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童心”意识及其教育意义

摘要:朴素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其作品中屡次提到“婴儿”。老子的既符合“道”规范,又顺应“自然而为”发展的“婴儿”思维,实质上是“童心”意识的反映。这种“童心”意识,对当今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婴儿;童心;教育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老子》虽然原著不过五千言,但是涵盖广阔的人生道理。他的思想主要以“道”为中心观念。在老子看来,“道”是人生乃至宇宙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它是一种最高、最完满的圆融思想。“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源,“道”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其他物的影响,它是内在于万物的。同时,“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例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而是“自己如此”,说明不加外界成分,而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自己本来的规律发展,顺其自然,无需用外界强加的意志去制约它。在他看来,即符合“道”的规范,同时又顺应“自然”发展的是婴儿。婴儿是“道”的最高体现。老子这种注重“自然而为”,符合“道”规范的“婴儿”的思维,实质上即“童心”意识的反应。本文旨在对老子思想中的体现“童心”的部分,做个浅层的分析,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层面中,发现其对现实教育的意义。

一、老子“婴儿”思想的“童心”意识

所谓“童心”,明代李贽在《童心说》里,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在李贽看来,童心即是真心,是人最初最本真的状态,与年龄无关。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关于“童心”的定义,“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

老子在自己八十一章的著作里,提到婴儿的地方共有五处,分别是: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10章)意思是,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20章)意思是,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没有形迹,好象不知嘻笑的婴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意思是,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常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复到婴儿的状态。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章)意思是,百姓们都专注自己的耳目欲望,圣人则要使他们回复到婴儿纯厚质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55章)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

这五个地方的“婴儿”“孩”“赤子”,无不表明老子希望“复归于婴儿”,这种“复归”,绝对不是在时间空间上要回复到婴儿时代,而是指人要在思想上保持“童真”和“真心”,保持像“婴儿”般的本真状态,使生命符合“道”的境界。这和李贽的“童心”说是一致的,“婴儿”代表了老子思想深处的“童心”意识。

首先,老子认为,婴儿外表柔弱,但是却是强大,合于“道”的。“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5章)婴儿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原因。婴儿整日号哭,但是他的喉咙却不会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因此“精之至”形容精神充实饱满,而“和之至”形容心灵生命的和顺和谐。正是婴儿才秉承了精力和心灵二者同时和谐。恰因如此,“蜂虫毒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55章)蜂蝎毒蛇不咬他,凶鸟猛兽不搏击他。“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平日看来过分坚强的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生机,由于外在显露而招致灾祸,很快就会死亡,就像高大的树木容易被风催折。而柔弱者,发而因为柔顺愈加显示出生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占在上面。因此,柔弱的婴儿,恰好占据上位,是最强大的。从人的发展历程看,人是从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再过渡到中年期、老年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人的生理和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然而老子看来,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的本性中善的一面被异化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婴儿期原本的那份淳朴和童真。“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0章)世人纵情声色,向往熙熙攘攘、争名夺利的生活,而只有老子仍旧甘于淡泊,保持一颗赤子般的“童心”。

其次,老子认为,含德深厚的圣人,拥有婴儿般的纯真质朴,这样才能真正归于大道。“道”在老子看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5章)“道”在老子看来,是先于天地乃至万物存在的,无声无形的。连老子都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这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道”究竟如何来把握?实际上在第二十五章,老子给出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本性,回归自然。因此复归无形之“道”的门径,即复归有形“自然”之“道”。而老子屡次提出的“婴儿”,旨在让世人拥有婴儿般本真自然的处世之道,拥有赤子般的“童心”,这样才能符合“道”的规则。

