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面对父母离去,怎么才能不只是个无助的旁观者

最近,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大受关注,票房成功逆袭。虽然关于电影的艺术表现见仁见智,但创作者还是以真挚朴实的母女情戳中了许多人的软肋。

如果母女之间有一架爱的天平,那它一定是失衡的。母亲给了我们最柔软的爱,她也在我们心里埋下了一处最柔软的地方,稍微碰触,感情的洪流便无可遏制地渲涌。

如果对轮回稍微有一点了解和信任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在轮回中,我们无数次地遇到过“李焕英”,每一世,她们都像今生的“李焕英”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照顾我,抚养我长大。为了我,她付出了青春、容颜、健康,甚至生命。然而在我们还没有条件,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好好报答她的时候,她就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世上徒留下余生都活在遗憾和懊悔中的我们。

“李焕英”们,我们究竟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穿越回过去的女儿对妈妈说,下辈子她要做妈妈,这样能很好地照顾她,但妈妈却说下辈子自己还要做女儿的母亲。在佛教看来,人生并非只有短短的一世,每个众生都经历着从无始以来难以计数的生生世世。在漫长的轮回中,我们和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互为母女。

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从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们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经生过成千上万次,也死过成千上万次;从无始以来,我们在流转轮回时所舍弃过的肉体,包括我们所做过的小如蚂蚁之类的小动物的肉体,如果可以堆起来测量,也会高广如须弥山;在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痛苦时所流下的眼泪,如果集中起来,会比印度恒河等四大江河的河水还要多、还要深;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曾经堕在地狱和饿鬼道,那些时候所喝过的脓血和铜汁,如果能收集起来,会比四方的海洋还要深、还要广。

释迦牟尼佛以上的教导,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轮回是无始无终的。既然轮回无始无终,当然生死也是无始、无数,而只要有生,大多数是要依靠母亲的,所以在这无始无终、冗长繁复的过程中,每一个众生都必定曾做过母亲,而且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现世的母亲来说,她不但现世是我的母亲,而且在过去、未来的很多世中也肯定做过我的母亲。

回到过去的女儿想到妈妈曾经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即使自己不那么优秀也依然是妈妈心里的宝时,眼泪止不住滚滚落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母爱深广似海,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佛经中说:孩子将父母扛在左右双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以报答父母之恩。

父母的恩德是难以度量的,可以归纳为五种:

第一,赐给肉体。如果没有父母,则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个身体,这是很肯定的。

第二,赐给生命。出生以后,如果母亲不养育我们,则每个刚刚落地、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从这方面来看,不但肉体是母亲给的,连生命也是母亲赐予的。

第三,赐予财产。我们刚刚降临人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吃、穿、用等所有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是母亲赐给我们的,这是给予财产的恩德。

第四,赐教世间法。每个人出生时,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不会。这些人间最基本的知识都来源于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也就是母亲。这就是教世间法的恩德。

第五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忆念,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听法,有机会修行,有机会解脱,这也是仰仗母亲所赐的人身,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这一切都不可能有。

我们都明白,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极其关爱的,哪怕是毒蛇、老虎等猛兽也不例外。它们虽然可以凶残地杀死其他生命,可是对儿女们依然是舐犊情深、慈爱有加,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既然动物都能如此,人又岂能例外呢?可见父母的深恩厚德是难以尽述的。

母亲不但现世是我的母亲,对我有这样的恩德,而且在多世累劫当中,她也无数次地做过我母亲。每次做母亲时,都与现在一样,对我有那么多的恩德。她为了养育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造了那么多杀生等罪业。一位母亲从怀孕到最后命终之时,在养育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造多少杀盗等业,这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的。因果报应,纤毫不爽,她当时为我造业的果报,我没有办法代受,却要让她独自去承担。

女儿决定牺牲自己,去换取母亲更好的人生,然而最终她未能如愿,即使穿越回母亲年轻的时代,她也无力改变母亲既定的人生。但其实,我们真的有机会改变生生世世母亲的人生。

该如何去报父母恩呢?布施他们一些钱财,或是在他们生病时去照顾照顾,这是不是报恩呢?这是世俗人报答恩德的一种方法,菩萨也并不排斥,可以这样做。但是,这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彼此之间已经这样做过成千上万次了,然而我和一切众生依然流转至今,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生老病死的痛苦该怎样解决呢?是不是用神通和神变来解决呢?不是。让他们明白生死轮回的本体,怎样抛弃烦恼和痛苦,懂得自己该如何走解脱道,这才是最关键的。

为此,就需要为他们传讲佛法,若想最究竟地传讲佛法,就要自己成佛。虽然目前佛法尚存于世,即使自己没有开悟,也可以依照佛的教言来宣讲佛法。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法,通过修法救度她,这才是报答母亲无边恩德的最好方法。

相信,这种慈悲心会一直鼓励我们,不让我们停滞不前,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督促自己:我就是要去度她!

