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是真正告诉你佛法的奥秘。他说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佛经上讲,一得了道,他就现出来大丈夫相,就有特别的相,这个叫做具足色身。色就是肉体的四大,地水火风,平常我是这样告诉你的,但是真正的道理,“即非具足色身”,不可以着相,有形有象都不是啊,因此叫做“具足色身”。

什么道理呢?得道的人,自然有一股道相,那个道相不是在这个形象上见的。譬如我经常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当年在大陆的时候,看见过几位有成就的老师,有成就的和尚。有个师父,人家都晓得他是肉身菩萨,有人叫他肉身罗汉;那个样子难看到极点,两个眼睛比铜铃还要大,露光的,他还戴起近视眼镜,怪里怪气;鼻子有大蒜那么大,两个大眼睛,配了个大蒜鼻,嘴巴快弯到耳朵边了,牙齿细得像玉米,小小的。反正啊,五官分析起来一无是处,可是长在他脸上,愈看愈可爱,愈看愈庄严。走路摇摇摆摆的,但是觉得很庄严。他的衣服几十年也不换洗,一身都是虱子,痒起来就那么抓,有徒弟看到虱子爬出来了,他还说不可以杀生,就是这么一个怪人。

还有一个和尚,几十年不洗澡不洗脸,不洗脚的,他睡觉的地方有一个帐子,大概也几十年没有洗了,连眼洞都没有了,只有灰尘。他睡觉也在里头,打坐也在里头。有一天我要离开了,向他告辞,他正在帐子里打坐。他说:我也懒得出来送你,你过来我有话给你说。这下要我的命!非要把头伸进他帐子里去不可,我也是个有洁癖爱乾净的人,可是师父之命,只好硬着头皮把头伸进去。结果发现这个帐子里清香,是什么花香,也讲不出来,一股清香,头伸进去就不想出来了,心里有个感受,有道的人确实不同。

另外我当年在西藏看到一个活佛喇嘛,他喜欢喝我们中国茶,汉人卖到边疆的茶,都是最粗的茶,加上牛油、酥油叫做酥油茶,一半油一半茶,喝惯了的很好喝,你们没有喝惯的,一定第一口就吐掉了。他只有一个钵盂,吃饭喝茶都是这一个,招待客人也是这一个,几十年也不洗,奇脏无比。有时候我们去看他,因为他有神通,他觉得与你有缘,看得起你,他就把自己喝的那个茶盂,给你喝一口。有些人是怕脏,有些人是恭敬,不敢喝。你怕脏也好,恭敬也好,他都知道。你恭敬的,叫你勉强喝一口,据说喝了这一口,消了好多的罪业。有些人怕脏,他就骂了,你的嘴也是肉做的,我的嘴也是肉做的,你为什么不用我这个碗啊?这一类的人,仔细一看他,非常庄严,那个庄严不在鼻子上,不在眼睛上,五官上看不出来,他有一股道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真正成佛的人,不应该以具足色身见;在他的身体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到的。当然,一个得了道的人,气质一定起了变化,肉身一定也起了变化,自有道气,色相庄严。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着相,这个肉体的身还是有生灭的,“是名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这个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体之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第一个具足色身是实质的,肉体的这个身体叫做具足色身,所谓的报身。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可不可以着相来看?譬如说,眼睛里忽然看见佛站在你前面,这是相,现象。他问须菩提,可不可以着相呢?须菩提当然说不可以,这个问题,《金刚经》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应该落在宗教偶像的观念,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什么理由?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真正的佛,是见到法身,才是见到真正的佛。什么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无相,法身无相,也没有境界。如果你在一个境界上,就已经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见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佛。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

四川遂宁当年有一个有名的法师叫疯师爷,同济癫和尚一样疯疯癫癫,是有神通得道的。我们当年要去访疯师爷,不要说拜他为师困难,你连找都找不到他。不过他经常坐在厕所,他的禅堂在厕所,不是现在的厕所,是当年那个茅坑,臭得不得了!疯师爷就在这茅坑边上打坐,你要拜他当徒弟要准备在厕所跪上三天三夜,不怕臭不怕脏。可是当时我就做到了,我晓得他有道,我把他蹲的厕所当成极乐世界,跪不了两个钟头,他跑过来找我了:“起来,起来!”他那时又不疯了。可他没有收我做徒弟,我也没拜他为师,不过很敬仰他。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

