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一次例行审计时,查出了一笔放置了30年的存款,这引起了银行领导的重视。

存款总数是1万2千英镑,虽然在1967年可称之为“巨款”,但最让人震惊的是,存款人一栏中登记着周总理的名字。

在60年代,周总理每月400元工资。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要用8万2千多人民币才能换汇1万2千英镑。

于是,疑问产生了,这笔钱是周总理的个人存款吗?为何存在中国银行30年无人问及?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上级下令彻查。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查出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跨国故事。

1940年,德国空军开始对英国本土实施轰炸。22岁的英国女孩多利所在公司,不出意外也宣告破产了。

为了维持生计,多利四处求职,最终中国银行在伦敦的分行给了她一份工作。

担任银行前台柜员期间,多利负责给国民党在英国的政府职员和海员发薪水。当她看到这些人拿到钱后,只知吃喝享乐,直到挥霍一空后,便劝他们把钱汇到国内同样在饱受战争磨难的亲人。

多利善良的举动,得到了同事们的友谊。其中有一名中国员工刘本堃,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1944年,多利做了一件“出格”的善事,却差点让她丢了工作。

当时,为了替中国抗战募集资金,在银行柜台上摆着2个募捐箱。一个是以中国红十字会名义留下的,另一个是以宋美龄名义设立的。

每到月末,负责管理的人会来检查。可是多利却发现,此人经常偷偷把善款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出于义愤,多利想尽可能地将善款保存下来。

有一天,多利看到管理员进了银行,她就把宋美龄设立的募捐箱(名人效应,加之地位特殊,所以此箱中钱多)偷偷藏到了柜台底下。

这一举动,让眼尖的管理员看个正着。让他很不爽的是,最近两个月影响他收益的,竟然是一个外国底层雇员。

于是,管理员恶人先告状,他找到银行行长,以“多利私藏募捐箱,有偷钱嫌疑”的借口,要求银行立即开除她。

银行行长不愿为一个外国雇员而得罪政府要员,就在他准备辞退多利时,刘本堃勇敢地挺身而出。在他的仗义执言下,行长顶住了压力,将多利留了下来。

由“地狱到天堂”,只在转瞬之间,多利感动到流泪不止。

为了感谢刘本堃的帮助,多利经常会邀请他参加一些聚会和活动。两人互相吸引,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中国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来的中国银行。周总理亲自指示,通知各海外分行,立即冻结所有资产,等待派员审计和接收。

当时,中国银行伦敦分行领导倾向于台湾省国民党当局,正准备把资金转到台湾去。而刘本堃等5名热血青年却心向新中国,他们给北京发电报,表示完全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在他们的努力下,伦敦分行的资金保住了。刘本堃也被新中国任命为分行代经理,负责伦敦地区业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经济快速恢复,伦敦分行的业务蒸蒸日上,刘本堃夫妻的收入也节节攀升。

夫妻二人在市区里买了别墅和小汽车,过起了让人羡慕的富足生活。

有一天,刘本堃去新中国驻伦敦办事处拜访。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真实影像和新闻。

当刘本堃得知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老百姓还在为吃口饱饭而辛勤工作时,刘本堃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祖国出一份力。

刘本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虽然多利知道中国的生活水平要远远落后于英国,但她却坚定地支持丈夫的想法。

最令刘本堃感动的是,为了能跟随他回到中国,妻子愿意放弃英国国籍,选择加入中国籍。

虽然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1950年),但直到1954年,两国才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因此,多利改换国籍的事情,一直拖到1957年才办妥。

就在这一年,刘本堃向总部提出回国效力的申请。行里没有合适的人能替代刘本昆,所以领导劝他在伦敦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1967年6月,刘本堃的申请终获批准。他立即将伦敦的房产、汽车全部处理了,并给周总理寄去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大致内容如下:

敬爱的周总理,我随信给您汇去1万2千英镑,这都是我们从工资内节省下来的。我想把这笔钱用在祖国建设上。

由于我们不知将这笔钱交给谁才稳妥,只能将它交给您处理,因为在我们心里,您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周总理收到信后,立即批示:国家不能收,请查明捐款人,做退款处理。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捐款人很难查实。工作人员就以周总理的名义,将这笔钱存到了中国银行。

刘本堃夫妻回国后,被安排在总部工作。薪水微薄、生活困苦,但两人都无怨无悔。

时间过去了30年,按照周总理当年的批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将这笔捐款加上利息换算成46万多人民币退还给两位老人。

可他们坚决不要,最终将这笔钱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用来奖励银行优秀的员工。

1998年,刘本堃病逝。2013年,多利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无私奉献的爱国者,就像基辛格说的“中国很幸运,总会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保护得很好!”

