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注释]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王弼《道德经注》
致虚极,守静笃。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 动作生长。
吾以观复。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於虚,动起於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於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各反其所始也。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有极也。没身不殆。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於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苏辙《老子解》
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不極,則有未亡也。守靜不篤,則動未亡也。丘山雖去,而微塵未盡,未為極與篤也。蓋致虛存虛,猶未離有,守靜存靜,猶陷於動,而況其他乎?不極不篤,而責虛靜之用,難矣。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極虛篤靜以觀萬物之變,然後不為變之所亂。知凡作之未有不復者也,苟吾方且與萬物皆作,則不足以知之矣。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萬物皆作於性,皆復於性,譬如華葉之生於根而歸於根,濤瀾之生於水而歸於水耳。歸根日靜,苟未能自復於性,雖止動息念以求靜,非靜也。故惟歸根,然後為靜。 靜曰復命,命者,性之妙也。性猶可言,至於命則不可言矣。《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聖人之學道,必始於窮理,中於盡性,終於復命。仁義禮樂,聖人之所以接物也,而仁義禮樂之用,必有所以然者。不知其所以然,徇其名而為之,世俗之士也。知其所以然而後行之,君子也。此之謂窮理。雖然盡心以窮理而後得之,不求則不得也。事物日構於前,必求而後能應,則其為力也勞,而為功也少。聖人外不為物所蔽,其性湛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物至而能應,此之謂盡性。雖然,此吾性也,猶有物我之辨焉,則幾於妄矣。君之命日命,天之命曰命,以性接物,而不知其為我,是以寄之命也。此之謂復命。
復命日常,方其作也,雖天地山河之大,未有不變壞。不常者惟復於性,而後湛然常存矣。知常日明。不以復性為明,則皆世俗之智,雖自謂明,而非明也。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復性,則綠物而動,無作而非凶,雖得於一時,而失之遠矣。知常容,方迷於妄,則自是而非,彼物皆吾敵,吾何以容之?苟知其皆妄,則雖仇-憐,猶將哀而憐之,夫何所不容哉?容乃公,無所不容,則彼我之情盡,而尚誰私乎?公乃王,無所不公,則天下將往而歸之矣。王乃天,無所不懷雖天何以加之。天乃道,天猶有形,至於道則極矣,然而雖道外不能復進於此矣。道乃久,沒身不殆。

河上公《道德经注》
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守清静,行笃厚。
作,生也。万物并生也。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人当念重其本也。
芸芸者,华叶盛也。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
能知道之所常行,则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正无私,则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已躬也。能王,则德合神明,乃与天通。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俱没,不危殆也

[引语]
本章里,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发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这里,他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里是完全虚静的状态,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评析]
以往人们研究老子,总是用“清静无为”、“恬淡寡欲”这几句话概括老子的人生态度。但从总体上看,老子比较重视清静无为,主要是就治国治世而言的政治用语,不完全指修身的问题。这一章并不是专讲人生,而是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但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其基本态度是“致虚”、“清静”、“归根”和“复命”。先说“致虚”。虚无是道的本体,但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争权夺利而忘了“道”。“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根是草木所由生的部分,有根本、根源、根基诸义,是一切事物起点。在老子看来,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这就是归根的哲学含义。不过,老子哲学带有循环论的色彩。任继愈说“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既然静是万物变化的总原则,所以是常(不变),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变革不如保守安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政治各方面,他认为消极无为,可以不遭危险。” https://t.cn/RJq0nK3