贡噶活佛是我的师父,他是密教的大师,很多人都来灌顶,后面灌顶灌不到的怎么办呢?贡噶活佛拿个竹杆子吊过去头上一洒,表示都灌了顶了,好像顶上都好清凉哦。我站在旁边看了无限的感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宗教,也是科学、哲学,最后搞宗教形式搞成这样。贡噶活佛你们没有见过,他是西藏红教、白教、花教、黄教的大师,那真是啊!他是大个子,比我还高三分之二,身体非常魁梧,一天到晚盘腿坐在上面,难得下来走一下;他下来走,我在他旁边,他的手正好放在我的头上,我说:“师父啊!我好像变成你的手棍了。”他就笑。

有一位跟随他的师兄,我们都叫他“包包喇嘛”,脑门这里有个肉包包,不是天生的哦,因为他天天拜佛,拿这个地方“咚啊咚啊”碰地下,这样磕头磕出来了一个包包,他有天眼通的呦。后来我问他:“你跟师父多久了。”“四十年。”我说:“我们师父有个什么长处啊?”他说,你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我说,你想想看嘛,你跟在他旁边四十年了。他说,我告诉你,我跟他四十年,没有看他发过一次脾气。哎呦!我说这还得了啊!这就不得了,因为贡噶师父不发脾气,对人的态度,永远是笑脸。有时候我问他特别刁难、古怪的问题,他都还是笑着,不像我动不动就骂人的,这两个方式不同。我说,好了,这一句话就够了,不用再问了。

《南禅七日》
------------

我碰到一个大喇嘛活佛,西藏人,他只会讲一句汉语,他也不当人家上师,其实这大喇嘛,我们看到他就跪下来拜,他也立刻跪下来,然后他把供桌摇起来,只说一句汉语:嗨!菩萨被你拜动!菩萨被你拜动了!他自己在摇着那个菩萨,我们都晓得他是真成就的,真有见地,就凭他这一句话,对我们笑,喂!菩萨被你拜动了!菩萨被你拜动了!他就点你,菩萨就在你那里,高明得很。
****

有一个喇嘛有神通的,只有一个钵喝茶,那个茶是我们汉人卖给他的,还有冻顶乌龙、青茶的茶梗,他把所有茶混合熬起喝;我们送一包好茶叶供养他,高兴死了。他会弹琵琶,叮叮咚咚疯来疯去的,有些家里的小姐太太神经了的,都送到他庙子里。所以他一天到晚被这些疯女人围着,有些骑在他的脖子上,或者坐在他头顶上、肩膀上,他不管,只弹他的琵琶,结果一个一个被他的琵琶弹好回家了。

可是他只有一个钵,吃饭喝茶都是这个钵,而且是千年万年都没有洗的。我们去了,因为晓得他喜欢汉人的这些东西,就供养他,晓得他有神通,非常恭敬他哦。他看到茶叶,高兴,自己熬好茶,倒在钵里自己先喝两口,有时候拿给我们喝。我们虽恭敬他,但实在不敢喝。他老人家清楚得很,他说,喂!你的嘴是肉做的,我的嘴也是肉做的,都是一样的,我可以喝,你也可以喝。我们只好呼噜呼噜喝下去,实际上,这是得到灌顶。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东方出版社)
------------

有本书叫做《金山活佛录》,写的是真人真事。当年在杭州有位师父,他不修边幅,从不洗脸,有次要传法给我,他坐在床上脏兮兮的帐子里,叫我进去,我硬着头皮掀开帐子把头凑进去,哪晓得帐子里却是一股清香味,兰花都没这么香。这事说给你们年轻人听都不相信。我当年找师父,凡是大名鼎鼎的就不碰,专找一些苦行有道的师父。
*****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外表看起来比一般人还烦恼痛苦,而内心常清净。我想起当年陪同我的老师去四川遂宁,当地有所好大的寺庙名叫东山 寺。那香火之盛,每年香会时,四川一省有一百多个县,恐怕有一半的县都有人来朝圣。那里有位得道的和尚叫疯师爷,名气很大,很不容易见到。他一年到头住在厕所里,那可不是现代的厕所,过去山间的厕所就两条板,秽臭得不得了,苍蝇一大堆。他就在那里打坐,我们要爬到厕所给他磕头。我跟着我的老师去见疯师爷, 想看看他是怎么有道法的。

那个庙子在山上,坐轿子也要一个钟头才上得去,路两边都跪满叫花子要钱。我老师先告诉我要多带些钱,上山时就一路分。老师告诉我,你看这一路上有多少大菩萨在里面。我问他,是哪一个啊?他就骂我,蠢东西,这还要问我?统统都是!我还以为菩萨大概是会放光的,身上挂有宝饰的,这下挨骂了。照我老师讲,这些菩萨都在烦恼痛苦中,他就是给你作警惕的榜样,把不好的下场给你看。我老师还叫我钱不可以丢给人家,要一个个好好地放。我只好要轿夫放低一些, 好够得到放钱。老师要我干脆不坐轿子了,可是我装迷糊,懒得下轿,这就是憍慢。我心里可是怕走不上去,看不到疯师爷了!可是,就这么一个动作,自己都要反省,才是修行。

