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
“十年追忆老友记,时光荏苒如过隙。劝君莫虑前程梦,扶摇直上轻胜鹏。”

结识在十年前步入初中的秋天,同游在今年步入社会的夏天。我和我沅水边上的小城里的朋友们,从天南海北相约至兰州,享受这最后一段介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灰色时段”。新疆是在五月份一同商议决定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出逃”的好地方。为什么说“出逃”?其一,因为我们都像是“脱笼之鹄”,有从北京飞过来的鹄、上海飞过来的鹄和长沙飞过来鹄,那个笼子有名曰“现实”。其二,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逃出去的鹄早晚得回那“笼子”里呆着。既然早晚要回去,何不在这自由的时间里尽情欢乐呢?我们欢呼雀跃,放歌纵酒,纵使知道这“出逃”的路上也未必舒服平坦,也不想把那金樽空空对月。

选择火车从兰州前往乌鲁木齐,本是期待着透过窗外看到沿途的美景,但这路途之上却几近荒芜之景象,大段路程更是寸草不生,这让生于长于潇湘楚地的我们略感不适,还带着点失望。所谓久旱之后盼甘露,暴雨之后也会盼日光映射出的彩虹。但直到火车最终驶入乌鲁木齐站,脑海中想象的“绿园”也未曾出现在眼前。“荒芜”——这是我对西域的第一印象。

在古塞语中,乌鲁木齐的“Urumuchi”意为“茂密的森林”,这里在古代曾是西域黄土中的一颗绿珍珠。但当现代人走出站外,色彩是灰色的。空中万里无云,却好似被蒙在影子中。黄色的塔吊矗立在一片一片的还未完工的混凝土毛坯房旁,绿色的防护网如西域女子戴的面纱——这座城看不出森林所拥有的自然与活力。城市里的建筑不高不低,不新不旧。坐在车上从高架桥看着两侧粉饰着西域风格的现代住房,感觉也不中不西,像是敷衍潦草的次品,却被打上了名牌的标签,有种说不上的违和感,像一个人微笑着指着我鼻子对我说“你好,欢迎来到新疆!”。

我们在新疆境内的正式旅途从第二天开始,从赛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再由巴音布鲁克经独库公路回到乌鲁木齐。包下来的司机师傅似乎被工作上的琐事困扰,并不太愿意与我们搭话,问他些新疆的风土人情故事也是假笑一下而过,一副“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开圣贤车。”的态度。但极致的景色是不需要也无以言传的,当赛里木湖景区的蓝天、白云、雪山、幽林、绿地与湖水构成的秀丽画卷展开在我们眼前时,心中是前所未有的开阔与舒适,之前的劳顿疲惫刹那间消失,剩下的只有失语和喃喃一句“真美”。阳光肆意地洒向湖面,映得湖水泛出粼粼波光。近湖呈绿蓝,中湖呈淡蓝,远湖呈深蓝,以绿草、蓝天、白云为染料相互混染,层次分明的线条明明纵于远山之下,却又共长天一色,美丽绝伦。恍然间一片黑云压过,将它变得银灰。又一道道光柱穿过缝隙,将它点缀得熠熠生辉。我与朋友拍了许多照片,想将它收藏,想留下自己与它共同的足迹。我们看着湖,司机师傅在路旁看着我们,神色淡然。很显然,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场“出逃”。

我是后来才得知,赛里木湖古称“净湖”,以其清澈透明。然水至清则无鱼,又境过清冷则不宜旧居,二十余年前此湖从俄罗斯引入了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仔细想想,景区里有不少以赛里木湖的肥美鱼儿为特色菜的餐厅,但我们却在浑然不知中悉数忽略。我想不是因为我们不饿,而是因为它像是画蛇添足的又一道“标签”。

