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很心酸,但作为母亲,我那时认为,给他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当时的情境下,比陪伴更为重要。


入职第二年,对业务逐渐地熟练,与团队成员相处融洽,我逐渐开始可以利用出差的机会多回杭州,多陪陪儿子。


在事业和家庭上寻找平衡点,相信一直是每一个职业女性所追求的目标。


那时的我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在结婚生子之前好好的拼事业,而把现在的自己陷入这么两难的境地。


那一年,我需要做个小手术,老公请假了两天来照顾我,但工作需要回去,就请了护工,因为小手术就没有告诉亲友,我一个人在医院躺着,有一天下床因为低血糖,晕在病房的地上,吓坏了护工和护士。


当时确实有些崩溃,但我想,人生总不可能处处圆满,想得到什么终究还是需要付出些代价。

峰回路转


第三年,我的努力终于在收入上有了质的体现,我的收入开始超过老公。


此前几乎所有的大件购买,都是老公的收入在支撑。于是,我们在杭州,买了第三套房子,那年年终KPI总结的时候,老公开始认可我做重大决策的魄力。


两地分居,从结果上来看,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因为各自的忙碌,家庭琐事,矛盾要少一些,吵架次数反而较从前变少。


但我对儿子却始终充满了歉疚,MBA学业即将完成,儿子已经到了中班,可以跟大人正常的交流,对儿子的教育变成了当前的首要目标。


因为忙碌,我给他报了轮滑班,跆拳道班,画画班,英文班等各种班,希望我陪伴的缺失可以用这些兴趣班来补上。


越体会,越感受到收效甚微和力不从心,老人的宠溺和父母陪伴缺失,实在不利于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我现在的一切拼搏又有什么价值?自此,团聚开始提上重要的日程。


柳暗花明


是的,在第四年,出乎意料,我们一家团聚在了上海,做出这个决定我们纠结了很久,一个人的移居很容易,一家人的移居太难了。


当然,这个决策是我主导的,现在主流的观念是逃离北上广,而我们,却在人到中年时,冲进了魔都,从筹划到最终的实现,用了一年的时间。


老公的牺牲还是很大的,他转换了领域,且转换了角色,从管理者到了执行者,甚至他在原来领域上升的可能性,都要止步于此。


儿子的幼儿园的落实,也费了很大的周章,魔都那些知名的双语学校(维多利亚、胡姬港湾、海富等),都没有插班的可能性。


当时有些绝望,记得咪蒙有篇文章说刚到北京给唯唐找学校的不易,很是感同身受。


不过幸好,儿子最后被一所民办的区示范园录取了,虽然不是外教全天跟班,但学费上稍微便宜一些,可以节约出来部分费用去外面报个班弥补没有外教跟班的不足。


在团聚的三个月后,一家海富幼儿园给我发面试通知,说有个小孩去了协和的PR班,因此有一个名额。我带着儿子去试了下,还是被拒了,觉得无法跟上他们的英文水平。


至此,四年艰辛的两地奔波终于画上句号。


每个周五下午拖着行李冲到高铁站,

每个周一六点多起床赶高铁,

周末的翘课托人打卡赶作业抽空陪儿子,

都历历在目。


现在可以每天下班看到儿子,和儿子一起玩玩乐高,做做智力题,陪着儿子一起成长,儿子也开始依赖我粘着我。


我尤为珍惜,自己也转换了新的角色,虽然从前失去了很多私人的时间,但我仍心存感激。


为了这一天,我等了足足四年。


既来之则受之


魔都的节奏很快,高企的房价、抢夺激烈的教育资源、各种富二代官二代。


我有些时候会困惑,把自己和孩子处于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的抉择是对是错。


但人生没有压力何来动力?


相信对我、对我老公、对儿子一样如是。


放弃了优越而安逸的生活,到现在租着房子、没有学区、没有资源的从头开始,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觉得太累没有必要。


但这几年教会我一件事:其实周围很多人出生在我们所奋斗一生的终点线上。


我们不停地跑,并且下一代接着不停地跑,都不一定能追赶上他们,只是有着些许的可能去缩小一些差距。


不要说只要快乐就好,快乐是有条件的,只有牺牲了自己的快乐,才有可能成就下一代的随心所欲。


那些出生在终点线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其父辈甚至祖辈,牺牲了自己的快乐代代积累的呢,更何况这些人还在不停的向前跑呢?


