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样板市场制度套利1 | 金融的本质是制度套利

制度套利拓宽了套利的内涵
套利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金融工程理论的视角和金融工程市场实践的视角。综合各家的观点,笔者给出套利的定义:是利用市场经济中价格体系的不完善,通过买卖获取利润的行为或过程。这是一个市场套利的定义。

本书将套利的概念拓展到了制度套利。制度套利的定义是利用制度中价格决定机制和价格体系的不完善,通过非生产性的活动获取利益的行为或过程。这一定义从两个方面对市场套利进行了拓展。

第一是市场套利只是基于特定的市场机制进行的,而制度套利基于所有类型的机制进行的。
第二是市场套利是通过买卖的市场交易活动,而制度套利包括各类非直接生产性的活动。

从广义的套利而言,任何金融机构的业务都可视为某种意义或某种程度的套利。比如: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就可以看作风险套利、流动性套利与期限套利的组合。

银行通过持有大量的不同企业的贷款头寸,汇集大量的风险,相比投资者自己贷款给企业而言,根据大数定律,不完全相关的风险聚集后总体风险将会降低,因而可以赚取风险套利的利润。
另外,银行将投资者(此处是储户)的短期存款用于长期贷款,赚取期限套利的利润。同时,银行提供刚性兑付,实际上充当了做市商的角色。

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从广义的角度是指一切限制人的行为的非自然的事物。广义的制度内涵非常丰富,既有法律、法规等成形的制度,也有风俗、惯例、道德等无形的制度,甚至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等也因为能够限制人的行为,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度。

通常而言,制度经济学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视为制度的三大基本要素。

制度约束了人的行为,人则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之下,通过一切方式突破制度的约束。人们突破制度约束,谋求利益的行为,就是制度套利。制度套利拓展了监管套利的范围。监管套利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制度套利,即突破监管制度约束以谋求利益的行为。

制度套利比市场套利更具一般性。市场是人类设计或是博弈形成的一种机制。因此市场套利可以视为制度套利的一种特例。制度套利理论认为,有制度必然有套利。这是由人的追求利益的本性决定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被限制。

人在社会中开展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制度的限制。制度套利的存在,使得制度无法达到制度制定的目的。因此,人还要受到制度套利的限制。制度及制度套利,构成了人开展经济活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边界条件。这种边界条件是社会性的。经典经济学更多的是讨论人在实现利益最大化时的自然边界条件,即稀缺的资源的限制。

在金融体系里,社会边界条件相比自然边界条件,对于金融活动的影响更为重大。因此,研究制度套利对于金融工程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金融工程师们在进行金融工程时,能够有效防范制度套利。制度套利尤其是其中的违背制度的套利,是不被法律法规所认可的。如果为了一已私利,从事这种类型的套利,将会自食苦果。

制度套利扬弃现有金融学和经济经典理论,以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为基础,直接从更底层的人性及利益博弈,讨论金融体系中的各类现象。限于主题,关于制度套利没有展开。

有兴趣者可以关注后续作者的专门著作《制度套利及其防范》。

套利的现实约束条件:资金的获取与头寸的构建

由于短贷长投,因此银行普遍都面临着挤兑的流动性风险,挤兑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应对,将会产生“预期的自我实现”,使银行立即陷入破产境地。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类似挤兑导致原本经营良好的银行破产事件,直到美联储的设立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才得以解决。

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也起到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即当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可以提供再贴现或贷款解决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而因为有了央行的隐性承诺,挤兑事件基本就不会出现。

但是,部分是由于历史和发展路径的原因,部分是由于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相对不重要地位的原因,央行对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关注不够,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防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这使得资本市场上以回购或拆借获得资金构建杠杆头寸进行套利的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当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现流动性困境的时候,美联储曾出面组织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挽救,从而避免了金融市场的崩盘;
当美国金融市场在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出现崩盘迹象时,也是美联储大显身手,联合美国财政部力挽狂澜于不倒。