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的空中草原是马儿与牛羊的天堂。彼时才能真切与古人共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实景。远处是我在新疆才看到的云杉林,一棵棵云杉挺拔高耸,巍然矗立。还有高山雪水,汇聚成溪,在青草与野花丛中静静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合理。我们观古人之所观,思古人之所思,感古人之所感。越是真切的美好越能直击人心,透过历史,无束于时间空间。一位同行的挚友说道,这里很像德国,这是一句感慨,她觉得有些相似;又忆起早些在网上看到的景区宣传词言,说这里有”小瑞士“之称。确实,若是将这里的蒙古包换成木屋,我在朋友圈声称自己去了趟北欧也必是没人看出猫腻。不过我当然不会这么做,德国就是德国,瑞士就是瑞士,新疆就是新疆。这片土地叫那拉提,是”最先看到太阳的地方“;那片土地叫巴音布鲁克,意为“丰富的泉水”。这里从来没有东施效颦,有的只有纯真朴实的哈萨克族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崇敬。
“生活在这里的人心胸很难不开阔吧。”一位朋友轻声感慨。

一趟洗礼后我们重新返回了乌鲁木齐,天池之旅为我们的“出逃”画上了尾声。在海拔三千米的天山上,我们四人许下了各自心愿并署名留在了祈愿牌上。十年已往,最美好的是故人未逝。我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曾经的那些少年少女,但外在已经被打磨成了不同的模样。而反应在外的印象,很难不会又反馈到人心。如《斜阳》里的直治在信中的哭诉:

“我装出一副早熟的样子,人们就谣传我早熟。我假装懒汉的模样,人们就谣传我是懒汉。我装作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小说。我假装爱撒谎,人们就谣传我是说谎的人。我假装有钱的样子,人们就谣传我是富翁。我假装冷漠,人们就谣传我是个冷漠的家伙。可是当我真的痛苦呻吟时,人们却指责我无病呻吟。”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他人认为,而是因为他人这样认为而导致自己也这样认为。朋友们啊,愿我们在未来都不会因他人而给自己打上不属于自己的“标签”;愿我们能对自己保持有清晰的认知,拥有强大的内心支持我们砥砺前行。把那些恶意的和虚伪的标签,都狠狠撕裂吧。

2021年7月22日凌晨于武陵区家中
时常德万家入眠月朦胧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连锁无处不在:店中店模式》

如何减少成本,提高收入,成了实体店头疼的难题?
在各种模式的探索中,「店中店」模式成为备受青睐的商业模式。
所谓的「店中店」,就是两个品牌共享同一目标客户,不受单门独户的约束,协同发展。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难点:门店合作的品牌一定是得十分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举个例子,佛山顺德地区,「百果园」和「聚之粮品」强强联合,开起了店中店。
这两家,一家是家喻户晓的水果店,一家是当地最大的粮油店,在有限的门店内,各占半边店,各自收银开店。
“好吃的水果”和“品质的粮油”,成为了门店独一无二的特色。
粮油行业本身属于消费高频次的刚需品,可以源源不断吸纳家庭“菜篮子”的主妇们。
同时,作为生鲜水果的领头羊,百果园走的是精品路线,不用费心思挑选,在这里就能买到好吃的新鲜水果。
所以,这两个品牌就很好的呈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刚开业店就排起长龙。
店中店模式是找已经开店的老板合作,这种店有彼此共同的客户群体。
店中店合作模式,一方面每个月给固定的低额租金甚至无租金,另一方面给一定的提成,并且店老板不用压货,所以这些双赢模式店中店老板都非常喜欢这种合作模式。
在购物中心、百货店、连锁商超开设的店铺被称为“店中店”,顾名思义,就是“商店”里面的“商店”。
从经营模式上来看,专柜或门店的实际经营方是特许人,但在服务提供、装潢、收银、结算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遵循店方的标准,店方会依据其提供的服务、经营场地等收取固定的收益或按一定比例收取利润分配。

为什么这样的品牌结合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原因有三个:

一、品牌叠加效应。
两个品牌都有很不错的客户基础,百果园的线下门店众多,知名度高,店内产品要求也高,拥有不少追求品质消费的消费群体;
聚之粮品是广东本地最大的粮油连锁品牌,大米都是产地直供饭桌,“纯天然、高品质”的定位,深受本地市民的追捧。
那么,百果园和聚之粮品的「店中店」模式,一来可以让百果园轻松的打入当地的市场,二来也可以让喜欢吃品质水果的消费者看到另一个重视品质的品牌,实现双赢。

二、品牌互补效应。
「店中店」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要减少成本而降低品牌档次,和不知名的品牌合作。另外,品牌之间也不能有业务上的冲突,这样「店中店」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共享客流、共享空间、分摊成本。
所以从店铺的定位,发展定位,还有品牌定位的立足点出发,要赢得加分,可以参考像百果园和聚之粮品这样的「店中店」模式,能取得很好的品牌互补。

