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撞倒1岁幼儿追着赔付遭拒#【男子骑车撞倒一岁幼儿 追着看病竟遭拒?孩子母亲:孩子太小,医生建议先观察三个月】“撞倒我的孩子还在媒体上装好人!”提及此事,徐女士很是气愤。7月7日,屈先生撞倒1岁幼儿追着赔付遭拒的事情引发关注。在评论区,网友纷纷指责徐女士一家不带孩子就诊,对孩子不负责任,拒绝赔付医药费纯粹是为了讹钱。

7月12日,正观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当事人徐女士。徐女士称,屈先生从未进行过赔付,目前更是处于失联状态。没有复诊是因为孩子太小,医生建议先观察,3个月后再复诊。

被撞后多次带孩子就诊

徐女士称,并非网友想象中不负责任的父母,事实上,事发后徐女士一家先后带着孩子去了三家医院。

徐女士告诉记者,3月31日下午5点左右,孩子正在自家店门口玩耍时,被骑着共享单车的屈先生撞倒。屈先生打电话通知了保险公司,徐女士一家报了警。屈先生坚持要等到保险公司来再说,因为孩子一直哭闹,徐女士只好带着孩子先做检查。

附近这家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无法做核磁共振。4月1日上午,徐女士一家带着孩子来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检查。由于等了一个上午也没见到主治医师,徐女士一家带着孩子来到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新挂号检查。医生建议观察一段时间再来复查。

“在家观察期间,孩子每天都说疼,还说痒。脸部和眼部有明显划伤,过了好多天半边脸还是有淤青下不去。我们也非常担心,害怕留下后遗症。”4月22日,徐女士再次带着孩子来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做检查。

“医生说孩子现在的状况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过三个月或者半年再去做检查。毕竟短时间内连续给这么小的孩子做检查,对孩子影响很不好。”

肇事者称“事情已经解决”

最令徐女士寒心的是,事发之后屈先生从未露面,也从未过问孩子的情况,只是一直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解决,说是“保险6个月之内才有效,6个月以后再花多少钱都觉得承担不起了”。

徐女士称,6月30日,屈先生找到了媒体,并以“追着看病遭拒”的名义充当好人。“我们并非不带孩子就医,只是孩子太小,现在还在观察阶段。实质上,对方也没有进行任何赔付。其实钱不钱的无所谓,只是对方的态度言语让人难以接受。”

随后,正观新闻记者联系了屈先生。屈先生称,“事情已经解决”。当记者追问怎么解决,如何赔付时,屈先生则回应称,“我不接受采访”。#洞见计划#(正观新闻记者:杨泽雅)

《史记》经典10句,历经千年,人性始终不变,读史使人明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史书,纵览世事变迁,从真实的人事中领悟人世间的道理、兴亡成败的规律。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本就都有一死,要么死得比泰山还重,要么死得比鸿毛还轻。

古人重生,也重死。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鸿门宴上,众人欲助刘邦逃走时,刘邦顾虑到没有向项羽行辞别的礼,樊哙就对刘邦说了这句话。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为主,过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细枝末节,不能成就最终的大业。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引用自《易》)

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欲成大事,须做事严谨,注重细节,总满足于“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理论和实践有时是脱节的,比如赵括纸上谈兵,带兵打仗却大败。一位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别人教好;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写作理论,一位理论丰富的批评家不一定写出好作品。

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轻飘的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堆很轻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众人的言论十分强大,足以混淆视听;毁谤发生多次,足以将一个人毁灭。

人言可畏,强大的舆论能美化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判断,舆论不一定可靠,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

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史记·赵世家》

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领狐腋(珍贵之物)。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春秋时期晋卿赵简子有位臣子,名为周舍。周舍是一位敢说真话的臣子,对赵简子的不妥之处直接指出,使其改正。赵简子也是耿直之人,颇为欣赏周舍。周舍死后,他伤心不已,感慨而出此言。