#v光计划##微博公开课#

#民国史故事#1997年,中国银行在一次例行审计时,查出了一笔放置了30年的存款,这引起了银行领导的重视。

存款总数是1万2千英镑,虽然在1967年可称之为“巨款”,但最让人震惊的是,存款人一栏中登记着周总理的名字。

在60年代,周总理每月400元工资。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要用8万2千多人民币才能换汇1万2千英镑。

于是,疑问产生了,这笔钱是周总理的个人存款吗?为何存在中国银行30年无人问及?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上级下令彻查。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查出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跨国故事。

1940年,德国空军开始对英国本土实施轰炸。22岁的英国女孩多利所在公司,不出意外也宣告破产了。

为了维持生计,多利四处求职,最终中国银行在伦敦的分行给了她一份工作。

担任银行前台柜员期间,多利负责给国民党在英国的政府职员和海员发薪水。当她看到这些人拿到钱后,只知吃喝享乐,直到挥霍一空后,便劝他们把钱汇到国内同样在饱受战争磨难的亲人。

多利善良的举动,得到了同事们的友谊。其中有一名中国员工刘本堃,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1944年,多利做了一件“出格”的善事,却差点让她丢了工作。

当时,为了替中国抗战募集资金,在银行柜台上摆着2个募捐箱。一个是以中国红十字会名义留下的,另一个是以宋美龄名义设立的。

每到月末,负责管理的人会来检查。可是多利却发现,此人经常偷偷把善款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出于义愤,多利想尽可能地将善款保存下来。

有一天,多利看到管理员进了银行,她就把宋美龄设立的募捐箱(名人效应,加之地位特殊,所以此箱中钱多)偷偷藏到了柜台底下。

这一举动,让眼尖的管理员看个正着。让他很不爽的是,最近两个月影响他收益的,竟然是一个外国底层雇员。

于是,管理员恶人先告状,他找到银行行长,以“多利私藏募捐箱,有偷钱嫌疑”的借口,要求银行立即开除她。

银行行长不愿为一个外国雇员而得罪政府要员,就在他准备辞退多利时,刘本堃勇敢地挺身而出。在他的仗义执言下,行长顶住了压力,将多利留了下来。

由“地狱到天堂”,只在转瞬之间,多利感动到流泪不止。

为了感谢刘本堃的帮助,多利经常会邀请刘本堃参加一些聚会和活动。两人互相吸引,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中国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来的中国银行。周总理亲自指示,通知各海外分行,立即冻结所有资产,等待派员审计和接收。

当时,中国银行伦敦分行领导倾向于台湾省国民党当局,正准备把资金转到台湾去。而刘本堃等5名热血青年却心向新中国,他们给北京发电报,表示完全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在他们的努力下,伦敦分行的资金保住了。刘本堃也被新中国任命为分行代经理,负责伦敦地区业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经济快速恢复,伦敦分行的业务蒸蒸日上,刘本堃夫妻的收入也节节攀升。

夫妻二人在市区里买了别墅和小汽车,过起了让人羡慕的富足生活。

有一天,刘本堃去新中国驻伦敦办事处拜访。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真实影像和新闻。

当刘本堃得知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老百姓还在为吃口饱饭而辛勤工作时,刘本堃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祖国出一份力。

刘本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虽然多利知道中国的生活水平要远远落后于英国,但她却坚定地支持丈夫的想法。

最令刘本堃感动的是,为了能跟随他回到中国,妻子愿意放弃英国国籍,选择加入中国籍。

虽然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1950年),但直到1954年,两国才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因此,多利改换国籍的事情,一直拖到1957年才办妥。

就在这一年,刘本堃向总部提出回国效力的申请。行里没有合适的人能替代刘本堃,所以领导劝他在伦敦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1967年6月,刘本堃的申请终获批准。他立即将伦敦的房产、汽车全部处理了,并给周总理寄去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大致内容如下:

敬爱的周总理,我随信给您汇去1万2千英镑,这都是我们从工资内节省下来的。我想把这笔钱用在祖国建设上。

由于我们不知将这笔钱交给谁才稳妥,只能将它交给您处理,因为在我们心里,您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周总理收到信后,立即批示:国家不能收,请查明捐款人,做退款处理。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捐款人很难查实。工作人员就以周总理的名义,将这笔钱存到了中国银行。

刘本堃夫妻回国后,被安排在总部工作。薪水微薄、生活困苦,但两人都无怨无悔。

时间过去了30年,按照周总理当年的批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将这笔捐款加上利息换算成46万多人民币退还给两位老人。

可他们坚决不要,最终将这笔钱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用来奖励银行优秀的员工。

1998年,刘本堃病逝。2013年,多利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无私奉献的爱国者,就像基辛格说的“中国很幸运,总会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保护得很好!”

