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以为质,《论语》中的名利观】《论语》在重道、崇德、尚仁的主旨中,鲜明阐述了君子的名利观。作为一种主张积极入世的理论,儒家通常并不回避常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该遵从仁义道德。并且,儒家认为,名利富贵虽好,但世上还有比名利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仁义。不回避名利,但将仁义置于名利之上,构成了君子的名利观。#每天读国学#

《论语》倡导安贫乐道、取之有道、富而好礼且具有高度内在同一性的利益观,强调用行舍藏、重在内求的名位观。两者互为交融、映射形成,反映出君子追求仁义、反求诸己、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构成君子人格的基本属性。

君子之于“利”:义以为质

关于儒家的财富观,一言以蔽之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对于义利的态度,可以将君子和小人区分开来。小人追求个人利益,也只追求个人利益,因此将利置于义之上;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义以为质”,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细读《论语》各章文本,按照从贫到富不同程度,似可将君子之于“利”分为三重维度,即安贫乐道、取之有道、富而好礼。三者虽贫富程度不同,在名利观上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以三者分析不同人的不同境遇与作为,没有特别的高下之分。

“安贫乐道”是最早由先秦儒家倡导的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境界,核心是超越物质的欲望,在理想的追求中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安贫乐道的理念在《论语》各章节随处可见,如开篇《学而》中孔子倡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述而》中又进一步表明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食不必追求饱足,住不必追求安逸。君子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即使贫苦也是乐在其中的。

在孔门诸弟子中,最能安贫乐道者非颜回莫属。《雍也》篇中专门记有孔子对颜回由衷的赞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于是,箪食瓢饮成为后世君子安贫乐道的象征。颜回何以能做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呢?知徒莫如师,孔子一语中的:“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德的原则。所谓安贫乐道,即胸怀仁德之正道,如此心中便会不断地有充实之感,就不会因身外之物的多寡而烦扰。

“在陈绝粮”一节更具师徒论道的典型性。孔门师徒一行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得爬不起来,于是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师父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面对子路的抱怨与困惑,孔子点明了困顿之际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顺境往往不易检验人的心性,置身困境,就能分辨出人能否有所坚守。在困顿时、不得志时还能贫贱不移、不失节操者,才是合格的真君子。钱穆先生说“仁者之心得自天赋,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安处一切境遇而不去仁,是故谓之君子”,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恪守正道,君子才能够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小人却“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君子哪怕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离开仁,即便是在最容易与仁背道而驰的两种情形——忙乱、颠沛流离中,也是这样。而小人既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因为没有仁德的人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都会更加堕落。

以上,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守着正道,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遵循天命,去做应该做的事。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应该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安于贫苦;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该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该做的事。君子没有什么情况是不能安然自得的。而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安贫乐道的境界之外,儒家并不否定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但强调这种追求应服从仁义道德。

在《里仁》篇中,孔子阐述了富贵当“取之有道”的鲜明态度。“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名利富贵,是人正常的欲求,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君子当持守“仁”,因追名逐利而背离“仁”的准则的,便不能称之为君子。

随后《述而》篇对“取之有道”有进一步的论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这里“从吾所好”,就是说要遵循本心,坚守正道,正与安贫乐道相通。

“富而好礼”出自《学而》篇,源于孔门弟子子贡的提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贡擅长经商获利,并在孔氏四门中以“言语”著称。是时,子贡从自身为人治学经历出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虽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别人,富有而不盛气凌人,已经很是难能可贵,可以称为“君子”了,于是就此向老师请教。孔子却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固然难得,然而更高的境界当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恍然大悟,回应说这就需要进一步修炼,像是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一遍遍不断打磨精进,先开料,再糙锉,然后磨光。

朱熹后来注释说,“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表现为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在此基础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乃皆知所自守也,然尚未超脱贫富的窒碍。最高的境界当是乐道则忘其贫,好礼则安于处善。因此,安贫乐道与富而好礼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

后来,虽然孔子再次强调“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对于“富而好礼”在后文中却没有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在后世方志、碑铭中,常见士绅之家“富而好礼”之举:平素对亲邻多有帮助,周济米粮,恤养孤贫,甚至焚烧亲邻借债的契约,遇有灾荒时更是加意如此。在地方社会中,常常不吝银钱积极修桥补路、修缮城墙衙署、设立学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方志还是碑铭的撰写者多是饱受儒家伦理浸润的文人士绅,上述义举本质上体现了儒家“富而好礼”的基本价值导向。