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苏辙《老子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河上公【名家注解】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刿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引语]
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体现,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对于此章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不连贯,可能有错简的情况。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
 
[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的规律提出来。除此之外,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有很多严重的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的让步。第一,老子虽然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认为这些运动变化,基本上是循环的,不是上升和前进的过程。它所谓‘周行’,就有循环的意义。第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重要问题,‘动’与‘静’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承认事物经常在变化之中,但是他也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章)。万物的‘根’是道,‘归根曰静’。他认为‘道’也有其‘静’的一方面;而且专就这一句话说,‘静’又是主要的。因此,他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实际上表示对事物变化运动的厌弃。第三,对立面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互相转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例如主观的努力或不努力等,都是条件。照老子所讲的,好像不必有主观的努力,祸自动也可以转化为福;虽然有主观的努力,福也必然转化为祸。这是不合事实的。老子的这种思想,也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的表现。他们失去了过去的一切,自以为是处在祸中,但又无力反抗,只希望它自动地会转化为福。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批评十分中肯,指出了其中的要害问题,但我们的看法又与冯先生略有不同。我们感到,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https://t.cn/RJq0nK3

春天好发的眼睛问题,可以试试这些小方子[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春天,除了各种小感冒,也是眼睛问题的高发季。
眼睛除了晚上睡觉时在休息,也算得上是全年无休。我们每天依靠眼睛明察秋毫,认人、看路、工作、玩手机,无一不需要眼睛。眼部一点小毛病,就足以让人抓狂了~
眼睛干涩和麦粒肿~
眼睛干涩,是肝肾阴虚了
相信大家的办公室都有这么一种人:桌上、身上总是备着一瓶眼药水,每隔一两个小时,甚者半个小时,就得拿起来往眼里滴两滴,说是不滴眼睛干得很,看东西都模糊了。
这类人,大多数是得了干眼症。中医里与之相应的,叫做“白涩症”。
《中医眼科学》就讲到:白涩证是指白睛不红不肿,但是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至视物模糊的眼病。
在现在,干眼症的发病率算是非常高的。其典型表现,就是眼睛发干,再严重的时候,还会觉得看东西模糊、眼睛疼、特别畏光。
从中医的角度讲,要想眼睛能正常视物、保持滋润,有三大条件:一是靠肝血的充盈,二是靠津液的濡润,三是靠肾阳的气化,这三者缺一不可。
只要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具体我们一一来解释:
肝血不足,津液亏虚,不能荣养双目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讲到:“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
肝为血海,由它来调动血液到人体各个部位,濡养全身。
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辨颜色,维持功能正常,也全依赖肝血的荣养。