我们焦虑哪天经济危机、行业风险导致失业,失去收入;

焦虑高杠杆下的房贷,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够支撑;

焦虑儿子没有了学区房,只能去争夺那10%不到的民办小学录取率,为了这微小的希望每天坚持学*思、*花、瑞*思、识字、背诗、画画。


他还仅仅是个五岁的孩子,就被迫要去面临这样的竞争,合适么?公平么?


老公说,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是的,三十多岁中年再奋斗,我们更加输不起。


后记


这些流水账,是这几年的心路历程。


生而为人,是自信而独立个体。外在的东西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累,房子、车子,有,我甘之如饴,无,我也不觉低人一等。


怎么活是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无权去干涉旁人的价值观,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的,所以也无需给自己无形的枷锁。


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想做自己。


祝愿每一个母亲、职业女性,能够活出一条精彩而不随波逐流的道路!


加油!


首次发布后,原作者的补充


文章首次发布之后,看到了很多的争论,确实,四年的时光说短不短,此中琐事无法一一陈述,大致回应一下几个争议的点:


1)关于上海杭州的差别,为了大家不去纠结地域问题,大致解释一下原因,金融行业目前群聚效应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可能经济上并不弱,但在我的行业,跟上海比还差得很远,这是需要留在上海的主要原因。


2)关于暂时地选择事业而放弃家庭,其实篇幅所限,没有前情提要,我原本毕业时就在上海某券商投行部干了两年多(这也是有人质疑的为何我后来能在魔都仍能找到投行工作的原因)。


但当时老公的工作比较满意,发展前景也比较好,为避免两地,所以选择了婚前回到杭州,在当时的情境下做了选择家庭而放弃事业的选择,这个决策现在看来比较失误,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再出发的故事,而且可能我现在面临的局面,还不至于这么被动,尤其是在很多人提到的儿子幼升小的问题上。


言而总之,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这样的选择可能要面临很多次,而且每次答案都不尽相同。


3)关于有没有必要在异地的情况下还要兼顾学业,因学历问题在金融行业发展较为受限,考虑年龄增长,还是必须尽早解决,且当时MBA联考时还未有去上海工作的计划,考上了又放弃也过于可惜。


所以那两年把自己逼得厉害,尤其有段时间毕业论文、保代考试和项目申报凑在一起时极为崩溃,幸好抗压能力够强,最后通过了保代考试,项目报会了,硕士也顺利毕业了,事情也都没有耽误。


因此越发觉得,不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真的无法知道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再次感谢我上辈子拯救了地球得来的老公,在这个非常时刻给了莫大的支持。


4)关于幼升小,记得美剧《This is us》里女儿生爸爸妈妈的气,孩子的爸爸跟女儿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有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教育是个伟大的话题,我们都在不停的摸索,关于是否报培训班、自鸡还是放养式管理,是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是性格与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太过于复杂,说来话长,可以另开一篇,不是本篇要讨论的主题。


5)关于房子,有人质疑为何不变现杭州的一两套房子去魔都买一套,而影响孩子的读书和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于一线城市房价走势的判断和我们自身的杠杆与现金流的问题,不用过多纠结。


更何况,我认为所谓的生活质量和安定感,也不是房子能够给予我们的,我们的再奋斗,绝对不是仅仅为了房子、车子这些身外之物,很大程度是为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寻找到合适的位置以及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我在说,这些东西,有,我甘之如饴,无,我也不觉低人一等。


6)关于危机感,中国经济发展太快,行业变换也非常急剧,我们这个行业,有机会可以看到各行各业企业的起起落落,因此没有一个企业家不是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寻求着变革,害怕着被淘汰。


对于个人也一样如是,我们经营着家庭的小船,在国内变革的大浪潮中飘摇,掌舵的人必须要跳开这个小船,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来把握方向,才能维护着小船的稳定前行。


人到而立之年,往前再看5-10年,我等打工一族若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一定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与刚毕业的学生又有何异,如何可以不被淘汰?


