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守中

今天拜访一位知行合一的高人,其办公室挂了一幅字“执一守中”作为他的为人处世法则。

由此我想到的是故宫中和殿中间的悬挂匾额,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允执厥中”;孟子的“执中行权”,还有老子的。

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禹谟》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是啊,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诚意正心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此十六字心法,为上古先圣大德明心之法,其起源早于三教圣人,流传至今,这个传承过程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因此称为“十六字心传”。其明心、修身、治世之理,至今辉煌不怠。

二、执守中道,通权达变。

孟子主张“执中行权”,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如果没有“执中”,就会丧失章法;如果没有“行权”,就会思想僵化,不能随机应变。

权,本来是一种黄花木,因为质地坚硬,不易变形,所以常被用来制作秤杆,后来又表示秤锤。儒家强调要守中道,但中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变,以取得“时中”的效果。

孟子非常强调要执中行权,执守中道,通权达变,以取得“时中”的效果。《孟子·尽心上》有言: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即使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便磨凸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他都肯干。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差不多接近大道了,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权变,便是执着于一点。为什么厌恶执着于一点呢?因为它会贼害真正的大道,只是坚持其中一点而废弃了其他方面。杨子一味“为我”,墨子一味“兼爱”,都偏执一端,而非中道,故孟子于二者都不取;子莫虽主张中道,却死守中道,不知变通,仍然是偏执一端,举一废百。

孟子所主张的则是“执中行权”,执守中道,通权达变,以取得“时中”的效果。

《易经》里说,易道是“变动不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中道也是如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与地点而转变。

当下也是如此,凡事都要“执中行权”,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如果没有原则性(执中),就会丧失章法,使人无所措手足;如果没有灵活性(行权),就会思想僵化,不能随机应变。

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五章有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只在呼吸之间。

比如说话,巧舌如簧不如一默。一默就是不说话。不说话,所有的东西都在不说话当中变化出来,不说别人就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一说就露馅了。

比如艺术,中国的艺术是中的艺术,无为的艺术,不做的艺术。就像无射之射! 练射箭的,转来转去,百步穿杨,转来转去,最后发现不射之射。不射箭就永远不失,所有的先机,所有的箭法永远蕴育在不射之中。这个说的玄了,其实是代表中国古代整体的文化,内蕴,犹如龙虎变化无端,莫知其极。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世界是众物芸芸的,但起源是共同为一的。了解了这个“一”,也就了解了由它而生的整个世界;把握住了这个“一”,也就把握住了整个世界。

同样,道生天地万物,它们形态万千而不可能俱备,把握住它们的根源,方为“守中”;山有大小高低而不可能齐一,把握住它们的出处,方为“守中”;人有德才各异而不可能俱足,把握住它们的本源,方为“守中”。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唯有复归于造就它们的源始状态,方能成为它们所归附和依的“中”。

所以老子讲“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讲“无事”,而“以无事取天下”,讲“淡乎其无味”,而天下都依赖寡淡无味的水得以生存;讲“无为”,而“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讲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讲“中”,因为守住了“中”的位置,故能成为天下的归依和准绳,故能无往不胜。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执一守中,尽矣!
吉国视角_2021年第077篇(1496)

❶今日可爱的茶
❷和姐妹聊天总结:男人就是万恶之源
❸今天小组里有个男同事 回来就一直说加个微信吧加个微信吧 出于礼貌加完发那种恶的表情包 我感觉我明天得离他远点
❹晚上一个人在外面溜达了2个小时 纯散心 结果发现都是走过的路 害 我妈问我zf怎么今天没找我 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状况 不太看好[打call]