如果肝血不足,分配给眼睛的血液少了,眼睛就像没喝饱水,就会觉得干干涩涩。
津液亏虚,目失濡养了
《诸病源候论·目涩候》中所云:“其液竭者,则目涩。”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眼睛想要湿润,最直观的,就是要让包裹着眼球的泪液足够。
泪液其实也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当人体的津液亏虚,无法转化成足够的泪液来濡养眼睛,也会导致眼睛干涩。
尤其春分之后,阳气由地面上升于天,升之气为风。风为阳邪,容易化火、化热,耗损人体的津液。
阴虚则热,肝之气升得更旺,肝火上炎,眼睛就像一口锅里快没水了,底下还点着一把火,越烧越干,干涩疼痛不已。
肾阳不足,无力蒸腾气化
人体小天地在于气血之周流,气血不到便是病。气血津液之流通正常与否,在于人体的气化功能正常与否,即水升火降。
人的眼睛在上,阴液在下。若是肾阳不足,无力蒸腾气化,阴液不能上达濡养上窍,即使下焦的阴液库存再满,不能上承,眼睛也是干涩无泪。
这次就像在锅里装满了水,但底下没开火,没有水蒸气向上冒,锅盖也是干干的。
肾中阳气足,水气随之上升,肝木得水则生发茂盛,肝血得充。眼睛也得水气濡润,保持湿润有度,视物清晰。
以上讲到的三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哪一个都不行。治疗上,要全方位去进行考虑。
张教授在这里,给出了治疗的基本原则:滋阴养血、清肝明目、温补肾阳。
阴液亏虚,眼睛又为肝经之所在—要予以滋阴,养肝阴;
肝藏血,血为阴,阴液也为阴—既要滋阴,还要养肝血;
阴虚则热—要泻肝经之热;
肾阳不足,津液不能气化上承—温肾阳,补命门之火,以复气化,使津能承目。
以下是张教授的临床常用处方,供大家参考:
滋阴:生白芍12-18g,女贞子15-30g,元参10-15g,养肝血:熟地10-15g,当归12-18g,清肝明目:菊花6-10g、枸杞子10-15g,温补肾阳:制附片3-6g(开水先煎1小时)
枸杞子+菊花:专走眼部之药
枸杞子和菊花的搭配,就是现在养生党的保温杯里,排名前列的养生茶了。
这两味药看似简单,在这个方中,却起到三重功效:一来清泻阴虚导致的肝经虚热,二来补益肝肾,三来作为药引子,引药入肝经,直达病所。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也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枸杞子和菊花,来对付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诸多眼部不适。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肾之方,肝肾同源,精血也同源,把肾精补足了,肝血也会得到补充,自然能够分配足够的血液滋养眼睛。
再加入专门针对眼睛的枸杞子和菊花,枸杞子是种子,药性往下走,专补肝肾;菊花是花,质轻而上,药性往上走,清泻肝火,还能引药入目。
整个方子有补有泻,对于肝肾阴虚、有虚有热的眼睛干涩,不妨也可以试一试这个中成药哦~
麦粒肿,是热邪上扰了
麦粒肿,在老百姓口中,常常叫做“针眼”,就是上下眼睑附近生出那种小疖子,形如麦粒,红肿痒痛,容易溃脓的一种眼病。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家长说,针眼是偷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才会长的。学中医了才知道,家长也说了个大谎言。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针眼侯》讲到:“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博于津液所成”。
麦粒肿一般情况下,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是由热邪发于眼部引起的。
在《中医眼科学》中就清晰地把原因归纳为三种:
感受了风热之邪;
风胜则痒,热胜则肿,会表现为眼睑微痒不适,周围皮肤微红,微肿,有压痛;
或血为热壅,气因血滞可以见麦粒状硬节隆起,疼痛明显,全身可无症状,或出现头微痛。
过食辛辣,或脾胃积滞,郁而化热,热毒上攻上下眼皮;
脾胃积热,热毒上攻于眼睑,可见眼睑局部红赤肿痛;火毒蕴结,蓄腐成脓,则有黄白色脓点;脾胃蕴热,里实积滞,伴随口渴便秘等症。
余邪未尽,热毒蕴伏;或是脾胃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常反复发作。
有的人会反复出现针眼,这是由于脾胃虚弱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余邪未清除干净,屡次发于眼睑部。
与前面两种情况比较,这种情况红肿不甚,但时间久,难以消除,常伴随纳呆、便秘等脾胃积滞化热的症状。
简单讲,导致麦粒肿的原因,要么就是感受了风热之邪,要么就是内伤脾胃、里实积热。如果说干眼症是虚证,那么麦粒肿就是实证了。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麦粒肿无疑则要疏风热,清脾胃。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方子:蒲公英汤。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就记载:“(蒲公英汤)治眼疾肿疼,或胬(nǔ)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做法:鲜蒲公英120克,根茎叶花皆用,无新鲜者可用干品30克代替。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眼部。
