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倍增的社交小技巧,不知道的话就吃大亏啦

1.出门时随身携带一包纸巾和纸笔,当有人需要纸巾时,你悄悄递给她,真的能增加很多好感。
2.多发自真心地称赞别人,别人会开心,你也会从中得到能量。
3.对待别人喜欢的事物,不要否定,尊重他,包容他。
4.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因为你说的坏话,迟早有一天会传到本人那里。
5.与朋友之间坦诚相待,说话、做事不要拐弯抹角。
6.不要随意跟别人倒苦水,没有人想做你的情绪垃圾桶。
7.不轻易许诺,除非你能保证你做得到。
8.不要让朋友帮你集赞、砍一刀,特别消耗感情。
9.在公共场合手机不要外放,真的很败好感。
10.在别人帮助你之后记得说谢谢,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帮助。
11.说话声音不要过小,但也不要过大,保证别人能听清你说的话。#创作力计划##忆果缘1971##健康管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不轻易否定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照顾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好好照顾自己、不爱护自己,又如何能让别人爱护你呢?
只有先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才能引得“凤凰来”。
愿你我,都能照顾好自己,自渡渡人。

早安[鲜花][鲜花][鲜花]
忙碌的星期一开始

#如实的解脱道# (45)
(续 第八章)
杂阿含第305经(佛说世间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去问佛: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谓世间,世间不是指外在的山河大地、城市、世界,而是指我们当下的身心。参见经文: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杂301经)

那么什么是世间空呢?我们看经文: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苦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直截了当地说: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是故眼非我非我所。常恒不变易法空(是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因为有眼故,所以若眼见色、生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于这些悉知皆是缘起,是故如实知这些也是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本性空所决定的。

不是佛决定让它空的,是佛发见缘起的世间本性空。如果把前面那一经与这一经联系起来思维,前面经文是在讲六根触对六尘因缘,有这样的功能启用,不是不要用,只是你不要执著它为实有。这一经就更直截了当、从究竟意义上告诉我们,眼空,眼的功能也空,眼功能作用所生的心理反应(受、想、行)也是空,为什么?一切法因缘生故,如果于这些理解了、明白了算不算见法呢?还不算见法吗?那要怎么样才算见法?透过现象了知它本性是空,是不是见法?是啊!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觉得佛在这一经讲的很爽,感觉太爽了!一点都不保留,直接告诉你真相就是这样子的。

杂阿含第456经(佛说第一义空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讲:我今天当为你们说法。开始是善法,中间是善法,后面也是善法。善义:意义正确;善味:词句正确;纯一满净:没有一点瑕疵;梵行清白:梵行清净无染;所谓第一义空经:即是第一义空经。仔细听,好好思维,现在即为你们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什么是第一义空经呢?这里是以眼为例,其实就是眼等六根。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所以,因缘和合则眼生,因缘消散则眼灭,因缘集灭决定了眼的生灭,没有一个实有的眼在生灭,是故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我们所见到的眼、包括耳、鼻、舌、身等表象,其实是刹那生灭不住的相续相。

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如是:真相如是;眼不实而生:眼是因缘生,故非真实生。

生已尽灭:因缘生因缘灭、刹那不住啊!(每秒死亡细胞80万)。

我们所见的眼,只是因缘刹那集灭不住的相续相尔。

有业报:眼集起的因是业报(缘有生)。

无作者:无有造作者(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和合作)。

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阴即蕴的异译,蕴即积聚义,眼由细胞积聚而成,除眼角膜外,细胞就如一堆积聚的泡沫,刹那生灭相续。

除俗数法:所谓眼,除了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事相外,没有什么别的了。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佛在此,已经诠释了俗数法,其实就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纯大苦聚集起,所以它只是因缘的环环相扣,里面没有我。

除俗数法就是,思维分析眼等六根生灭相续,观察六根触对六境缘生六识、缘生六受、缘生六想、缘生六思,在此故彼的因果关系,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因缘相续,刹那不住。只是业因所感得的果报,无有造作者,除了这此有故彼有因果的缘起外,无我我所。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前面说的是缘起的流转,缘起的流转也就是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想解脱的人,一定要如实知缘起的流转,知法住。知道这个流转过程的因果必然性,唯有先知法住,才能得涅槃智。知道解脱从哪里下手。

