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43,离开上海前往下一站了,前一天比较激动,搞得睡得不是很好,在学校折腾了一天也非常疲乏,今天要早点睡,明天还得去见导师;本科导师约我参加山东大学26号组织的学术会议,二话不说直接报名,这次去听听大佬们的想法;今天新室友们都来齐了,大家都还算比较开朗,相互之间也都谈笑风生,希望以后也能保持这样吧。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日本历史学家著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引进中国七年之后,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日本的历史”近日由新经典文化出版,引起各界热烈反响。6月26日,新经典文化联合山东书城,邀请一桥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学者胡炜权,与读者朋友分享读书心得,畅谈日本文化与中日关系史。中日比邻而居,交流绵延一千多年,但要说我们有多了解日本,其实不尽然。今年恰逢东京奥运会举办,中日邦交正常化也即将迎... https://t.cn/A6fqC4L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吴白愣住了,些许时间后,吴白选择告诉艾情:“那天我确实在医院打点滴,沈哲见你的时候正拿着手机和我电话,他说要给我一个惊喜,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你的声音,我就直接拔下
  • 心态好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释怀的人!而深爱你的人,就是会给你更多的细心耐心,守住你的天真浪漫。
  • 迎光透影,花紋清晰,層次明顯,輾轉流暢,奔放有力的線條,動感強烈,有著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豐富迷人的審美效果。玉骨冰肌中瑩瑩寶光,含蓄寧靜,透漏著古雅高貴的氣息。
  • 作者解释说,只有在过去十年里,科学家们才收集了足够的水分利用和木质部阻力数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蒸腾能量问题。“我认为这种不确定性突出表明,我们对植物抗性的生
  • 直到这个暑假我无意翻到了b站上的ELOG,看完之后真的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连夜补课,刚刚好到了季后赛,身边也有朋友很了解LPL,给我补了很多课,也带
  • 天道发文930不卖货做娱乐天道发文所有我爱的人930,我们走过了6年了,请容忍我的固执,这场我决定不卖货做娱乐,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寻找自己的曾经与未来,我
  • 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也好,去挽回一个人也好,去修复感情也好,我们都要有一个目标感。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也好,去挽回一个人也好,去修复感情也好,我们都要有一个
  • “锁骨烫”发型一直以来其实都比较流行,烫过的妹子都更有气质了。还有处于不长不短状态的妹子也不怕,“锁骨烫”让你变美变时髦显脸小。
  • 我是个俗气的人,见山喜山,见海喜海,承蒙你的出现,让我又骄傲了好多年。踏荆拨棘终迎花路簇簇,音无止,唱无止,街巷万人为你歌声落步。
  • ​分手后的三个月零四天啦,每当深夜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难过鸭,又偷偷拿起来戒了很久很久嗯烟了,抽的不是烟,每一根都代表我在某个时刻都想念,也不敢在去打扰你啦,希
  • 世人都在说法,说大千法,说生死法,但是,又有几人能了生脱死? 如来德相所现一切美好,人人有之,物物所具,能见者,佛也,不见者,凡夫。
  • 还是那句吧,做自己就行,你的身边永远有一片花海围绕,你的宇宙永远不缺少爱你的人,元宝们会永远爱你,你是元宝的骄傲呀~我还蛮花心的,喜欢过很多人,不知道能喜欢你多
  • 自从2019年搬到青龙泉社区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住进整洁宽敞的新楼,还进入“棉伙棉伴”袜业公司就业,每月工资6000多元。按照“交钥匙工程”的严格
  • 好书不用抢,优惠够意思,畅销图书年中大促,每满100元减30元,快来接下这份阅读清单→[星星]11种以物识人术,看人看到骨子里【看人的艺术】[星星]村上春树周游
  • 劲家庄红薏米芡实茶刚好符合现代人的所有需求,随时随地饮用,冷热水冲泡皆宜。劲家庄红薏米芡实茶刚好符合现代人的所有需求,随时随地饮用,冷热水冲泡皆宜。
  • 横店一日游哦,不对,是半日,我睡了一上午[晕]中午还是和0s们淦了顿铁锅炖其实这东西在东北我都没吃过几次来杭州短短一年已经吃过两次了[doge]每次都是在金华下
  • 上次吃肯德基的土豆泥好像是很多年前了/扭扭大王就很像小时候学校门口超市的五彩绳/瞎写一通✒️/图书馆下午六点的天空还有远处的/酷酷潜水镜小狗和浴袍小狗/剥好的石
  • 清氧·徒手整骨院技术创始人曹院长,将中式徒手整骨和日式小颜术完美结合,将骨骼、肌肉、淋巴3个方面的协同整理,实际上骨骼回到正常位置,肌肉的弹性提高,淋巴的流动也
  • 在这个season end 原本不热衷于party的我 在最后一次被他们感染的跳起了舞 不舍的拥抱 亲吻 和法国小哥说好了单独弹给我的浪漫吉他 他们每个人对你
  • 如果生活本身是个人,它也有【智齿】或许还不止一颗。比如:一份收入一般,可是看不到成长的工作;抑或,一段不痛不痒,甚至懒得提起的恋爱… 它们的确没有什么不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