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亲密关系
有一对夫妻,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阿琳计划周末带孩子自驾游,因为车停在车库太久没开,有很多灰尘。她让老公提前去洗洗车。
周六的早上,老公起床之后,没有跟她打招呼,就出门了。
她觉得很奇怪,一大早老公跑出去干什么,而且什么也没说。于是她就给老公打电话,问老公去哪里。
老公在电话里头告诉她,去了洗车。
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就有一股无名火蹭了上来:“这事有这么重要吗?重要到你一大早就跑出去,也不和家里人打个招呼,啥事不干就往外冲。”
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每个月才回来家里一两次。她想到老公这么久回家一趟,出去也不打个招呼,越想越气,就在电话中对着老公吼,让老公回来。
老公回来之后,她仍然很大的怒气,就纠着老公问,你为什么就要这个时候跑出去,为什么都不招呼一声。于是,他们就为这事吵了起来,她骂老公,也动手打了老公,她说当时甚至愤怒到想拿刀去砍他。
这件事情,并不是原则上的问题,甚至让老公去洗车还是她提出的,为什么她会如此的愤怒?
也许,她愤怒的不是这件事情。
爱和愤怒的感觉,通常与它们所指向的对象密不可分。
客体关系理论指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型态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养育者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会因此发展出积极的关系模式,而在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发展出消极的关系模式。
如果儿童在早期和养育者的关系中,在情感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满足而不是挫折,他们就会学着信任他人,并对未来的关系形成健康的预期。
如果孩子不断地感受到情感的挫折,他们就会变得难以信任他人,并有可能对未来的关系形成有问题的预期。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督导课上的一个案例:
有位女生赶着去上班,远远地看着公交车快来了,她急忙跑向公交车站,终于赶上了这班车。准备刷卡的时候,发现公交卡并没有在包里。
而这个时候她的钱包又没有了零钱,怎么办?公交车是无人售票,司机也不可能跟她换零钱。她试图问了前排几名乘客,但是大家都是使用公交卡,几乎现在都不带零钱出门了。她还想再问问后排的一些乘客,但是扫了一眼,好像也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想帮她。
她也觉得问不出口了,如果下车再去换零钱就肯定会迟到。这时候,她内心开始越来越愤怒,她拿出了10元扔进了投币箱,并骂了几句脏话。
而这也是她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模式,她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她清楚的意识到,有时候会因为自己这些情绪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她这个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而她去做咨询最初的目的,就是因为和男友相处的过程中,她经常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两人不断的争吵,以至于现在面临着分手的问题。
表面上看,她的愤怒是因为他人不如她的意,但在意识层面她自己都知道,公交车上没有人需要如她的意。
所以她对自己的无名火也非常的头疼。无名火,也是无处发泄的怒火。无处发泄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攻击性找不到可以指向的对象。所以,她们积压的情绪会在最可以亲近的人身上爆发出来,这种爆发又常常会破坏自己的亲密关系。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内在的冲突和情绪,不在任何关系中呈现,因为他们拒绝了所有的关系。
比如说,孩子每次想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父母都说没空,让孩子自己玩去,或者对孩子说有事要忙。那么,孩子慢慢的就不太敢去提出这样的要求。
那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下来,就会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他会发展出内在的冲突,并且把它结构化。
所谓内在的冲突,就是说,我想跟父母亲近,但是亲近会遭到拒绝,那么孩子会失望会生气,但是他意识层面又接受了父母要忙的信息,所以孩子内心的冲突会通过心理防御来形成一种结构,孩子会把它结构化:凡是我想去亲近的,我都很有可能会被拒绝。
这种结构,就会伴随着孩子去面对其他的人际关系,孩子就会在处理跟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带上这个结构化的认知。
比如说,他谈恋爱了,他就不太敢去追求别人,他怕担心自己去追求别人的时候,结果往往可能自己是会被拒绝。他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机会,他也不敢去努力的争取。因为他内部的结构化的东西会告诉他,争取的结果往往是会被拒绝。
这就让这个孩子过着一种自我受限的生活。这种结构化的东西就会严重的阻碍和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会让她的生活过得特别的别扭,让他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所以,他们要么会觉得别人都在敌对自己,要么就觉得别人都会拒绝自己,我们的内心如何看待自己,恰好是我们把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内化在我们的心里。
于是,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象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也激发了曾经遭受过的一些难受、恐惧、焦虑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由此而产生相应的反应。
曾经那个被否定的孩子,在亲密关系面前会变得极为敏感,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被她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指责而愤怒。曾经那个被忽略的孩子,在恋人面前会变得非常的较真,对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都可能被她误认为是对自己的忽视而难过。
这会让我们在面对亲密关系的时候,把亲密关系母婴化。我们会把对方理想化,把对方投射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把自己退行成一两岁的孩子,可以随时地得到理想父母给予的情感满足。
这只是为了满足相互对关系的渴求,这是在借着亲密把对方推开。因为,几乎没有人可以成为他人理想化的化身。所以,一旦亲密,理想化就会慢慢破灭。
健康的亲密关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关系,他们的内在世界是饱满的。
建立一段健康亲密关系,就意味着两个人的人格独立,因为独立,才不会想着去改造对方,所以就越是能够接受和包容对方。所以才能建立起稳定而坚固的亲密关系,而不会为了满足各自内心的需求而相互的改造对方。
而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更像是纠缠、纠结,混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把自己迷失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你想从对方身上获得一些什么,那个部分对方却未必能给到你,而你对此非常的执着,执着到失去了自己。
当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失去这段亲密关系。