君子之于“名”:求其在我

《学而》开篇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篇尾复行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即别人不知晓、不了解我,大可不必愠恼、忧忿,君子所虑所急者当在于自己不了解别人。《里仁》篇全面阐述了对名誉地位的态度,“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里,“位”即职位,有官守者各立于其位。意思是说不发愁没有职位,而是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晓自己的本领好了。《宪问》等篇再次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对于名位,儒家强调不要去关注名位本身,而要关注自身是否有本领、德行能配得上这名位。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去计较埋怨,因为这种情绪是没必要的,重要的是修炼自身。君子求其在我,是为内求。

对于是否出仕为官,儒家秉持中和立场,既不避位,亦不汲汲以求,整体观点是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论语》中有不少这样的例证。蘧伯玉被孔子赞誉为真君子,“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里的“怀”即收而藏之,并有秉守本心、固善其身之意。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孔子以兄之子妻之”。因之进退有度,孔子以兄长之女相许。弟子原思(名宪)问耻,孔子答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是《宪问》篇首章首句,“谷”者禄也,国家政治清明时可以做官领俸禄,政治黑暗时仍然这样做就是耻辱了。

又有弟子闵子骞拒绝出任费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闵子骞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人孝顺、性格正直。当权的鲁国贵族季氏听闻闵子骞的贤名,想请闵子骞出任费宰,以笼络人心。然而季氏平日所为为闵子骞所不齿,闵子骞便婉言拒绝,否则就要逃到齐国去。

蘧伯玉、南宫适、闵子骞的经历,含有鲜明的用行舍藏之意。正如孔子所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用我者则行此道于世,不能有用我者则藏此道在身。用舍在外,行藏在我。诚如前言,君子之道贵在内求。

对于名位,儒家最为推崇赞誉的境界是辞让天下,为而不有、为而不恃。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赞誉不已:“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最为推崇尧、舜、禹三代圣贤对天下为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里的“不与”,何晏批注是“不求”的意思。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自己求的。那他们何以有天下?正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崇高,才华能力很强,是德行感召的,所以孔子极其赞叹。不仅如此,他们更以天下之罪为己罪,舜以命禹“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无独有偶,武王克商后大封于庙,亦言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表明不仅不以天下私有,更以百姓之罪为己罪,境界非常高远。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姓名学三才五格关係
一、天格与人格的关係
天格与人格:向上发展性,与父母长辈间的助缘,以及贤孝程度。
1.人格生天格:教顺父母,尊敬长辈,生助上司长辈。孝顺父母,尽忠长上,服从上司,对雇主有情,对员工有义。
2、人格剋天格:目无尊长,主观意识强。自我主观强,且对父母之教导易生排斥心理。
3、天格生人格:自己依赖性,能获长辈上司扶助与提拔。祖上有德,受到父母及长上的关爱,易得贵人相助。
4、天格剋人格:父母、上司、长辈较严肃,要求多,较难得到他们的扶助与提拔。受长辈或父母之压迫,有志难伸。
5、天格同人格:较无辈份之分,平起平坐。受到长辈宠爱,本身较任性,但对父母还算孝顺。

二、天格与地格的关係
天格与地格:长上对部属、媳妇的看法
1、天格生地格:长辈对六亲部属付出多,但因为太唠叨,对方不见得领情。
2、天格剋地格:祖父母对孙子女的管教较严,或有代沟无法得宠,公婆对媳妇要求严格。父亲对子女较严格。
3、地格生天格:晚辈对长辈较照顾,说话虽然直,但出自一片肺腑之言。
4、地格剋天格: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父母(即孙对祖)有排斥感。男性为老婆对公婆有隔阂。女性为子女对老公有代沟或排斥感。
5、地格同天格:长辈对晚辈付出多,使晚辈产生傲气,敢于建言。

三、天格与外格的关係
天格与外格:父母对自己外在人缘的法法。
1、天格生外格: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见得多,但父母说的话自己听得进去。
2、天格剋外格:自己会听长辈的,无形中贵人就比较多。
3、外格生天格:自己在家听长辈的,到了外头听朋友的,对父母的话虽然有不同的想法,但还算尽责。
4、外格剋天格:自己很有想法和意见,长上也会帮忙,但是就怕自己凡事操之过急。
5、外格、天格比和:有时会照父母的意思,有时我行我素,不容易掌握。

三、天格与总格的关係
天格与总格:自己的长辈与配偶的长辈之互动关係。
1.天格生总格:自己的父母想影响岳父母(公婆)并不容易。
2、天格剋总格:岳父母(公婆)对自己的父母不错。
3、总格生天格:岳父母(公婆)对自己的父母不错,但父母不见得接受。
4、总格剋天格:岳父母(公婆)可以影响自己的父母。