三、营销加成效应。
单店做营销活动,要引爆活动,往往比较费劲。而两个门店的一起策划营销活动,拿出双方的爆品,很快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参与。
依托双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利用营销活动形成客流吸引力,这种借力发展的模式,能极大的降低营销的成本,从而腾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让客户在享受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线下店的体验是电商购物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带来好体验的同时,日益高涨的店租成本确实是实体店的“一座大山”,所以很多人说实体行业是给房东打工的。
适者生存,从屈臣氏到方太,「店中店」的模式出现,可以提高开店的容错率,提高扩张的速度,利用店铺空间,增加坪效,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进入位置优越的地段。
好的体验也是「店中店」的优势,多种经营可以提高竞争力,增加顾客的粘性。
尤其是在一二线寸土寸金的店铺,降低铺租,就可以赢得更好的竞争空间。
当然,是否适合做「店中店」,要根据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决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国餐饮报告2019》数据显示,去年2000亿+的市场规模,到今年已经发展到5000亿,增长了150%。
烘焙经历了前30年的缓慢演进,终于迎来了“行业爆发”时期。
市场的选择淘汰了一批稳定性不足、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品牌,但烘焙业的日渐繁荣也是肉眼可见的。

01.
烘焙发展的“三次进阶”
消费者对市场的考验层层加深

梳理烘焙品牌的三个发展阶段,也许能反映市场繁荣的规律:

1)第一代传统烘焙

传统烘焙的代表品牌有好利来、克里斯汀、味多美、仟吉、元祖等。
他们创立早,多为蛋糕房、面包房的形式,消费场景主要是早餐、家庭。
家庭场景属于刚需,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这些年一直平稳发展。

2)第二代欧式烘焙

以原麦山丘、Open Oven为代表的欧包,曾掀起了行业“欧包热”,引发同行先后推出“欧包产品”,但后来这股风潮的热度下降。
这是因为最早顾客买欧包是跟风尝鲜,但欧包口感偏硬、不甜,不符合大众对面包甜点的期待, 并且售价偏高,人们对欧包的热情也迅速降低。
而从经营上看,欧包店单店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并未带动更多欧包品牌出现。

3)第三代新式烘焙

以奈雪、喜茶为代表的“场景型”烘焙品牌。
以奈雪为例,它提供更偏女性化的空间,在场景上下功夫。
以水果茶为代表,以烘焙做辅助,无形提高客单价。
本身饮品毛利高,奈雪客单价在30多元,而饮品+欧包也大概在40多元,和星巴克的价钱差不多,这就给了不喜欢咖啡的消费者更多选择。
新式烘焙更“基于场景做产品”,闺蜜几人逛街,两杯饮品配一个欧包满足一顿下午茶,贴合了现代人对烘焙的诉求。
相比于前两代烘焙,第三代烘焙产品的优势是场景,奈雪、喜茶可以定位精致、下午茶;
原麦山丘虽然装修也有格调,但是很少有人去下午茶,整体风格偏商务。

02.
烘焙的“机会点公式”:

爆品+体验+空间
商业的机会是从消费者的需求中挖掘的,会长和烘焙从业者聊了聊,发现消费者有几个变化:

1)对口味需求更加克制
消费者现在都追求健康,对口感要的是“不要那么甜”,而不是“不甜”。

2)对新口味的接受度高,但接受期短
一烘焙店老板和会长提到,过去推一次新品能持续1~2个月左右的热度,但现在缩短了一半。
这当然这也和选址有关,社区店对新品的接受能力更高,因为周边顾客几乎每天都来;但商场店对新品接受度就偏低,他们更多选择熟悉的产品。

3)增加了对下午茶的需求

现在的消费者更关注生活和体验,消费的时候注重场景。
这使得市面上出现一批专做下午茶的甜品店,多以单店形式出现,也很受女性消费者欢迎。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牛角村CEO耿磊总结了现代烘焙的发展模式:有爆品、有体验、有空间 。
牛角村的创新是做烘焙课堂,提供空间,让消费者参与体验。
眼下,烘焙品有两种发展模式:搭配茶饮做下午茶,或者走线上做新零售。
“茶饮+欧包”是品牌发展主流趋势,无论是卖茶的还是卖面包的,都在做“搭配”。
比如乐乐茶,虽然定位“茶”,但面包的收入占很大比例。
据了解,夏季乐乐茶面包销量占比超过40%,冬季能达到60%以上;比如谢谢茶,主营台式奶茶,搭配“谢谢包”定位“一人食”。