质朴纯真、元气充沛、精神和谐,这都是圣人具有的特质。老子对道德的看重,和儒家学派的孔子相似。孔子曾经在他的《论语》中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佛教里面的“四谛”,说的是“第一个是‘苦谛’,讲人生是苦;第二是‘集谛’,讲造成苦的种种原因;第三是‘灭谛’,经过涅槃,超脱苦海;第四是‘道谛’,到彼岸的最高境界。这个‘道谛’,也就是实现超脱到达空境的最高境界。”在佛教看到,“道”也是其最高境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老子的“婴儿”意识,也是符合儒道释风范的。

二、“童心”意识的教育意义

老子将如婴儿般的涤除杂念的“自然无为”本真状态作为修身的最高准则,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生命。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童心”的意义,遗失了宝贵的“童心”。

这些本该做梦的孩子身上,我们找不到“童心”,成人世界里可怕的“现实主义”“官僚主义”已经侵蚀了他们。千年之前,老子呼喊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然而,千年之后,这些原本理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却遗失了童心,复归于“俗人”,远离了“自然而为”的大“道”。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在于找回失落的童心并滋养它。教育来自心灵,教师学生心灵的感动正是诗意的源泉。特级教师周益民在他的《诗化: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里谈到,“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文化是缪斯性文化。这种缪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像力,具有诚挚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因而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活泼泼的童心。”

老子洞察了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童心”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洋溢“童心”的课堂,也是教育的追求目标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开始注重童心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向往美好、关注自然,是童心的自然流露。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研究者和学者认识到童心的重要

应该“要捍卫童年,要让孩子像孩子。为此,一定要为孩子奠定一个一生安稳的精神基础,给他们一生的精神保险;要小心储存起孩子的童年,让他们一生富有,童心跳动一辈子。”

道教认为,人如果洞察了宇宙天地间的阴阳变化之道,就可以通过反观自身的形体构造来掌握生死变化的规律,因此,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道教将人的身体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变化相比附,提出宇宙大人身、人身小天地的思想。

人身也同天地一样,具有阴阳、五行、四气、八卦的构造和特点,而且其形相亦像天地。人身中气液的运行法度,也与天地日月一致;一日十二时当一年十二月;身中三百六十脉当一年三百六十日;心肾相距八寸四分为天地定位之比;一昼间气液在身中的运转,与一年间天地之气的运转同度。

总之,人“法天象地”,为天地之缩影,而天地,也可看作人身之放大,所谓“天法象我,我法象天”。

《周易》中的君子之道,「系辞」上篇第四讲 | 醉读周易

这一篇我们来说「系辞」上篇的最终讲,上篇的第十至十二段。
这四段,孔老夫子基本上就是在疯狂输出自己的私货了,夸一夸「易」有多神奇,君子之道就有多正确。
篇幅较长,干货不多,通读即可,不要求记忆。

————————————————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这一段属于孔老夫子的私货,前文讲了那么多「易」的来源、作用、占卜方式,这一段就要将「易」中的圣人之道了。
「易」的圣人之道有四:
其一,用「易」来指导言行;
其二,用「易」来指导行动;
其三,用「易」来取象,制作器物;
其四,用「易」来占问决疑。
所以君子准备做事情之前,都会将心中的疑惑与顾虑来问「易」。
「易」必会及时响应,告以吉凶。所问之事无论是现下的还是将来的,是幽微不清的还是深奥难测的,「易」都能推断出事态发展。
若不是天地间的精华所聚,「易」又如何能达到这个地步呢。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卦象,颠倒反复的玩味爻辞。精通卦变,探究爻数,就可以判定天地万事万物状态与发展。
若不是天地间绝顶的奇妙,「易」又如何能达到如此程度呢。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易」本身不思考、不作为,寂静不动,但一旦使用「易」来阴阳相感,便可以精通天下之事。
若不是天地间的至高神异,「易」又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易」是圣人用来探究宇宙深广和事物几微的书。
「易」道深广,能洞察天地万物的情理;
「易」道几微,能成就天下大小的事物。
「易」道神异,所以能洽和适宜的使万物达成,安静无为,而天下大治。
孔子说:「易」所包含的四个方的圣人之道,指的就是这些。