#佛学常识#【持名念佛即实相念佛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至极圆顿,许多人因不解念佛内涵,而将净土法门误认为是愚夫愚妇修死之法。本文试图依据佛言祖语,从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名号即实相、持名念佛就是实相念佛等角度,对念佛法门的一些重要道理作一番探究。惟愿广大净业行人,死尽偷心,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成就佛道。
一、四种念佛之关系
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趣,念佛则分为四种,分别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莲池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中开示四种念佛:“称名(即持名)者,即今经(《阿弥陀经》)。观像者,谓设立尊像,注目观瞻,如《法华》云‘起立合掌,一心观佛’,即观相好光明现在之佛也,若优填王以栴檀作世尊像,即观泥木金铜铸造之佛也,故云观像。观想者,谓以我心目,想彼如来,即《观佛三昧经》《十六观经》所说是也。实相者,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无生灭、有空、能所等相,亦复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是名实相。所谓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也。”大师进一步解释四种念佛:“虽同名念佛,前浅后深。持名虽在初门,其实意含无尽。事一心则浅,理一心则深,即事即理,则即浅即深,故曰彻前彻后。所以者何?理一心者,一心即是实相,则最初即是最后故。问:岂得称名便成实相?答: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经云:‘治世语言,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云何万德洪名,不及治世一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何况今名理一心也。”
由此可知,四种念佛方法虽然浅深不同,但归元无二。观像、观想、实相三种念佛,对于一般的凡夫众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唯有持名念佛,简单直捷,功德殊胜,并含摄另外三种念佛。印光大师开示,专念自佛者,名为实相念佛,谛理最深,颇不易修,其余三种专念他佛中,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弥陀圣典序》)

二、阿弥陀佛名号即是实相
佛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即是一真法界,或言如来藏心,或言佛果地觉。阿弥陀佛以五大劫思惟而启建四十八大愿,由其悲智心中施设以名号度众生的胜妙方法,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回归极乐。法藏菩萨偈颂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众生听闻弥陀名号,善根显现,生起愿往生之心,即能与弥陀威神愿力感应,于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刹土。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被称为“万德洪名”,因为阿弥陀佛以其因地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的功德,以及果地上的十种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的功德,来庄严这一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在这句佛号里摄取无余。这一句佛号是无尽的宝藏,众生每念一句佛号,皆是在开采这个无尽的宝藏。众生只要肯信愿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将佛果地上的无尽宝藏全部授予众生。佛与众生,父子同体,众生蒙受佛的恩德,必能圆满佛果。所以这一句佛号,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再言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佛所证得的无上菩提境界,是佛从自性中流现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即是无量光,无为法身即是无量寿。无量光寿即是实相,极乐世界全部依正庄严皆是实相。蕅益大师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阿弥陀佛名号即实相的道理,与三藏十二部经典引导众生成佛的道理是完全相应的。诸经从略、广、浅、深、显、密开显的不同层面,导引一切众生证入诸法实相。“南无阿弥陀佛”,谓之六字大经王,将一切大小乘经典、大小乘一切行门,收摄无余。阿弥陀是梵语,“阿”是无的意思,从密教上理解,“阿”字是悉檀十二韵之一,亦是华严四十二字门之首。密教部《大日经》解释“阿”字,谓其乃诸法之体性,万法之根源。《大品般若经》将“阿”字解释为一切法本不生。是故“阿”字表诠宇宙万有皆是法尔不生、又幻化而有,是谓无生无不生,即是诸法实相。“弥”是量的意思,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阿弥”即是无量,无量寓意性德的无有限量。“阿弥陀”是无量寿的意思,又名无量光,无量光寿即含摄了佛果地的全部功德。《阿弥陀秘释》云:“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三十四愿云:“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所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总持陀罗尼,是甚深密藏的结晶,是咒中之王。
阿弥陀佛以圆满实相成就一句万德洪名,众生称念佛号,就是称念实相之行。传灯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中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法界圆融之体,就是众生自性具足的清净佛性,就是实相。吾人当下一念念佛之心,自然遍及法界全体,至极微妙,不可思议。
三、由持名而达实相
由持名念佛可达实相,可知古德赞叹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并非虚誉。印光大师云:“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与徐福贤女士书》)又云:“《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从三因佛性角度而言,众生本具正因佛性(即诸法实相之理体),必须依靠了因佛性(慧解)与缘因佛性(修持)方能开显。前文已经说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佛的果觉,念佛即是从佛的果地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因果同时。众生通过持名念佛,就可蒙获阿弥陀佛果地的全体功德,开显自身本具的正因佛性。吾人持名念佛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念至极处,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不显露之中而合乎道妙实相,即为“实相般若”。换言之,但能“净念相继,久久纯熟……能所两忘”(《庐山莲宗宝鉴》),阿弥陀佛遍知法界如大海般之一切种智,即由吾人所称的每一声佛号中开显出来。阿弥陀佛的果觉契入众生因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感应道交,由事一心而达理一心,凡心即佛心,等无差别。即佛是心,无一心而非心佛;即心是佛,无一佛而非佛心。心一忆,佛佛全彰;佛一称,心心顿显。托彼名号,显自性德,犹如水无形无相,以波显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则知念佛一门,诚为见性成佛之妙法。
因佛号以实相为体,故灭罪功用最胜。《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又《观经》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句佛号绵绵密密持去,日久功成,净念相继,我执、法执通皆放下,即得“无所住”;如是“生心”,即暗合“无住生心”的般若实相,可灭诸罪,殊胜无边。
彻悟禅师开示:“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彻悟禅师语录》)一代时教中,各法门皆具相应的明心和净心的方法,而念佛法门契合一切众生的根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忆念佛的功德、光明、庄严,乃至只忆念这句名号,即可达到明心和净心的目的。《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念佛至极处,即能了知吾人自性清净心与诸佛如来本无二致。

