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王阳明的40种人生哲学:你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节选)】
(转自公众号哲思学意 昨天)

0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0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0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0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0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0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07.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0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09.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13.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善人也,而甚孝。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17.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24.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5.不做就是不知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6.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27.天理即是仁心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28.求道须深下去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30.自省才能自明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35.最怕是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37.只求力所能及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38.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https://t.cn/A6I0pmpe

【如何明心修行】

贤洪老师讲解

当你把颗心变得像水一样,去随顺着一切的众生,去变成像众生一样的形状就好了。

众生是茶杯,你就变成茶杯的形状;众生是碗,你就变成碗;众生是桶,你就变成桶的形状;众生是水缸,你就变成水缸的形状;众生是大海,你就变成大海。

其实当你去做这个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的心给改了,你的心已经变成了佛菩萨慈悲的心了,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而当你拿着钱去印经,或者用体力去做什么,如烧香、拜佛等,你的心没有改变,只是行去做的话,这算是一种有漏的功德。

为什么前面那种是无漏的功德呢?因为你的心在提升,心已经提升到佛菩萨的层次了。
反过来,后面这种,虽然外表这个行在做佛菩萨的事情,而这个心还是凡夫心,你可能有执着、有欲望、有求,有意见,所以这俩个是不同的。

为什么让你在对境的时候要去随顺众生,说生活就是道等等一切呢?在对境的过程当中,你能转境,在转境的时候,你没有棱角,你像一个圆球一样,去融入到一切事情当中,而你心始终保持佛心不变。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最好的修行,你已经在修了,是真修,不是假的了,你能明白吗?

不是你外面读读经、念念佛、吃吃斋,做点什么事情,而在于你这颗心,所以说生活中修心就是生活中最好的修行。

你今天从早上起来:擦桌子、扫地、做饭,今天面对每一个人,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以及一切。你永远用一颗最好的心、佛菩萨的心,去像水一样随圆就圆,随方就方,随着别人的形状而入到那种形状当中。那么你一天到晚就是在真正的修行,不是假修,因为你修的是你的心,你的真心。

修心的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在修行,就是孙行者,孙,代表真正的佛弟子,修行者。

一旦你明白,就不会再像别人一样的:天天在那里诵多少佛号,念多少遍经或者做多少的好事功德,看似你没有做任何的功德,但是你这一整天在做的都是真正的修行,这就是不同。

你看我在家里好像没做什么,只要遇到任何的小事,我都在像我上面所说的这种方法来做的,都是这样的,保持这颗心去恒顺众生,去把我们变成像自己喝的那个水一样,随顺任何环境都能保持水的本质不变,而这个水的形状又在不断的改变,这就是无上的随喜功德。也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圆,最后,圆到不能再圆的时候就是佛菩萨,也叫圆满成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礼敬诸佛,因为你在对境的时候能够时刻保持一颗佛心的修行,已经在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在随喜功德等等的,都包含在其中了。

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做的一切,就像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生活就是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就是这样。

看起来你每天都在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看看孩子、打打字、听听经、唱唱歌、扫扫地、发发快递-----跟你周围的人打打交道。
但你能保持一个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又没有人与它争。水汇集于大海,而又能够利万物,给人,动物,庄稼等等一切万物滋养,这不就是功德吗?

所以,生活就是道,这是一个很标准的话。不在生活中去修,你在哪里修?你以为天天听我讲讲经、说说话,听我的吩咐去做事,听完了之后你用身体,每天拜几千拜佛,诵多少部经,建多少寺院,建多少大学等等,这一切就有功德,这不叫功德,因为你的心一点都没有改变啊。

我们真正要在生活当中,把自己的心改变,真正的修学,就是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做到,最后做到微细,佛说的极微之微,微小到那个程度,就是其小无内的时候,你也就成佛了。

我以前讲经时也常说:普通人只做大事,而真正的祖师大德,他只做小事,身边每一个小事他都做,越做越微细,越小,越让人看不见,那种微细的念头,他都保持像水一样,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能保持自己这颗心,最后就修成了。

所以越是祖师大德,他做的越是极微之微,越卑微越底下,为什么他做得这么卑微呢?因为他的棱角只剩下一点点,一点点了,几乎看不见,看起来像一个圆球一样,只剩下一点不光滑,这点不光滑就称为极微之微了,剩一个小小的眼,它不光了。

祖师大德是把自己磨得光,而我们是三角六棱的,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形状,多边形的,无数个棱,无数个角,而且你的棱角可能比喜马拉雅山、须弥山还高,这么大的棱角,这里一个那里一个。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磨平,先磨得带点圆形,这样修就是生活,没有比生活再好的,你们听经听多了,就知道修行在哪里?就是这样来修的,修行是为了什么?就是修这颗心的,没有任何的东西。

每天在对境的时候修这颗心,把自己妄心里面的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也可以说是自己的贪嗔痴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非是把这一切全部去掉,把你变成一个圆陀陀,光硕硕,圆满的光球,这就是修行啊,不是你认为的那些表面功夫,明白这个,你就不用再去找其他东西了,佛家的八万四千法门在那里怎么读,怎么诵,没用!