有慷慨直言的诤臣立于朝,是国之大幸。不为君主的威势所摄,为君为国着想,直言敢谏。最典型的如后世唐太宗与魏征君臣之事,传为美谈。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语,可是树下自有人踩出小路来。

李将军即西汉的名将李广,多次与匈奴作战,战功显赫。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

待人宽厚真诚,富有人格魅力,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早年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休息时对工友说“苟富贵,勿相忘”,工友们笑他妄想富贵,陈胜有感而发此言。后来陈胜揭竿而起,名垂青史,成就了自己的“鸿鹄之志”。

燕雀的眼光狭小,只有房檐附近的一片小天地,它们不能理解鸿鹄的长远眼光与广阔格局。格局与眼光往往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高下,比能不能做更重要的,是敢不敢想。

9、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史记·淮阴侯列传》

功业难以成就,却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把握住,却容易失去。

抓住时机是成就功业的关键,机遇可遇不可求。时机来时,当断则断,错失机遇,很可能就会错失建功立业之机!

10、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列传》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上的污物,谁要被污浊之物弄脏干净的身躯呢?

楚国君王偏听小人之言,流放屈原。屈原宁投江自尽,也不会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以求宠。

世事纷杂如染缸,但做人宜有自己坚守的底线,洁身自好,保留一些做人的尊严。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苏辙《老子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河上公【名家注解】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刿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引语]
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体现,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对于此章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不连贯,可能有错简的情况。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
 
[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的规律提出来。除此之外,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有很多严重的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的让步。第一,老子虽然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认为这些运动变化,基本上是循环的,不是上升和前进的过程。它所谓‘周行’,就有循环的意义。第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重要问题,‘动’与‘静’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承认事物经常在变化之中,但是他也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章)。万物的‘根’是道,‘归根曰静’。他认为‘道’也有其‘静’的一方面;而且专就这一句话说,‘静’又是主要的。因此,他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实际上表示对事物变化运动的厌弃。第三,对立面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互相转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例如主观的努力或不努力等,都是条件。照老子所讲的,好像不必有主观的努力,祸自动也可以转化为福;虽然有主观的努力,福也必然转化为祸。这是不合事实的。老子的这种思想,也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的表现。他们失去了过去的一切,自以为是处在祸中,但又无力反抗,只希望它自动地会转化为福。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批评十分中肯,指出了其中的要害问题,但我们的看法又与冯先生略有不同。我们感到,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https://t.cn/RJq0nK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国福换敬业福 有没有有没有的啦!
  • 股灾再现?沪指盘中跌逾5%!后市如何应对?
  • 《谈判官》黄子韬演技怎么样呢?网友来点评!
  • 新年必备的红色系美甲,我都给你找好了!
  • 爸妈欣喜若狂收20万彩礼,陪嫁一张银行卡,我查余额后彻底懵了
  • 吴昕回应缺席湖南卫视春晚:我今天拍戏呀
  • 祁天道户外偶遇李冰冰竟然这样?粉丝撕逼李冰冰? 李冰冰微博被攻陷!
  • 章子怡和汪峰在新加坡给娃庆生,直击奢侈派对现场~
  • 别的妹子被撩 VS 你被撩……哈哈哈哈老铁你怎么不按套路来?!
  • 2018年2月9日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 《新还珠格格》含香还真是国际范,这姑娘87年出生,倍像18岁少女
  • 【暖新闻】2元1斤!山西果农2万斤苹果滞销宜昌,没钱过年!您能帮忙吗?
  • 22万现金放车内,江门宝马司机竟没关车门就回家了,结果……
  • 艺术鱼上线,胡可晒小鱼儿弹琴视频,这俩孩子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 腾讯正版吃鸡手游来了,这画面贼逼真
  • 邓超39岁生日对母亲说了这9个字,感人!
  • 杜海涛春晚主持口误,何炅机智救场,新人主持反应快被赞
  • 八卦学知识 | 火锅店顾客中毒
  • 曹云金唐菀结婚 速度让很多人都汗颜
  • 『热点』快播王欣出狱,58同城、YY、小鹏汽车董事长为其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