’是无时无处,莫非天理之流行也。精一执中,是尧、舜自己体贴出来。无可无不可,是孔子自己体贴出来。主静无欲,是周子自己体贴出来。良知,是阳明自己体贴出来。能有此体贴,便是其创获,便是其闻道。恍惚疑似据不定,如何得闻?
学无自得,剽窃他人,一知半解,强谓了然。如此之病,最难医治。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凡看古人语录文字,不可专就一问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处,以爽我心目、资我谈炳。須穷究他因何到此大徹大悟田地,其中自叙下手工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也。若但剽窃摸碍,直饶日久止深、口滑舌便,俨然与古人乱真。亦只是剪彩之花、画纸之饼,成得甚么样子,所谓道貌岸然者。

以耳听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之者广也;以目盲读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之者极其广也。以心为君,以目为臣,以耳为佐使可也。目通而心未通者不可居之为理,意至而身不能至者不可任之为事,宁取其少而守之坚,不取其泛而施之杂,要使心气浃洽,义理贯通,荡涤胸中浅俗卤莽之气,日进高明细密,阙者俟补,断者俟续。止随其所止而止之,止其所也。出乎心,止于爱,行且坚毅,磊落载腹。几微。其行既力,故能与人为准则,可必增其质性,亦可变其质性。增者如磨礲之于玉石,变者如虫豸之有蜕化。有事乎道德则日崇,有事乎闻见则日多。
凡学世间事,非用心之至,学不能成。学既得成,必到得信手拈来、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方名精纯。悟出世间法,非无心之至,悟不能徹。悟既得徹,必到得随缘应物、有法皆心、有心皆法,方名究竟。

吾观…而得君道焉,大君无为而能无不为,故万化自理;又观…而得心学焉,心君无思而能无不思,故百体从令。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自家之言。听理、识理、知理、行理、叛理、言理、返理、成理、立理。

迨其蓄久而思浑,资深而行熟,则贯精粗,合内外,群献之精蕴,百家之异指,毫分缕析,如示诸掌。同心协力以闲先圣之道,而仅及中身,论述靡定。先正之言行,亦各为之论著。至于推明古人之经书,论著先正之前言往行,此自吾儒学成后余事。学成矣,则用于世以行之;如不用于世,亦可完吾性分以还天地,不著述可也。观其时果有大理未明,大害未除,不得已而有所著述,以望后世之明之除之,亦可也。若文人之文,书生之书,解之论之,则不必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我住进他心里的那天起,他的心,料也如是。从我住进她心里的那天起,她的心,料也如是。
  • 大东不是追星族,但是却很喜欢刘涛,她是一个如翡翠一样的女人。网友:他们是优秀的人肖战的粉丝量在明星圈里也不是最多的,为什么代言的商品卖得还这么好,这么出色?
  • 2021年7月12号晚上年母亲在家深感不适,紧急送到普宁市第人民医院医院!经医生诊断为:1:尿毒症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打扰到大家,在这里真诚的感谢大家可以帮助我们
  • 人生就像—杯茶,再苦也不会苦—辈子,伤过哭过,日子还是得过,累过痛过,还是照样工作,时间一直向前,生活还得继续,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消极,不能因为一次伤心就绝望,
  • 好喜欢好喜欢喝奶盖上次喝的蜜雪的新品还不错啦喜欢单独吸一口奶盖再用吸管探下边的喝完半杯之后再摇一摇晃均匀真滴很奈斯#长久的小小打卡# 最近在养甲床后知后觉的发现
  • 設計概念Film Hotel / 膠卷旅店用「膠卷旅店」為設計意向,來表達樂步咖啡對平凡生活始終飽有的熱情,心中有火花,世界才有漣漪。爱支撑起的细节填满了生活,
  • 我们将要查询的快递单号粘贴到后面的文本框里,点击“搜索”就会将这个快递单号的信息筛选出来。 以上就是查询快递信息并筛选快递单号的全部内容,有需要的朋友们可
  • #政务服务# “个转企”升级,助力市场主体“换挡提速”“过去作为个体户,经营内容有限,现在成为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变多了,竞争力更强。#宁波买
  • ” 其实,接到“阿娜尔罕”这个角色是偶然,在选定迪丽热巴之前,这部戏的导演找了很多在学表演的新疆学生,也找了中戏的一些学生,包括舞蹈演员,但都没有找到特别合眼缘
  • 怎么说呢,就好像你给别人的是十分满,而他永远只会给你一分!@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n宁哥棚主 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音樂]爱你这几个
  • 网红明星电视剧同款 【LUCKYSAC懒人沙发】每天匆匆忙忙的你——真的——回到家就该躺下来好好享受下这舒适的私人空间——这款宜家同款高品质懒人沙发不占空间,方
  • 《自动转换开关在空管系统中的应用》白皮书作者——施耐德电气高级专家、施耐德万高行业应用负责人刘浩川表示:“随着航空业务量快速增长,对空管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出更高
  • 难道,这周末,大家都不愿意离开重庆主城区……好吧……最近,也许确实是如此,大家不愿意离开重庆主城区……那就都留在重庆主城区,都开空调制冷,让重庆主城区更热一些吧
  • 昂科威Plus还采用四点式发动机悬置,在很好控制动力总成位移的同时隔振90%以上。昂科威Plus还采用了四点式发动机悬置,在很好控制动力总成位移的同时隔振90%
  •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
  • 被告人黄某成立某保理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某保理公司的项目有高额返利、稳赚不赔为诱饵,采用广告宣传、业务员招揽顾客、熟人介绍等形式向老年人宣讲投资
  • #素颜女王[超话]# 你问我是谁从台剧清纯女主转变为钓系美人⁉️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叶舒华校庆演出&德国拼盘队内【唯一】登上国内外热趋
  • 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攻那治愈般的笑脸时,便心动了,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很难受,不想再见到这个人。夜已深,我睡不着,不是因为夜深,不是因为月圆,也不是因为
  • 没想到十几年搬家又搬家 那么喜欢断离舍 扔没用东西的妈妈还留着 突然想起 那个小心的,谨慎的,害怕做错一道数学题妈妈就会生气小孩儿.而现在反过来 妈妈变成了那个
  • 读莎士比亚仿佛在照镜子一对一还原我的恋爱[开学季][跪了]我:…%#@$我就是大笨蛋呜呜我是sb恋爱脑,我呜呜呃呃*感慨*ylk:我要去吃饭了宝我:呜呜!y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