如果没有佛法,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办法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去,哪怕再思念他们,也于事无补。但是如果有信仰,通过自己身口意积累的功德,念大乘经典发菩提心的功德,乃至有了智慧之后,去认知诸佛甚深的果地功德,所有这些吉祥的力量,可以借助心灵无量光无量寿而超越时空,帮助我们的父母祖先。不光能帮助这一生的爸爸妈妈,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得利益。不管他们堕落到哪一道,这个功德都可以帮到他们。

认知得越深,实际上生命链接的能力就越强。如果口袋里只有十块钱,那只有十块钱的能力。有了一万块,就有一万块的能力。有出离心功德的时候,只有出离心的功德去拯救父母,如果修到了菩提心的功德,那无边无际的如母有情都能帮到。

如果以此无量无边的功德去报答父母的恩,就能报答。如理如法的修行,不仅自己可以有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光宗耀祖,你能够利益过去一切有恩德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助的旁观者。

这个题材特别好,但是如果没有佛法,我们只是被这个思亲之情、天伦之爱挑起,这个是伤疤。

因为轮回的路上,无常的车轮会碾压一切,当爱别离的时候,它就叫爱别离苦。当亲人分开的时候,生离死别是锥心之痛。轮回路上没有喜剧,这就叫苦谛。苦是轮回的本质,因为世事的无常性,一切皆具苦的本质。纵使再亲的人都有别离的一天,如果没有佛法,就没有办法克服这个先天的缺陷,这轮回的短板没有佛法是补不了的,有佛法就有办法。

财神会进谁的门?值得关注


 
大家都希望自己修行圆满,或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但要真正实现的话,离不开诸天的鼎力相助。而获得他们的帮助,必须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懂得知恩报恩、孝顺父母师长,恭敬具功德智慧的长老等。
 
要知道,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可谓恩深似海;上师慈悲摄受,以佛法甘露滋润我们的法身慧命,使自相续中的智慧得以开发,这种恩德,即使父母老师也无法与之相比;从小到大我们有不同的老师,他们教授各种知识,指示正道、明辨取舍,恩德也非常大;在修行过程中,有些人以财物、智慧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刚到学院时借住处,没有学佛时给法本、示佛理,引导我们进入佛门;在工作、家庭中,我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也有人施以援手,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恩德,尽量不要忘记。
 
有些忘恩负义之徒,对别人的深恩厚德不但不报答,反而嗤之以鼻,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这样的人,护法天尊也会嫌弃,生起极大的厌烦心,最后就像尸体一样,人们觉得他特别脏,谁都不愿意接近。
 
 
做人必须知惭有愧,且要相信今生来世的因果。
 
有些人以前做过坏事,现在学了一些佛法以后,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与人交往,尽量痛改前非,忏悔以往的过咎。我觉得这是好事,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什么因果都不信,很可能会无恶不作,前景堪忧。
 
另外,平时说话一定要可信,假如经常说妄语骗别人,等流果会使自己生生世世变成虚伪之人。我们不要像有些世间人那样,张口都是漂亮话,骗别人还自认为了不起,而应变成如黄金般的人,说话一是一、二是二,不掺杂任何水分,也不说无实义的废话。尤其在三宝面前发誓,或在他人面前赌咒,宁舍生命也不能背弃誓言。
 
若能具备这些品德,诸佛菩萨、上师智者都会来帮助你,单位里的领导也会对你信任有加。
 
 
有些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内心就像刀割火烧一样痛:“他凭什么如此得意?我为什么一无所有?”心里实在是不平衡,就到处造谣诽谤,摧毁了自己的今生来世。对此妒心强烈之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
 