1997年,中国银行在一次例行审计时,查出了一笔放置了30年的存款,这引起了银行领导的重视。

存款总数是1万2千英镑,虽然在1967年可称之为“巨款”,但最让人震惊的是,存款人一栏中登记着周总理的名字。

在60年代,周总理每月400元工资。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要用8万2千多人民币才能换汇1万2千英镑。

于是,疑问产生了,这笔钱是周总理的个人存款吗?为何存在中国银行30年无人问及?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上级下令彻查。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查出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跨国故事。

1940年,德国空军开始对英国本土实施轰炸。22岁的英国女孩多利所在公司,不出意外也宣告破产了。

为了维持生计,多利四处求职,最终中国银行在伦敦的分行给了她一份工作。

担任银行前台柜员期间,多利负责给国民党在英国的政府职员和海员发薪水。当她看到这些人拿到钱后,只知吃喝享乐,直到挥霍一空后,便劝他们把钱汇到国内同样在饱受战争磨难的亲人。

多利善良的举动,得到了同事们的友谊。其中有一名中国员工刘本堃,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1944年,多利做了一件“出格”的善事,却差点让她丢了工作。

当时,为了替中国抗战募集资金,在银行柜台上摆着2个募捐箱。一个是以中国红十字会名义留下的,另一个是以宋美龄名义设立的。

每到月末,负责管理的人会来检查。可是多利却发现,此人经常偷偷把善款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出于义愤,多利想尽可能地将善款保存下来。

有一天,多利看到管理员进了银行,她就把宋美龄设立的募捐箱(名人效应,加之地位特殊,所以此箱中钱多)偷偷藏到了柜台底下。

这一举动,让眼尖的管理员看个正着。让他很不爽的是,最近两个月影响他收益的,竟然是一个外国底层雇员。

于是,管理员恶人先告状,他找到银行行长,以“多利私藏募捐箱,有偷钱嫌疑”的借口,要求银行立即开除她。

银行行长不愿为一个外国雇员而得罪政府要员,就在他准备辞退多利时,刘本堃勇敢地挺身而出。在他的仗义执言下,行长顶住了压力,将多利留了下来。

由“地狱到天堂”,只在转瞬之间,多利感动到流泪不止。

为了感谢刘本堃的帮助,多利经常会邀请刘本堃参加一些聚会和活动。两人互相吸引,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中国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来的中国银行。周总理亲自指示,通知各海外分行,立即冻结所有资产,等待派员审计和接收。

当时,中国银行伦敦分行领导倾向于台湾省国民党当局,正准备把资金转到台湾去。而刘本堃等5名热血青年却心向新中国,他们给北京发电报,表示完全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在他们的努力下,伦敦分行的资金保住了。刘本堃也被新中国任命为分行代经理,负责伦敦地区业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经济快速恢复,伦敦分行的业务蒸蒸日上,刘本堃夫妻的收入也节节攀升。

夫妻二人在市区里买了别墅和小汽车,过起了让人羡慕的富足生活。

有一天,刘本堃去新中国驻伦敦办事处拜访。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真实影像和新闻。

当刘本堃得知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老百姓还在为吃口饱饭而辛勤工作时,刘本堃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祖国出一份力。

刘本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虽然多利知道中国的生活水平要远远落后于英国,但她却坚定地支持丈夫的想法。

最令刘本堃感动的是,为了能跟随他回到中国,妻子愿意放弃英国国籍,选择加入中国籍。

虽然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1950年),但直到1954年,两国才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因此,多利改换国籍的事情,一直拖到1957年才办妥。

就在这一年,刘本堃向总部提出回国效力的申请。行里没有合适的人能替代刘本堃,所以领导劝他在伦敦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1967年6月,刘本堃的申请终获批准。他立即将伦敦的房产、汽车全部处理了,并给周总理寄去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大致内容如下:

敬爱的周总理,我随信给您汇去1万2千英镑,这都是我们从工资内节省下来的。我想把这笔钱用在祖国建设上。

由于我们不知将这笔钱交给谁才稳妥,只能将它交给您处理,因为在我们心里,您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周总理收到信后,立即批示:国家不能收,请查明捐款人,做退款处理。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捐款人很难查实。工作人员就以周总理的名义,将这笔钱存到了中国银行。

刘本堃夫妻回国后,被安排在总部工作。薪水微薄、生活困苦,但两人都无怨无悔。

时间过去了30年,按照周总理当年的批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将这笔捐款加上利息换算成46万多人民币退还给两位老人。