你的心没去改变,修这些没用,我现在就是把这个原理、道理告诉你,我讲经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来讲的,以前可能不完全围绕心来讲,还会劝你怎么往生?怎么修行?怎么努力读经、放生印经,慢慢的引导,最后告诉你心,真正的就是修这颗真心。

就是生活当中对境逢源、一切的时候,永远让这颗心不断的提升,让自己保持佛心,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在这里,所以一切的八万四千法门,一切的六度万行,一切的修行,无非修这颗真心本性。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哪怕你穿衣吃饭,每天看看孩子或者唱歌跳舞,总的来说,只要你把这颗心修好了就行,修圆了就行,修得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生,水利万物而没有任何的所求,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它不去争这个功德。


但是它又在一切的事情当中去恒顺众生,去把自己的这颗心,修道无为而无不为的程度,修到圆满的程度,像佛一样的程度,所以是这个,所以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用禅宗的话来说:无非这个。

佛祖说了一句话:我闻如是。就这个如是,无非指导回归这颗心,当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对境逢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永远来磨练你这颗心,在其中把你这颗心磨圆了,不再妄心的造作而回归你真心圆满的本性就行了。

所以你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修行无非这样,没有任何的妄心,这就圆满了,还有什么呢?没有任何的东西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午过来后小家伙就一直待煤机,现在下班去接小宝贝咯,咔咔咔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猫在人类眼中不过是个宠物,可人类在猫眼中
  • 和江之岛烟火大会一样是在海上放的,昨天天气非常棒,风向是横移的,烟花的烟都在放的时候被风吹到旁边不会挡住烟花的光芒,观感超级棒。第四张是第一次见到的毛毛虫形的花
  • 经业内专家结合网络投票结果进行评审,锅包肉、 得莫利炖鱼等菜品入选“哈埠菜20强”老厨家油炸冰棍、老昌春饼等荣登“哈埠名小吃10强”榜单。记者从哈市商务局获悉,
  • 所以,搞了半天!吃完就要走,一堆事情,我妈妈真的好忙啊,连陪我一天的时间都木有[伤心][伤心][伤心][伤心]又是碎碎念的一天,肉哥后天才回来,七宝好乖在飘窗晒
  •    咨询了【纪旺西】的客服,经过沟通过后才知道,我这脸部的激素脸是因为化妆品过敏而引起的,而且后来又用那些ji素的产品,导致角质层受损变薄出现了激素脸,想想我
  • #军事新闻#俄罗斯应该严励警告欧美了,俄乌交战期间,一切进入乌境的人与物,一旦造成伤亡与损失,都是后果自负。)美国总统拜登上任9个月来,表现一直乏善可陈,支持率
  • 今天打游戏的时候我一个人往Y城走,小羊可能在地图上看到我就蹦了一句别他妈(正常音量正常语气)然后又停住一秒然后说你往哪走呢,当时我听到但是没说她。刚刚打算睡了我
  • ” 在云南省公安厅2020年清明节组织拍摄的纪录片《英雄三子》里当时还不能露面的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曾说道从考上警校到当治安警、禁毒警从参与扫黑除恶到
  • -好质量,好代表,好舅舅最佳人选强推产品‼️cutelife春夏产品最后团,低于618,本次团完再也没有团购优惠好价。而今天推荐的这款帕玛氏家的叶酸洁面乳,孕妈
  • 六道里面的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你也不要怪他,也是假的,过几天他心又变了,不是真的,统统不是真的,所以不要在意、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那你就对了,这叫
  • 這兩天餓過頭,胃現在都有點不舒服...因為會場內除了直島作品和光之教堂之外都不能拍照,所以沒什麼照片,大多是美術館本身建築的照片。對建築的興趣始自於芳療老師的啟
  • 好像不记得和我的圈老大合影多少次啦,反正有很多次[可爱]圈老大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我偏偏看中的就是她这一点,我觉得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应该有光说不练这回事,我
  • 这对父母肯定构成了犯罪,虽然不清楚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他们决定抛弃孩子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孩子活着。这就是社会巨婴的典型特点,只接受好的一
  • 孕21周中,第一次怀孕建档的时候医生问家里有没有不良生育史,然后突然想到外婆生了个智力障碍的舅舅,我妈生了个智力障碍的弟弟,就和医生说了当时建档的医生只说了这种
  • 就好比大冬天,你从温暖的被窝里面说起床就起床的行为,所以男女生在分手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么强烈的反差,女孩子因为情绪敏感会容易生气,容易伤心,去缠去闹,去他的公司找
  • #微博新知博主##网易云音乐热评[超话]# 〞喜欢你这件事 就好像下了一场暴兩 我故意站在你门外 几度想要敲你的门问你是否可以暂时借避 可我又不敢 只好一直站在
  • #优惠券合集# 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淘宝】左上角扫一扫,在相册中选择该图片识别二维码直接领取#淘宝官网内部优惠券# 后自动跳转到商品界面购买,即领即用
  • 设计师在木质圆球上打了多个指孔,指孔的大小与红酒瓶颈相符合。体验人工智能LOGO设计,30秒上百套方案:#小威设计机器人##一品分享#【丰田皇冠回归并发布新LO
  • #Mingyu金珉奎[超话]##钻石门面金珉奎# ✨#人歌MC金珉奎# 【190513】Vlive官推更新 珉奎相关只是看他吃也能变饱的珉九的dinner sh
  • 【转抽2个上海龙粉丝】【一人一份FATE的签名海报】六月锦标赛结束终于到了大王给大家抽奖的环节了[赞]先说一个故事:3月份见面会的时候每个粉丝都会得到一个纸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