作为凡夫人,自相续中一点烦恼没有,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一旦生起嫉妒,要马上意识到并励力忏悔,倘若任其泛滥,造业是非常可怕的。
 
《百业经》中有位三藏法师,眷属众多,衣食富足。后来来了一位阿罗汉,很多人对他渐生极大信心。三藏法师失去了昔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于是到处诽谤,说那位阿罗汉已破了根本戒,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千万别去依止……听到诽谤的这些人,居然毫无理由地信以为真,便不再供养阿罗汉了。尽管三藏法师的名利恢复如前,但死后却堕入无间地狱,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总之,一个人的品德极差,背弃誓言、忤逆父母、行事非法,就会将相续中的福德摧毁殆尽。
 
犹如住在厕所里的人,虽然准备了丰富的美味珍馐,但谁也不愿意来做客。同样的道理,假如内心如厕所般肮脏,即使陈设了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交了这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为什么他们没有加持,我的生意还不顺利?我的事情还不成功?”其实这不能怪别人,而应该怪自己,因为你太坏了,交多少钱念经也不管用。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凡事皆以因果为标准,如理如法地行持,为了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不用天天给自己念经,事业也非常圆满、顺利、成功。而你呢,以自私自利的发心来念经,起不到作用不应怨天尤人,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
 
我曾听到有位上师说:“现在的人,好像没有一个顺利的,今天这个人不顺利,家里发生事情,明天那个人不顺利,工作上遇到挫折……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害别人,怎么会顺利呢?求多少天尊也得不到利益。”
 
的确如此,诸佛菩萨肯定有加持,护法圣尊肯定有力量,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一个人若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会自然圆满诸多功德。
 
如果有了这些功德,比如人品性格很好、凭良心去做事,则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集聚。法王如意宝讲过:“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神,彼等也会前来相助。”
 
有些人经常问:“我今天没给护法供大苹果,他会不会不高兴,以后不再理我了?”绝对不会!只要你人做得好,凭良心和道德做事,即使你忘了或者没时间供养,智慧护法神也不会惩罚你的。反而由于你的智慧福德十分圆满,他会一直跟随在你身边,恒时赐予保护。
 
在世间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人的帮助,还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如果有了这两者的帮助,自己的事业、运气才会越来越增上,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会举步维艰。

《藏密佛教史》中的秋吉旺修(简称格日秋旺),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伏藏大师,他的儿子也是个伏藏大师,但他的儿子为了提高名声、巩固事业,着力希求一些猛咒。后来秋吉旺修告诉他:“只要你有利益他众的心,不用念那些咒语,护法天尊也会自然降临。因为他们都曾承诺过,哪里有利益众生的人,必定会去帮助他。”比如莲花生大士在降伏地神时,地神当时就发誓:“对如法行持、利益众生之人,我等会不惜一切来保护他。”
 
犹如美丽的海岛,不需要发出喧嚣来邀请海鸥,它们也会自然聚集;或如花园中的鲜花,无论盛开于何处,蜜蜂都会纷然而至。同样,只要我们身心清净如法,护法天尊一定会鼎力相助!

 

摘自: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

问:有些人给僧众供养几十万,或者去印度或拉萨的时候,把几十万的百元大钞,一张一张撒在路上,让乞丐和行人欢喜若狂……请问堪布,是不是布施的钱越多,果报就越大呢?

答:布施果报的大小,不在于表面的形象。表面上看,他的功德应该很大,但实际上若以炫耀心摄持的话,布施再多也没什么意义。反之,有些人因为条件所限,只能布施一点点财物,但他若是源于菩提心或善心,这个功德就远远胜过了前者。

尤其在布施完以后,大家别忘了还要回向,若能回向无上菩提,任何布施的功德都将变得不同。比如法布施的话,不管是自己讲经说法,还是别人听经闻法,最后都应将此功德回向;无畏布施——放生的话,后面也要念个回向偈。同样,我们作财布施,不能把东西给别人就完了。现在有些人搞慈善活动,只是把整个过程,拿个照相机拍一拍、抬架摄像机摄一摄,然后连一句回向偈都没有,这是相当可惜的。