可他们坚决不要,最终将这笔钱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用来奖励银行优秀的员工。

1998年,刘本堃病逝。2013年,多利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无私奉献的爱国者,就像基辛格说的“中国很幸运,总会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保护得很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知道就什么就跟我一起wa一下 吃蛙就必须要吃全蛙腿啊 不然怎么吃的爽一口一蛙腿 一口一年糕 一口一 噢耶耶 再来一大口 冰奶茶 又辣又欢喜呢 [兔子]前菜需
  • 今天运动啦,哈哈哈,开心,2000的跳绳,还做了力量,运动完真的会很开心,要坚持!还好哄睡会有点粘我,喜欢让我给他做按摩,放催眠的音乐,非常享受的就睡着啦一晚上
  • 其实在过去一年里都在看海大的信息,我想和青岛这座城市慢慢接触,但是最后还是胆怯了或者是害怕了,退缩了选择继续在山财留守(确实遗憾)。因为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一个
  • 一直都很喜欢听故事,故事就是幸福,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之前也想感受大冰说的在大昭寺门前躺着晒太阳,在小酒馆里喝着啤酒吹着牛,今天是不用赶时间的一天,八角街大冰的
  • 此刻,静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泉眼,生命既可以吸饱这宁静的喜悦,又可以开始如痴如醉般的暇思,在这宁静的夜晚,我可以做我想做的那五彩斑斓的梦......以前用的号一直无
  • 二刷《王牌部队》 新兵顾一野在火车上,面对挑衅,陆平凡问他应不应战。 顾一野说,我打也不打,(别人可能觉得顾一野在装逼),如果是敌人,就不打,因为对方已经被我方
  •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卢思浩[图书]#越发觉得,不指责他人,不到别人生活中指手画脚,是难得的修为。看别人不顺眼,或许无关自己的修养;但妄加指责或者不加了解就去打
  • 10、ᴵ ʰᵒᵖᵉ ʸᵒᵘ'ʳᵉ ʰᵉʳᵉ ᶠᵒʳ ᵐᵉ.我希望你为我而来。适合做个签的英文短句1、ᵀʰᵉ ᵈᵃʸˢ ᵃʳᵉ ʷᵃʳᵐ ᵃⁿᵈ ᵖᵃˢˢ ˢˡᵒ
  • 修“静”法,有助于自我炼养创造力,最切实的好处就在于“长生无妙诀,唯在一静中”。“和”不仅是一种成就自我的方法,也是自我成就所达到的佳境,老子说,“和其光,同其
  • !#赵泳鑫[超话]#hello,你好,你是在搜 赵泳鑫 赵泳 小鑫 阿薰 薰薰吗?
  • 整理东西顶不住又看了一遍这些明信片,都是高中的,有些没有落款的,通过字迹和语气也能知道是谁,过去四年了,借着这些明信片好像又看到了鲜活的大家,里面很多内容都很有
  • 沉默,不是忍辱,而是一种态度,淡泊明志,浅笑安然。沉默,不是忍辱,而是一种态度,淡泊明志,浅笑安然。
  • 可我不甘心,我重新在自己身上审视,到底什么是你真正需要而我又有的,我敲出了纯粹的种子。我知道自己不管如何努力都追不到你,所以就不追了,我知道你真正爱的的是纯粹,
  • 1、因为之前太心动了。1、因为之前太心动了。
  • 买西瓜的时候不要敲敲打打,会惊动里面的夏天五月了呀,所有人都要奔向自己的夏日繁花哇平凡而不平庸,简约又不简单的生活#萌娃养成记# 昨天2021的最后一天,带咩咩
  • 原号是@Paranioc_lunatic,被炸的灰飞烟灭了,用了四五年的老号还蛮舍不得的,喜欢过不少人不少东西,于是这个号就还是把之前号的大部分关注的人都关注了
  • 而此时,潮起潮落,军人的尸体又被冲上了岸,他们经历了这么多折磨,还是没人能回家。微醺的时候恍然间还会有错觉回到三年前 一样的一桌人 一样的骰子 一样的笑闹 似乎
  •                089. 卯木为肝,居年为喉,卯木有伤,主肝、喉之疾。        090. 食神者,精神也,居于夫宫,当必验于情感。
  • 平静的湖面和大雨过后的柏油路倒映着城市里绚烂的霓虹灯,仿佛自己已然置身于夜之城,随着钵钵鸡这首歌到达高潮部分,我的思绪也渐行渐远,车速也越来越快,仿佛自己是炸了
  • --千万颖火虫之一ZRY 2017.10.16滴滴汗水,见证着你的成长,点点付出,诉说着你的痴狂,一路走来,你从不放弃,你全心投入,用心演戏,你不忘初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