同样的流动性问题出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如何应对,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这阻碍了套利的进行,因而某种程度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传统的金融教科书,提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观点,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已经体现出其局限性。

中央银行应该是“金融机构的银行”或“所有人的银行”,即整个金融体系或经济体系的最后流动性提供者,而不仅是为银行提供最后流动性。银行获得流动性之后,流动性从银行体系向其他体系传导存在不确定性和阻碍。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阻碍,使得资本市场蕴含了较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18年的股市大跌中得到体现。

上面提到,现实中的套利与理论中的无风险套利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受到可用资金的限制,这使得套利者可能无法构建足够的理想头寸。

市场套利作为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最重要的市场治理手段。头寸无法有效构建的客观现实,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无法通过套利活动而提高自身的有效性。各种无法利用金融理论解释的价格现象层出不穷,有效市场假设根本不能成立。

资产证券化,尤其是将资本市场已有的证券通过发行债务担保证券实现再证券化,能够为套利者提供资金以供其构建头寸。

套利需要构建头寸,要想撬动更多的资金,还需要运用杠杆。固定收益市场一个常用的构建杠杆的手段,就是回购交易。回购交易实质上也可视为一种结构性融资工具,与债务担保证券的产品结构有诸多相似之处。

回购交易分为卖断式回购与质押式回购,区别在于所有权是否转移。

回购交易中,需要资金的一方,将其拥有的金融产品,出让给出让资金的一方,并承诺在一定时期后以一定的价格购回。购回价格和出让价格之差,即为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成本。

通过回购交易,将回购的资金用于再购买证券,再用证券进行回购交易,如此往复,套利者很容易构建杠杆了。

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回购交易通常都需要对金融产品进行一定的价格折扣(hair cut),并通过逐日盯市和催交保证金制度来防范风险。这种特性使得回购交易具有非常明显的资产融资的特点,其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对融资主体信用的依賴,而将风险控制放在资产质量本身。这种成熟的市场环境,是套利者的福地。

而中国市场却远未发展到这一地步。

首先,回购交易对于券种有相对严格的限制,通常只有利率债和信用级别非常高的信用债券才能被用作回购交易的抵押品。
其次,回购交易对交易对手的限制非常严格,这使得回购交易仍然没有摆脱对融资主体信用的依赖。
现实中,只有信用级别相对较高的金融机构才能被大部分金融机构接受作为交易对手。

另外,逐日盯市和催交保证金制度没有被真正严格执行过。

回购交易很多时候与更多不是基于商业信用,而是基于各家机构的业务人员之间的人情关系。尤其是还有很多本质为回购交易的交易为规避监管,采取代持的方式进行。这些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既不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也容易滋生腐败和违规。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分析,当前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无法从中央银行处通过回购、再贴现和再贷款等方式获得流动性支持。

这使得资本市场的主力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类机构投资者,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先天的短板,从而也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天然内置了市场主体无法管理和控制的不稳定性。这正如央行成立之前,周期性遭遇挤兑的商业银行体系。
关于套利的一般观点:一切金融工程的本质都是套利

套利活动使得无套利,金融工程理论的视角。无套利是指已知一系列工具及其价格{P1,P2,…,Pn},如果在建立头寸时不花费成本,同时在未来还可产生非负的收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价格为负但是未来零收益的资产组合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市场价格{P1,P2,…,Pn}具备这样的特性,那么我们认为它们是无套利的。

理论上的套利,要求满足套利既不需要任何资金或成本投入,也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市场实践者的角度,套利通常意味着要构建有风险的头寸。这些头寸的构建需要资金投入,而且可能会产生损失,但是仍然有更大的获得较高盈利的可能性。另外,在特定的金融监管体系里,构建头寸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这些限定条件,也使得金融市场只能无限逼近无套利的理想状态,而永远无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

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制度尚谈不上完善,金融制度作为经济制度改革的深水区,更是处在不发达、不完善的阶段,在中国,存在大量的套利机会。因此,基于实践的需要,对套利进行研究非常关键。马歇尔在其教材《金融工程》中有关于套利的精彩论述,可惜着墨不多。