——《前行广释》

许多人希望自己好运,经常到处求这个拜那个。其实,好运的钥匙,别人给不了你,它唯一掌握在你的手里。
是什么呢?
印光大师曾为我们揭示了这个秘密——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发财,想方设法改变风水、生辰,以期自己财富盈门、财源广进。
其实,佛陀曾明明白白告诉过我们,发财的因是什么?不是发财树,不是貔貅兽,不是水晶球,而是布施。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
假如你始终把非因当成因,最终只能是南辕北辙。 ​


财神本无亲,专寻有福人,
福从何处来?来自大善心!
世间人人都爱财,需知财从布施来。
莫拿酒肉贿财神,无私行善钱自来。

——德聚财来



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点击关注 ► 一生念佛 今天

南无阿弥陀佛。

《法然上人全集》第388页。



答镰仓之禅尼书

《答镰仓之禅尼书》。

“镰仓”是一个地名,在日本很有名,现在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禅尼”可能是一位原来修禅的比丘尼法师,她想学净土,就写信给法然上人来请问。

法然上人这封答函大约分为三部分:先是“普劝专修”,然后是“五事答疑”,最后是“结劝信心”。

六、答镰仓之禅尼书

(《大正藏》第83册第201页上 )

来函详悉。念佛功德之大,虽佛亦难说尽,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多闻第一之阿难,亦难知念佛之功德,广大善根故;何况法然等,更不能说尽。法然于传来日本之佛教经论随分阅读,然仅就净土教文,欲说尽中国传来之圣教义意,一年二年亦甚困难。然,来函承问故,当为说之。

首先说念佛功德广大,想把它说清楚,说明白,说得详尽,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就算是多闻第一的阿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做不到,就算是释迦佛亲自说,也说不尽。

所以,对念佛功德,不是听到多少、学到多少才能相信,这个量超越了我们可思议的范围。但是凡夫总有疑问,有问就要回答。

先,不信念佛之人言“莲生或津户三郎等,无智之人故,不劝余行,唯劝念佛”,此极为谬误也!

前面有《答莲生书》,这里说的“莲生”或许跟前面是同一个人。莲生和津户三郎是两个人,大概没什么文化,法然上人写信劝导他们专修念佛,有人就说“因为他们没文化,也没智慧,所以法然上人才劝他们念佛,不劝他们修余行”,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必念佛了,可以修其他更高难度的、需要智慧的修行法门。这是极端错误的。

其故者,念佛之行,本来不论有智无智,弥陀往昔所誓之大愿者,普为一切众生故也;非为无智之人誓念佛之愿、为有智之人誓余行之愿。为十方世界之众生故,有智、无智,善人、恶人,持戒、破戒,贵贱、男女等,皆无分别;佛在世之众生,或佛灭后之众生,或末法万年后三宝灭尽时之众生,唯有念佛是现当(现在与来世)之祈祷也。

这个理由说得特别清楚,念佛之行是不论有智无智的。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的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一向专念。

“十方众生”包含得非常广大,所以下面说得特别明白,并没有说“在十方众生当中,只有无智众生才念佛,有智慧者就修余行”,不是的。不论有智无智、是善是恶,都包含在“十方众生”当中,毫无分别。这是对身份、根机、能力没有选择。

就时代来讲,念佛法门是通行的法门,所以佛在世之众生、佛灭后之众生,乃至万年法灭的众生,都包含在“十方众生”之内。

对“十方众生”,其实有两种表达法:一个是横向的,善恶、男女、出家在家、持戒破戒、有智无智……这是横向比较;再就是纵向的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以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一期教化来说,就是佛在世、佛灭后,还有法灭之时。

之所以拿时间维度来说明,是因为圣道法门要修行戒定慧、六度万行,这是难行道,在佛在世的时代,也就是正法时代,得益者还是不少的;但是到了像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没有了;法灭的时候就更不用谈了。或许有人会拿圣道法门这种时间的局限性来思维净土法门,那也是不正确的。

“现当之祈祷”,不管是为现世福乐,还是为未来往生净土、解脱成佛,都应当一向念佛,都可以专修念佛。并非说“为了往生极乐,我就专修念佛;为了现世利益,求发财,求升官,求开智慧,我就向不同的佛菩萨祈求,诵不同的经论咒语来求取”,不是这样的,为了现世利益也要念佛。