第一义空法经:佛以眼为例,阐述:因为六根是因缘和合生,故生时,无有来处,因缘消散灭,故灭时,无有去处,就像天上的浮云,积聚时没有来处,消散时没有去处。所以六根是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六入处是业报所感得,无有造作者。因六根刹那生灭不住故,所以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因缘集、因缘散、因缘相续外,没有实有的六根,所以空六根,是名第一义空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尊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弟子见法证果,原因只有一个,诸比丘闻佛说已,欢喜奉行。我们现在为什么稀有难见?原因你懂的!

附录:(这些是从导师论著中摘录的)

《杂含》卷一三的《第一义空经》说: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佛从缘起世俗谛的生灭非实中,说明第一义空,极为明白。在第一义空中,即遣离有无、断常等二边。

缘起就是中道,缘起不否定这个现象的存在,如实知现象因缘生,因缘灭,不会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执有、无,常、断二见。

如迦旃延说真实禅(体悟第一义的禅观)说:「观彼悉皆虚伪,(彼指五蕴六处这个身心)都不见真实……(为什么不见真实?因为这个身心一直在无常变易)但以假号因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如说眼、耳、鼻、知、身、意,这个就是假号)观斯空寂,(斯:即眼、耳、鼻、舌、身、意本性空寂)不见有法(有见)及与非法(无见)」。就是不落实有、实无二边见。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世俗的,圣弟子就在这因缘中,名相世俗法中,体观空寂,离「有法」「非法」二边见,(就是实有,实无)就证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所以说:「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诸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都是邪见。

佛陀又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如实正观世间集,世间的定义,在前面已有解释。现在举烦恼为例,烦恼是受,烦恼生起,即是世间集起,如果我们如实正观,就是对烦恼的集起作正确的分析、观察烦恼集起的因,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不离根尘触对因缘所生的,所以烦恼是缘起有。这样就不生世间无见,不否定烦恼生起。

如实正观世间灭,烦恼因缘和合生,因缘消散灭。不是实有它一定会灭,所以它灭去的时候,如果我们如实知烦恼是因缘灭而灭,就不会生起烦恼是实有见,因为实有的它不会灭。如来离于实有实无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是中道观,也是正见。

世俗的人,看见生,就以为有实在的法生起,看见灭,就以为有实在的法毁灭了。有是实实在在的有,无是实实在在的取消,这是落于二边见的。圣弟子不然,看见法生起,遣离了无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实有;看见法消灭了,遣除了有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断灭实无。

因为依着缘起法的因生果生,因灭果灭,一切法是活泼泼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

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可以用啊,但是你不要认为它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它是因缘生,因缘灭,本性是空。假若是实在性的,实有,就不该灭而无;实无,就不该生而有。所以对什么叫实有、实无,我们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

所以在法法的可生可灭、可有可无中,深入事物的根本核心,体见到一切是关系的,没有实性的有、无、生、灭,一切是不实的假名,都是假名安立的,本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毕竟空寂,不是抹煞了一切生、灭、有、无的现象而破坏诸法;

所以就有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就在我们五蕴、六处,佛法是在讲空性,空性不离五蕴、六处去体悟,但也不会破坏五蕴、六处,五蕴、六处是因缘生因缘灭,你破坏它干什么。

