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微评#【#柳叶刀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近半数患者出院后1年仍无法痊愈[话筒]】《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这本权威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追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不只引起肺炎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柳叶刀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近半数患者出院后1年仍无法痊愈】《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这本权威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追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观察者网)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不只引起肺炎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柳叶刀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近半数患者出院后1年仍无法痊愈】《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这本权威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追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不只引起肺炎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无锡红娘[超话]#【VIP104607Y 已实名】 性别:男 年龄:1988 籍贯:无锡 身高:173 体重:139 学历:本科 职业:室内设计 收入情况:年
  • 【万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防空警报试鸣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提高防空预警能力,按照海南省人民防空办公
  • 分手后两人复合的概率有多大? 几乎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分手,都是可以和好如初的。别说是小情侣分手了,就算是异地异国恋,只要挽回方法得当,这些其实都不在话下。
  • #UA汉化组##蓝与金# 第三期 金先锋正在为他和蓝甲虫的超英业务租房,但没了泰德的资金,租办公室开展业务的任务大受挫折,这一幕还偏偏被直播了出来…但是他的困
  • 电视剧《莫染》在剧中饰演饶郁芳的周子歆未来可期 在剧中饰演饶郁芳的周子歆是个标准的00后,因在《法医秦明之读心者》饰演张雅馨被观众熟知,2001年8月8日出生
  • 高超智慧境界的特征,看你是吗? 第七个特征:能领略平凡世界的美。 这种人由于感知力强,且又有“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情怀,所以他们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能欣赏
  • 这张图真TM可爱[苦涩][苦涩]。存祺祺的图快有一万了,有时间就会换壁纸什么的,因为祺崽的图都特别好看[赢牛奶][赢牛奶]。受妈粉因子的影响,几乎都会选择可爱类
  • 49包邮 下单备注:独角兽双链项链 ✨新入的 ihush星月独角兽玫瑰金项链 这波操作太硬核了!一条项链三种戴法!! 换个说法我用一条的项链的买到了三条项链!!
  • 今天抽一千块钱给大家,首先在这条微博评论和点赞的祝福里,抽8个大佬,一人100块钱现金。另外二百块钱铁粉群里发红包。 因为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水哥的生日,这么
  • 佐久间大介さま 今日のアドリブはうまくいきましたか? 素のまんまの感想の続きね(^^) 白蛇:縁起の公開初日まで2ヶ月半。 蓮くんが言ったように佐久间さんが宣
  • #扬州瘦西湖畔 臻稀实景院墅# 8月份的扬州疫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幸而封城一个月扬州重焕生机。这段时间西北等地又接连遭遇疫情重创,在疫情这样渐渐常态化的同
  • 中国的基建速度真的非常快,好久没去吴江了,再逛苏州湾发现358米的苏州绿地中心已经封顶了,阅湖台大剧院也落成了,让这个原本都没纳入苏州的小地方散发出了强大的气场
  • 投稿小哥哥:陈凯 年龄:34 星座:天蝎 身高(cm):175cm 所在区域:天心区 关于自己(性格/爱好/闪光点等):性格温和,幽默,务实,爱好旅行,健身,喜
  • 美股区块链板块普涨 灰度比特币信托涨近6% 行情显示,#比特币# 日内再创新高,美股区块链板块普涨。#灰度# 比特币信托Grayscale Bitcoin(G
  •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不知的未来,中间是飞快流淌的伤感…… 我对于你,只是场意外。而你对于我,却是刻骨的爱情。自认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
  • 小患者主要的问题集中在鼻头短、小、低、薄,但偏偏又是长中庭。和她术前规划,尽量塑造自然妈生的鼻型,鼻尖适当的延长、抬高、圆润、微翘,避免华丽夸张的风格,不然皮肤
  • 叮叮~开园啦!向#都市星光梦乐园# 【美丽魔法学院】出发,这个双11,小la和好友丽子一起帮你解锁美丽魔法,给你至内而外的全面宠爱。今冬暖不暖,就看你有没有“g
  • Shib在去年爆发的那一次,后来回调了,你就在5月份强调过看好自己手机柴犬!没想到还是遇到喷子,我就说吧人的认知能力决定你以后能赚多少钱! 为啥这么说,我在17
  • #甘肃全民战“疫”# 【兰州市城关区第二批大规模核酸检测宣传动员告知书】广大居民群众:为筑牢疫情防控堡垒,保障全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市上要求,城关区定
  • 干饭人出去干饭吃到一半才想起来拍照[抓狂] 去kkv买了一对kk的发夹[开学季]之前另外一家kkv只看到了A,今天竟然找到了kk✌ 排队扫码领的兰蔻小样,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