四、人格与地格的关係
人格与地格:与子女之关係,及男性对妻子之态度。
1、人格生地格:对家庭有责任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好恶分明,光明磊落。主观、好争辨,而直率、坦白的言词,得罪别人而不自觉。艺术才华,劳心又劳力,易见兄弟不合夫妻不和睦,家庭责任心重,照顾体贴。
2、人格剋地格:婚姻基础较弱。大男人主义者或女强人型,企图心较强。有正义感,好济弱扶贫,独立却十分任性,自我意识极强、霸道。性急也粗心大意。求财慾望强,多谋略且私心重,巧言令色,喜当领袖统御别人,个性固执。
3、地格生人格:能得到配偶小孩、属下的爱护与协助。有好奇心,喜欢尝试,有冒险精神。但热情有馀,耐性不足,做事虎头蛇尾。表面充满信心,其实潜意识裡有很强的自卑感。挫折和打击会击垮他们薄弱的自信心。
4、地格剋人格:为家庭劳碌,不易得到配偶之协助。个性较随和,作事有分寸,和气热心,责仼心重。对家庭付出相当大的精神和体力,父母亲管教较严,易被父母的想法拖累。自卑感较重,最怕怨天尤人,累业牵缠。
5、人格同地格:夫妻相敬如宾,不会给对方压力。具有双重性格,容易变得神经质。

五、人格与外格的关係
人格与外格:外在人缘的表现。
1、人格生外格:慷慨好佈施,热心公益。(人格与外格为事业、人际关係、财运、个性)。易受外累诱惑,具艺术才华、具大将之风,其实内心空虚。社交运好,轻财好义。
2、人格剋外格:功利主义者,不在乎人际关係。富有挑战性,高傲而不服输,具领导作风,做事衝动,财物慾望很高,追求权力。
3、外格生人格:节俭保守,有朋友扶助,偏财运佳。(有贵人帮助)。能体谅别人,外缘极佳,贵人多相助,事业发展,依赖心重,意识力薄弱。
4、外格剋人格:常被朋友牵连,金钱观念差。运动能力很强,容易起衝突。个性火爆,有暴力倾向(尤其地格是火金)。对于环境无法适应,受小人设计暗害多。
5、人格同外格:朋友多而团结,贵人多。对朋友好,朋友也相对的付出,要小心受到朋友影响,做事劳而无功。

六、人格与总格的关係
人格与总格:本身对钱财和岳父母(公婆)的互动关係。
1、人格生总格:生性俭朴易聚财,且贵人多。一生辛劳,努力勤奋,可以达成愿望并获得成功。与子女较有亲近之机会,晚运佳,更能事业有成。
2、人格剋总格:对财物慾旺盛,做事有衝劲,竭尽所长,在感情上易得父母与妻妾之照顾。个性刚强,一意孤行,自我主观强,成功与失败端视大运吉凶而定。
3、总格生人格:因为好大喜功爱面子,钱财较难留住,虽然岳父母(公婆)对你不错,但是你比较不领情。
4、总格剋人格:希望得到更多财富,但是抓不到诀窍,存钱存得较累。
5、人格同总格:爱享受,与岳父母(公婆)不够视近,说话不经大脑。

七、地格与外格的关係
地格与外格:妻子及子女外在人缘的表现。
1、地格生外格:本应在家享受的,但禁不起朋友的诱惑与拜託,而致使奔波劳碌,喜往外跑,认为橙红酒绿于世界较能回味,流于虚华不实。
2、地格剋外格:不善于言辞,故易遭人误解。若地格为火,外格为金,更显现出做事衝动,以及对精神与物质的主盛追求的个性。
3、外格生地格:虽然付出的劳力多,说话不够圆滑,但在外交人际关係和做人处事上尚可达到理想。在家中是位好成员,会与家人胼手胝足,是共创美好未来的一份子。
4、外格剋地格:对朋友信赖,朋友话当作圣旨般,不太接受家人意见。
5、外格同地格:朋友对你好,你对朋友好,什麽事都不懂得拒绝。

八、地格与总格的关係:
地格与总格:配偶与配偶父母的相处。
1、地格生总格:配偶对其父母热心照顾,但因为说话太直,父母不见得接受。
2、地格剋总格:配偶对其父母予取予求。
3、总格生地格:岳父母(公婆)对配偶直言直也宠爱,配偶因此个性较强。
4、总格剋地格:配偶对其父母付出心血,很照顾其父母。