或许有人说“求现世利益,就拜佛,念佛;如果求解脱,就要靠戒定慧三学,要靠开悟。念佛嘛,求一点福报是可以的,求开悟求不来”,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念佛能生净土,生净土之后就能证悟一切法门。所以,不论是为后世之证悟,还是为现生之利益、福报,都可以念佛。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阅读一切圣教而劝专修念佛者,亦广为一切众生故也。方便时节,契应末法,即是今之教也。

是故,不限无智之人,广凭弥陀本愿,普随善导解释,劝化念佛一门,何限无智之人而隔有智之人乎?若然,则背弥陀大愿,违善导解释。

有人认为,只有无智之人才念佛,比如乡下老太太没文化,所以才念佛,有智慧的不用念佛。所谓“有智慧”,也不是多大智慧,就是读过几本书,认识几个字,脑子聪明一点,会转弯,有时候还成了坏事,因为这是世智辩聪。

弥陀本愿本来不分有智无智,平等无分别,普誓十方众生都念佛;善导和尚的解释也是根据圣教广劝专修念佛。如果自逞小智,认为无智之人才念佛,有智之人能修行,有能力、有大智慧的人不应该念佛,这就违背了弥陀本愿,也违背善导和尚的解释。

是故,凡来参诣,寻问往生之道者,不论有智无智,皆劝以专修念佛也。

所以,法然上人说:“我自己就是这样,只要别人来问往生之道,不管是有智之人(比如现在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普通的、愚痴的、没文化的人,我都劝他们念佛。”

这里的禅尼是出家人,她当然会接引信众,但是也一样,不论有智无智,都劝念佛。佛门里最有智慧的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他们都念佛,还有什么智者不应该念佛呢?

凡阻止专修念佛者,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后世亦将堕于三恶道故也。

按说专修念佛是佛门的通则,大家都应该理解、接受并弘传,但是恰恰有一些人来阻止专修念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过去的善根不够,所以未来的果报也很可怕。

“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得道法门”,这就是佛在经中说的“始从三恶道来”,过去未曾闻修此法,因为这个法门太深入、太广大了,能顿速超越,一下就把他吓着了。善根不够,缘分不够,确实难以相信。如果阻止专修念佛,自己不能信,又阻止别人,后世的果报就很可怕,一定会堕三恶道。

此理经论多言之,如善导和尚于《法事赞》云“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途身。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此文之意者,见有愿生净土而念佛之人,即起毒心,巧思无理之事,以种种方便破坏专修念佛之行,犹如仇寇,横加阻挠。如是天生即无佛性之眼,失善根之种,阐提等辈,念此弥陀名号,长离生死,往生常住之极乐;然而毁灭如此顿教,依此罪故,永远沉沦于三恶道。如是之人,虽经大地微尘劫,不能脱离三途之身。是故,如此无理之人,反宜怜愍之。若因如此罪人所言而懈怠专修念佛,并疑念佛往生而起顾虑之人,则虽劝而无益矣!

善导和尚这首偈子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眼睛看到这些文句,内心就非常警觉,惊动。我们都想象不到,见别人专修念佛怎么会起瞋恨毒害之心,而用种种方便手法来破坏,就像冤家仇敌一样呢?但是,这样的事在古今中外频频发生。

为什么?因为众生都在邪见当中,所谓“生盲阐提”,“阐提”就是断诸善根之人,“生盲”就是天生的盲人——有的人不是肉眼“生盲”,而是佛性之眼没开。佛性之眼怎么开?如果前世不闻念佛法门,佛性之眼就没开。所以,一定要先与念佛法门结缘,佛性之眼开了,才能深入专修念佛。

按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生盲阐提,就是邪见,不开佛性之眼,断灭善根,但这样的人正是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对象。即使是生盲阐提,如果念佛,也决定往生。可是,如果不能信受佛语,妄逞自己的邪见,诽谤念佛,那就没办法了。

念佛是顿教,顿到什么程度?生盲阐提只要一念回心、愿生净土,而称念弥陀名号,就皆得往生,往生则证常乐我净大涅槃,这叫顿教。

现在你诽谤顿教,让佛法的光明掩没了,这个罪过就大了。即使把大地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劫,这有多少劫?数不尽。即使这些劫都过去了,还在三恶道里轮回,出不来。