03.
实战层面:“星巴克”有哪些

值得烘焙业借鉴的点?
以咖啡为主打产品的星巴克一度做起餐食,就是典型的跨界。
虽然身为饮品连锁巨头,星巴克直到现在,还在为成为更好的“餐厅”而努力,而其在跨界烘焙轻食上的探索也值得借鉴。

1)新品类要保持充裕的数量

2017年,星巴克下决心要成为吃饭目的地,在以往小食、面包、饼干、蛋糕、三明治、派的基础上推出了饭卷、沙拉和意面,这些饭食的占比在持续提升,星巴克官网一度显示已有57款食物。
各种轻食塞满展示柜台,表明足够数量的目的就是:
给顾客更多吃东西的选择,有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大家留下来吃“饭”的几率也会提高。
同理,烘焙店在提供全新品类的茶饮时,也要有一定的产品数量,顾客面对丰富的选择,跟仅有一两个饮料在架时激发的消费冲动完全不同。

2)足够吸引力的优惠策略
有顾客说:自从开卖食物,星享卡里的食品券就像超市凭小票抽奖必中的套路一样,延绵不绝。
除了会员提醒,现场也有足够吸引力的优惠促销。
“食品第二个半价,要不要再来一个?”、
“食品85折优惠,要不要来点吃的?”、
“买三件可以优惠15块钱,多买点吧?”,
星巴克会以各种形式的推荐和促销松动顾客的购买阻力。
在新品推出初期,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3)现场的静态、动态结合提高食物地位

在静态展示层面,星巴克将新推出沙拉的海报放到了黑板处显眼位置,占满一整屏,大刷存在感。
要知道,以往这个位置都是新款冷萃或者星冰乐,食物一般就留个小位置放一两个图;
动态展示上,就和烘焙店类似——试吃。
星巴克也会通过试吃、试喝让客人迅速了解新品,获得及时有效反馈。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在烘焙店推广饮品时大力使用,把饮品当做亮点来重点推销,才能引起足够重视,培养起初期市场。
当面包店和茶饮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提供新生活方式的休闲空间才是终极对抗
在商家一轮又一轮的产品服务升级之后,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在饮品店吃东西与在食品店喝饮料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
放眼全球,麦当劳和肯德基在门店开辟咖啡业务的势头不减,星巴克的展示货架上的美食也越来越多,摆放密度和便利店相差无几。
巨头们都在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纯粹”,其他品牌坚守一种经营形式,也只是在创立初期会采取的策略,一旦要壮大,就必须考虑打破边界。
于是,终极对抗的主题,就落在如何为顾客上帝们打造可以进行多种消费的“休闲空间”上。
单说“休闲空间”,商家基本上都意识到,轻奢化的风格最讨好年轻消费者,所以烘焙店的店面空间设计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审美喜好,这是没错的,但也要充分做好功课。
比如,从设计风格上,要既有繁复华丽的奢华,又有极简的奢华,功能上,休闲空间也要考虑如何兼具舒适和时尚……
总之要经过精密设计,才能够打造出受欢迎的、新生活方式的休闲空间。

总结
无论烘焙还是茶饮,商业品牌一旦在这种模式下竞争,表面上是在打造空间上比拼,实则还是在拼综合运营管理。
而未来烘焙房和时尚餐饮的边界势必会越来越模糊,背后支撑“休闲空间”的无疑是整体经营实力和管理能力。