————————————————

十一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孔子说:「易」有什么作用呢?
「易」能够沟通物情而成就万物,并包罗天下所有道理,如此而已。
所以圣人用「易」来了解物情,成就事业,决断疑难。
「易」的占卜方式圆融而神妙;卦的性质静定而多智;爻的特性简易而工巧。
圣人因此洁净心神,敛伏形体,与民共同担心忧患之事。通过「易」的占卜来预知将来之事;通过卦的智慧来累积以往的经验。
谁能做到这些呢?大概只有古代智慧、神勇而不自夸的圣人了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圣人明了天地规律,体察万民事理,推衍「易」道并帮助大家去运用。
圣人也因此虔诚、恭敬,用以神化「易」的功用。
「坤」犹如闭户孕育万物;「乾」犹如开户吐生万物。这一闭一开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样的阴阳变化显现于天,可以感知的,称为象;形成于地,可以触摸的,称为器;根据这些制成器物,称为法式。
利用这些方式以应对变化,万民可以尽情享用,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道孕育太极,太极生出天地阴阳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又生出八卦。八卦可以指导人们判定吉凶,懂得趋吉避凶,就可以创建大业。
可以取法的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能够表现变通之理的没有比四季更清晰的了,高悬在天以显示运动规律的没有比日月更明显的了。
崇高尊荣,没有比富有天下、贵为天子更显赫的了。物尽其用,观象制器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
探究复杂深微的事物与道理,究极未来,依次判定天下吉凶大事,成就芸芸众生,没有必要蓍龟更灵验的了。
所以天地间生出蓍龟这样的灵物,圣人取法于此,创制筮卜。
天地呈现出动静辟阖的变化,圣人效法之创制了「乾」、「坤」;
天地间垂万物万象,圣人效法之创制了八卦;
黄河出河图,洛水出洛书,圣人效法之创作了「易」。
「易」有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四种爻象,用以显示变化;
卦辞与爻辞告诉人们具体的处境与事物情状;
判定吉凶祸福的占辞,可供人们决断行动取向。

————————————————

十二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大有」卦的上九爻,爻辞说,获得上天的庇佑,吉祥无比,无所不利。
孔子解释说:佑是庇佑帮助的意思,顺应天道的人就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履行信义的人就会得到众人的帮助。
能够履行信义又能顺应天道,所以犹如天助,吉祥无比,无所不利。
孔子说:古书上讲,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人的语言,而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那么圣人的思想能够完全体现出来吗?
孔子又说:圣人通过设立爻象来表达思想;设立卦象来反映真伪;撰写卦辞、爻辞来传达语言;通过卦、爻的变化来施礼天下;玩索蓍占来提现「易」的神奇作用。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乾」、「坤」两卦,是把握「易」道的门径。这两卦确立后,全部的易理就蕴含其中了。
「乾」、「坤」两卦一旦遭到毁坏,则全部的易理就无法察见;反之,如果无法察见易理,那么「乾」、「坤」两卦也就等于名存实亡了。
无形象称为道,有形象称为器,根据道与器的转化之理,总结规律并指导实践,称为变化。
将这样的道理推行于万事万物,称为通达;应用于众人的日常生活,称为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爻象和卦象,是指圣人洞见天下繁杂之事,根据易理来比拟形态,象征内蕴,称之为卦象。
洞见天下的运动,根据易理来关照其融汇变通,推行等级礼数,称之为爻象。
究极天下繁杂之事,都表现在卦象、爻象之中,占断天下各种运动现象,都体现在卦辞、爻辞之内。
其规律,都在卦、爻的变化里,把这个规律和道理扩展到万事万物,都反映在阴爻、阳爻的融通变化。
「易」的神妙至理依赖于圣人,安静无为而成就万事万物,沉默寡言人而能取信于人。

————————————————

在这三个段落中,孔老夫子讲了天、人、地的哲学模型。
又论述了道、器、利、用四者,及其之间的关系。道之用以器载之,器之利​依托于道。
「系辞」上篇十二段,全部解读结束。