大菩萨的心地法门清净,本是没有烦恼的,可是为了表示与世间众生一样,故意做出来的,这就是“示法”,表示佛的法相法行。这个与众生一样的做 法,也就是菩萨道“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中的同事。可是大菩萨虽然外示一切烦恼相,而内心深处是没有烦恼的,永远是清净的。
*****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有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工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工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圆悟克勤禅师的悟道机缘:我知道了“我知道”

圆悟克勤禅师是宋朝临济宗的大德,他自幼天赋聪慧,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以妙寂寺游玩机缘得览佛经,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出家后开始云游四方,遍访各地禅门高僧,最后投到法演禅师的门下,克勤数年间精进不懈,但有所得便将诗偈呈法演禅师印证,勘验结果屡屡令其灰头土脸。

克勤失望之余埋怨法演禅师:“师傅太不慈悲,不知道提携后学。”法演禅师却笑着说:“等你得了一场大病就会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
克勤后来又开始施展脚力,走访至金山寺期间染上了风寒,大病中的克勤这时想起了法演禅师的话,若有所悟,好了后就回到了法演禅师处继续当他的侍者。

克勤这若有所悟是感觉到什么了呢?

王阳明有首偈: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法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人若是一病就容易思落叶归根,这个时候克勤念及法演禅师本身这件事就会跟落叶归根对上,所以等他病好后大概不自觉就回去了,定然也想要弄明白法演禅师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什么。
良苦用心就在王阳明的这首偈里,寻访云游长见识是必须的,但法演禅师看在眼里的是克勤的游历已经不再是通往真途之“法”,却成了为了云游而云游,本质已经变了,克勤的“枝枝叶叶外头寻”,就是被他的“颠倒见”驱使的,要想反过来,病一场收收脚还是很必要的。
要说法演禅师为何不一开始就挑明了讲,在尝到滋味前什么道理都是白搭,更何况有的人尝到滋味也不见得会回头,更别忘了克勤可是神童,在道理上对那些“俗”的更不可能会服气。
但他见性后却俗得要命,一天晚间,克勤、慧勤、清远三位弟子陪着法演禅师在山上亭间说话,该回去的时候灯笼里的油尽,法演禅师要三人就当前情境下转语,另两位不是彩凤就是暗中之光明,俗人圆悟克勤禅师答道:“注意脚下。”听起来颇具庄子的“道在屎溺”感。
而他的见性机缘却尤为奇特,来自一首艳诗,之所以介绍这则公案,我也只为描述,像“艳诗”这种程度的机锋常人是不可能hold住的,一个不慎流于轻浮是必然,而人所有的轻浮都是在轻浮自己,就像拿着高明的章句互相倾轧,难道理的终极不是为了做人?一切扛着“老板”出来的就是在表明理于自身并未融入,却拿着自己的“不行”招摇过市。

某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禅师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

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陈提刑听了,心解意会,口中频频称“诺”,满意地回去了。
克勤刚从外面回来,恰巧听到这段对话,满脸疑惑地问道:“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回答说:“他识得声音。”
“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禅师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在引颈啼鸣便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嘛!”于是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
那么,法演禅师到底做了什么?

克勤跟提举听到的是同样的话,只不过提举没有问克勤后面的那个问题,即“他识得声音”,却没有“为什么不能见道”这个问题。而法演禅师那一声吼正是要把这个问题给打回去,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法眼禅师更给出了答案——什么是庭前柏树子!那正是庭前柏树子,没有为什么,就是一棵树杵在那。

那这和那首艳诗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频呼小玉”这是“法”,但“法”并不是目的,所以是“元无事”,而“只要檀郎认得声”才是目的,只不过能让“檀郎认得声”的“法”却不止“频呼小玉”一法,还可以唱歌、呼小鸟、呼小猫,总之能让檀郎听到就行,这是“万法归一”,而克勤的这一问等于是说“既然提举已然万法归一,却为何没有见性”,要害正在此处。

那圆悟克勤禅师回应的又是什么呢?

偈云: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首先,克勤说“檀郎声”就是“鸡叫声”,虽然入处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处,这是“法门看相应”,哪种适合自己就依哪种;
其次,克勤偈中“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所谓“独自知”,只能是“谁做谁知”,不做自不会风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归何处”,谁扔了克勤见性前问的那个“为什么”就归谁处;

再次,以“艳诗”答“艳诗”,这自然是“外不住”,所答内涵之“万法归一”,这“万法”就是“内随顺”,已然“外不住,内随顺”哪里还有“为什么”?