市场套利的定义,是利用市场中价格体系的不完善,通过买卖价差获取利润。套利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市场治理的手段。套利与投资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

投资目的在于买,在于投入资金以获得增值,
而套利的目的在于买和卖,在于利用市场不完善赚取差价。

国内有时称投资股票为“炒股”。炒股的人无论是否有意,实际都是在通过交易进行套利,试图通过低买高卖谋取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的利益。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套利活动得以保证,因此可以认为,衡量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可以以该市场中存在着的套利机会多寡以及套利机会存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套利机会越多、同样的套利机会持续时间越长,则说明市场化程度越低。极度有效的市场,将不存在任何有利润的套利机会,市场有效性和无套利机会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

由于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行为相比其他市场更方便和快速,这使得金融市场相比其他市场而言是相对有效的。金融市场套利机会的存在总是暂时的,一旦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就会很快实施套利而使得市场又回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中。

因此,无套利均衡被用于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即金融产品在市场的合理价格是这个价格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这就是无风险套利定价原理或者简称为无套利定价原理。

无套利定价原理要求套利活动在无风险的状态下进行。然而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纯粹零风险的套利活动比较罕见。因此实际的交易者在套利时往往不要求零风险,套利活动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存在风险的套利。

作为金融学理论的无风险套利,其有很多假设,包括可以无条件获得无限量的资金以构建双向头寸相互抵补因而不需要资金、资金的成本为无风险利率、相同现金流分布的金融产品具备相同的价格。

但是我们前面提到,市场的有效性或者说相同现金流具备相同的价格是由于套利活动产生的均衡结果,而在无套利定价理论中又被作为线性复制的理论前提,这里面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套利在时间、空间、制度都不受限制、交易对手不存在违约即没有信用风险从而只需考虑市场价格因素等。

金融工程学意义上的套利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

在实践中,正是这种假设前提的不成立,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套利失败。
从另一面,如果对于这种前提假设条件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则可以利用金融工程学原理以及这种前提假设条件不成立下形成的新的套利机会,进行套利。

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于套利者的套利行为而言,最大的限制来自低成本资金的获得及头寸的构建。在商业银行垄断资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投资判断事实上主导着资本市场固定收益产品的定价,这使得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经常出现投资趋同现象,其他投资者被逼随着商业银行的指挥棒行动。与商业银行或主流投资者对市场走势抱有不同观点的套利者,根本无法构建头寸。这一点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于套利者的另一方面的限制,来自各类金融监管制度。这些监管制度的存在:

一方面限制了市场化套利。
另一方面又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包括监管套利在内的各类制度套利活动。

~~
~~~~~~
~~~~~~


楞伽经(8) - 要害 -X轴的断裂

原创 大觉师兄 觉品 2018-03-20



空空如也来自觉品00:0003:31

《大乘入楞伽经》

大觉师兄

{请佛品第一}

大觉师兄2018年的法义分享以《大乘入楞伽经》为主,大觉师兄以菩提留支法师版为基础,和各位师兄相互参学。

今天和师兄们参学的是{请佛品第一}。



{法与非法}

原文:

尔时如来见其坐已发于微笑。听楞伽王问二种法。时楞伽王白佛言。世尊。此二种法我已曾问过去诸佛应正遍知。彼佛世尊已为我说。世尊。我今现在依名字章句亦问如来。如来毕竟应为我说。世尊。应化化佛说此二法非根本如来。世尊。根本如来修集三昧乐境界者。不说心识外诸境界。善哉世尊。如来自身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惟愿世尊应正遍知说此二法。一切佛子及我己身亦愿欲闻。

{大觉师兄注}:

楞伽王又继续明知故问,说自己已经就法与非法的事情问过过去所有如来,而且重点说到,应化化佛说此二法非根本如来,这里的应化化佛是什么概念呢,当然就是与根本如来相对应的佛的化身啦,佛有三身,法身就是根本如来,庄严报身就是在庄严佛土里面的密宗所修持的本尊,还有就是应众生根器而化现的化身,此处的应化化佛就是指佛的化身了。化身当非根本如来啊,根本如来无相,化身是应众生根器而化现,所以是有相的。而根本如来,不说心识外诸境界,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意思很简单,心外无法,根本如来是我们的清静自性,那么到这里就无法而说啦,但凡一物全是幻相,无人说法,无人听法,更是无法可说。所以叫做不说心识外诸境界。

原文:

尔时世尊知而即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问此二法。尔时夜叉王更著种种金冠璎珞金庄严具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尊。云何言二法舍。世尊。何者是法何者非法。世尊。舍法云何有二。以堕分别相中。虚妄分别是有无法无大有大。世尊阿梨耶识知名识相。所有体相如虚空中有毛轮住。不净尽智所知境界。世尊。法若如是云何而舍。

{大觉师兄注}:

楞伽王正式提出了疑问,世尊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先不说法与非法,一切有相都是虚妄,何必要分别法与非法呢?

原文:

佛告楞伽王。楞伽王。汝不见瓶等无常败坏之法。毛道凡夫分别境界差别之相。楞伽王。何故不如是取。有法非法差别之相。依毛道凡夫分别心有。非圣证智以为可见。楞伽王。且置瓶等种种相事。毛道凡夫心谓为有。非谓圣人以为有法。楞伽王。譬如一火炎烧宫殿园林草木。见种种火光明色炎各各差别。依种种薪草木长短。分别见有胜负之相。此中何故不如是知有法非法差别之相。楞伽王。非但火炎依一相续身中见有种种诸相差别。楞伽王。如一种子一相续生牙茎枝叶华果树林种种异相。如是内外所生诸法。无明及行阴界入等一切诸法。三界所生皆有差别。现乐形相言语去来胜智异相。一相境界而取于相。见下中上胜相染净善不善相。楞伽王。非但种种法中见差别相。觉如实道者内证行中亦有见于种种异相。何况法非法无分别种种差别相。楞伽王。有法非法种种差别相。

{大觉师兄注}:

重点,重点,重点

读过阿含部的师兄注意了,世尊将在这里破上座部的无常。

佛说:无常之相,都是人智慧不够,才有的无常之相,为什么呢,因为自性之中,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哪里来的生老病死,所以无常也是幻象而已啦,当然也包括三界之中的种种差别,都是依众生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的感知上的差别。

所以法与非法是对尚未觉悟的众生而言的。对觉者哪里有什么法,哪里有什么非法!

这一段是不是彻底粉碎了过去的上座部的法。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也许你还理解不了,那是你没有读过阿含。

原文:

楞伽王。何者为法。所谓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毛道凡夫分别之见。从因实物以为根本生种种法。如是等法应舍应离。莫取于相而生分别。见自心法计以为实。楞伽王。无瓶实法而毛道凡夫虚妄分别。法本无相。如实知观名舍诸法。

{大觉师兄注}:

当你认为有任何实物的时候,就有了分别,就有了法。当知道一切本是虚幻,就叫做如实观照,就叫做舍诸法。

原文:

楞伽王何等为非法。所谓无有身相。唯自心灭妄想分别。而诸凡夫见实法非实法。菩萨如实见如是舍非法。复次楞伽王。何者复为非法。所谓兔马驴驼角石女儿等无身无相。而毛道凡夫取以为无。为世间义说于名字非取相。如彼瓶等法可舍。智者不取如是虚妄分别。兔角等名字法亦是可舍。是故舍法及非法。楞伽王。汝今问我法及非法云何舍。我已说竟。

{大觉师兄注}:

什么是非法呢,就是一切皆空,只是自心分别妄想而已。之后这里又有一个玄机,佛说凡夫见实法也非实法,而菩萨见实法舍却非法,这里很要害啦,如果见到实法又怎么可能称为凡夫呢,菩萨如实见了,所以法与非法也都一起舍掉了,连无相这个概念也舍掉了,因为已经在无相之中了,根本不留一物啦。我们凡夫吧,根据自己的感知把自己感知到的,女人,男人等等都自己起个名字,而这些都是我们的虚假觉知体系造成的。当你的觉知体系上升一档之后,所有的人,物消灭之时,你还以什么名字来命名呢。所以觉品,就是觉了再品,你的觉知体系上升一档之后,也就变成了绝品了,因为没有什么需要再去品。

原文:

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应正遍知已问此法。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者即分别相。未来现在分别亦尔。楞伽王。我说真如法体是如实者亦是分别。如分别色为实际。为证实智乐修行无相智慧。是故莫分别如来为智身智体。心中莫分别。意中莫取我人命等。云何不分别。意识中取种种境界。如色形相如是莫取。莫分别可分别。

{大觉师兄注}:

重点,重点,重点!

佛说楞伽王你还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概念,也是错,当然过去的不同名号的如来也是错,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我,如来之分,实相就是空相。没有任何境界。

至此,代表时间的X轴彻底断裂,生老病死之苦彻底脱离。六道轮回至此解脱。大方便法至此圆满!

原文:

复次楞伽王。譬如壁上画种种相。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楞伽王。一切众生犹如草木无业无行。楞伽王。一切法非法无闻无说。楞伽王。一切世间法皆如幻。而诸外道凡夫不知。楞伽王。若能如是见如实见者名为正见。若异见者名为邪见。若分别者名为取二。楞伽王。譬如镜中像自见像。譬如水中影自见影。如月灯光在屋室中影自见影。如空中响声自出声取以为声。若如是取法与非法。皆是虚妄妄想分别。是故不知法及非法。增长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入自内身智慧境界。得无生法忍三昧

{大觉师兄注}:

对觉者而言,法与非法这个概念都是分别妄想,觉者只有一心,这个心叫做如来藏,也叫做佛的内身智慧境界,也叫做无生法忍三昧。

至此,第一品结束。我们做一个总结:

世尊通过把楞伽城给变化没了,来启发楞伽王的反思,让楞伽王悟一切景象都是幻境的道理,之后世尊又破尽一切相,而证内心实相,把代表时间的X轴彻底断裂,从而帮一切众生解脱轮回之苦。其实对于大觉师兄而已,再写下去真的是靠耐心,因为核心法义已经结束了。说的够彻底了,当然大慧菩萨刚刚登场肯定不会当路人甲,所以第二品还有大慧菩萨的800问,帮助我们进一步破尽五蕴。

不过鉴于很多师兄已经处于彻底蒙圈状态,所以,我们先写一周的《轮回纪》系列给大家压压惊。希望大觉师兄把楞伽经写下去的师兄留言吧。

生死观

1.《庄子》以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谓“老聃死”就是证明。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养生主》)

历史上有关老聃的记载,说他是西去出了函谷关,而“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此处偏言及其死,后世的道士神化老子之流不得不做还未《庄子》此段作一番说解:“此独云死者,欲明死生之理泯一,凡圣之道均齐,此盖庄生寓言耳。而老君为大道之祖,为天地万物之宗,岂有生死哉?故托此言圣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也”(《庄子疏》) 。圣人亦有终期,则《庄子》认为生命必有尽头是可以想见的了。这样,养形养寿以求长生久视便是渺不可及的企望。《庄子》既知生命不能永久,因而不以养形为根本究竟,那么,面对死亡,可以言说的便只是人的态度了。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对其用情过度,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天之所受,本无物也,犹以有情相感,则是忘其始者之所受,而遁逃其天理,背弃其情实”(林希逸《庄子口义》) 。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时’者值其时,‘顺’者顺其常”(锺泰《庄子发微》),“安时处顺”就是知道生命有其来临之时,也应顺其天理,坦然面对它的离去:“既知其来去之适然,则来亦不足为乐,去亦不足为哀”,“知其自然而然者,于死生无所动其心,而后可以养生也”(林希逸《庄子口义》)。“哀乐不能入也”,表达的正是面对生死的态度,是了解自然之必然后坦然顺应之,与大化迁变同其节律,而不是徒然试图去改变生死的自然过程。这在《庄子》是基本态度,《德充符》的最后有一节庄子与惠施的对话: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两人讨论的是人有情、无情的问题。显然,庄子其实并不是完全否认人有喜怒哀乐之类自然的情感反应,他所谓“无情”是顺应自然(“因自然”),“不以好恶内伤其身”,这正是说的《养生主》中“哀乐不能入”。