〔 蒲公英 〕
蒲公英性味甘、寒,入肝、胃两经,具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结、通乳散肿的功效。
而肝开窍于目,用入肝经的蒲公英来泻眼睛的风热之邪,也算是相当对证了。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目赤肿痛,也可以用哦~
另外,《本草新编》讲到:"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因此,蒲公英不仅能泻风热之邪,还能泻胃火,同时兼顾补脾和胃,对食滞化热、胃火炽盛等所致的诸证皆可应用。配合养脾胃之品,又可奏消积食、泻胃火、健脾胃之效。
脾胃积热者,则宜用蒲公英60g,陈皮15g一同煎煮。陈皮性温,可减轻蒲公英之寒性,又可帮助健脾消食,泻火之余,不损脾土。
体质虚寒者,若没有医生指导,这里还是建议熏蒸就好了。用其熬汁热敷,也可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
如果针眼反复发作,除了在针眼发作期间服用汤方治疗,未发作期间,还应注意扶正祛邪,调理脾胃功能。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增强体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格底拉姆·天空之城➡️鱼子西鱼子西没有门票有很多小吃摊(可以饱腹不用指望物廉价美)咖啡厅☕️两种选择66/88一杯图一所示就是66一杯的咖啡了味道还是不错的,主
  • 有的人结婚后一点家庭责任感都没有12、一方身患重病。6、一方喝酒、家暴。
  • 当时心里真的很感动,作为顾客作为消费者,这一件小小的事让我觉得得到了莫大的尊重和重视,短短时间内便帮我处理好问题,说明他们的工作是极其高效的,并且把我们的需求放
  • 3:30 茉莉花水+桃子。明天预约了洗牙和足疗,是个享受的早晨[哈哈],理发店人不多的话再去染个头发[doge],其实我自己啊实在不爱折腾,过完年上班再染也可以
  • 朋友圈唯美简约可爱的文案の「生活碎片」☾❶ ᵕ̈ ₂₀₂₀ ᐝ 小小的日常❷ ᑋᵉᑊᑊᵒ 人间生活实录❸ ʕ•̫͡•ོʔ 周末刷个存在感❹ ♪♬ 屁大点事分享者
  • 大家都想在主业和副业上同步发展,让自己更具备抗风险能力,因为接下来的两年将会是更加寒冬,收紧口袋和现金流,在没有完全控场的情况下让自己狗着,然后去更多地方读更多
  • 想起前不久和一个分手的朋友聊天,她低垂着头对我说“没什么不一样,在一起两三年,他对我很好也没有任何不良的行为,可还是能提出分手后无缝衔接”我说,对啊,爱到最后其
  •   #北京看皮肤科的哪家医院好## 中药调理治白发的方法有哪些#目前有这样的现象,白发症已经成为很多人最担心的皮肤科疾病,只是针对白发症,由于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
  • 每一个清晨,记得提醒自己: 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日一善[超话]# [绿丝带]#阳光信用# [绿丝带]#‍每日‬一善#未来
  • 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60年代的少年旧梦……6.《余生,请多指教》(杨紫、肖战主演)by柏林石匠类型:日久生情顾魏和林之校的爱情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是两人能够在八十
  • 客机舱门高空脱落,紧急下令停飞1. footing /ˈfʊtɪŋ/ n. 立足点get back on solid footing 重新站稳脚跟2. qual
  • 3. REM业务进展:- 全球大约有300万台可用于收集REM数据的车辆,其中约150万辆部署在北美,很显然Mobileye在北美的智驾体验会是最好的,这个众包
  • ”@Vinida万妮达 :“发呆,躺着,休息时候就要多睡觉~吃泡面(bushi)”2️⃣ @小狗奎奎宝 问:“妮达最近有没有开心的事分享呀?”7️⃣ @小宇ro
  • 所以,如果在生活中,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⑤3.走路时总“绊脚”或是神经损伤曾卫华指出,走路时,即使走在平地上也总是绊脚,则可能是
  • 这只香两极评价差异很大,爱的人称为本命香,不爱的人止步于第一喷,而我处于两者中间,前调的绿意让我想疯狂逃离,但到了中后调,玫瑰味慢慢渗透出来后,简直爱惨了,想把
  • 怀孕前就想好以后要住月子中心,所以一直在点评和某书上关注各大月子中心,在孕3月的时候实地参观完母婴之家就定下来了,事实证明,这是最正确的决定!【环境】月子中心坐
  • 感谢在微博上与我握手的朋友们[作揖]元旦吉祥,天地慈悲[作揖]视神经萎缩方剂【本草明目汤】预约微信:tst1086 联系电话:19231127265视神经萎缩,
  • 12️28号铁发云南跨年2024祈福团 【醉狂昆之巅】纯玩 独立高端团这个产品厉害了!随便比 不怕比1,丽江直飞版纳 ✈️ 不走回头路 相当炸裂2,一价全含 独
  •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我们已经分开了116天了,这断日子真的好难熬,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很想找你,很想抱抱你,可这只是我想,这么久了,我还是选择了离开这座城市,因为
  • zf厂百达翡丽5227g做工质量评测;小编今天分享的腕表则是zf厂百达翡丽5227g做工,对于百达翡丽而言,旗下的经典款式也是非常多,同时也是得到了很多表友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