「知识点」
道、器、利、用
#蔡小刀# #周易# #风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漫画更新ing♥️♥️记得浅戳一下广糕吧♥️♥️今天更新群里姐妹们按头安利的「韩漫」狂热都说这部漫画很好看然后从今天开始漫画获取方式就变更为用小程序获取今天是试
  • “我渴望逃避到一个充满废墟气息的地方,想把自己死的心摒掷在我想象中的一片废墟如象冢般的吴哥”“在那之前 是我心里非常非常难熬的心灵冬季,我无法忍受缘起缘灭”
  • ——摘自网络,原文标题《感动中国,致敬勇毅前行的中国人》北京素描油画美术家教艺术类科目家教辅导老师 老师示例:唐老师(女) 环境艺术设计(北京工业大学) 学前
  • 如果2014年投入的10.35万元持有的3万股,假定以9.87%的年化收益再持有20年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2014年投入的10.35万元持有的3万股,假定以9.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让我们记下我们的善行,一起携起手来,投入到知善、行善、扬善和乐善的行!#TFBOYS[超话]#刚才码了好久的字一退出
  • 【四川成都:#女子被困树杈消防3分钟解救#】 4月13日9时17分,成都市龙泉驿区消防救援大队洛带政府专职队接到报警求助:同安街道山门寺水库一居民房后有群众遇
  • 最近中国诗坛,(如果还能称为诗坛的话)横空出世了两位争鸣人物,一位是刘傲夫刘大咖,有诗为证:与领导一起尿尿厕所里立便器只有两个我正尿着领导进来了与我并排站着开尿
  • 让我难过的是 这场疫情悄无声息的就偷走了我们两年 趁我们都没反应过来 近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一开始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场很快就会结束的疾病 没想到拉锯了这么久
  •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
  • 他与司马懿,可谓知己知彼,“犯险”是在常态之外,偶然为之,所以奏效。”由此看来,钱锺书显然认可诸葛亮的“空城计”且认为后面的几次例证,敌我双方情形,包括心理预设
  • 写“荷”以气,写竹以“响”人们在荷风与竹露所赋予的香气与清响中,品味夏日的清幽。#【天气资讯】#二十四节气: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中国天气网讯 2月4
  • !!
  • PLOG 33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食物吃起来1⃣️-3⃣️又快到清明了,怎么能少了吃青团。我喜欢艾草味重一点的团子,所以Shanghai Supper Club
  • 他说非常想为我的“逍遥诗”做一篇系统的评论大文章,也值得做这篇文章,但岁月不饶人,确实非常无耐自己的眼力不允许了,特别怕面对电脑和手机。        没想到过
  • 自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那些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换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应商……很快就能提供比原来好得多的服务。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
  • 但这一刻感受到的安慰和酸楚还是一起涌了上来,我说没事不要紧我还OK就像很多碎开的肥皂泡,我几乎要不知所措了。我给您喝水时,你慢点喝,别呛着”“老大爷,我给您吸吸
  • 这是“常识”的FS:也和看相一样,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聪明与愚拙,忠厚与刻薄,长寿与短命,真节与乱之类的相貌,也都能看出多少,这也是“常识”的相术;至于看相先生所看
  • 这个“三八”妇女节,茂名晚报记者带你看看茂名女人那如花绽放、充满乐趣的美好生活。这个“三八”妇女节,茂名晚报记者带你看看茂名女人那如花绽放、充满乐趣的美好生活。
  •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一道诏旨,令茶废团改散,“岁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把团茶都废掉,喝散茶。 《元和县志》记载虎丘所产之茶:“
  • #快快评#【张庭公司涉嫌传销,偶像的生意不能“歪”】很多人可能到现在都有点不敢相信,张庭和丈夫经营的公司居然涉嫌传销。化名气为利益,这是TST品牌出圈的秘密,也