无论是面包新语、多乐之日,还是原麦山丘、Open Oven,或是中式烘焙鲍师傅,都曾经历过“一枝独秀”的高光时刻,今年却不再有烘焙品牌一家独大了。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收集到的数据来看:烘焙市场潜力很大,消费者对烘焙的需求也在增加。烘焙店数量延续前年(一年关店10万家)的态势,继续减少。2018年面包甜点门店数在餐饮总门店数占比减少0.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下半年的北马和上马会是目标赛事,哪场比赛更优先还没想好;有意思的是,虽然明年A级目标赛没想好,但是2021年的目标赛事已经想好了(对,你没看错)就是下半年
  • 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走进人生下半场的人来说,如果上半生是为生命而“创造”那么,下半生在创造的同时,更要关注平衡,平衡你的工作,平衡你的生活,在平衡中为精神寻找出
  • 《体医融合机构服务规范》地标主要起草负责人、北京市体检中心健康管理科刘峰科长首先代表编写组向各位专家介绍了《体医融合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编制说明,
  • 特别特别喜欢那两个蓝色,有点翠的感觉,虽然不太适合我[二哈]眼影粉质细腻,超级显色,有一点点飞粉。但是我是那种化日常妆的人嘛?
  • 【时老师1月份楷书行楷全年班火热报名中】 【线上课程】【精品小班制】【零基础可报】【仅余20个名额】 1月班开始报名,1月12号开课,精品小班课程 精品小班,学
  • 我當初學業懶散的時候,姐是偸作業,也是偸筆墨字跡的情投意合,但是我絕對沒想過,滅絕種族,哪怕您覺得,您為何會和我,變成不堪一擊的對立場面是嗜殺的妥協!@陈钰琪Y
  • 4、解决好债务承担问题离婚最可怕的就是背负一身债务,若是夫妻共同债务,理应共同偿还;但是事实上存在很多夫妻一方以共同名义来借了钱做私用,却要求共同还债的情况。1
  • 他们开始养了一只大猫其中一个室友的异地恋女朋友也毕业来了杭州,91年大哥居然泡96年的小妹妹。上次离开杭州的时候还和室友吵了一架超级伤心来着。
  • 月夜 文/刘飞芳 今夜,月出东山 月圆,月亮 温柔甜美的 像个初恋中的女孩 今夜,只有明月和我 两两相望浅浅欢喜 我的心如一片平静的海洋 月亮在我的心海里安
  • 所以,在新的一年,我又有了新的期待,而我依然可以在心里坚定地写下:未来可期。②27周和30周的产检都顺顺利利的通过了,除了体重涨的快,目前为止我还是一个快乐的孕
  •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在人之外重新建立一种根本的价值观,更没有理由忽视人的存在、放弃对人的关怀。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在人之外重新建立一种根本的价值观,更没有理由忽视人
  • 无非总结一句话【专注自家,谨言慎行,良好合作,必要时请商业互吹】 态度好一点,到哪里都吃的开,无论韩圈还是内娱❤都是第一次做人但我一定不会差劲我可以先结账但你
  • 动作废真的不会凹造型,我随便拍,大家随便看!#胖胖的repo##奇迹胖胖换装之旅# 图上所有:外套:被偷走的岛 粉色毛呢(绝版下架)领结:梗豆 绿茶同格 平角格
  • 东北人似乎有一种神奇的技能,叫做“不管冰箱有多大,我都能给你塞的满满当当”。基于此,我妈妈又买了一个冰箱。
  • 是个置顶[给你小心心]叫我恭子就好[兔子]以下是食用指南 纸片人:月歌→霜月隼E S →莲巳敬人全职→喻文州刀刀→三日月宗近/和泉守兼定家教→云雀恭弥碎碎念:
  • 我特别能理解那些选择单身的人,他们想的无非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资格来爱我,也不什么样的爱都能取悦我”。等有一天,遇到那个细细密密的小齿轮都对的上的人,就可以告
  • 让我有了珍惜时光,喜欢这世界的勇气。因为你们,我还在这美好的世界,品味人间冷暖。
  • 其实对你我来说,今天和明天,这一秒和下一秒,其实没多大区别,人们就在这不断流失的时光里这么茂盛着、枯萎着、快乐着、焦虑着,像尘埃一样在喧嚣中飘来飘去,我们想尽一
  • 你粗暴的一系列行为 我可以合理怀疑你是不是下一秒暴力升级 所以我录视频保存证据有何不可 用王俊凯粉丝的逻辑 如果你觉得我录视频不妥 那你去告啊图一是王俊凯粉丝承
  • #MEELYN蜜琳婚纱# | 婚礼纪实美好,是什么呢是初识你的怦然心动♥️是与你在一起的每时每刻祝福启萍小公主新婚快乐感谢在最重要的时刻嫁衣交付给蜜琳婚纱: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