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附庸,与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看相##婚姻# ​#山西急需物资汇总#

#气候监测# 【ENSO#148 特别期:关于拉尼娜事件的Q&A】

最近赤道中东太平洋又出现了显著偏冷,表明有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发展。这会和近期四川盆地北部、陕西与山西大部的强降雨有关么?如今又有传言:“拉尼娜事件导致今年冬季为数十年一遇寒冬”,这是否有依据?

如果需要一个简短结论,那就是:
【这次四川盆地北部、陕西大部与山西的强降雨部分和拉尼娜事件的发展有关。在冬季,拉尼娜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倾向我国冬季总体偏冷和南方偏干燥。但对大部分地区影响不显著,不能只用该因子作为气候预测依据;而“数十年一遇寒冬”更是无有效凭据。】

这次我也会对拉尼娜事件的一些相关内容,作一些简要的Q&A.

Q1.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A1: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持续、显著偏冷的气候现象】。

其中,“持续”代表时间上至少要维持5个月;而“显著偏冷”,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指较常年平均偏低0.5°C以上。

在当前实际监测中,“常年平均”多采用1981-2010年的平均(未来会逐步调整为1991-2020年平均),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多选用经纬度上,5°S-5°N,170°W-120°W划定的地区(被称作【Nino3.4区】,这个名词将在后面用到),以该区域平均海表温度的异常作为监测标准。

在词源上,拉尼娜一词来自西班牙语“La Niña”,字面意为“小女孩”,这很可能是与用作赤道中东太平洋显著偏暖的厄尔尼诺事件“El Niño”(意为“圣
婴”/“小男孩”)分野相对。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其实是同一类现象的两面,分别代表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持续显著偏暖与偏冷的情形(图1)。

Q2:为什么会出现拉尼娜事件?
A2: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气候学与海洋学不少专业知识,这里仅做一些简要、不完全严谨的概述。

在通常情形下,赤道两侧是盛行信风,总体以东风为主,它将东太平洋海表较暖的海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而为了补偿表层海水的缺失,在东太平洋地区会有深处的冷水向表层补充,而西太平洋多获得的海水也会堆积并向下沉,在海表以下回流到东太平洋,构成一个循环。

因此,在通常的情形下,东太平洋海表会失去暖水而有冷水补充,海温较低;而西太平洋海表会得到暖水,海温较高(图2左)。

但维系这个循环的很多过程,如海表面的信风,也存在明显变化。如果信风突然减弱,上述循环变弱,东太平洋暖水向西输送会减少,海温偏高,这就是厄尔尼诺事件(图2中)。反之,当信风进一步增强,上述循环变得更强,东太平洋海温会更加偏冷,这就是拉尼娜事件(图2右)。