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一心具足十法界,是故吾人所念之佛即是自心所具所造。虽口称他佛名号,亦是念自心中之本性佛。从实相之理来理解持名念佛,能念即是所念,本非异质。《妙宗钞》云:“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作根作境。一心一尘,至一极微,无非法界全体而作。既一一法全法界作,故趣举一,即是圆融法界全分。既全法界,有何一物不具诸法?”由此可知,既然无一物而不具诸法,则不但我“心”具足极乐之主、伴、依、正,乃至我“身”当下亦具足极乐之主、伴、依、正。故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正观,伏断见思二惑,更侵无明,乃至圆顿成佛,岂有不能之事?传灯大师论此云:“若然者,余心尚是,况念佛心乎?是故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净土生无生论》)这正说明了持名念佛不可思议之妙用。虽然行人不事参究与观想,只要一心念去,则全法界之心体,念念与性具弥陀无上善妙觉体相应,不但三身总念、四土随生、伏断烦惑,乃至圆顿成佛,亦可不假他法而得。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指出:“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圆中钞》亦云:“事一心,可也,理一心,可也。事理相即一心,可也。”即是说,行人即使无力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无能体究诸法实相,但能念念恳切地持佛名号,即能顺于法界圆融不思议、理具事造、妙觉圆明之心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妙宗钞》又云:“为令即心见佛法体(即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以此现因而证当果。故以心佛同体,名心是佛;观生彼果,名心作佛。意在即心念佛及令慕果修因。”所以众生持佛名号之时,能念之心即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亦即是能念之心。持佛名号念念不空过,念念始本合一,当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阿弥陀佛与众生的关系角度来看,佛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从众生个体来看,实际上与阿弥陀佛是“一对一”的关系,阿弥陀佛是为救度“我”而发大愿,为“我”建立西方净土,为“我”施设名号,即是“我江有水,我江印月”。众生持佛名号之时,名号投入众生心中,名号具摄的清净、平等等无量德能,即能转化众生浊染、分别的心,转凡体成圣胎。如蕅益大师云:“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潜移密转之殊胜功用,实非凡夫众生所能思议。因而大师接着感叹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修行# #佛法看世间# 全文阅读https://t.cn/A6touqo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贾跃亭被限制消费
  • 袁立获乐嘉力挺,娱乐圈有几个敢说真话的?
  • 莱昂纳德复出砍13+6 马刺遭小牛逆转结束四连胜
  • 小彬彬离婚 6年二婚情断被爆出轨
  • 柯洁重返世界第一 接下来要想稳住第一可不能再失误了
  • 砸7辆车偷了32元 年底车防偷最强攻略!
  • “中国媳妇”蔡琳产子,丈夫晒儿子初生小脚印超温馨!
  • 贾跃亭被限制消费,呵呵,够假!
  • 颖儿宣布怀孕,陈学冬发文调侃:我只有几条狗
  • 袁立获乐嘉力挺 喊话张国立:希望我的纪大人站出来
  • 梅西全家福被PS后放上国产剧 梅西为争夺肖像权打官司 好任性
  • 小彬彬离婚 6年二婚情断被爆出轨 原因竟是……
  • 完美发挥力克朴廷桓!柯洁重返世界第一
  • 小偷深夜连砸7辆车却只偷到32元现金!网友:又一个被杭州坑惨了的…
  • 文在寅抵京!访华前特别做了一件事......
  • 自如租房甲醛爆表 链家旗下自如被爆廉价装修即入住!
  • 老赖把房子设灵堂,还绑架买家?咋回事?
  • 大爷得知被骗身亡,这样的事件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了!
  • 老师卧底揭校园贷 将经历拍成视频教育学生
  • 袁立晒聊天记录,网友不仅感叹《演员的诞生》黑幕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