2.生死可以相互转换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薪尽火传”譬喻的意思是:“薪有穷尽之时,而世间之火,自古及今,传而不绝,未曾见尽。”(林希逸《庄子口义》)由此譬喻转而言生死,则大约是指人的个体生命如脂薪,必将有穷尽之时,但大化流行如同火焰,变迁而又相续;这一自然过程如“火传”未尝断绝,个体的生死不过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于这个自然过程中看,它便可谓是无有穷尽的。

庄子的达观,如果仅仅面对世间种种,还算不得彻底;只有勘破最后的生死大关,才完全成就其达观。《庄子》书中一再表达过死是无可奈何的必然,因为世间一切都处在迁变不已之状态中:“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秋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大宗师》)

明了人生而必有死,这也可以只是一个依据一般生命现象作经验观察的结论,真正达观面对生死,尚待对生命存亡的根本缘由的透视。《庄子》对此有自家深切的看法。这在《至乐》篇“鼓盆而歌”一节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庄子妻死,惠施来吊唁时,见他不仅没有悲哀之色,且正敲着瓦缶唱歌;面对惠施的责难,庄子解释他的理由是:“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在庄子看来,人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自无而有,由气而成形,再回归于无形,如同四季之迭代。很明显,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是气的形成与变化。关于“气”在包括人在内的物种品类之生灭中的作用,《知北游》作了最简单明白的表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也就是说,人的生命之存在与结束其实不过是气的聚散活动而已。

《庄子》生死观在后世的延续

庄学对于死亡的达观,虽然具有甚高的境界,但远超常情之外,不是一时即可为人接受的。对于生命的关切是人类基本的冲动。这似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关口。汉代人对于生命的长生久视抱有强烈的企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对古典理性精神的反拨,对于长生法术的追求乃成一时风尚。然而求仙之在现世难以应验,最终必然会引致对它的反省、疑惑。在企求破灭之后的失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古诗十九首》里即充斥了生死之感,表达得最主要的就是人生之有限的尖锐意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焉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对此,古诗作者诉诸的法门是及时行乐、世间荣名等。这是一种执著生命的表现。在他们的视野中,死亡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妨专注现世的生活,然而这种专注恰恰是对于不在视野中心的死亡的强烈意识的证明。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对于庄子式的视死生为一体观念,一定是不能理会的。