而在拉尼娜事件情形下,东太平洋变冷,此时海表附近的空气受冷却下沉,在海表处聚集形成高压;气压梯度力将导致从东太平洋向西吹拂的信风进一步增强,反过来继续增强这一循环,形成正反馈。不过,拉尼娜事件不会因为上述过程而无限增强,也有不少大气与海洋过程会抑制其增强(由于涉及较专业知识,这里不展开叙述),这使得事件发展会有限制,并在一定时段后减弱结束。

Q3: 拉尼娜事件频率有多高?
A3: 在1950年至今的71年中,共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图3),平均约4-5年一次,相比同期21次的厄尔尼诺事件,频率略低。

但其中,又分为持续时间短(6-12个月)的高频事件,和持续时间较长(1-2年)的低频事件,这71年里,总共有15年10个月处在拉尼娜状态。因而,拉尼娜事件也并非少见,而其与厄尔尼诺事件总共占了一半以上时间,真正的“中性状态”并不是很多。

Q4: 拉尼娜事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为什么还能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
A4: 因为拉尼娜事件,不是简单的热带太平洋区域气候异常。

由于热带太平洋的面积之广与较高的海温,拉尼娜事件通过影响到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影响到海表之上大气的温度和对流活动。对流活动的变化,会导致对流云形成过程中,水汽凝结并释放热量(被称作潜热)的多寡,而潜热是大气运动重要的能量源。因而,拉尼娜事件可引起相当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甚至通过波长极长的大气波动,超越了热带地区的囹圄束缚,足以影响到热带以外的广阔天地。此外,它还能影响到热带太平洋以外海区的海温,这也会进一步导致各地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异常(图4)。

实际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是季节到数年的时间范围内,影响力最强的自然气候因子。

但需要注意,由于我国并非位于赤道太平洋沿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也是相对间接,不如同印度尼西亚、秘鲁等直接影响区明显。讨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的影响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Q5: 近期四川盆地北部、甘肃东部、陕西与山西大部、河北中部和辽宁等地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雨。在这个季节降雨如此偏北且偏多,是否有即将正式形成的拉尼娜事件影响呢?
A5: 正在形成的拉尼娜事件是一大重要的成因,但不是全部。

图5是1951年以来,所有拉尼娜事件发展的秋季年降雨量异常的合成结果。可以看到,有拉尼娜事件发展的秋季,四川盆地、陕西、山西等地降雨的确明显偏多。

这主要与拉尼娜事件发展下,太平洋信风的增强导致了副热带高压出现一定增强。而增强的副热带高压将海洋的水汽深入输送向更内陆的四川盆地和更偏北的华北地区,造成了当地降雨的偏多。

但导致副热带高压增强的原因,不只是拉尼娜事件的发展。中高纬度西风带内的槽与脊异常,甚至高纬度地区的海冰积雪异常,都会影响到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与位置。

Q6: 所以,拉尼娜事件会造成我国冬季怎样的气候异常?“数十年一遇的寒冬”会发生么?
A6: 简要回答:【一定程度上,会倾向我国冬季总体偏冷且南方大部偏干,但对多数地区影响不显著。至于“数十年一遇寒冬”,没有任何显著依据。】

这个问题,已有相当多的气候学研究人员做过统计和具体机制研究。

如果简单地从统计学上做相关分析,图6-7的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更倾向于全国大部冬季偏冷,降水偏少。

但这两张图也显示出,其对不少地区冬季气温相关系数未通过0.10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影响并非很显著。在拉尼娜事件期,我国也有不少暖冬事件发生,如1998-99年、2016-17年等。综合其他气候因子,如北极海冰、中高纬度海温异常、陆地积雪等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分析我国冬季气候趋势;仅凭拉尼娜现象这一条,断定极端寒冷的冬季发生是没有任何显著依据。

至于“数十年一遇的寒冬”,这已是属于极端气候事件,不仅要考虑季节平均的气候因子,还需要考虑时间更短的一些天气气候过程,这不是拉尼娜事件能简单判定。此外,在过去百年间全球显著变暖的气候背景基础下,要出现“数十年一遇的寒冬”,也已是非常困难。

Q7: 有分析认为2007-08年冬季南方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由同期的拉尼娜事件引起。这是否有依据?