再者,从收入上,我也确实不愿意像在杭州时,给儿子报个早教班,还要考虑性价比、钱包够不够之类的问题。我承认,我绑架了家庭与我共同进退,但与其说是绑架,不如说是说服,并且也是出于让家庭更好的基础和动机,是能够让家人理解并且支持的。


7)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教育程度和地域文化都不尽相同,我不奢望你们都能够全部理解我,但这个社会本来对女性就有很多的不公平,无论是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是在职场拼杀中。


我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是真心希望每一个妈妈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觉得照顾孩子是自己莫大的责任,因此需要放弃其他的追求,如果你是一位有能力、有想法、有野心、也愿意拼搏的女性,为何不能为自己为家庭为孩子去争取一个更高的视野和格局呢?


风险确实很大,但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轻的时候不去冒险,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那等到我们年华老去回忆人生的时候,会不会觉得遗憾呢?


当然,诚如大家所说,我幸运的是遇到了能够理解和肯帮我分担的老公和家人,才能让我无后顾之忧去走自己想走的道路,所以这条路未必可以复制,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仅仅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而已。


至于对孩子的影响,我始终觉得把握好度、尽最大的可能去平衡即可,人生那么长,陪伴是长久的事,人生哪里那么多的好事都是自己得了,在当下的情境下,在得失之间做一个无愧于心的取舍,足矣。


8)对那些挺我的支持我的妈妈们,我很感动,我也并没有多成功,相比很多同龄人来说,我还差得很远,但已经超越了曾经的我,甚至曾经的我对自己的预期,而且目前的结局也是现在的我最想要的,对我来说,就已经很感恩了,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也祝愿你们和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加油!


全文完,应作者要求匿名。



爸妈营后记:


我们转载这篇的时候,看到原作者发布下面的评论大量骂这个妈妈的,还说直接要取关那个号。其中很多还是妈妈们。。。


何其可怕。


这位妈妈的选择,和大量在北上广深工作,却把孩子留在老家的爸爸们不是一样的吗?只因为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带孩子所以就失职了?


我有一个朋友爸爸在北京工作,每两周回一次上海,所以他们家每周日的晚饭都是在高铁站吃的。

我还有2个朋友爸爸在杭州工作,每两周一次回上海,孩子能看到他们的时间就是2周一次。

而这两家的妈妈,真的有点像假性单亲妈妈,家庭角色就和上面故事里的爸爸差不多。


这些就是正常的?而换成妈妈就不正常了?

也许是“不正常”,但是至少不该“被骂”吧?

我们可以不会选择这样的伴侣,但其实我们也并没有什么资格去职责她的选择。连人家家属都支持了也圆满团聚了,其他人骂她到底是啥心态呢?


一个妈妈想要实现自我,而且不断努力坚持,而且家庭配合调整有了更好的生活就是自私?就要被指责?如果她的角色是爸爸,就是为了家庭的前景,是完全正常的?这好像不对吧?


我们明明白白看到了这位妈妈因为和孩子没有那么亲密而自责、难过,她很明白在自我成长和陪伴孩子之间,她有得有失,她付出了,也收获了,也坦然接受随之而来的遗憾。


很高兴看到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一个happy ending,其实这个妈妈的经历鼓舞了多少妈妈们去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而相信她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和家里沟通,而家人尤其是爸爸也非常难得,愿意尊重这位妈妈的选择,并为了家庭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这不才是平等、合作又积极的家庭关系吗?


我们还是相信爸妈营的爸妈们和一般的爸妈不同,有着更为公平和积极的家庭理念,愿所有人无论男女,在家庭中不仅获得滋养,也能获得支撑,在平衡之间去寻找更为广阔的自我成长发展空间!


说到底,爸妈就是孩子的起点,

正是爸妈的眼界和格局,

决定了孩子可以有多少资源、多少选择权。

别让安逸成为懒惰的借口,

一起共勉吧!