九、外格与总格的关係
外格与总格:事业运或财运之格局高低。
1、名格生总格:对事业保守,不会想一步登天或投机取巧。
2、外格剋总格:对财物保持慢慢来的心态,但易被朋友影响,朋友一搧动,就想快速得财。
3、总格生外格:既想轻鬆赚大钱,又要有面子,脑筋动得快,但不愿意做太重的工作。
4、总格剋外格:善于金钱管理。(总格与外格为金钱观念、财库、婚姻)。不论多辛苦的工作,只要有利益都愿意赚,脑筋也动的很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时光回眸的一瞬间,八月匆匆收了尾,九月慢慢开启新篇章。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果说,秋天是一幅淡彩水墨画,那么,九月便是最浓重的一笔。碧
  • 牢固树立“紧盯目标不放松、紧凑安排不漏项、紧擂战鼓不歇脚、紧跟步伐不掉队”的思想,统筹当前工作安排,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建设成效
  • ”最后的最后,这个德育大佬给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我找了个他后辈,做我名义上的德育师父,但其实真正的师父是他。最早是在去年5月,马斯克在接受一期播客访谈时表达了对
  • 从2019年我们做了一期《清朝帝王群聊》以来,粉丝们向主创团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我们也将许多趣味十足的史料,网络流行的热梗,藏在历史角落的秘密都变成了历代帝王
  • 用路飞的话来说:拿铁就像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别人因为它要死要活了,它依然很傻很天真,每天只负责卖萌(它长得实在太可爱了,就什么都不做,光是看着你,你的心就要化了)
  • 原作是热血少年番,可是电视剧我可以乱炖嗑到主角团人数+1对儿[偷笑]最后,给我最爱的索隆大大,我唯一真情实感喜欢了好多年的二次元人物,真人版也没让我失望真的好帅
  • #天府泰剧[超话]#加/拿/大也喜欢猫,所以邪恶的英/国为了对加/拿/大“有恩”幕后指挥撸猫馆和天好咖啡在一个商场里(上海六百)。英/国认为加/拿/大很划算,和
  • |有点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一颗苹果的了,好像很久以前,像如烟、步步、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是一开始就很喜欢,诺亚方舟是在见过那场雨后永远铭记暴雨末日的震撼,
  • 怎么可能男女平等,怎么做到无分别心啊,也不是每个男的沉溺于事业,很多男人也赚不到什么钱,过日子得过且过摆烂躺平的状态,打打游戏抽烟喝酒看看美色,也不爱听别人建议
  • 据了解,“兴先送”小程序内店铺约100家,全部履行“同城同质同价”的商业服务承诺,新用户可以领取共计68元的礼券(含满减礼券)更有众多不定期优惠活动邀您共享~[
  • 不过,具体到消费层面,“酱香拿铁”在走红之外,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心。瑞幸推出过多次爆款,拿铁系列就是其中之一;至于茅台本身自带话题度,白酒领域的王者,这种“美酒
  • #朴综星[超话]##ENHYPEN[超话]# 综星生日快来了抽个奖热闹一下 祝小猪天天开心 身体健康 前程似锦[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 奖品: 1⃣️
  • 这就明白就为什么在华为相关文章和信息下面有那么多差评,因为那些留言的可能压根就不是人,只是机器人而已,所以说,以后看到这样的评论,大家心里也多少应该有数了。这就
  • 为了省钱买了大巴和硬座来北京 我甚至忘了为七小时的车程买一张卧铺票 周日还要上班 二十四了还学人家大学生特种兵旅行也是很绝 不过在看到修的那一刻 在听到够爱的那
  • (当然,我也觉得她们有点过了,从体育素养来看,这并不好)可如果单纯说,“桑塔雷利不就是仗着队里有球星,所以才赢球吗?但是我也想说,桑塔雷利特别会因材施教、捏合球
  • #618省钱攻略# 如果当初没有添加好友,如果当初不认识你,如果当初和你保持距离,或许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感谢你的出现让我爱过,快乐过,幸福过,痛苦过,如果
  • 04.卯时(05:00-07:00):左眼皮跳,贵人贵客报到,让你生命重现曙光,多留意忽然出现在身边很久不见的朋友。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
  • 但我性格一时也很难改变,在你恋爱脑特别严重的时候我没有拿出对等的态度对待,现在回过头看,我也辜负了你的恋爱脑。处女座的人本质还是善良的,面善心狠是他们的伪装,也
  • #张晚意[超话]#[老师好] #张晚意父辈的荣耀#[打call] #张晚意父辈的荣耀# 现在是流量时代,没有点流量在这个圈子是寸步难行的,粉丝宣传买杂志不也
  • 今天我照了很久的镜子显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18岁了我都21了 而事实上我还没有做好迎21岁的准备我一直以为我的21岁可以看千山万水看日落可是现在我发现我还只如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