没了这个“为什么”,那“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从哪里入?

#沙丘# 特效画面和音乐确实很优秀,世界观铺得很大以至于我看到一半在想3个小时能讲完这故事?【当时并不知道还有后续[打脸]
不过撇开科幻元素不说,这不就是中世纪王子复仇记吗[笑cry][笑cry]看到最后一句台词竟是“一切才刚开始”我都愣住了…
吐槽一句,压根儿不需要看3D,效果不好,我还买的IMAX感觉有点亏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嘉祺[超话]#你说过“谢谢你们所有人,能遇见你们真好”我们想要成为你坚强的后盾你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要勇敢努力的走下去你说过“谢谢你
  • 只要你准备好了,生命的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的开始。没有更早,也没有更晚,就从此刻开始,让一切往事归零,好的,不迷惑未来,坏的,不影响现在。只一颗素心如莲,不污不垢,
  • 工作后不想去的应酬多的是,既然加入社团组织还是去看看吧,兴许能碰上心仪对象呢27.双肩包(一个人去周遭城市走走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容量大,而且方便,还有点小文艺
  • #易安音乐社[超话]##为易安音乐社疯狂打call# 从今年夏日祭开始狗现场,第二次就成功见到孩子们,没有经验以至于很多话都没来的及说,忘记和池忆说要好好长大不
  • 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气血充足则手总是温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则都是气血不足。
  • 。防弹all in你们就那么着急啊。
  • #朱一龙御姐归来#[太阳]#朱一龙何开心# ❗️互捞积分贴 回捞会看影响力 没有影响力投分微博抱歉不回捞哦 小笼包的积分是留给哥哥的❗️今日份打卡签到明权寻艺包
  • ”老四:“我这不是馋吗,我是小馋猪,好嘟嘟,再给我一块呗。”嘟嘟:“别傻嘿嘿了,我才不吃你的呢,我娘给我钱了,我本来还说买四块,给你拿一块呢,哼。
  • (二)惟忍辱可怙:世间上,「忍」是众生唯一的依怙。四、忍辱的功用忍辱的功用有四:(一)忍辱能息怨:《出曜经》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
  • 谢谢你看顾保守我们一夜平安度过,在这新的一天中,愿你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把一颗谦卑顺服你的心赐给我们,敬畏听命你话的心放在我们里面,更把从耶稣基督而来的爱
  • 意思是什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意思是: 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成功的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在李欣《这里是北京》团队十几年来用镜头记录了浩繁的北京故事。谁都知道,通州古城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现在连当时的一砖一瓦都难以觅
  • 你喜欢什么,就会以什么为价值判断;你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你做事的出发点;人生啊,不过是此处笑笑他人,彼处又被他人笑笑。卑微的时候,就默默的自己努力好了,不要标榜自
  • 弄个双十二,盹得要死,硬撑着眼皮熬夜,结果就一直在纠结为什么不给我优惠,退出去进来好几次,结果我喜欢的东西没了[泪][泪][泪][泪],还不是售罄,是那种有人抢
  • #大胃爱丽丝[超话]# 我们的紫菱宝宝感谢你让我们参与了你的幸福、见证了你的婚礼羡慕你有疼你爱你的周周这个让你能做自己眼睛里都是你一颦一笑把你刻在心上的男人一
  • 又想要保暖,那一定少不了一件皮大衣啦~来看看我今日的穿搭吧 皮衣:颜色是好特别的芥末绿,皮质和版型都让我心水,不失高级感与时尚感,穿上超飒的。 手包:亚历山大王
  • 好茶,不论遇到什么人,都能释放生命的滋味;不论处贵处贱、顺遇或横逆,都不改自己的香、自己的本色。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人,有些人经历了我的生命,成了一生的知己;有
  • 一曲曲深情吹皱了我柔软的心扉,你的思念皎洁如月光,只是往昔的良辰美景已不复存在,我唯有用凉薄封存昔日的故事,以转身还自己一个明媚。­ 我一直是安静的人,在你的字
  • 网友爆料,12月5日早晨6点左右,在长春市二道区劳动公园早市内,一男子多次徘徊在业主摊位前,最终将一红色包拿走。二倍工资的惩罚性,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其压力是巨大
  • 在欧联杯赛场上,阿尔克马尔5场小组赛拿到了9分,领先排名第3的格莱德游击队4分之多,已经提前小组出线,若本场比赛击败曼联,将以小组头名的身份晋级。过去2场英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