所以,这样的人无理非难,完全纵任自己的邪见无明,我们对他应该起怜悯心,因为想到他未来的果报如此深重,所以应怜悯、可怜他,而不是被他影响。

但是,恰恰有不少人听到他诽谤,就被影响了,本来专修念佛,现在懈怠了,没有兴趣了,感觉信心丢失了,“念佛能行吗?”起了顾虑,这是不应该的。

凡缘浅而未至临终之人,虽闻而不信;见念佛人,即生瞋心;闻念佛声,即起怒容;虽经论未言,亦谤言念佛是恶事。闻如是语,应怜愍之,不应动心。于不信之人,亦不可勉强劝信。应视为过去之父母、兄弟、亲属而生慈悲,念佛往生极乐,速证涅槃之后,再还娑婆,救度诽谤不信之人。

这一段对我们很有启发,特别重要。为什么一个人闻净土法门不信呢?就是缘分不够,缘分浅。各经论都赞叹念佛,没有一句说念佛不好,但是他不依经论,经论里没说的话他乱说,他诽谤念佛是恶事。我们听到他这样说,就要怜悯他,心中不应该疑虑、动摇。

再来,这样的人不信念佛,也不要勉强劝化他,实在勉强的话,会增加他的罪障,彼此烦恼。那怎么办呢?放宽一步,想到他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兄弟,但是目前缘分还不够,所以我们先到极乐世界再说,有能力再回过头来劝化他。

到这里是讲“普劝专修”,不管有智无智,都要念佛;另外,对阻止专修念佛的,应当怜悯;对所劝的对象,也要看根机,不勉强劝化:讲了这几件事。

下面列了五条。凡是加了序号的,应该都是对方来信问的事,所以叫“五事答疑”。这五件事的次序:第一是修圣道门,第二个是净土门起杂行,第三是求世间利益,第四是专修念佛,第五是劝化他人。

(一)犹如异解之人众,修诸余功德,则财宝增长;我一向专修,则成决定往生之身。见他人行远道,应思使其结缘我之近道,但于专修无碍,则不妨使其结缘。

这是讲我们对待圣道门修行人的态度。“异解”就是别解别行、异学异见。他们修其他的功德,法财增长,他们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才修,才广积功德;我们专修念佛之人是决定往生之身,自己信心决定之后,也不被他们动摇。

同时知道他们是“行远道”。圣道门是难行道,今生达不成解脱,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世世地修;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乘佛愿力,所谓“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横超直入,一生成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则速成佛道,所以这是近道。

他们走远道,我们走近道,应该让他们向我们的近道靠拢。那怎么办呢?就要彼此有缘分,就要结缘。但前提是什么?对自己的专修无碍。如果妨碍我们专修了,那就不要结缘了。在保证自己专修的前提下可以跟他们结缘,比如随喜赞叹他们的善根。彼此有缘分了,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念佛法门,介绍念佛的广大功德。

(二)人众之建寺、造佛、刻经、供僧等事,自心不乱而起慈悲,亦可劝其修如是之杂善根。

“人众”,就是这方面的人比较多。他们修建寺院,造佛像,刻经典,供僧……这不都是好事吗?都是做佛法僧三宝的事。如果我们信心坚固,不受动乱,也可以随喜赞叹他们,鼓励他们,“好,这些事都不错,你多做一做”,因为他们目前的根机就是这样。

这叫“杂善根”。

(三)为求此世利益,不知念佛之义,而祈之于佛、神,亦刻经、建寺等,此亦如前。至少为后世故,亦是善事,不可言其无用;应思此行不碍专修。

第三种,他不愿意求往生,也不愿意求圣道解脱,只求此世利益。他不知道念佛是为了往生。他也做一些积功德、培福报的事,所以也可以赞叹他,鼓励他,“很好的”。至少他为后世修了福报,能得人天善果,这也是好事。不能摧毁他的善根,说“没有用”。要知道,这不妨碍我们专修。一方面自己拿定主张,不被他妨碍;再一个,对他来讲,也能增长他的善根。

前面列了几条,对圣道行人、净土门内的杂行人,还有求世间福报的人,都是根据他们的根机,一方面增长、成熟他们的善根,鼓励、赞叹、随喜他们;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不要被影响,妨碍了专修念佛,可以方便善巧地劝导,使对方跟念佛结缘。