关注爸妈营,打开首页输入框,

回复 妈妈,看【妈妈教育专题】200+篇好文

回复 爸爸,看【爸爸教育专题】132篇好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打call]【7.9】拍24.9的选项,成人款/儿童款都有 券 ?福姐推荐测评? 二十、总有那么一天,你会不需要轰烈烈的爱情,你想要的只是一个不会离开你的人
  • 心心念念的冰川杯到了哈哈哈[赢牛奶][赢牛奶][赢牛奶]感觉喝水都是甜的(是苏打水嘿嘿⁎⁍̴̛ᴗ⁍̴̛⁎)Ps:家里的杯子各式各样的超多 又是妈见打系列哈哈哈[
  • 目前疫情施虐,大家保护好自己就是对这座城市最大的支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医院,那里风险太大。一边是有些贪官为了一己私利为一些唯利是图的小老板开通财路,难怪我们收
  • 2、外语水平证明不同海外入口不需要提供外语证明-其他没什么区别-3️⃣ 咨询方式如自己有特殊情况,不好判断的话,小博也找了相应联系方式-有关CSC申请的任何问题
  • 偏重投研实务多一些 财富管理找刘鑫,理财规划样样行[玫瑰]常驻深圳,只要需求过去,我做到5分钟答复~未做到的话,下次我请你喝奶茶 大家互相监督。这部真人秀综艺从
  • Aleksandrovich Blok#端敬[超话]#来了铁汁们,月之彬彬,齐心若昭(二)  冯若昭想开口安慰齐月宾,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说“节哀”显得自己将那
  • 别等待了,快带上地图和红色透镜,怀揣着对剧本的期待,开始冒险吧#儿童剧本杀#【一周一电影】陆续看了两部电影,都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大女主戏,都非常励志,也非常感人。
  • 一个男人的爱,要看细节,一个女人的爱要看脾气,如果一个男人从来不舍得跟你吵 架,不忍心对你发脾气,那他一定一定非常的爱你。一定转给你家先生看[心]一个男人的爱,
  • 为了能摸摸她,我就要往前一步,把身子朝她的方向探,这样我才能如愿摸到我的猫,她也能享受被我揉脑袋的待遇,大家都能得到满足。可是她会在我的手能触碰到她但不能揉她脑
  • 早上七点多想买点菜,盒马和每日优鲜全都满单不继续接单了,想想还有一点点吃的,也就没什么可焦虑的。至于那些说字节脑子有病请个律师当cfo这种言论我真就只觉得可笑,
  • #监控# #电气##过午不食有了科学依据# 适当“挨饿”对人的好处还真是不止一点点。1.延长寿命2.延缓细胞衰老3.控制体重4.减轻肠胃负担吃得过饱,会使肠胃处
  • 上周生活碎片自己用小木棍做了一个即使风吹也不响的“风铃”☁️天空中的云真的太好看了红色的圆月亮真的太好看了~我说像红灯笼某人说像橘子灯周六在家自己剪了刘海我觉得
  • (这是律法孝敬我的,你这傻小子,考试过了,祂这人虽然刁钻,但只有爱能感动祂,你的那个爱字纯粹度高,就让你只写下爱字,你没发现原因?)永昌说:(祂是那个生病的孩子
  • 当然作为一个几乎不在脸上投入的普通人(从来不进美容院,化妆品也没有特别高级的)五十多岁衰老得不成样子,也是必然。如果说年轻漂亮在女人的一生中,基本属昙花一现,想
  • #先锋派报告#本期走进盖茨比的人生,体味美国“爵士时代”上流社会的爱恨情仇→[音乐] Jack White《Love Is Blindness》 #音乐推荐
  •  清明同样又带给我们的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包括我们的一呼一吸,不要等到逝去后再无尽的懊悔,事物的绽放或凋零往往是瞬息的变化,人生就是一个圈,兜兜转转终究又回到了
  • 很快,志愿者摁门铃,他爸下楼拿回家,立即用开水冲一袋给我,趁热喝下,他爸又帮我按摩,有加热盐袋肚子上捂…… 躺着是不痛了,肚子咕噜咕噜,气通了…… 感恩!和他爸
  • 灯火阑珊处,总有一些执念,诉说着一往情深,你的深情,他的一往,或许成了多年以后的那一抹相思,那也是生命中,最惊艳的一笔。你的笑容,如春风十里,妥贴在那些唇红齿白
  • 真的,想念你,原来在某一天也会变成我不想品尝,不愿体会的咖啡;原来,当记忆慢慢的剥落后,你的笑脸在时间的寒风中飞出我的视线。[哇][哇][哇]未来某一天,无论你
  • #恋与制作人[超话]#以后出新主线那个月还会复刻主线卡[抱一抱]然后去翻了一下叠的wb19.12 命运回响 [并不简单]逐光掠影 秘境森林 雾中风景 映夜倒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