反之,空寂(本性空寂)正是掘发了诸法生、灭、有、无的真实相。因为本性空,才显发出因缘生,因缘灭,非实如幻的真实相。

这是如来教授的真实意趣,否则单见到流转还灭、一正一反的两面,很容易误解而割截为二体的。这从流转、还灭二门,两门的有无生灭关涉的现象中,直接体现到法法本性的空寂,可以叫他做中道的空寂律。(中道的空寂律也是假名安立)这是第一义的中道教说,也为佛法特质——缘起性空的真义所在。大乘学者常说的「当体即空」,就是如此。——摘自印顺导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导师的这一段论述对我们修学缘起法,体悟性空,启发意义很大!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阅读、多思维。
(全部完结,感恩阅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懂为什么总有些人打着各种名义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为什么不经常出面互动了? 为什么不发生日祝福? 为什么不直接解释绯闻? 为什么在社交网络发牢骚? 我就是特别讨厌
  • #野岛桦乃[超话]#❤️#野岛桦乃toi et moi# 1日,SKE48前成员野岛桦乃(20岁)带领的女子演唱组合"et-and-"在东京新宿key stud
  •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 重观影片总会发现一些之前遗漏的细节,好的电影值得反复观看。 『黑白之间的一抹红色』 影片字幕:在山头上骑马驻足的辛德勒静静的看着下
  • 下雨文案|雨特别大时可以发的沙雕文案 1.今天你只要打开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2.下雨没带伞 我抬头讲了个段子 老天顿时无雨 3.暴雨橙色预警是要下芬达
  •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喜欢能坚持现在也不晚 今日开心 去吃了草莓摇摇奶昔(感觉超好喝唉) 吃到了小时候才能吃到的快冰(感觉自己回到了小时候) 今天去和大山大自然谈
  • 两个人走在一起,实在太不可思议。说不可思议是技术性的,因为沟通和适应很费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很勉强。我们对感情爱恨不明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掌握感情、情绪、爱欲
  • 建了个小群 蒙特利尔的疫情没有太多的限制了,生活在慢慢的恢复正常 。这条是我最喜欢的圣丹尼斯酒吧街,喜欢这里的屋顶装饰,每家都不一样,每个都差不多200年历史了
  • #战山为王[超话]##战山为王# 《最近业务不太好》(预告) 宿命/前世今生/伪骨科 黑无常阿战&白无常阿博 阿博:你对我好,难道全是因为愧疚? 阿战❤
  • #和s0的每一天# 拖延症的我还是拖了两个小时才发微博 最近我们在看 再见爱人 感觉还挺有道理 而且感觉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 s0说我有点像kk 情绪不稳定
  • #热门楼盘推荐#【海口大华锦绣海岸】 价格:约13000-19000元/㎡ 全部户型:二居室(72~121㎡) 三居室(92~122㎡) 四居室(133~143
  • #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 Chuyện hôm qua: Thất Tịch, có chè đậu đỏ má nấu. Nay vẫn còn, ăn ti
  •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命运不会亏待正在在努力变好的你不管生活有没有变好,你都要要自己变得更好你你可以不强大,但你不能没有有有梦想!
  • 勇敢战狼,在线挑战黄金微针! 上个月刚去做了黄金微针,因为做完脸上真的不能看,所以等恢复的差不多了赶紧来写一个repo! 先总结一下: 真的疼!!!但是效果真的
  • #宋旻浩[超话]# #韩语新歌资讯# 宋旻浩 Solo演唱会“MANIAC”预告...11月19日线上线下同时举办 宋闵浩通过抓住全球音乐粉丝视线和耳朵的
  • 7年以后的今天我终于离开了这座美丽的象牙塔,人生在世已将近25年。 我本身与高富帅完全沾不上边,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半途而废了。直到现在,还未掌握一项生存
  • 江若琳被爆于寰宇艺人中拆帐最低 仅得35% 艺人江若琳与前经理人公司寰宇就合约纠纷对簿公堂,今日(11日)于金钟高等法院继续聆讯。江若琳为寰宇艺人期间的经理人
  • 36已过,半生薄凉...我想,我已经做到了与皱纹的和解,与自己的和解,接受了青春逝去,已到中年。 重新规划人生,重新罗列梦想,用不再浮躁的心慢慢靠近希望,镜子
  • 哥哥在坚守本心这条路上始终坦荡。大艺术家的格局除了“我要强”以外更多的是“共作好前程”的责任和担当。一首两首用原创作品闯出来的制作人从不屑捷径之途,更不惧打开天
  • 东林寺之行 沈勇 东林寺是我多年向往的圣地,也是我多年渴望修行的道场。由于老伴二十一年身患重疾,需要我的照顾和陪伴,这个愿望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头。今年(二〇一九
  • 虽然记性不好,但是突然想起一两句台词的时候还是全身颤栗,너무 이성적이고 현대사회 권위에 길들이는 박사님...무의식속에서 여전히 이런 예술와 애정은 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