(四)念佛虽有种种义,称念六字,一切皆含;唯凭佛愿,口称名号,手持念珠也。心常系念,则是无上决定往生业也。念佛之行,本来不论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亦不嫌身口之不净,故名乐行往生也。但,心净之念佛,名为第一之行;心系净土者,则是净心之行法也,应如是劝之。常如是言,不必种种多论。自身亦然,思今生决定往生,务必增强此心。

https://t.cn/A65BgOh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一晚上没睡然后突然看到她的快手 很感慨 我记得这个平安符 是那年她退学去郑州备战高考 她一个人在外地 我一针一线给她缝出来然后寄给她的 那时
  • 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可悲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屈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满腹才情,具有忠肝义胆。
  • 在风光旖旎的景色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让快乐成为旅行的永恒主题,老大,早上好,我来长沙啦[心][心]@摩登兄弟刘宇宁 2⃣️音乐尾巴 一天,刘琳激动地和梅
  • 其在全球130个国家,透过优秀的经销商所出售的手表,每一块均是现代人“梦魅以求”的腕上时针,代表了他们对“欧米茄(OMEGA)世界”的认同和追求。如果以上两种假
  • ”我问完大训哥没应,过了几秒才慢吞吞的解释,“没,路上没事,我没看倒车镜,你今天穿裙子,好看…”大训哥突如其来的直白让我一愣,到底是谁在说大训哥傻,这么会说话,
  • 炒股养家有一段话:我是做短线的,所指的赚钱效应,以短为主,大致展开如下:1、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短线选手,很多人其实对市场理解的不够,但是他们在阶段也会赚钱,这种
  • #原油[超话]# 时间不语、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不言、却见证市场沉浮:黄金本周突破新高后暴跌120+$、悟道2430炒顶空、明确破位2400、2350关口顺势空
  • 一定要极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帮助那些比你苦的人感受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你付出的善良与爱,最后一定都会回到你身上。
  • #5月26号童装小上新# 怒推韩国童装品牌SP又到了一个新款短袖T✌️这品牌的性价比很高 店铺发售过好几款这个品牌的款式全部都是各种的好评❤️很多麻麻反馈都说特
  • 也有一些星座女的占有欲略重了点,动不动就挖墙脚,保卫爱情的手段也太”狠”了吧?巨蟹女往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控制欲和专横气,她们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为你好,殊不知已经严
  • ⻛⾥⾬⾥我在⽅糖树洞等你~这⾥可以随意发泄情绪压⼒~放松⼼情~因为没有⼈认识 你平时不能对朋友说的烦⼼事可以来⽅糖树洞我们有你想要的⼩姐姐⼩哥哥 做你最佳的倾
  • 每天早起,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我跟你讲 我
  • 估计准确度还是很高的,待上了年纪去摆摊[哈哈]测字,勤字 问 申请留学 马来西亚的三个专业能不能过?勤字写得左紧右松,分为三个部分,有中介参与代申请,能力一般不
  • 佛说鞞摩肃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䟦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于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
  • 爱你们也恨你们 但发自内心的非常感谢你们To嘉祺 信展佳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一边为《盛夏光年》呐喊,一边补作业,今年不太一样了,你唱了《慢冷》落下的作业,也不着
  • #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正能量##灵性成长##生活小妙招##疗愈##自我肯定的力量##星座那点事儿##星座物语##星座爱情##星座星盘##星座元气说#4月30
  • 人生之苦,当舍,当断,舍却人情的桎梏,断离名利的纠缠,阳光明媚,何劳为纷尘忧恼,澄江碧透,何苦由世情挂牵。真正的善良是无分别的慈悲,就像自己在做一个梦,梦中的天
  • 奥迪A6L 45TFSI小保养+升级 AP racing CP9040六活塞卡钳+380划线高碳盘,定制合头桥位,搭配 EBC Yellow Stuff黄皮
  • 」Kelly喺2001年起連續六年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女歌星」天后地位毋庸置疑,佢話當年樂壇爭獎氣氛激烈,並大爆有一年曾洩漏風聲指Kelly會奪獎,但最後獲
  • 三柏硕 9外销高占比+跨境电商+健身器材公司主营休闲运动和健身器材系列产品;产品外销占比超9成广博股份 5 广告营销+抖音+跨境电商+文具子公司灵云传媒与北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