A7: 有部分贡献,但远非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持续了约1个月,这在气象学上被称作延伸期-低频过程事件,它的持续时间较普通的天气过程(数日)长,但又较短期气候过程(数月)短。此时,主要影响数月到数年的拉尼娜事件,成为了一个背景因素,它让冬季风偏强,冷空气会更容易持续入侵南方。

但要形成持续雨雪冰冻灾害,需要稳定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输送交锋,这种维持一个月时长的异常大气环流,需要其他大气过程,如中高纬度西风带内部较稳定的扰动,热带地区的大气振荡过程等,作为直接且最重要的因素。这类因素的起源就较为独立于拉尼娜事件,包括极地海冰的异常,中高纬度海洋的海温异常,甚至大气层内部的扰动发展。

于是,在分析雨雪冰冻灾害这类冬季内极端事件时,不仅需要考虑诸如拉尼娜等“相对长期”的气候因子作为背景因素,同时要考虑更短期、但影响更直接更显著的天气、气候因子与过程。

参考链接: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厄尔尼诺/拉尼娜监测
https://t.cn/A6bSjHgc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厄尔尼诺/拉尼娜监测
https://t.cn/A6bSjHgf

图1: 厄尔尼诺(左)/拉尼娜(右)事件下海温异常,其中红(蓝)色代表海温偏高(低)。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V
图2: 正常年份(左)、厄尔尼诺年(中)、拉尼娜年(右)的热带太平洋海洋与大气情形。表层暖(冷)色代表暖(冷)海表温度,白色箭头代表海面信风,黑色箭头代表高空大气运动。图片来源:
https://t.cn/A6bSjHg6
图3: 1950年以来的拉尼娜事件(冷事件)列表。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M
图4: 拉尼娜事件在北半球冬季(上部)、夏季(下部)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i
图5: 1951年以来有拉尼娜事件发展的秋季(9-11月),全国降水量距平(偏离均值的程度)百分率(左侧)和降雨偏多的概率(右侧)。
图6: 1981-2014年,同时期Nino3.4区海温对冬季(12-2月)我国(左)和全球(右)表面温度的相关系数。颜色从浅到深的界限,分别为通过0.1,0.05,0.01,0.001显著性检验的阈值。
图7: 同图6,但为同期降水量相关系数。
图5-7来源:https://t.cn/A6bSjHg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是云A车:昆明男子开吉普车进洱海,被抓到后称很愧疚!
  • 美国旧金山华人遥拜轩辕黄帝 并将组团参加4月18日在新郑举办的拜祖大典
  • 丁俊晖要当爸爸啦!
  • “北京律师扬州遇袭”案:九人因寻衅滋事被判刑
  • 梅威瑟险枪口丧命 车队遭射击数次保镖腿部中弹
  • 国内勒索病毒疫情严重 每天十多万台电脑被感染
  • 4名工人电梯坠亡 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 扎克伯格证词曝光:未采取足够措施保护平台,铸成大错
  • ▶️商丘民警与城管冲突事件现场视频曝光!网上一片声援民警。但不知涉事民警便衣入围引发冲突!城管人员受伤!附官方通报…
  • 浙江唯一的私人飞机5S店,3年卖近200架飞机!好奇都是谁买的?
  • 娱乐| 吴昕机场造型被嘲!到底是神麻穿搭?
  • 白百何感情现状如何 年后暴瘦原来是为了这个!
  • 裴勇俊即将二胎诞女,强势预定爱女狂魔?
  • 黄圣依卧室内景首次曝光 简易奢华
  • 张木易、张千巽被微博禁言因涉未成年人低俗信息
  • 退休老教授突然性情大变!把女儿新衣服剪破,还偷偷往妻子水杯里放泻药……
  • 悲剧!阿根廷记者模仿C罗惊天倒钩 腿部严重骨折紧急送医
  • 王力宏秀肌肉,妻子李靓蕾直接无视,王力宏发微博求助...
  • 美威胁48小时内对叙动武 俄军被曝已处战备状态
  • 突发!FBI突击检查特朗普律师办公室 股市“飞流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