再后,因眷恋、执著于现世生命而对庄子的以理化情从而坦然面对生命的达观作出直接反对的是王羲之。

兰亭会时在永和九年(353)春三月三日,众名士临水修禊,饮酒赋诗,将所作诗汇集后,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当那些名士们聚集在会稽山阴兰亭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相与“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一个“乐”字,突显了当时的氛围。然而,随后来临的是良辰美景难以久住的伤悲:“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岂不痛哉!”。一个“痛”字,点明了此刻的情感陡转。以此看《兰亭集序》,可认为其具有两层结构,即兰亭集会之乐以及由联想到快乐之不永而来的悲哀。在山川美景及欣悦心情下,因深感这一切不能持久而骤然转向悲哀。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是《序》中对庄学生死观的直接否定:“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谓“一死生”,出《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而“齐彭殇”,见《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对于王羲之而言,生死之间有着截然的划界,这是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因而对《庄子》“寿夭生死”一致之说是无法接受的。 https://t.cn/R2Wxly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不-定要逆风翻盘,但请-定要向阳而生❤️✨愿少年在征途后,回眸时,眼有星辰大海,胸有法 盛方千,心有繁花似锦@陈飞宇Arthur今天考古完了《使徒2》的客串
  • #pacemak1r[超话]# 说真的 我没觉得他是最牛逼 他的缺点也很多 是的确实有 吐字有的时候达不到你们挑剔的审美 但他就是最hip-hop的 keep
  •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
  • )我现在能确定的是,无论是双还是同,都是女性对我的吸引会更强烈,和女性的亲密关系也让我更加舒适,但是在面对男性时的一些感受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和紧张,也因此产生很多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
  • ———赫尔曼•黑塞 #张雨绮致歉#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想扩一些巫师朋友[抱抱]列表基本上都灰掉了想要一些活人好友看起来有生气一点[抱抱]八级收藏室
  • 话剧的舞台也是极其的简洁,应该是用几个台阶变化出了好几个场景,舞美老师绝绝子破晓 现代舞初体验 我应该就是山猪吃不了细糠[笑cry]第一个舞段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像
  • 关于一场梦的记录3️⃣ 逛了好大一圈姐终于进场了 一小杯鲜橙多卖15块还是二十块来着 姐进场就毫不犹豫的付了 我是真不能没水 进场以后看到舞台依然没有实感 但
  • 在最後,他用充滿了溫柔哀傷的聲線,把對沈柏陸的熱切感情,寄託於隻字片語的告白中。在林一立去還第九部電影的時候,他買了一枝月季向岑枝表白了,#宝宝的少女心#
  • 有南瓜碎也有豆干丁土豆丁 反正冰箱有什么放什么 什么都可以做成汤面 但是不能加太多盐不然不能喝汤了 放到第二顿再煮一遍糊涂面比第一顿还好吃因为总是怕菜难吃 生抽
  • 经过法院和当地党委的分析利弊,债权人对法院的“回血”方案表示理解,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办案法官对企业基本账户和发放工资的专项资金账户予以解封,对机器设备采
  • 做到沟通时说的各种小细节,我们就可以拿到冠军!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没有高数就都好说!
  • ”所以cc说的那首歌 是哪一首啊 好想知道还有雪琴 这段话好浪漫“你看落日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人吗?他可能就是未来你遇见的那个人,有一种很奇妙的缘分就是你们俩在
  • 烟花在我眼睛里炸开,我的心也随即炸开,他的爱似乎灌满了我的全身,他会实现我的愿望,我爱他,他爱我,这就够了。过了许久我对他说:我想看烟花,从来没有人为我放过烟花
  • )更多福利请进: 今天早上排了老久的队去了音乐节,看到王北车看到阿肆看到张震岳了啊啊啊啊啊直接嗨到爆!但是!
  • 只能说做汪苏泷粉丝太幸福了从来没有让粉丝失望过!汪苏泷在节目里低调说自己没作品咋还有人真信啦?
  • 欢迎咨询哦~#高考加油##高考志愿填报#分享篇—限购政策(补充说明)整理了近期客户咨询较多的几个基础知识点给大家做个分享,使在成都区域有房屋交易需求的朋友,能清
  • 前段时间又和人聊到他俩,无一例外都觉得,怎么跟小学鸡一样清清凉凉的,现在想起来就是这样啊,清清凉凉的,在这种氛围里谁都可以做自己,会永远守在那个港湾里,也真的为
  • 厨房升起炊烟,传出炒菜的声响,妹妹也像我小时候给奶奶帮忙一样在厨房做着自己可以做的事,奶奶给我准备饭菜的香气也努力的证明它们的存在感,我过去的很多岁月就这样被概
  • 今年的央美毕业展上,有些嗅觉敏锐的应届生没等 AI 抢饭碗,就先下手为强,直接喊 AI 当助手,参与到今年自己的毕业作品制作流程中。有趣的是,比起“用 AI 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